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特别的约会(小说)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晓荷】特别的约会(小说)


作者:王家钰 童生,69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6发表时间:2025-07-13 10:56:10

上世纪九二年的夏天,河南禹州小吕乡发生了一起命案。知情者到现在想起来还痛心疾首,不胜唏嘘。
   刘慧巧是来XX村小学实习的师范生,长得明目皓齿,端庄秀美。不出意外的话下半年就是这个小学的正式老师了,而且是唯一具备教师资格的老师,其他老师都是民办,附近村里较有文化的人。刘老师每天除了按部就班地给学生们上课,还带学生课外活动,让大家都来讲故事,唱歌,合演英文版的《十个印第安小男孩》、《小星星》等,孩子们可高兴啦,成天围着她转。这个老师一点儿都不凶,不打不骂,更不会让谁头顶板凳站后墙跟听课,像姐姐,更像朋友。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友好。乡亲们关心的则是,这么好的姑娘可曾婚配?仿佛花落谁家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打刘老师主意的人可真不少,赵飞就是其中一个。他长得五大三粗,膘肥体壮,但文化不高,家世背景,经济条件,人脉资源啥的都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刘老师是什么档次?当时能考上中专直接成为拿工资吃商品粮的人都是凤毛麟角,那是人中龙凤。她骑着自行车从他跟前不远处的土路上经过,赵飞每天都偷看,看她胸前那两只肥兔因路面的坎坷不平而上蹿下跳时,哈喇子不由得都流下来了。差人去说媒吧,还不自信,怕被别人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自信吧,还怕被别人抢了先。如果能把生米做成熟饭,那肯定就另当别论了。朝思暮想,寝食难安,他甚至纠结和刘老师好上之后是叫她“慧”呢,还是叫她“巧”呢,两个字都他妈的贼合适,贼贴切,还得好听。
   赵飞是干啥的?当时天旱,地下水位也随之下降,家里压水井都打不出水了。他那口机井比较深,还能断断续续抽出水,他把水储存在大池子里澄清,供附近的村民来买。根据容器大小价格不等,一块,五毛,两毛,一毛都有。乡亲们用架子车拉着废油轮改制成的水轮,皮水袋,塑料壶,挑着桶排队来买水。土路不好走,架子车拉重物,一个人驾辕,得有人上坡时往上推,下坡时往后拽。喊上大娃,叫上二娃,上坡你拉不动老作难,下坡稳不住车更危险,或者几个人结伴而行,实在没办法就在路边儿等等,央个过路的老乡帮帮忙。山里人干啥都不容易,天天骂老天爷也不解决问题。地里新栽的红薯不但没长,原有的几片叶子也要被烤焦了,人们不得不起早贪黑趁着太阳还不是很毒辣的时候,采来新鲜的比较宽大的树叶给每一株红薯都埋上“遮阳伞”,等下雨了再扒开。
   孩子们考完试发了暑假作业,再领个通知书就彻底放暑假了。得了奖状的学生想和刘老师分享喜悦,发现找不到她了。其他老师也没觉得多么可疑,她手头也没有必要的工作,家家户户忙抗旱,谁不来都有情可原。很快就有人说刘老师昨天放学后是被一个男人接走的,有人说是三轮车,有人说是摩托车。上学时都有对象了,早就名花有主,该忙啥忙啥吧,搁谁谁不想留在城里啊?谈婚论嫁的年龄,跟谁走了也无可非议,一时间冒出多个恋爱对象,家人脸上就挂不住了,莫非爱上的是有妇之夫?还是已经做下了丑事,不敢声张。死妮子,这么多天了也不给个口信儿。直到有一天,一个淘气的放羊娃往一口偏僻隐蔽早已废弃的老井里丢下了一块石头,支着耳朵听了好久,并没有听到回声。
   不到两天时间,在警车的鸣叫声中,积极参与打捞工作的赵飞被铐上了双手。原来,刘老师放学后来买水,留在学校备用,放了假的学生如脱缰的野马,不用他们了。赵飞终于看到了时机,话不多说,直奔主题,怕别人看见,又怕别人听见,用胳膊拐住她的脖子就向机井房内室拖。不喊了吧?不叫了吧?不争了吧?刚找到征服的快感,就发现,不对啊,刚烈秒变温顺,绵软无力,这么安静?吓!没有呼吸了。傻脸了,头大了,他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又不懂得施救。瞪眼,傻瞪眼,干瞪眼。人生千般滋味,谁能体会,那一夜,原本满心欢喜无限憧憬的赵飞,看着亲爱的梦中媳妇逐渐僵硬会是什么滋味?
   看着侵泡多日,面目全非,被苍蝇追逐的刘老师,家人痛哭欲绝,在场的学生、家长都忍不住心酸落泪,一位致力于农村教育的工作者更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花儿一样的年龄,还没来得及开放就凋谢了,还以这种方式离开,连最起码的尊重都得不到,悲哀。谁家没有孩子,刘老师是要回来为我们服务的,乡亲尚能做到相互关照,谁在意了她的安全,谁又留意了她的去向,注意了她的行踪。什么时候不见的,具体到哪一天都不知道。不见了也不去找,还听任流言蜚语辱没她的名声。这是哪门子的尊师重教?咋不叫人寒心吶。
   风言风语正是从机井房听来的,乡亲们如梦初醒,赵飞这瘪犊子玩得怪花哨,这下玩完了吧。挨千刀的王八蛋,这哪儿是摧折了一朵鲜花,分明是掐断了一支文化命脉。事已至此,说啥也无济于事了。不辨是非,扑风捉影,人云亦云,这一点儿让众乡亲没理由不心生愧疚。XX村小学学生不多,设施陈旧也不完备,没准儿哪天就同其它小学合并了。发生了这种事,又被人理所当然地贴上了原始,愚昧,野蛮,落后等标签,谁还乐意来呢?
   几经交涉,张俊峰老师调了过来,他比刘慧巧还早一年中师毕业。前车之鉴,村干部提出要为张老师保驾护航,张老师头摇得拨浪鼓似的,“我一大老爷们谁能把我怎么着。”
   “张老师,我们只是确认一下某个时间你到底有没有经过某个地方,不费吹灰之力。你也知道刘老师那事儿,太令人心痛了,是我们的错,没有重视老师的人身安全。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暂行办法,社会都在发展,还能把咱们给漏喽。放心,你该咋着还咋着,不会打扰到你,我们就是在沿途某地方远远地看你一眼,目送一程。”
   张老师不是小吕的,他是西北方向梁北的,其间石屋土寨,村庄散落,沟沟坎坎,直线距离不远,走曲里拐弯的乡间土路可就远多了,骑车估计得一节课时间。弃车步行不可取,不安全,也没路。因为这件事,张老师每天来学校、回家都定时定点一贯路线,一到时间,就像听到了发令枪,一路狂奔,去赶赴这种特别的约会。
   张老师这个人说他文质彬彬还行,说他“俊”就有点儿扯了。长脸高鼻子大嘴巴小眼睛,皮肤黑得像抹了层锅底灰,却有一口雪白整齐的牙齿,咋看都有些瘆人,幸亏眼睛小,要不然冷不丁看到黑黢黢的锅底上几个大大小小的亮点儿跳动摇摆,哎呀妈呀,不是见鬼了吧?个头不高,略胖,强烈渴望一个人高马大的媳妇来修改遗传密码,生生把自己逼成了困难户。不少相亲,直到来年春上才有个姓柴的女孩看在他收入稳定的份儿上没有当场拒绝,还犹犹豫豫的,被家人催着到学校看看,看别人眼中的张俊峰人品咋样。这天放学后,张老师的二八自行车带着他的女友小柴就出发了,叫大柴也不反对哈。
   天边的云彩霞光万道,深情地抚摸远山的轮廓。有鸟儿隔空相呼,结伴回巢。风儿柔柔地吹着,大地一片新绿,不知名的野花随风摇曳,空气都是甜丝丝的味道。弯弯曲曲的幽径,鲜有车辆来往,静悄悄的。来的时候你火急火燎,这都放学了,还不该轻松一下。真是个憨头,不解风情。这小身板还减肥吗,瘦成了狗就更没分量了。小柴越想越生气,忍不住骂道,“跑恁快干啥,急着投胎啊?”
   “唉,我不想他们等太久。”
   “谁?谁在前头等你,还她们,今天不给我说清楚了有你好看。”
   “你看你,咋恁沉不住气哩。看见没,那边坡儿上有个人。”
   “嘁!自作多情,那么远,你咋知道是等你的。看你多齐整,砍不尖旋不圆的。难道他不是在招自家孩子?”
   “嗨,柴妮,谁家孩子上小学跑这么远,你培养运动员哩?”张老师倒是想跟女友多说几句,今天多驮一个人,一百多斤的大块头,还断不敢给摔了磕了碰了,上个坡儿累得直喘气了。他一手扶好车把,腾出一只手挥动一下,“哎——”
   那个人也挥挥手,吆喝一声,转身回去了。还真是。张老师简单给小柴讲了讲刘慧巧的事儿,一方面替刘老师深感惋惜,一方面痛恨凶手的愚蠢无知,难道只有绳子才能勒死人。“农村几代人都在努力让娃走出去。古代就有愚公移山,什么是山,就是你心中固有的认知和偏见,想冲破思想上的枷锁,唯有读书。谁活着都不容易,我尽快走过去,让他们赶紧回去该忙啥忙啥吧”。
   “那你既然出去了,咋又回来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是老师,不给家乡人服务给谁服务。咱乡里多好啊!乡里人厚道,实诚,直爽,见了面老亲切啦,一见如故。只是认知框架有待提升,思路没毛病。张老师,娃交给你了,该打就打,放心地打,狠狠地打,打几回就长记性了,小树不修他成不了材。我们相信你,不会责怪你,还得感谢你。谁家孩子不是心肝宝贝,在我这儿,一视同仁。”
   “这路上的人你认识吗?”
   “不全认识。他们都认识我,有抱娃的,拄棍的,挖山货的,牵牛的,放羊的,地点灵活多变,人员也不固定,很多都是自愿的。看着无心,其实有意。”
   “那是,张老师多么与众不同啊。不是跟黑人有亲戚吧?”
   “哈哈,你说,土生土长,地地道道老农民,祖祖辈辈都没出过河南。”
   再过一座石桥,马上就要到家了。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远远看见像是在挖野菜的两个人正向这边儿张望。小柴顺势悄悄靠向张老师后背,一手搂住他的腰,一手探试着挥手示意。
   对方挥手回应,显然他们也注意到了这个亲昵的动作,顿时手舞足蹈起来。太远了,看不清脸,隐隐约约,一个声音在天地间欢呼,回荡。张老师谈对象啦!张老师谈对象啦!

共 368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品以一起令人痛心的命案为引子,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河南农村的故事。刘慧巧,一位美丽善良的实习女教师,因拒绝村民赵飞的骚扰而惨遭毒手,被残忍地杀害并抛尸井中。她的死不仅让家人和学生悲痛欲绝,也让整个村庄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反思之中。文章通过刘慧巧的悲剧,揭示了当时农村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对女性的物化、对教师的忽视以及村民的愚昧无知。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赵飞的扭曲心理和冲动行为,以及村民们在事后的愧疚与觉醒。然而,故事并未止步于悲剧。张俊峰老师的出现,为这个沉重的故事带来了一丝温暖与希望。他继承了刘慧巧的遗志,来到这所小学继续教书育人。尽管村民们出于对他的安全担忧而采取了特殊的“保护”措施,但张老师依然坚守岗位,用知识和爱心为孩子们点亮希望之光。他的行为不仅赢得了村民的尊重,也让人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和希望的延续。文章通过张俊峰的故事,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即使在困境中,依然有人愿意为改变现状而努力。一篇语言流畅、主题鲜明的作品,这篇文章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恶、社会的进步与不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教育的重要性永远不应被忽视,而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和保护。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7-13 10:59:24
  这篇小说以一起命案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刘慧巧的善良与悲剧、赵飞的邪恶与愚昧、张俊峰的坚守与担当。语言细腻,情节跌宕起伏,深刻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对生命的尊重,引人深思。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7-13 10:59:51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