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涯】偶见蒲公英大王〔散文〕
夏日的一个早晨,我在城区临近乡间的一条健身步道散步。这里的河道边既有狭长的树丛,又有蒿草和野菊花陪伴,环境优美,空气新鲜,很有原生态味道。
也许由于天气热的缘故,林荫道两边的许多野花和蒿草的叶子热得快要垂下叶子了。向前,看到一片蜿蜒曲折的低矮的灌木林,正绕着弯弯的河道向前伸延。绕过河湾,我看到了矮树旁有数十棵蒲公英长在一堆,它们不畏阳光的直射,十分精神地托着绿叶,站立在有石块堆放的一处泥土上,那状态就像是一队绿色的哨兵。
看到蒲公英,我忽然眼前一亮,迈开脚步走近了它们,弯着腰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它们的叶子,感觉那叶儿也有些暖手的感觉。看到蒲公英,我立即想起了故乡的蒲公英。于是,回忆的翅膀立即打开。小时候生活在乡村,那时候每到春夏秋季节,常常会跟随我的母亲到田间和河畔去割兔子和羊爱吃的各类草儿,因为家里和村里人一样,都养着兔子和山羊。在母亲的指点下,我认识了乡间各种不同类型的野草和野花,知道了哪些野花和野草是兔子和羊最爱吃的,蒲公英就是其中之一。
那时,蒲公英是乡间随处可见的一种野花。可以说除了大片的农田外,凡有泥土的地方,都会看到蒲公英们合群地长在一起。它们不仅喜欢长在乡间的河道旁,还有田间的小路两边,生命力很强。特别是在春天的时候,它们伏在有土壤的地方,叶面几乎是贴在土上生长的,它们的叶子背面稍带点灰白色。每到雨过天晴时,我们就会拎着竹篮子,用铲刀沿着地面把它们连根铲下来。这时,在碰破的叶子和裂开的根部上,就会看到滴出像羊奶似的汁液。所以在南方,乡人还把它们叫做羊奶母草、奶汁草、羊奶奶草。由于蒲公英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所以在村子里,村民们都会把它们割下喂给家养的兔子和羊吃。特别是小羊和小兔、吃了会长得肥肥胖胖的。
在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还告诉我们:在我国东北地区,许多人爱把蒲公英叫做婆婆丁。北方人还爱把婆婆丁从地里割回家中洗净后,通过上灶炒熟后,把它们当作美味野菜放到餐桌上供家人一起品尝。
乡间的蒲公英一般长到近二十公分的高度时,就会从叶的中间伸出一根细长的茎,然后在茎的上端长出花来,构成了一朵田间即将绽放的野花,然后就是准备开花。蒲公英的花大部分是黄色的,被乡人称为是一种充满阳光活力的花朵。除此之外还有少些蒲公英开的花是白色、红色、紫色和蓝色的。由于开花的时间不相同,所以这些色彩大部分是分散的,所以很少时间能看到它们一起开放的。蒲公英花不仅为乡村带来了朴实的色彩美,还给乡人们带来了不同的审美体验。
后来,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们在学校自然常识老师的介绍下知道:在江南,蒲公英一年先后有二次生长期和结果期。第一次一般为过冬后的立春后开发,这时蒲公英的身影就开始活跃在河道和树林附近,它们会正常生长并且准备开花结籽,它们的花期会按蒲公英的各自情况持续至5月,花朵开放后可持续3到4天的时间。第二个阶段是在夏季的7至8月份,这是第二轮蒲公英的出苗期。经过12至15天时间后生长,其二次的花期要到10月和11月。所以蒲公英一年有二次播种和开花的机会,这也是它们生命力旺盛的标志。
我清楚记得,蒲公英的开花时间通常是在早上6点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快进入中午了才会逐渐开放。这种闭合的状态给人一种神秘而又期待的感觉,它们仿佛在等待着阳光的亲吻。在这个时间段,蒲公英的绿色部分显得更加鲜明,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
到了傍晚时分,所有的花朵的花瓣就会一起向花朵的中心收拢,这种收拢状态给人带来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细心观察蒲公英开花,还有一个奇妙的现象,即它们花朵中的所有花瓣,不是同时成熟绽放的,而是外围的花瓣先成熟后先开放,然后是中间的花瓣再开放,再则就是从花朵中长出结了种子的毛绒绒的花球。仿佛在告诉人们,一天的忙碌已经结束,夜晚是好好休息的时候。
晚上的蒲公英虽然没有白天那样的色彩柔美,但却有着一种独特的美。等到花开几天后,蒲公英的花朵就会开始凋谢,凋谢后的花朵就形成了绒毛花状的种球。这就是在花的结果,一般需要15天时间,蒲公英花结果成熟后就成了一个白色的绒球花,圆圆的十分好看。
这时,凡爱种植蒲公英的乡人就会走近花球及时采集,否则它们就会被途经的风将冠毛上的种子花盘吹裂卷上天空。由于蒲公英的种子非常轻,容易被风吹起。它们的特点是一腾空就会飞散到其它河道或林地,有的还会飞到更远的地方。一旦种子传播至有泥土的地方,它们就会扎根并且生长。所以蒲公英也被誉为是四海为家的野花。也有人把蒲公英叫风来花。
小时候,每当我和伙伴们在农田路边或河道旁看到蒲公英开出绒球花,都会好奇地走近摘一朵绒球花,然后把花茎捏在手中,用小嘴对着绒球用力一吹,瞬间绒球就立即被吹散,像是一把把小伞,忽高忽低地悠悠飞升在空中,飞向远处的地方,飞出了我们在童年生活中的开心和乐趣。所以在我们的心中,蒲公英种子是从不挑选自己的生长环境的,种子飞到哪里,就会安心扎根土壤,彰显了它们的极强生命力。
那时,在乡村的一些农家小院的莱园子边,也有我们种的开着花的蒲公英。这是我们用铁锹从外面连根和着泥挖出后,种在自家小院子里的野花。这些蒲公英很快能在新的环境中生长。每到傍晚,在夕阳下面观赏蒲公英花,那真是一道诗情画意般的风景。特别是到了晚上,在明亮的月光下,蒲公英绽放出的绒球似的种子花,就像是一个个明亮的水晶球靠在竹篱笆旁边,看了今人陶醉。
记得有一次,我们村里的几个伙伴一起,开展了一次动手动脑的快乐创新活动,大家别出心裁地想了个好办法,就是要让蒲公英的绒球花在夜间变得更美丽。大家从家里拿出了手电筒,在手电筒灯玻璃上各包一层有彩色的玻璃纸,这样,六七个手电筒就有了红、黄、青、蓝、紫等色彩。然后大家用带着色彩的手电筒灯光,照着院子里的蒲公英绒球。那一刻,这些蒲公英绒花就像变了戏法似的,在交叉中变得五颜六色。于是我们各自对着绒球又用嘴轻轻一吹,逗人的绒毛球花就被吹起飞翔,在彩色的手中筒的灯光下,那蒲公英的绒花顿时又变得五彩斑斓,在我们头顶上抱成一团,迎着夜风飞将起来,似入仙境。这样的灯光变色,成为我们小时候逗着蒲公英玩的最美时刻。
另外,蒲公英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药物作用。每年春秋时节,乡人们都爱釆集它们当中草药卖给药材收购处……
就在我一边观赏和一边散步回忆的时候。忽然从前面不远的一片小树林附近,传来了几声“噗哧哧、噗哧哧”的声音,那异样的声音把我的回忆立刻打断。“发生了什么?”我立即停下脚步,睁大眼睛朝前面的小树林望去。
只见在我走近前面步道旁的小树林一侧,靠河道边有一片地长着二米多高的蒿草,茎或分枝上已经排成了即将盛开的密集的穗状花序,也许蒿草其花朵可能引起某些人的过敏反应,所以这里地面的小草上没见有人来过的脚印。就在我仔细看着蒿草花序中探出的淡黄色、黄绿色、白色的小花准备拍照时,忽见前面一丈多远的地方,有二只灰色的野兔正在几棵蒿草的空间向上蹦跳。定睛一看,只见它们把蒿草旁的一棵小树模样的植物扑得已经倾倾斜得即将倒下。看那野免蹦跳在快倒下的植物周围,我发现它们在咬那棵倾斜临近地的绿色植物身上的叶子。当我发现二只野灰兔的时候,它们也许也发现了我,于是只见它们奋力一跃,跳进了小树林后逃得无影无踪了。
奇怪,这两个小家伙是在偷吃什么植物?出于好奇,我走近了那棵快要倒在地上的绿色植物。定睛看,我认出来了,它的枝干长长的,半棵以上的枝干的高处上长满了青绿色的带点锯齿状的叶子。而长这种叶子的植物就是我小时候喜欢的蒲公英。但它是一棵特大蒲公英,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才看到的一棵特别高大的蒲公英。于是我一手扶起欲倒伏的蒲公英,一手端详着它的叶子,左看右看都的舍不得放下,生怕它断裂了躯干。直到我的手上出现被野兔咬裂的叶子流出的浆液时,我才准确地认定它就是蒲公英。我想:原来这蒲公英就是被这对野免看中后当作它们的食物,所以跳上扑下的,使得蒲公英受了伤。
我看着扶正的蒲公英,和它面对面站着,这时我看到,它的高度己经超过了我的一米七十多的身高。面对蒲公英我想,这里的步道每天一定也有好多人来散步,也许步道旁边有着不少蒿草和蒲公英,散步者们看得都习以为常了,没有看到这棵夹杂在蒿草间的特大蒲公英被野兔子在撕咬。为何这棵蒲公英这么大?不禁又一次引起了我的好奇。望着附近的步道,我为我一生中能看到这么高大的蒲公英庆幸。
面对大蒲公英,我忽然又想,这棵蒲公英长如果没有人去保护它,除了会被野兔子继续吃掉身上的叶子外,一些昆虫如蚜虫和小甲虫见了,也会趁机来取食蒲公英的。如果再这样折腾,不过几天这棵大蒲公英就会死去。
就在我左思右想时,路道上走来了一个头戴建筑工帽子的中年人。他看见我用手扶住蒲公英,就笑问我扶的是什么植物?我把刚才这里发生的事说了一遍。中年人走近我,看了看我手上扶着的蒲公英说:他是苏北人,他从小长在农村,但长这么高大的蒲公英他是从来没看到过。说着他从口袋里摸出一把卷尺为蒲公英定身测量。这一测量量,蒲公英的高度竟然达到了二米十六公分,他脱口而出,把蒲公英叫做大王。原来散步者是家庭装修公司的一名技术人员,今天休息无事来到步道散步,而随身带尺是公司人员的习惯。我赶忙向他道谢。
当散步者离开后,我看着蒲公英大王又想:这大蒲公英能长这么高,也许是这里的环境适宜它的生长而为,要不蒲公英一定是受到了蒿草们在周围的疯长而为,为了不被包围,它要寻找空间向上突围而为。能够发现它还要感谢那二只野兔,正是无巧不成书呀。想着,我就又观察起它的根部。也许是土质关系,发现它的根扎得并不深,由于根部靠近几块碎石,四周的泥土都松裂开来了,有几根根须也都露了出来,茎杆处还有野兔子用脚扑的伤痕。如不进行垒土和用树杆或竹竿撑住,它一定会被太阳晒得枯死。那一刻,我又想,假如不把这大蒲公英换个地方,那二只野兔一定还会来啃它的叶子,大蒲公英必定会被咬得一张叶子也不剩,虽然它是野花,但必须好好保护它。我这样想着,抹去头上的汗珠自言自语地说:对,就这么办!
干是,我下决心要把它抱回家去,栽在家里的一个存放在露天的大花盆里好好养它。帮它浇水,帮它撑伞静养,帮它遮住炽热的阳光,帮它养好茎杆等处的伤痕,希望能看到它开出花来。假如发生意外,那么我会把它制作成标本,保存这道偶见的风景……
是的,这就是我喜欢的一棵特大的蒲公英,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一棵小树。于是我就小心翼翼地用一块砖片当铲子,把它的根从土里挖出来,然后脱下衣服把它包起来,想办法把它抱回了家,在酷热的天气中又把它栽进了大花盆,放在荫凉处。用竹竿扶直,然后浇水,再在它的头顶上又撑了遮阳伞……望着茎杆上长着的锯齿形的叶片,望着直立在大花盆中的大蒲公英,我似乎见它在微笑,迎接着属于它的美好时光。
我把受伤的大蒲公英抱回家养育的事,被老作家潇男老师知道了,他看了我拍摄的照片后,放弃休息制作了微视频《二米十六的蒲公英大王》,还配上了音乐;安徽马鞍山省级优秀辅导员、文艺高手胡佩苓老师看到了视频,立即发来贺信说:“为你的发现和你的爱心而高兴。我在农村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在我印象里蒲公英是矮矮小小的,能长得这么高大的我是第一次见到。是你用眼睛发现了大蒲公英的这道风景……让我为这棵蒲公英大王喝彩!”
看着视频和和好友们发来的微信,望着植在大花盆中的那棵大蒲公英,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了一位哲人曾说过的话:“当你记得外出时如何用一双眼睛进行细心观察,那么也许你就会发现周围有意想不到的风景出现。”我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