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最美】补习班记(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最美】补习班记(散文) ——柴门笔记之那人那事


作者:柴门石道 白丁,1.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5发表时间:2025-07-13 18:05:05
摘要:写当年补习班经历,期初是对当年青春、梦想、努力的回忆

补习班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即让高考落榜者“回锅复习”,再参加高考。那年代,办有高中的学校,大多办有补习班。后来,一些地方还办有专门的补习学校。许多人通过补习,考上大、中专,改变了自己命运。
   高中毕业那年,高考名落孙山,我被招为民办教师,做了一个学期多“孩子王”后,中途当了“逃兵”,插入白水洋高中毕业班补习,还是落榜,原因是数学考得过差,只得7分。区办双港中学给我发了张录取书,通知我参加补习班补习。怀抱青春梦想,我与朱永军、王永敏等几位一起,成了当年补习的一员。
   永军小我1岁,考的也是文科。我是在插入他高中毕业班复习迎考时,成为同学、朋友的。补习班开学第一天,我们一个挑大米,一个挑被子,步行七八公里,到了地处双港公社大园村的学校。我家离他家还有近3公里,到学校,要比他多走近3公里路。我家穷,他家也穷,我俩同一条被子睡觉,同一袋大米吃饭,一罐咸菜或萝卜干,就是一周的菜。父母给我们的伙食钱,每周二三角,偶尔买份海带骨头汤,或者炒青菜,算是我们伙食的改善。
   双港是区中学,白水洋是公社中学,区比公社大。我们几位来自白水洋中学的,一到这里,心理上就矮人一截,也多了点防范意识。我与朱永军、王永敏等几位走得近些,因为同来自白水洋,大家抱团以免被人小看、欺侮。
   开学没几天,就感觉到落差。补习班文、理2个班,五六十个同学,语文、政治、英语,是不分文理上大课的。教我们语文的老师,经常拿着女同学林赛平,还有一个姓杨的男同学作文当范文,朗读给我们听,或者把他们的作文张贴公布,供我们学习。这两位同学都是双港中学毕业,作文写得好,尤其是林赛平,文章好,人也漂亮,走起路来像骄傲的公主。有他们作标杆,也让我们多了几分努力,但好像得不到认可。有次永军写了篇作文,老师给他的批语是“窃文也是贼”五个字。他硬气,自此之后,凡是老师布置的作文,或是不做,或是拒交。不久,我也遇到这样的事。老师在我作文上的批语是“此文写得好,如果是自己写的,那就更好了”,语气温和了些,但酸味很重。于是,羡慕嫉妒恨,与林赛平作起“对”来。背地里,我们给林赛平起了个外号,叫“大相”,把常跟随她的另一位女同学张云斐,叫作“小相”。为什么这样叫她们,到现在也说不明白。
   我与永军、永敏这几位,是考文科的。历史老师王云平,一头白发,一脸慈祥,和蔼可亲。他与永敏是同村人,对永敏好,对我与永军也很好。课后,他非常热心地辅导我们,给我们开些“小灶”,遇到一些不懂的,我们能到他的宿舍求教,每次他都很热情。因为数学差,我的主要时间,都放在数学的补习上。数学老师叫王曰友,年纪不大,但驼着个背,戴着一付深度近视眼镜。虽说基础不好,但他讲的课,不管是几何还是函数,我都听得有味,不久我就喜欢上了数学。一个学年下来,成为文科同学中,数学比较好的一个。
   补习班同学中,多数是考理科的,但住的宿舍是统铺,30多个男同学挤在一个大房间里。都是大小伙了,同学间常有些“打闹”,但都属无忌、无猜、率真、任性。
   班里有个叫宋忠挺的,长得有些喜相。进补习班前,在乡剧团里做过演员,演过《十五贯》里的娄阿鼠,同学们因此都叫他娄阿鼠。当时,我们宿舍在老校园二楼东北角,低矮阴暗,夏秋的夜晚,更是闷热难熬,且常有老鼠爬过床头,有同学还被咬过鼻头。忠挺年纪大,见识广,熄灯之后,全靠他给我们讲一些奇闻趣事消暑入睡,一些男女间的知识,也是他最先给我们启蒙的。上课的教室,是在老校园后的小山坡,离宿舍有几分钟路。初冬有天晚上下课后,我与忠挺、永军三人走在最后,不知因为什么,激动地辩论,然后打起架来,忠挺被我俩打得掉到路坎下。回到宿舍很长时间,不见他回来,我有点后怕,因为坎下是一个小水塘。钻在被窝下,我向永军讨教怎么办。永军说,如果他掉水塘死了,我是要被枪毙的,因为我已是成年人了;他是可以免责的,因为尚属未成年人。我是又惊又怕,碾转反侧,而他却睡得很香。第二天一早,我发现忠挺好好的从床上起来,又惊又喜,永军却哈哈大笑。原来,昨天晚上,忠挺是不声不响地回来的,而永军当时就知道。我是被永军着实唬弄了一回。不过,这一架,忠挺不但没记仇,反而成了我俩的好朋友。
   当年的补习班,有些重理轻文。理科班尖子生多多,文科班却极少冒尖的,在老师、同学眼里,读理科的似乎就是“白天鹅”,而读文科的,只是“丑小鸭”。理科班有个叫朱小东的,个子矮小、皮肤黝黑、衣着朴素,平日不声不语,但成绩特别好,在高考模拟考试中,多次在临海地区名列前茅。虽然与小东接触很少,在我眼里,他就是“顶头杨梅”,举头仰止,只是在心里把他当作标杆,奋发追赶。在临近高考的一次模拟考中,我考得不错。当时,临海教育局领导丁式贤亲自来学校作考前动员。动员会上,丁老头充满激情地给我们加油打气,越讲越激动,一激动就脱衣服,最后身上竟只剩下一件背心。讲话中,他还点名表扬了我。我完全被丁老头的激情所感染,一时热血沸腾,立下了报考人民大学新闻系的雄心壮志,只是最终的高考成绩并未达到预期,让自己伤心,也让丁老头失望。
   补习班五六十个同学,最终有七八个考上了大中专,小东他们几个理科班尖子,自然都考上了他们心仪的大学。只是走出校门后,大家鲜少联系。工作后,心里常常想念着当年的同学们,尤其是小东。虽然当年与他交往不多,但他刻苦、好学、朴实的印象,常恍如昨日,当年从他身上吸取的榜样力量,也让我感恩。终于有一年,通过在深圳工作的补习班同学王华平,找到了小东的联系方式,得知小东研究生毕业后,先在国家级科研单位工作,后担任过多家国有电子企业领导,然后在深圳下海创业,我们曾经使用过的许多电子产品,就是小东的创造。后来,又因为小东,与不少补习班同学逐渐有了联系。小东虽然个子长高了不少,也做大老板了,但朴素、朴实、上进的品性未变,更成为同学中急公好义的人,毕业以后,当年补习班不少同学,得到了他的帮助。小东也因此成为补习班同学的核心,他一回家,大家争着请他吃饭,让我们有了许多同学相聚的机会。

共 24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笔下的补习班,更像一个浓缩的青春切片。这里有对分数的焦虑,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有被父母期待裹挟的压力,也有同伴间心照不宣的温暖。最触动我的,是那些关于在兴趣班偷偷藏起热爱,每个人都在“补习”的过程中,憧憬着自己的未来。不久,我也遇到这样的事。老师在我作文上的批语是“此文写得好,如果是自己写的,那就更好了”,语气温和了些,但酸味很重。于是,羡慕嫉妒恨,与林赛平作起“对”来。背地里,我们给林赛平起了个外号,叫“大相”,把常跟随她的另一位女同学张云斐,叫作“小相”。为什么这样叫她们,到现在也说不明白。好文编辑,推荐阅读。【丁香编辑 余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余菲        2025-07-13 18:07:23
  读完《补习班记》,仿佛跟着文字重走了一段被课本填满的时光,让人回到了上学的时光。给作者点赞
2 楼        文友:柴门石道        2025-07-13 18:16:01
  谢谢余老师的评论、鼓励!
3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7-13 20:20:44
  补习是知识升华的延伸,学习提高的一公里。
回复3 楼        文友:柴门石道        2025-07-13 22:54:10
  谢谢文友评论鼓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