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华文部落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华文】我们是军人之家

  【华文】我们是军人之家


作者:春风拂柳丝 秀才,1010.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8发表时间:2025-07-21 11:03:37
摘要:八一建军节来到之际,我写下了这篇文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

我们是军人之家
   文\\杨沁斋
   时光的洪流滚滚向前,如海浪无情地销蚀礁岩,不舍昼夜。我的父亲,那个曾经身姿矫健、意气风发的职业军人,那个曾在战场上雷厉风行、运筹帷幄的战勤参谋,如今都已成为泛黄照片里的影像,封存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岁月这把无情的刻刀,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沟壑,曾经乌黑茂密的头发,也变得稀疏苍白。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晚年时步履蹒跚,每一步都仿佛承载着岁月的沧桑。直到1999年,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只留下无尽的思念,如潮水般在我们兄弟姊妹的心中蔓延。
  
   父亲出生于1928年,那是一个神州陆沉、战火纷飞的年代。整个中华大地被战争的阴霾所笼罩,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兵荒马乱、烽火连天是常态。和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的农家子弟一样,父亲的童年被战争、饥馑、疾疫等天灾人祸紧紧围剿。过早地领略到生活的艰辛,经历了无数次生离死别,见惯了成败荣辱,这使父亲变得格外早熟、沉稳,也铸就了他豁达洒脱的生活态度和沉毅坚忍的意志品格。
  
   1947年,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亲人沉甸甸的嘱托,父亲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乡,穿上那身象征着使命与担当的绿军装。从那一刻起,他的人生便与军旅紧紧相连。参军后,父亲历任各种重要职务,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涯。1947年3月,在平北县担任政干;同年6月,奔赴鲁南支前大队,成为一名中队长;11月,回到平北区中队,担任中队副;1948年10月,任职华东解放军总部二支团参谋;1949年5月,成为第三野战军二团参谋。
  
   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父亲和战友们风餐露宿,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他们先后参加了解放潍县、济南、淮海、渡江和解放上海等一系列重大战役。每一场战役都是生与死的较量,每一次冲锋都伴随着战友的倒下,但父亲从未退缩。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他多次立下战功。作为一名军人,父亲的内心是无比幸福的,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时刻激励着他,让他甘愿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此后,父亲还投身到抗美援朝的战场,那段激情燃烧、热血沸腾的岁月,成为他一生的骄傲与荣耀。
  
   1955年,父亲响应国家号召,转业到地方工作。刚脱下军装,他便迅速调整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岗位中。先后担任旧店镇公安特派员和下乡驻点干部等职务,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和称赞。而父亲总是谦逊地说:“在军队,我是保家卫国;到了地方,我就是为人民服务,都是革命工作。人活着,就得干点有意义的事,对自己、对人民有个交代,这样等老了回想起来,才不会留下遗憾。”
  
   1963年,父亲担任杨家村支部书记。他深知,农村要发展,水利是关键。于是,他带领着乡亲们挖水库、建平塘、打机井、建扬水站,还铺设地下水管到北岭,基本实现了农田水利化。在他的努力下,村里的粮食产量逐步提高,乡亲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父亲的一生虽然平凡,但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父亲却有着诸多遗憾,晚年丧子的重创更是让他痛不欲生。三弟因车祸离世的那一年,父亲也因过度悲痛,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都说母爱如水,温柔细腻;父爱如山,深沉厚重。父亲虽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他对家人和子女的爱,却如涓涓细流,默默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受父亲的影响,我和哥哥从小就对军人有着一种别样的情怀。大哥杨廷欣,1957年出生。高中毕业后,他踏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乡村中学民办教师,我也曾是他的学生。1976年,大哥应征入伍,被分配到胶东内长山要塞区,成为一名军械修理技术兵。军营这片广阔的天地,给了勤奋好学的大哥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1978年,他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总后勤部后勤技术装备研究院军需装备研究所,之后又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回到老单位,直接被吸收进入课题组,开启了他的科研攻关之旅。
  
   在科研的道路上,大哥与项目组成员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他们研制成功的78-1暖体假人测试系统,成功摘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此后,大哥在科研的攀登之路上不断前行,获得了多项大奖。2007年7月3日,07式军服首发仪式在北京军区某部举行,随后配发全军。这套军服便是大哥带领总后勤部全体科研人员研制成功的,大哥也因此受到了时任军委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37年的军旅生涯,大哥从一名普通的军机修理兵,一步步成长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直至军需装备研究所所长、油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少将(专业技术三级,副军级)。他始终超越自我,勇攀科研高峰,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为我们弟兄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大哥不仅在科研领域成绩斐然,还是个文武全才。他热爱诗歌,痴迷书法。每当春节回家,他总会挥毫泼墨,为我们弟兄们写上几幅书法作品。他创作的诗歌和书法作品先后在《中国诗歌》《诗刊》《科技日报》《解放军报》《中国艺术研究》等报刊发表。他还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在大哥的影响下,我也喜欢上了诗词歌赋。聚会时,大哥总会耐心地给我讲解律诗知识、楹联的写作技巧。在他的指导下,我现在也能写出像样的诗歌和对联,逐渐明确了平仄关系,掌握了偶句的运用。
  
   我是青岛警备区十九团二营岸炮连的一名战士,儿子杨京文是北部战区训练大队三级士官。我们一家三代人,都投身于国防事业,我们是军人之家。“国无防不立,民无军不安”,我们深知军人的使命与担当,也为自己能成为军人之家的一员而感到无比自豪。我们将继续传承军人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份荣耀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闪耀。

共 23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散文为载体,用包含真情的流畅语言叙写了一家三代从军报国的革命情怀。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编者为文章点赞,更为军人之家保家卫国情怀点赞!! 编辑:李清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风拂柳丝        2025-07-21 11:54:00
  感谢李老师的认可,我们一家人为了党和国家的安宁,从军保国,理所应当。儿子今年九月即将晋升为四级士官,希望他心想事成,继续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妙语连珠叹古今, 笔耕不辍寻开心。 生活有趣诗意浓, 花开花落度晚春。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