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酒家】激情燃烧的岁月(散文)
伊敏河从远方逶迤而来,一路欢歌,穿过这座城市,她即将和额尔古纳河汇合,激情澎湃地奔向黑龙江的博大怀抱。那将是一片更加宽广美丽的世界,她怎能不欢乐。她仿佛天女一样,边走边将手中的鲜花抛洒到河的两岸,留下一路美景,边走边将青春烂漫的气息吹向河的两岸,留下一派生机。于是这座城市始终风光旖旎、生气勃勃。
这座城市位于大兴安岭西麓,呼伦贝尔草原东部,绵延不绝的伊敏河见证了她近三百年的历史,见证了她的崛起、发展、壮大,也见证了她在新时代转型中的艰辛历程。
沿着伊敏河的两岸,城市被划分为河东区河西区,河西区分布着商业区和居民区,河东区是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在地。站在伊敏河的中央桥向东眺望,几百米的地方,矗立着一座端庄古朴的大楼,是行政公署办公大楼。
我在这座大楼工作十五年,灼灼韶华,岁月匆匆,一如那伊敏河水,曲曲折折,一路满怀激情,奔涌向前。
行署大楼是中苏合璧的建筑风格,建于一九五四年,这座大楼主体区域有苏联式建筑风格的痕迹,砖混结构的三层楼房,整体呈半弧形平面布局,这种独特的弧线造型在同时期公共建筑中较为罕见,眼口、窗楣等细部保留着二十世纪中叶中国公共建筑的典型特征。楼顶铺着绿色琉璃瓦,飞檐翘角,檐角筑有神兽,外墙粉刷成朱红色。整个楼宇显得肃穆、端庄,古朴、大气。
我与这座大楼结缘,缘于一个女人,一个我仰慕的女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工作,最朴素的愿望是学有所用,当时计算机是新兴专业,回家乡的毕业生很少,许多机关单位都有录用我的愿望,但是,我了解后很失望,真正应用计算机的单位可谓凤毛麟角。
踌躇之际,我遇到了第一位职场引路人。我在室内等候,不大功夫,响起急促的脚步声,一位身着浅色西服套装、身材匀称的女人匆匆走了进来,四十岁左右的年纪,眉清目秀,带着成熟干练又不失优雅的气质。
她先微笑地看着我说:“小姑娘很有书卷气。”瞬间又严肃起来,“能用C语言编程吗?”哇塞,一句话折服我,身处要职的行政领导说出这么专业的话,怎能不令我刮目相看,我赶忙点头说:“能!”“好,我们正在搞统计自动化改革,需要你,你明天就来报到。”她说完这句话,就转身匆匆地离开了。我愣怔了一会儿,这就是面试结果?一种激情涌上心头,“嗯,认定了,她就是我期盼的领导,我要追随她。”
我就这样进入了行署大楼工作,走入这座令人神往的大楼,又是一番别开生面的景象。大堂里,高高的举架,顶棚雕刻着蓝白主色调的木质花纹,悬挂着古典风格的白色吊灯,黄色花纹的油漆墙裙衬着雪白的墙壁,高到房顶的木制大门将走廊分割几段,大理石的台阶红铜镶边,处处都彰显着古朴厚重。容纳十几个机关的大楼里几乎鸦雀无声,只有走廊里传来匆匆的脚步声,严肃静谧的工作气氛扑面而来。
我来到机关办公室,我的科长早已在等待我,他热情地带我走遍了每个办公室,我又见到了局长,她意味深长地看看我,说了一句“好好干”。也许缘于我当时是唯一一个名校(现称985)毕业的本科生,或者缘于局长亲自把关录用的,在后来的工作中,局长一直很关注我,如果有机会见到我,总是和我聊一聊,问询我的工作情况。看到她那双沉静的大眼睛,即使心中有些小委屈也立刻烟消云散,我感受到被期待的强大力量,足以克服工作中的任何困难。
进入单位工作后,我才知道,这个单位的业绩在全自治区名列前茅。局长多次荣获国家和自治区先进个人称号,单位也是多次得到各级的表彰,会议室里挂满了奖牌锦旗,进入这么优秀的队伍,遇到这么优秀的领导,我感到庆幸。
“强将手下无弱兵”,在这个优秀的团队中,竞争也激烈,各个科室都在争先创优,我们科室更是如此。我们计算中心是一个核心部门,每天都有专业科室来做报表,我们负责维护机器,还要研究报表制度,编写调试程序,很考验一个人的技术能力,我们技术人员只有三位,科长、我和一个大小伙儿,服务十几个科室,工作量可想而知。
科长头脑聪明,创新意识强,开始仅有几个科室应用计算机,他就带着我们两个人开展攻关,不到一年的时间,所有科室都实现了报表电子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被自治区树为先进典型,在全区进行推广。
我们更加忙碌了,每天加班加点,我这人从小体弱多病,面对繁忙的工作真是疲于应付。科长性格急躁,看不到这些,他不停地把工作交到我的手上,对我的编程不满意,就批评我:“你这程序太啰嗦,总是沿袭僵化的风格,要结合业务搞创新。”对我的公文不满意,就毫不客气地说:“拿回家让你老公看看,他能看懂吗?”
工作强度大,又加上心情不愉快,我病倒了,急性肺感染。科长到医院看我,一反常态,像个温柔的大哥哥,“怎么还生病了?以后感觉辛苦就告诉我,千万别硬挺着。”说得我泪水涟涟,他又说:“自治区又评比表彰了,咱们还是第一,我帮你申报了自治区级先进个人。”又惹地我泪水滑落。
我出院后,科长真诚地对我说:“第一次带女生工作,没有经验,请多原谅。”科长的一番话,使我情绪价值拉满。科长也开始鼓励我,每次有难度的工作交给我,他就说:“我相信你,有什么问题随时找我。”在他的引导和帮助下,我的工作思路开阔了,干劲十足,短短几年,我的获奖证书就越摞越高。
工作两年后,我们迎来了重大专项任务,全市两百多万人口的“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自治区提出了完成时限,局里成立了工作组,科长任组长,我被安排为副组长,我感到压力很大,但也领悟到领导们对我的重视和期望,我决心不辱使命。
在呼和浩特炎热的夏季里,我们来到这个城市接受培训,培训后领取各地的机器。我独自一人去库房取货,看到货物的一瞬间,我傻眼了,主机、显示器、打印机,五十个大箱子,那时计算机设备笨重庞大,每个箱子都很沉重。库房的小伙子,看到我瘦弱的样子,笑了,“你一个人怎么发货呀?”我倔强地回答:“没问题,其他人怎么发的?”他说,都是自己联系的,有的距离近,单位直接派车,有的雇车送到货站,我问:“怎么雇车?”他说:“你这些货,雇汽车,拉一次一百多元。”“什么?一百多元?”我惊愕了,我知道单位经费紧张,没有任何外来收入,况且临行前科长也没交代什么。
我决定雇用人力车,我走出胡同口,一个人力车在等活,一番讨价还价,一车次六元钱,我这些货需要往返四次。我一算计,比雇汽车省很多钱,单位不能报销,我就自己负担。呼和浩特的夏日炎热干燥,太阳像大火球一样悬在空中,炙烤着大地,我没有任何遮阳的准备,坐在人力车车夫的旁边,开始将货物运到发货站,一个来回耗时一个多小时,第一趟,我就汗流浃背,口干舌燥,期间,我还要给车夫帮忙。
等到所有货物运送完成,几个小时过去了,我浑身的衣服已被汗液浸透,紧紧贴在身上,燥热难耐,眼睛和眼镜也被汗水打湿,模糊了视线,整个人虚脱的感觉,我一屁股坐到马路沿子上,眼泪混合着汗水在脸上流淌。当时如果有手机,我肯定会打给科长,宣泄委屈。
紧张的数据处理工作开始了,我们中心引进了两名毕业生,我有了帮手,又招录了一批录入员,首先我对他们进行了一个月的培训,然后正式开始工作,每天两班倒,一班工作六个小时。我作为总代班人,几乎每天在工作场地吃住,家里的一切都甩给老公照料,连续奋战三个月。
每天在机房里,听着二十多台机器操作人员的键盘声,我感到兴奋又满足,此起彼伏的键盘声仿佛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又仿佛是“鼓声阵阵如急雨”,它让人感受到一种青春和激情,让人感受到一种震撼和力量。“事半功倍”,工作按照周密的安排和部署,一切都进行地顺利快捷,看着精准的数据从打印机里流淌出来,那种收获的满足感真是无法言喻。
付出总有回报,我们的数据处理工作在自治区居于首位,科长带着我去参加全区经验交流会,科长特意推出我,代表地区发言,我真是兴奋又荣耀,汇报中赢得同行们阵阵掌声。工作任务完成后,我获得人口普查国家级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女儿两周岁,我就开始出差了,那是在一九九八年,特大洪峰由南向北,铺天盖地地压来,我们中心承担了市委市政府的局域网建设,需要一条粗缆(特殊光缆)横穿胜利大街,联结道路两侧的政府机关。我是这个项目的主要技术人员,单位派我去北京采购粗缆及设备,出发前,科长特地嘱咐我:“不要怕花钱,需要租车就租,完成任务是主要的,洪峰就要来临,快去快回。”
我坐上了去北京的列车,第二天早晨行驶到嫩江边,洪水已经先期到达,我们的列车在浅浅水面覆盖的铁轨上,小心翼翼地前进,从车窗向外看,嫩江的水位暴涨,一片汪洋,令人惊悚,我心里突然升腾出一种预感,我恐怕不能坐火车归来了。果不其然,我在北京忙碌了几天,发货的时候得到消息,哈铁线列车停运。我面前只有一条路,乘飞机返程,当时机票票价锐涨,而且一票难求,我努力安慰自己,使自己平静下来。科长给我打电话,让我盯着机票,尽快返程。
我心里只是牵挂女儿,我老公当时在呼和浩特集中培训,一时回不去,我本以为一周往返,时间不长,把女儿寄托在弟弟家,哪知滞留在北京。晚上,我给女儿打个长途电话,一听到我的声音,她就嚎啕大哭,“亮哥哥欺负我,妈妈快回来。”她在那头哭,我在这头哭,甚是热闹。
我到家后,没顾上歇息,直奔幼儿园接女儿,一开门,女儿和我的目光相对,竟做出惊恐的表情,等我来到她身边,表情缓和下来,害羞地笑了。幼儿园的隋阿姨把一切看在眼里,她过来说:“琪琪这几天很沉默,心里想你,刚才看到你的表情是害怕你又走掉,现在的表情是有点生疏感。”她又说:“孩子这个年龄段很敏感,你尽量不要离开她。”一听这话,我心里百感交集,眼泪扑簌簌地滚下来,女儿立刻用小手为我擦眼泪“妈妈不哭”,我心里默默地说:“女儿,对不起,但妈妈是有工作激情的人,你长大会明白。”当我们调通了局域网络,为市委政府领导提供了便捷的经济信息,我陡然有一种成就感,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有段时间,鼓励各单位创办第三产业,为单位增收,弥补资金不足。我们局长哪肯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单位资金一直捉襟见肘,制约了方方面面的发展,科长也积极支持,开始承揽项目,我又接受了新的任务,去水泥厂搞网络建设。
单位给我派一台破旧的吉普车,水泥厂在郊区,每天在沙石路上往返近三个小时,刚开始是硬件建设,在各个车间安装计算机,车间的师傅很欢迎我,也许出于寂寞,我一进车间,他们就打招呼“梅工程师来了”,帮我打开机器,清理机箱里的水泥灰尘,我一边清理一边埋怨他们:“我不来你们就不能自己清理?时间长了风扇都堵死了。”他们笑哈哈地开玩笑,“我们自己清理,那梅工程师就不常来了呀。”闹得我啼笑皆非。
我在水泥厂陆陆续续工作半年,和工人们相处地很好。后来我调转到企业管理部门工作,再次来到水泥厂车间调研,竟然有人大声喊我“梅工程师”,我一看是当年的班长,多年不见,都显老态,不由得眼睛潮湿了。
每次从水泥厂返程,我都在漫长的路途中睡着了,开车的张师傅总是心疼我,到家门口才唤醒我,并随口说一句“梅是真辛苦”。有几次,晚上七八点到家,老公也因事不在家,两个幼儿园小阿姨轮番抱着孩子,在门口等我,我真是不好意思,她们却说:“琪琪可懂事了,一直逗我们开心。”逢年过节我就给幼儿园额外买些水果和蛋糕,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入职十二年后,我从计算中心转任到专业科工作,专心从事业务工作,要经常撰写一些统计分析文章,这时我感觉自己的理论功底不足,写出的分析材料浅薄,就像一篇文章有论点论据,但缺少论证。恰逢考学在职硕士蔚然成风,我想这正是我充电的好时机,我开始备考,当时女儿还没有上小学,科里也只有两个人手,上班期间很忙碌,有时还要加班,我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复习。
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真是佩服自己,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儿,晚上经常右手拿书,左手抱孩子,女儿很乖巧,坐在我的腿上,也拿着自己的图书观看,有时仰起头撒娇,用她的小脸蹭蹭我,母女一同学习。赶到周末和节假日,我就带盒饼干,在办公室埋头复习一天。
当年刚入大学校门,我不适应宿舍嘈杂的环境,晚上睡眠不足,白天头昏脑胀,在高等数学课上没少睡觉,这次临考前,我想好好补习一下。我联系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补习班,匆忙赶到学校,讲授高等数学的老师经验丰富,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我短时间内就收效很大。
学习结束后,我赶往天津南开大学圆楼参加全国联考,考试分上下午,一共四科,因为考试地点距离我的旅馆有一段路程,我的大学同学借我一辆自行车。考试那天,我迎着朝阳,轻盈地骑着自行车,穿过南开大学美丽的校园,花儿微笑,鸟儿欢唱,而我是满怀激情,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取得理想成绩,没有理由败北。
这一篇文章,叙事顺畅,真情感人,且时代特征明显。确实写得不错。
问好寻梅老师!
愿大家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