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高粱米饭(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晓荷】高粱米饭(散文)


作者:何叶 探花,23261.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发表时间:2025-07-22 10:22:17

对于高粱米饭,我并不陌生,幼时我家可没少吃。那年住在东北,就有两块地是专门种高粱的,主食也是以高粱米饭居多。而今离开东北也有十多年了,家里生活条件也好了,即使老婶也时不时给我和哥邮寄一些来,我也是看都不看直接转手送给邻居和同事了。所以我也有很久没吃高粱米饭了。若不是前几日偶在乡间小店见着,怕是要将它也全然忘却了。
   那日我和几个同事去乡下,行至正午,腹中辘辘,便寻了一家小店打尖。店是极小的那种的农家小吃。饭馆里面只有四五张桌子,墙上贴着些褪了色的招贴画。店主是个五十来岁的汉子,紫膛面皮,粗手大脚,显是常作农活的。我问他有何吃食?他道只有高粱米饭与几样乡野菜肴。我听罢,竟有些恍惚,高粱米饭——这名字何其熟悉,又何其陌生。
   高粱米饭上桌,是暗红色的,颗粒分明,较之白米饭更为粗粝。我舀了一勺入口,那滋味便如一把钥匙,蓦地打开了我记忆的仓库。
   幼时家贫,白米是稀罕物,高粱米倒是常客。彼时村里人多种高粱,不为酿酒,只为饱腹。高粱这种作物耐旱,产量亦不低,虽味道不及白米,却也能填饱肚子。母亲每于晨起,便量出半升高粱米,淘洗干净,倒入大铁锅中,加水煮之。待水沸,便用笊篱捞出,置于甑中蒸熟。如此做出的高粱米饭,颗粒分明,不黏不腻。
   高粱米饭的味道,老实说,并不甚佳。初入口时,有一股涩味,咀嚼久了,又觉有些发苦。尤其是那层红皮,每每塞入牙缝,需用舌尖费力挑出。儿时的我,对此饭颇为厌恶,常于饭桌上皱眉撇嘴。母亲见状,只是默默地将自己碗里的那半个咸蛋放进我的碗里,道:“吃吧,吃饱了才有力气读书。”
   记得有一年大旱,田里庄稼歉收,连高粱也长得稀疏。家中存粮将尽,家里仅剩下的两袋米一袋送给了福利院的老人和孩子。剩下的那袋米为了省着吃,母亲便在高粱米中掺入红薯干一同蒸煮,顿顿如此。那饭吃起来难以下咽,红薯干硬如木屑,与高粱米的涩味相得益彰,堪称“绝配”。我那时也是年少气盛,每天总吃难免生厌,有一天我实在忍无可忍,将饭碗推到一边说道:“这饭天天吃,我吃够了!”父亲闻言,默不作声,只是将我剩下的饭倒入自己碗中,一粒不剩地吃了。次日清晨,我发现父亲早早出门,中午回来时,手里竟拎着一小袋白米。后来才知,他去我们前面的浴池帮人搓了一上午澡,挣的钱买的白米。
   如今想来,何其惭愧。高粱米饭虽粗粝,却是父母竭尽所能给予的最好之物。他们自己吞咽着生活的苦涩,只为让我尝到一丝甘甜。而那时的我,竟浑然不觉,只知一味抱怨。
   高中时我离家住校,伙食虽不算好,却顿顿是白米饭。初时颇觉欣喜,久之却也习以为常。偶尔回家,母亲仍会煮高粱米饭,说是“换换口味”。我知道母亲说的“换换口味”只是一种借口,实际上我上学的时候她和父亲每天的主粮还是高粱米饭。我那时已能体谅家中艰辛,不再挑剔,但心中总不免觉得此物终究是贫苦的象征,盼着有出息那天,一定让自己的父母每天都能吃上大米白面,过上好日子。有时我回家会在学校食堂打几个馒头,打上一盒白米饭一盒肉菜拿回家里。但每次饭菜打回来,母亲都会说我,不让我再给家里拿饭菜了。她说每月给我拿的钱都是有数的,给家里买回去了我就不够吃了。但母亲说是说,有时我回家还是会省下一些钱给他们买几个馒头和白米饭。
   后来我考上大学,离家远行。临行前夜,母亲煮了一锅白米饭,又特意做了一小碗高粱米饭。“吃惯了好的,也别忘了这个。”她如是说。我那时不解其意,只觉得母亲多此一举。如今回想,那碗高粱米饭,分明是她怕我在外迷失了本心。
   大学毕业后,我住进了城里,也在一家三甲医院做了医生。每日精米白面,鸡鸭鱼肉,渐渐将高粱米饭抛诸脑后。偶尔回东北,老婶和老叔也不再给我煮高粱米饭吃了。村里人多种经济作物,高粱地少了,年轻人甚至不识此物为何。高粱米饭,似乎正随着那个贫瘠的年代一起,悄然退场。
   直到前日在这乡间小店重逢,我才惊觉,这被我刻意遗忘的味道,原来一直潜藏在记忆深处,从未真正离去。此刻细细咀嚼,竟品出一丝别样的甘甜来。
   店主见我吃得认真,便过来搭话:“现在很少有人点这个了,你们年轻人更是嫌它粗糙难咽。”
   “确是粗糙了些,但嚼久了,倒也别有滋味。”我说到。
   “是啊,”店主笑道,“我们老一辈人,都是吃这个长大的。那会儿觉得苦,现在想想,倒也没什么不好。至少,它养活了一代人。”
   我笑着说:“其实不瞒您说不光老一辈,我这个年龄以前家里穷地里就种这个,也顿顿吃这个。”店主点头道:“世上富人虽然多但穷人也不少呀!”忽然想起母亲说过,高粱是最顽强的作物,旱也耐得,涝也受得,便是贫瘠的土地,也能扎根生长。高粱米饭虽不精细,却最是养人。我们穷人家的孩子,哪个不是被这样的粗粮喂养长大的?而今生活富足了,反倒生出许多娇气病来。
   离店时,我问店主买了些高粱米,他颇为惊讶,但他还是给我装了一小袋。回家后,我依着记忆中的方法煮了一锅,嫂子尝了一口便不再动筷了,因为嫂子一直生活在城市,又是独女,这种粗粮她哪能吃得下呢?而我不以为意,独自将一碗吃完。
   这高粱米饭,苦中带涩,涩中有甘,它教会我在甘时不忘苦,在富时不忘贫。而今我每日吃着精米白面,却总要在柜中存一小袋高粱米,不为充饥,只为提醒自己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生活终是由粗砺走向精细的,但人这一生,总该记得最初的味道。

共 21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高粱米饭为纽带,串联起过往的艰辛与父母深沉的爱。从幼时对高粱米饭的厌恶,到父亲为换白米帮人搓澡的隐忍,母亲把咸蛋让给“我”的温柔,每一粒粗粝的高粱米都藏着生活的苦涩与亲情的甘甜。高中住校后的白米饭、大学临行前母亲特意准备的那碗高粱米,记录着“我”对好日子的向往,也映照着父母始终未变的节俭。如今重逢乡间小店的高粱米饭,才读懂它不仅是贫苦的象征,更是父母用坚韧托起的希望,他们吞咽苦涩,只为让“我”尝到甘甜。高粱米的顽强恰如父母的品性,耐得住贫瘠,扎得下根。留存的那袋高粱米,提醒着“我”莫忘来路,在精细生活里守住初心,因为最初的味道里,藏着最珍贵的成长与感恩。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7-22 10:23:28
  高粱米饭里的故事太戳心!粗粝中藏着父母的爱与生活的韧。问候作者,愿这份初心常伴,日子如回甘般醇厚,喜乐长安!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7-22 10:23:49
  被文中高粱米的苦与甜打动,字里行间是成长与感恩。问作者好,盼您常忆初心味,生活如细粮般安稳,安康顺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