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外婆的灶台(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晓荷】外婆的灶台(散文)


作者:汪震宇 举人,4872.3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2发表时间:2025-07-27 10:32:16

【江山·见证】【晓荷】外婆的灶台(散文) 打我记事起,外婆家的灶台就像个会喘气的老伙计,成天“呼哧呼哧”地冒着白气,把那黑黢黢的铁锅罩得严严实实,活像给锅戴了顶胖乎乎的棉花帽。灶台上总摆着个豁了口的粗瓷碗,里面盛着亮晶晶的盐粒,一粒一粒圆滚滚的,跟我过年穿的新鞋上镶的玻璃珠一个样,看着就喜人。
   三岁那年夏天,我总爱蹲在灶台边看外婆烧火。火钳夹着柴火“咔嚓”一声断成两截,火星子“噼啪”蹦到地上,我伸手去抓,被外婆一把拽住胳膊。她的手糙得像磨盘,捏得我胳膊痒痒的:“傻震宇,那是火,会咬人的。”我瞅着灶膛里的火苗舔着锅底,映得外婆的脸红扑扑的,就像灶台上晒着的红辣椒。
   有回外婆蒸了红薯,揭锅盖时白气“腾”地涌出来,把她的老花镜都蒙上了雾。她拿起一个红薯在手里颠来颠去,“呼呼”地吹着气,剥了皮递给我。红薯瓤金黄金黄的,我咬了一大口,烫得直吐舌头,甜水顺着下巴颏滴到衣襟上。外婆笑得露出缺了几颗牙的嘴,用围裙给我擦下巴:“慢点儿,没人跟你抢。”
   四岁开春,我学会了跟在母鸡屁股后面捡鸡蛋。母鸡“咯咯哒”一叫,我就像得了命令,连滚带爬地扑过去,有时候鸡蛋还热乎着,攥在手里软乎乎的。有次我把鸡蛋藏在裤兜里,跑着去找外婆,结果“啪”地摔了一跤,鸡蛋在兜里流得稀里哗啦。我吓得咧开嘴要哭,外婆听到声音赶过来,她将我扶起,变戏法似的从裤兜里掏出块红糖塞我嘴里:“没事没事,明儿咱再捡。”
   那年冬天特别冷,屋檐下的冰棱子长得都能当拐杖。外婆给我做了双棉鞋,鞋面上绣着只歪歪扭扭的小老虎。我穿着新鞋在院子里踩雪,“咯吱咯吱”响,棉鞋里暖乎乎的,就像揣了个小火炉。外婆站在门口喊我:“进来吧,锅里煮了玉米,甜得能粘住牙。”
   五岁时我迷上了爬树,村口的老槐树成了我的地盘。我抱着树干“噌噌”往上爬,树枝“晃晃悠悠”地抖,吓得外婆在树下直跺脚:“快下来,摔着了可咋整!”我偏不,还在树杈上荡秋千,突然“咔嚓”一声,树枝断了,我“扑通”摔在雪地里,棉裤湿了半截。外婆赶紧把我抱回家,脱了我的湿棉裤,把我的脚揣进她怀里焐着,她的怀里比被窝还暖和。
   六岁上学前班,我背着外婆缝的花布书包,书包上还绣着我的小名。第一天放学,我把老师奖的小红花贴在额头,蹦蹦跳跳地跑回家。外婆正在喂猪,猪食桶“咚咚”地敲着猪圈墙。她看见我的小红花,放下桶就往我跟前凑,皱纹笑得像朵菊花:“俺家震宇真能耐,比隔壁二狗子强多了。”
   有天我跟二狗子抢玻璃球,他把我的“猫眼”球赢走了,我气得躺在地上打滚,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外婆拉我起来,从针线笸箩里掏出个新做的布老虎,老虎的眼睛是用黑纽扣缝的,肚子里塞着棉花,软乎乎的。“咱不跟他抢,咱有更好的。”外婆的手在我背上轻轻拍着,就像哄小猫似的。
   七岁那年麦收,大人们都在地里割麦子,镰刀“唰唰”响,麦秆倒了一片。我跟在后面捡麦穗,手里的小篮子很快就满了。外婆把我捡的麦穗搓成麦粒,装在玻璃瓶里,说要给我换糖吃。那天晚上,她用新麦面蒸了馍,馍上撒着芝麻,我啃着馍,听见她跟外公说:“咱家震宇长大了,能帮家里干活了。”
   有次我趁外婆不注意,偷偷爬上灶台,想自己舀锅里的米汤。结果脚一滑,连人带碗摔在地上,米汤洒了一身,碗也碎了。我吓得直哭,外婆赶紧把我抱起来,用毛巾擦我身上的米汤,她自己则蹲在地上慢慢捡碎碗片,手指被划了个小口子,她往伤口上撒了点灶灰,说:“没事没事,过会儿就好了。”
   八岁时我掉了第一颗门牙,说话漏风,连“外婆”都喊不清楚。外婆看着我漏风的嘴,笑得前仰后合,从兜里掏出颗水果糖:“快吃了,吃了新牙就长出来了。”我含着糖,说话还是漏风,她就学着我的样子说话,逗得我直笑,嘴里的糖都差点喷了出来。
   那年的秋天,外婆在院子里种的向日葵熟了,花盘大得像锅盖。她把葵花籽掰下来,放在簸箕里晒。我趁她不注意,抓了一把就往嘴里塞,嗑得满地都是壳。外婆看见了,也不骂我,只是蹲下来跟我一起嗑,还比赛谁嗑得比较快。她的手虽然糙,嗑起瓜子来却比我快多了,我输了就耍赖,非要她再给我抓一把瓜子才算完。
   九岁生日那天,外婆给我煮了两个鸡蛋,用红布包着,让我在身上滚来滚去。“滚滚霉运,咱娃一年都顺顺当当的。”她说着,把鸡蛋剥了皮递给我。鸡蛋热乎乎的,我刚咬一口,就看见她从柜子里拿出个新书包,蓝布面的,上面还绣着朵小兰花。“给你,以后上学用。”我抱着书包,觉得比吃了鸡蛋还甜。
   有回我感冒了,浑身发烫,迷迷糊糊中总觉得有人在给我擦额头。后来才知道,外婆整夜都没睡,正不停地用湿毛巾给我降温,还在灶台上熬了姜汤,辣味儿飘满了整个屋子。我喝姜汤时辣得直咧嘴,她就给我块冰糖,说:“喝了就好了,好了咱就去买糖葫芦。”
   十岁那年冬天,下了场大雪,院子里的积雪没过了膝盖。外婆和我一起堆雪人,她滚雪球,我找煤球当眼睛。雪人堆好了,她还给雪人戴了顶破草帽,说这样雪人就不冷了。我们站在雪人旁边,呵出的白气就像是棉花糖,我看着外婆的头发上落满了雪花,就像戴了顶白帽子,忍不住伸手去给她拍掉,她笑着说:“没事,雪是干净的。”
   上五年级时,我开始学骑自行车,那辆旧自行车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我在打谷场上摔了好几跤,膝盖都擦破了皮。外婆看见了,赶紧从屋里拿出红药水,给我抹伤口时手轻轻的,生怕弄疼我。“摔了才学得会,”她一边抹药一边说,“就像学走路,哪有不摔跤的。”
   有次学校组织看电影,我回家晚了,老远就看见外婆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手里举着个手电筒,光柱在黑夜里晃来晃去。“你咋才回来,我都快急死了。”她看见我,赶紧跑过来,拉着我的手就往家走。她的手虽然凉,却把我的手攥得紧紧的,我觉得心里暖乎乎的,一点都不觉得冷了。
   十二岁那年,我去镇上上初中,每个礼拜才能回家一次。每次回家,外婆都会在村口等我,手里要么拿着个烤红薯,要么揣着几个煮鸡蛋。有次我回来晚了,天已经黑了,还没到村口,就看见远处有个昏黄的光点在晃动,走近了才发现是外婆,她手里举着个煤油灯,灯芯“突突”地跳着。“我怕你看不清路,”她说着,把灯往我这边举了举,灯光照亮了她脸上的皱纹,也照亮了回家的路。
   初中毕业那年夏天,我考上了县里的高中,要去更远的地方上学了。临走前,外婆往我包里塞了好多东西,有煮好的鸡蛋,有她自己晒的红薯干,还有几件她连夜缝补好的衣服。“到了学校要好好念书,别想家。”她说话时,我看见她的眼圈红了,赶紧转过头,怕她看见我也在哭。
   上高中后,我回家的次数更少了,每次打电话,外婆总会问我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家里啥都有,不用惦记,”她说着,总会把话题转到我小时候的事上,“还记得你小时候偷着吃葵花籽不,嗑得满地都是壳。”我在电话这头笑着,眼泪却忍不住掉了下来。
   去年寒假回家,我刚到村口,就看见外婆站在老槐树下,头发全白了,像落了场雪。她看见我,赶紧跑过来,手里还攥着个烤红薯,热乎乎的。“快拿着,刚烤好的。”我接过红薯,看着她冻得通红的手,赶紧把红薯塞回她手里,“你先吃,我不饿。”她却又塞给我:“给你留的,我在家啥时候吃都行。”
   现在我每次回家,外婆都会变着法儿给我做好吃的,虽然她的手不如以前利索了,切菜时会抖,炒菜时也会忘了放盐,但我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饭菜。就像她说的:“只要你回来,外婆就给你做,做不动了就看着你吃。”
   每次离开家,外婆都会站在村口老槐树下送我,直到我的车拐了弯,看不见了才肯回去。我从后视镜里看着她的身影越来越小,像一片被风吹着的叶子,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似的。我知道,无论我走多远,总有个人在老槐树下等着我,就像小时候那样,手里揣着给我留的好吃的,眼里盛着满满的牵挂。
  

共 31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成长轨迹为线,串起外婆的爱与时光的暖。从灶台边的火光映红外婆的脸,到雪地里为“我”焐脚的体温;从摔破鸡蛋后的红糖安慰,到深夜退烧的湿毛巾,每个细节都藏着外婆的疼惜。她用豁口粗瓷碗里的盐粒、绣着歪扭老虎的棉鞋、蓝布书包上的兰花,将日子过成了绵密的诗。那些灶台边的白汽、麦收时的镰刀声、雪地里的欢笑声,是外婆用岁月熬出的甜,滋养着“我”从蹒跚学步到长大远行。如今外婆的头发落满霜雪,可村口老槐树下的等待、手里温热的烤红薯,仍在诉说着从未改变的牵挂。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何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何叶        2025-07-27 10:36:58
  灶台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本文以细腻笔触勾勒出祖孙间的温暖日常,从三岁偷抓火星到十二岁村口等候,那些被柴火熏黑的记忆里,藏着外婆粗糙手掌的温度、红薯的甜香和棉鞋里的春天。岁月在豁口粗瓷碗里流转,爱却从未磨损分毫。
何叶
回复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7-28 08:40:09
  叶小叶老师,感谢您对小宇文章的认可,我像得到了最甜的糖!我会把星星月亮都写进去给您看。祝老师每天都有暖暖的阳光。
2 楼        文友:何叶        2025-07-27 10:37:17
  问好汪同学,周日好。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7-28 08:43:18
  叶小叶老师好呀!周日愉快~ 很高兴收到你的问候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