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亭】看取春回满陌川 振缨犹自拂清风(赏读) ——吴辉先生精彩和诗赏读
湖北省利川市诗联副会长吴辉先生年逾花甲,诗情奔涌,他凭着豪迈、乐观、大雅、宽阔的情怀,不仅自己写诗吟诵很多,而且更是善于次韵和诗,经常奉和诗友的好诗,对诗友给以激励、赞赏、促进,为诗联的奉和之风开了好头,为诗联的发展起了积极地作用。7月26日夜,吴辉先生对乡村诗友黄金山新近的三首诗进行了双角度的连续次韵奉和,诗情激荡,涌如潮水,给乡村诗友激励很大。这里黄金山诗友将吴辉先生的和诗转给我,我读后感到很有收获,于是决定写一个简要的赏读,发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也让吴辉诗人的诗风和文彩做一个推荐,让更多的诗人集聚江山,一展风采!
@次韵黄金山老师原玉《退休题照1》
久驾征帆始泊船,遥山衔日隐苍烟。
是非过耳随风散,诗酒盈樽趁月圆。
弄笛休惊鸥鹭梦,敲棋不较输赢颠。
鬓边霜色何须叹,看取春回满陌川。
【赏读】整首诗平仄工整,中二联对仗精巧,“船、烟、圆颠、川”的押韵流畅。最妙的是把人生感悟融入自然意象,不直白说理而理自现,深得宋诗三昧。这首七律通过对归泊退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超脱世俗、豁达闲适的人生态度,意境悠远,语言凝练。以下结合诗句内涵与相关文献进行解读。逐联赏析:首联:旅途终歇的苍茫意境。“久驾征帆始泊船,遥山衔日隐苍烟。”“久驾征帆”暗喻半生奔波,而“始泊船”象征人生归歇。“遥山衔日”以拟人手法勾勒黄昏景象,“隐苍烟”渲染空濛静谧,与 “万木萧萧向夕黄”的苍茫暮色异曲同工。颔联:抛却纷扰的豁达心境。是非过耳随风散,诗酒盈樽趁月圆。”是非随风体现对世事的释然,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哲思。诗酒趁月化用苏轼“诗酒趁年华”,月圆之夜把盏,彰显及时行乐之趣。颈联:闲适生活的雅致情态,“弄笛休惊鸥鹭梦,敲棋不较输赢颠。”笛惊鸥鹭暗藏隐逸之志,富有 “溪回寂静尘踪少,惟许山人共采薇”的出世情怀。棋忘输赢彰显淡泊,与 那些追逐名利,功利的人形成对比。显出诗人的高雅不俗。尾联:笑对沧桑的生命洞见,“鬓边霜色何须叹,看取春回满陌川。”霜色不叹直面衰老,却无悲戚,大有 “征鸿万里身”的沧桑沉淀。春回陌川以自然轮回喻希望,暗合 “琳堂掩映万松齐”的生生不息之境。艺术特色:意象经营:融合“征帆”“苍烟”“鸥鹭”“陌川”等意象,构建江湖远阔之境,近于 “羣山矗矗凝烟紫”的画意。对仗工巧:中二联平仄相谐,“弄笛”对“敲棋”,“休惊”对“不较”,工稳中见洒脱。哲理升华:尾联从“鬓霜”到“春回”,以辨证眼光看待生命盛衰,深得宋诗理趣。核心思想:全诗以归泊退休为起点,通过忘却荣辱(颔联)、亲近自然(颈联)、笑对流年(尾联)三重境界,完成从尘世纠葛到精神自由的升华, “增逺目兮双明,含清辉兮四面”的澄明之境相通。此作如一幅水墨长卷:远山衔日处,是半生漂泊的句点;月下诗酒中,有俯仰天地的旷达。千年文脉的豁达基因,于此间悄然复活。
@次韵黄金山老师原玉《退休题照2》
尘途歇脚暂收船,隔岸余晖入暮烟。
商海归帆风渐定,书窗伴烛梦常圆。
剩闲且种三分菊,避俗休争一寸颠。
霜鬓何妨心未老,看春又绿半江川。
【赏读】结合诗歌意境中的文化意象:我做简要的诗歌结构解析:首联:尘途归隐之志“尘途歇脚暂收船,隔岸余晖入暮烟”,“尘途”喻指世俗奔忙,“收船”象征人生暂歇。夕阳暮烟的意象(“余晖入暮烟”)暗合李商隐“夕阳无限好”的苍茫感, “霜夜有怀”的孤寂意境。深层意蕴:以行舟靠岸喻退出名利场,与 “逃禅晚岁尚迷津”的归隐心境相通。颔联:商海与书斋的转折,商海归帆风渐定,书窗伴烛梦常圆”“商海归帆”直指远离商界纷扰,“风渐定”暗喻心境沉淀。而“书窗伴烛”化用朱熹“读书灯”意象,凸显以诗书安顿灵魂的满足。颈联:淡泊自守的智慧“剩闲且种三分菊,避俗休争一寸颠”。“种菊”致敬陶渊明“采菊东篱”,呼应 “生涯总是悠悠”的闲适;“休争一寸颠”暗含老子“不争”哲学,与 “自定千秋不朽身”的豁达相契。尾联:老骥伏枥的豪情“霜鬓何妨心未老,看春又绿半江川”。以“霜鬓”对“春绿”,在陆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慨叹中,注入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昂扬。“半江川”的春色,更暗合 “江山雪旅图”的生命力。核心思想与艺术手法,主题通过“商海→书斋”“种菊→看春”的意象链条,展现从功利回归本真、于暮年再焕新生的双重升华。技法亮点:时空对照:“暮烟”转向“春绿”,暗含柳宗元“孤舟蓑笠翁”到“欸乃一声山水绿”的意境跃迁。矛盾修辞:“霜鬓”与“心未老”、“避俗”与“看春”,在张力中凸显豁达。暮年壮心:尾联对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的继承,却更近苏轼“门前流水尚能西”的乐观。自然意象象征:菊”喻高洁、“春绿”喻希望 “潋滟晴光却在冬”构成生命哲思闭环。诗眼提炼,全诗以“收船→归帆→种菊→看春”为脉络,最终落在“心未老”三字——既是对白居易“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的超越,亦与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豪情隔空共鸣,堪称现代人精神突围的古典注脚。大有陶渊明式的淡泊、陆游式的坚韧、李白式的奔放,在暮年诗中独具春雷惊蛰之气魄。
附:黄金山退休题照原玉:
车到码头已泊船,晚霞一抹汇青烟。
光辉易散天难老,林树长荣月正圆。
余热莫忘多发亮,有闲切记戒狂颠。
秋霜盖顶留春意,浅草离离绿满川。
@次韵黄金山老师原玉《白发吟1》
萧萧华发倚墙东,目断天涯一雁鸿。
业肇时思商圣略,诗成总慕浣花翁。
流年暗换春非故,素抱清殊俗未同。
休叹头颅霜霰满,犹倾肝胆向长风。
这首七言律诗以深沉雄健的笔触,抒发了诗人虽年华老去却壮心不渝的襟怀,融合了历史追思、文学寄情与人生自勉。一、意象解析与情感基调:暮年形象与孤寂感,“萧萧华发倚墙东”以白发倚墙的意象开篇,化用陆游《自咏》中“华发萧萧居士身”的苍凉意境,暗示年华老去;“目断天涯一雁鸿”则以孤雁隐喻志向高远却无人共鸣的孤独,与苏轼“坐看花光照水光”的闲适形成反差,突出诗人的怅惘。历史追慕与文学理想,“业肇时思商圣略”追溯商周圣王的治国韬略,体现对历史智慧的敬仰;“诗成总慕浣花翁”直言对杜甫(号浣花溪草堂居士)的倾慕,呼应杜甫“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沉郁诗风,彰显诗人以诗载道的追求。时空对照中的精神坚守。流年逝去与初心未改。“流年暗换春非故”暗合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无奈,叹惋时光无情;“素抱清殊俗未同”则如陆游“有吏徵租未是贫”的清高自持,强调超脱世俗的操守。衰颓外表与炽热肝胆“休叹头颅霜霰满”以“霜霰”喻白发,与苏轼“短竹萧萧倚北墙”的萧瑟意象呼应;但末句“犹倾肝胆向长风”陡然振起,以“长风”象征壮阔理想,其豪情堪比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的豪放,形成外衰内炽的张力。用典溯源与精神共鸣,商周圣略:暗指伊尹、周公等辅国名臣,体现儒家济世理想。浣花翁(杜甫):载杜甫“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忧国情怀,诗人借此表达对现实主义诗风的传承。肝胆长风:化用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昂扬,亦与 “一寸丹心在,犹绕红云向日边”的忠贞气节相通。艺术手法有:对比强烈:白发(衰)与肝胆(炽)、孤雁(寂)与长风(壮)的意象碰撞,强化了烈士暮年的悲壮感。用典自然:商周圣贤、杜甫诗魂、李白豪气融于一体,无斧凿痕。结构精严:颔联追古(商圣/诗圣),颈联述今(流年/素抱),尾联收束于自我剖白,章法井然。此诗可视为宋代以来文人精神的缩影:陆游式的孤傲( “无人问字尤宜懒”)与苏轼的豁达( “身闲酒美谁来劝”)交融;杜甫的忧患意识( “百年多病”)升华至“向长风”的积极进取**,在晚唐颓靡与南宋悲愤外另辟健朗境界。全诗如暮色中的金石交鸣,衰飒处见嶙峋风骨,苍凉中蕴雷霆之力。其精神内核与所载“老眼阅人犹水监,壮心忧国更江湖”一脉相承,堪称当今诗家“穷且益坚”的绝佳注脚。
@次韵黄金山老师原玉《白发吟2》
星星华发老川东,望断云端几字鸿。
授业未惭追孔圣,哦诗终慕效苏翁。
前尘已逐江流远,晚趣长随鸥鹭同。
莫道桑榆时景暮,振缨犹自拂清风。
【赏读】这首七律通过对老年教育者形象的塑造,展现其淡泊高洁的品格与坚守教育初心的精神。以下结合诗意进行分层解析:意象解析与心境刻画,"星星华发老川东","星星华发" 化用古诗词中白发意象(如李咸用"百岁之约何悠悠,华发星星稀满头"),既点明诗人年迈,亦暗含岁月积淀的智慧。"川东"地域背景暗示远离繁华的坚守。"望断云端几字鸿"。以"断鸿"隐喻人生际遇的孤寂与理想未竟的怅惘,与尾联"振缨"形成情绪转折的伏笔。教育理想与精神传承"授业未惭追孔圣",呼应孔子"育才先育人"的教育理念。诗人以"未惭"自省,强调教育者需如孔子般重视品德培养("君子不器"的全面人格),体现对儒家教育核心的传承。"哦诗终慕效苏翁",借苏轼的豁达诗风(如"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写超脱困境的文人风骨,暗合孔子"富贵在天何足忧"的淡泊。晚年境界与生命哲思,"前尘已逐江流远"以江水东流喻往事消散,呼应孔子"逝者如斯夫"的时空观,凸显豁达心境。"晚趣长随鸥鹭同""鸥鹭"象征自然之趣与精神自由,暗含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自然审美相通。老骥伏枥的进取精神,"莫道桑榆时景暮,振缨犹自拂清风"反用"夕阳无限好"的常规暮年书写,"振缨"(整理冠带)象征重整行装、再启新程;"清风"暗喻高洁情操,呼应孔子"君子固穷"的操守,彰显"老当益壮"的生命力。结构特色与主旨升华:全诗以时空双线展开:横向空间:川东(现实)→云端(理想)→江流(过往)→鸥鹭(自然)纵向心境:孤寂→追慕→释然→奋进。尾联以"桑榆"与"清风"的意象碰撞,将全诗推向"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高度,塑造出兼具儒者担当与退休老人超然的立体人格。此诗可视为当代教育者的精神图鉴——在时光流逝中坚守育人初心,于世事变迁里葆有诗性灵魂,恰如孔子教育思想穿越千年仍拂照后世。
附:黄金山白发吟原玉:
白发苍苍居岭东,愿将心意托飞鸿。
教书千古孔夫子,习韵终生陆放翁。
往事都随云水远,幽思不共季花同。
枥间老马霜蹄健,昂首嘶鸣猎猎风。
@次韵黄金山老师原玉《作诗自嘲1》
白头不悔堕诗魔,故纸陈篇叠渐多。
剑胆琴心空结集,鸡毛蒜尾苦张罗。
兴来放语浑如侠,静后营生恰似婆。
仕宦农商俱局外,涂鸦终是壁间萝。
这首七言律诗以自嘲又自许的笔触,描绘了一位超脱世俗、醉心诗书创作,却自感成就微末的文人形象。结合典故与背景,做如下解读:核心意象,“白头不悔堕诗魔”,以“白头”自喻暮年,“诗魔”指对诗歌创作的痴迷执着。呼应卓文君《白头吟》的意象,但此处反用其意——不悔白头,甘愿沉溺诗海,体现对文学的至死不渝。“剑胆琴心空结集”“剑胆琴心”典出武侠文化(标题“剑胆琴心”),象征豪侠气魄与文人雅韵的结合。诗人自嘲虽有壮怀与才情,终成“空结集”,暗指作品未能实现济世理想,仅留于纸面。“仕宦农商俱局外”,明确疏离主流社会角色(仕途、商业、农耕),与陆游诗中“仕宦初何得”的宦海浮沉感慨相通。诗人选择边缘化生存,专注精神世界的耕耘。“涂鸦终是壁间萝”以“涂鸦”谦称诗作,“壁间萝”喻微末如墙头藤蔓。化用《代悲白头翁》“惟有黄昏鸟雀悲”的寂寥意境,暗含创作终被时间湮没的忧思。诗人境遇与心境,创作孤独:“故纸陈篇叠渐多”“鸡毛蒜尾苦张罗”道尽皓首穷经的艰辛。终日与古籍为伴(故纸),却为琐碎素材(鸡毛蒜尾)劳神,呼应司马相如赋成《上林》的才情,却无其显达。矛盾性情:“兴来放语浑如侠”写诗酒狂放如侠客,“静后营生恰似婆”转日常琐碎如老妇。刚柔并济的生存状态,恰似 “点烛高谈壮军戎”与“翻身下拜月下”的文武双全。精神归宿:末句“壁间萝”虽言卑微,却以藤蔓攀援之态暗喻生命力。诗人甘作“局外人”,在文字中构筑独立天地。诗中典故的深意,《白头吟》的暗线:以卓文君《白头吟》唤回司马相如,而此诗“白头不悔”则是对文学本身的忠贞宣言,将爱情誓言升华为对诗艺的坚守。陆游式的超脱:陆游“穷居•仕宦初何得”的退隐心境在此重现。诗人以“俱局外”的决绝,延续了士人“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传统,却更显疏狂。总结一下诗人的自我画像:此诗塑造了一位当代“隐于诗”的文人形象:✅ 以诗为命——甘堕“诗魔”,无悔白头;✅ 疏离世俗——摒弃仕农商,自外于主流;✅ 笑傲江湖——时如侠客放语,时如老妇营生;✅ 清醒自嘲——知心血或成“壁间萝”,仍笔耕不辍。其精神血脉上承卓文君之烈性、陆游之淡泊、刘希夷之慨叹,在自嘲中透出孤高的文人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