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流年】雅情丹心(散文)
一
是在一个早晨,大风裹挟着初春的寒意,卷起残冬的落叶,一古脑儿的扑向我。
这是凉州的春天,也是西北的气候特征,带着沙漠的气息,狠狠蹂躏刚开到完美的迎春花。迎春花守住根系,柔嫩的枝条,迎着飞沙,生生抗住了大风的侵袭。
这些生在西部的植物们所具备的坚强,一定是历经磨难后的优良传承,它们的“祖籍”上,满满都是风霜的故事。
从电影院出来,与穿行在人行道,上下翻飞的迎春花的花瓣混迹,脑海中浮现的,是影片《雅丹卫士》中干警们的形象。他们像极了这些迎春花,牢牢抓住这一方水土的根系,守卫着那片无人区的安定,及防护着国家的安危,不让一个坏人通过这片无人区逃脱,也搜救从这片无人区走捷径通过的迷路的群众。
这样的景,不正暗合了今天要观看的电影《雅丹卫士》中的背景吗?
漫卷的风沙——看不清方向的道路——漫漫戈壁滩上怒吼的风声——一顶被暴风吹得左右摇摆的军用帐篷(雅丹派出所的前身,红石井派出所)——一群(四个人)人立在风沙中升国旗的干警——一座扎根于大漠深处的“窑洞”派出所——坐在土墩上迎风写诗的派出所所长……
影片的开幕,《雅丹卫士》的旁边,四句诗,象征着大西北的苍凉及生存的无奈,惹眼,更令人回味:
大西北
苍凉的戈壁滩
自古就有
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哀叹
二
黑黝黝的公路上,一辆警车缓慢行驶,李卫国看着车窗外的风景,时而沉静,时而微笑,时而凝重,他在向此处度过的二十三载岁月告别,又像在挽回二十三载的岁月。黢黑的脸上落满风霜,嘴唇干裂,眼睛明亮有神。
警车行驶到一段路面,缓缓停下,镜头拉长,他从拉长的镜头里缓慢下车,站在初次迎接刚退役就被分配到派出所的新同事小唐的地方。他的眼前是小战士刚报到时,向他行的第一个军礼,兴奋的笑脸,稚嫩天真,满眼憧憬。
可惜,报到不到一天的小唐,就在追逐逃犯的过程中,被逃犯刺中心脏,永远地留在了这座魔鬼城。
李卫国是来向小唐辞别,也是作别他在此度过的二十三载往事。
敦煌市雅丹派出所位于罗布泊边缘的雅丹魔鬼城,属于无人区,时有走私贩私的不法分子挺而走险,通过这片无人区,逃脱法律的制裁。
小唐报到的第一天,刚认识完自己的同事,派出所就接到两名杀人逃犯逃至这片无人区的任务,让他们务必抓捕归案。小唐就是在追逐两个杀人逃犯时脱单,又因初次感受这样恶劣的天气,与逃犯在博斗中不慎被刺中心脏,又因着军人的不屈精神,死死抱着逃犯的腿,惹怒了一心想逃命的犯罪嫌疑人,在他身体上连刺数刀,最终等来了失散的同伴。
逃犯抓到了,而他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片蛮荒之地。
三
二十三年过去,他退休了。
站在雅丹魔鬼城旅游景点的服务区,看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红男绿女,在这片曾经无人问津的戈壁上留下靓照,他的脑海中出现的是,他们这群(四人一狗)在无人区巡逻的哨兵、是被风沙吹着流动的帆布帐篷、是他带领着三两个干警在戈壁的土墩开凿出的三室一厅的窑洞、是他用矿泉水瓶制作的“星空投影仪”、是他带领着三位干警及一只警犬,每天早晨顶着风沙在窑洞派出所前升国旗的庄严场景、是他带着犯罪嫌疑人在漫漫沙海中翻越一个又一个沙丘、是他带着同事在巡逻中救下临产的怀孕妇女,而在同时,他自己的女儿丫丫,却在生产时大出血离世……他流泪了,这是他最后一次为这片土地洒下的热泪。
第一次在这片土地上流泪,是为新同事小唐。他自责。眼睁睁地看着一个鲜活的生命在他眼前消失,他怕了,找到管辖敦煌派出所的酒泉市公安局局长,以照顾家庭为由,提出调离雅丹派出所。
都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局长看着脸色黝黑的他,想着他刚去敦煌派出所时的意气风发,心里五味杂陈,答应在他调离局长这个岗位前,给李卫国争取调离的名额。
一年后,局长升职,没有食言,为他争取来一个调离的名额。
他无比兴奋,第一时间告诉在敦煌莫高窟当解说员的妻子。想着马上就能弥补这些年对妻子、对女儿缺失的爱,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
就在俩人庆祝时,遇到了李卫国的同事张建军。
在那片无人问津的区域里,干警们的个人问题成了挂在李卫国心头的大事。
张建军30好几了,找不到合适的对象。于是,他哀求妻子当媒人,给张建军介绍了相亲对象,并在他和妻子的张罗下,娶到了现在的媳妇。如今听到有调动的名额,张建军的媳妇以离婚做威胁,生生要走了李卫国等了一年多的调动名额。
李卫国的妻子理解不了,明明是她的丈夫求来的调动名额,明明她的丈夫在那个连鸟都不拉屎的地方一待就待了十年,就是轮也该轮到他调离了。她也是女人,也需要男人的呵护,她的女儿也需要有爸爸的陪伴。
一场家庭“战争”就这样爆发。他知道理亏,任凭妻子打骂,他的脑海中不断出现的,是一次次与女儿在学校告别的场景,他想起了女儿生日时渴望他陪伴的眼神。可是,他曾是一名军人,现在是一位司法干警。
他又一次想起了刚工作不到一天就牺牲的小唐。
他去了烈士陵园,在小唐的墓地,见到了小唐的父亲,一位因失子而一脸沧桑的父亲。或许就是这一次去小唐的墓地,让李卫国动摇的心再一次坚定了起来。
从墓地回来,他没有犹豫,毅然决然地把调动名额给了同事张建军,怀着对妻子的愧疚,又回到了他的窑洞派出所。
这一去,又是十三年。
十三年里,除了日复一日地巡逻,拦截可疑车辆,甚至在出警时,因遇到暴风雪,警车出故障,他让同事去所里找人来修车,自己带着因喝酒杀人而抓到的嫌疑人徒步,迷失方向,他胃病及低血糖突发,要不是嫌疑人良心发现,他或许也如小唐一样,永远留在了这片“死亡之海”。
影片的感染力,大多来自环境,或者音乐的节奏。在此部影片的这个环节中,风沙,雨雪,连绵的沙丘,寂静的雅丹风貌等这些环境的因素,在人性面前,都成了陪衬,捕捉观众眼球的,是人物的心理变化,是这个地域中人的野性及从野性中提炼出来的本真与善良。
影片中的语言,采用的是当地方言,朴实,带着当地的风味及人物特性,把直爽、豪迈演绎的淋漓尽致。
在那条黑黝黝的公路上,退休的李卫国迎来了给他送行的最后一个群众,曾与他在沙海中“斗智斗勇”,几次想逃,又几次放弃逃跑,最终把他背出沙漠的刑满释放人员。在他们的相互对望中,我看到了他们眼中的纯净,比他们身后的蓝天更清澈,更激励人心。
四
雅丹魔鬼城的服务区内,游客们络绎不绝,白云闲闲地从头顶飘过,敦煌市雅丹派出所在没有风沙侵袭的时候,如一座坚实的堡垒,红旗飘飞在蓝天白云下,一群年青的警官穿行于派出所与服务区之间,调解、疏通交通要道,一片祥和安宁。
李卫国看着这样的场景,似乎忘记了曾经在这里肆虐过的风沙、那座被大风吹着四处移动的“帐篷办公室”,他笑了。坚守二十三年,这或许就是他想要的结果,也是他坚守的初衷。
同时,也想起了老局长刚刚为他举办的那场退休仪式。他腼腆地走进会议室,迎接他的,是一群90后、00后对他的最高礼仪,他们在庄严的敬礼中向他保证,学习他的坚守与奉献精神,守护好这片神秘的戈壁。而接替他所长职位的,则是他让出调离名额,进行深造后的张建军。
五
落日的余晖下,李卫国与妻子相拥坐在他常年写诗的土墩上,妻子的怀里抱着她偷偷出资为李卫国出版的诗集,这是她给李卫国60岁的生日礼物。
大漠风沙,长河落日,法与情的碰撞,家与国的情怀,雅丹地貌的宽广与荒凉,他们坐于其中,微小如一粒尘埃,而就是这一粒尘埃,用二十三年的光阴,在这片“死亡之海”,谱写出了西部人的卫士之歌,《雅情丹心》:
雅丹本来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这条路走了上千年
有朝圣的伴侣
有求财的客商
还有逃难的百姓
这是一条美丽的路
夏天野花盛开
冬天白雪皑皑
这是一条坎坷的路
万水千山一路相连
春风已度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