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星月】“雎鸠”鸟为什么不是山斑鸠(散文)
大暑节气后的一天早晨,我照例到裕西公园荷塘边,这几天黄苇鳽正忙着哺育幼鸟,每天都要来荷塘抓鱼,荷塘水浅,小鱼、小泥鳅很多,黄苇鳽喜欢躲在大荷叶后面抓鱼。拍黄苇鳽抓鱼如开盲盒,每一次都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曲曲折折的荷塘四面,高大茂盛的垂柳浓遮蔽着水岸,八点钟刚过,盛夏的阳光早已把周围渲染得亮堂堂、热烘烘的。一只山斑鸠忽悠悠飘过来,落到荷塘边一块探向水面的巨石山,它查看了一下周围的动静,便毫不犹豫地爬下来,随即展开了翅膀,它要趁着老天还不算太热的时候,晾晒一下被清早的露水打湿了的羽毛。
我躲在一棵小树的后面,慢慢靠近它,通过镜头,终于近距离看清了这种常见、几乎已经沦为“菜鸟”的山斑鸠——深绿的柳荫,嫩绿的荷塘,偶尔粉红的荷花的光晕,衬托着的山斑鸠居然这般美艳。
山斑鸠是鸠鸽科斑鸠属的鸟种,体长30来公分,跟家鸽大小相近,但其背部覆羽层层叠叠,像排列整齐的扇贝一样,又像是古建筑屋顶参差的覆瓦,而且每一片棕黑色羽毛的边缘,都镶有一圈酒红色羽缘,更凸显其一片片羽毛的分界,恰如麒麟甲片一般,鳞次分明,正是这个原因,它便享有了金背斑鸠、麒麟鸠、麒麟斑、雉鸠、花翼等一连串美丽的别称。比起它的近亲来,如灰斑鸠、珠颈斑鸠等,山斑鸠的羽毛的确靓丽了许多,当然,也是相对少见原因,山斑鸠还比较招人待见。它们一般喜欢栖息在山地、山麓或平原的林区,在林地的边缘一带活动,不像灰斑鸠、珠颈斑鸠那样,整日跟人类混杂在一处。
美丽的鸟儿总是会给人带来美感的愉悦的。不知道你怎么想,反正我一看到斑鸠,尤其是看到山斑鸠,就情不自禁想到《诗经•关雎》,想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而且认定,这里提到的“雎鸠”就是斑鸠,而且是山斑鸠。然而,查阅相关资料,虽然关于“雎鸠”鸟的推断、猜测很多,但认为是斑鸠的却寥寥,甚至一开始,人们就把斑鸠鸟排除了,因为斑鸠不是水禽。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三百零五首,第一首就是这篇《关雎》。《关雎》选自国风是“周南”,“周南”指周天子所辖疆域之南方,大概方位在汉水中下游地区,后来属于楚地的那一片区域,现在的湖北省一带。后代的研究人员对《诗经》国风出处的认知意见比较统一,不存在疑义。“关关”指的是鸟的叫声,也有人认为是雌雄鸟的唱和,相向和鸣,也未尝不可。这也是共同的认知,没有不同见解。然而,“雎鸠”到底是什么鸟,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还在争论中。
人们从“在河之洲”推测,“雎鸠”应该是一种水禽,因为“洲”是水中的小岛,能在小岛上活动的肯定是水禽。水禽包括游禽、涉禽等,以摄取水里的动植物为食物来源。然而,斑鸠却不在其列。根据后文的“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可知,这首诗写夏天的一条小河边的场景,因为“荇菜”是夏天开花的水生植物。
故事的画面大概是这样的。
时间是一个夏日;地点在汉水中下游一条小河边,河中有一座小岛;小岛上水鸟在不停鸣叫,此时一位“窈窕淑女”从水里采荇菜,不成想被“君子”看中,于是,这位君子就想尽一切办法去追求女子……
画面美好,故事缠绵,从比兴手法的角度思考,那“雎鸠”也一定是象征美好生活的爱情鸟。哪种水禽夏天在汉水中下游水边常见,还能发出“关关”的叫声,形象如“窈窕淑女”般美好,情怀犹如“君子”般专一呢?于是乎,人们就开始推敲、猜测,最终确定为:鹗或鸬鹚、大苇莺、河燕鸥、赤麻鸭等。当然,这些猜测只能是猜测,也有根据《尔雅•释鸟》的解释,认为是“王雎”,是头顶上长有羽冠的一种鸟,“颇具王者风范”,可是,这种“王雎”谁见过呢?那就更不好确认了。
对古人或今人的一些推测,我也一直怀疑,尤其是开始“打鸟”(拍鸟)以后,更是执拗地认为:既然叫“雎鸠”,那鸟肯定跟鸠鸟相关,兴许就是一种斑鸠鸟,没准就是这种长得漂亮的山斑鸠。
看看他们列举的这些鸟吧。
大鹗是猛禽,喜欢抓鱼,但很少结伴而行,所谓“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是也,爱情故事它根本谈不上。
鸬鹚,俗称鱼鹰子,南方谓之墨鸭,黑不溜秋的,长得极丑陋,虽然成群结队,但与大众审美不沾边。
大苇莺,虽然名字里有个“大”字,但那个头也的确太小了,跟小麻雀似的,根本不会有人在意,求偶季倒是整日“洽洽”叫唤,却也往往讨人厌烦。
河燕鸥有点意思,求偶的时候,雌燕鸥会停驻在河中的石头或沙洲上,等待雄燕鸥抓了小鱼来投喂,然而,它们的叫声非常沙哑,像公鸭嗓,不会“关关”呀。
赤麻鸭是真正的鸭子,公鸭嗓货真价实,即使个头、色彩、忠于爱情这些方面都符合,但它们是候鸟,夏天不会在汉水中下游一带活动,它们的繁殖地在比较凉爽的北方,而且在冰雪开始融化的3~5月份就到繁殖地了。
以上种种,最站不住脚的就是它们都不是“鸠”!
斑鸠不是水禽,但在水中小岛上的就一定是水禽吗?在水边活动的猛禽、陆禽、鸣禽、攀禽我们见得多了,斑鸠鸟就常常来水边喝水。何况,大鹗、大苇莺一个是猛禽,一个是鸣禽,也不是水禽。山斑鸠“咕咕”的叫声非常接近“关关”,形象也很可爱,尤其是别称里还有一个“雉鸠”,多接近“雎鸠”呀!还有,山斑鸠求偶期间,相互唱和,“咕咕”“咕咕”叫声不绝,并且,一旦配对成功,便会不离不弃,据说,倘若其中有一方受伤,另一只就会多次往返,不忍离去。
还有一种涉禽叫水雉,长得好看,人送外号“水凤凰”“凌波仙子”,尤其喜欢在荇菜生长茂盛的水域活动,在荇菜花上求偶、搭窝、孵化、哺育后代。那个“雉鸠”是不是也有些相近呢?
一个“打鸟”人拍到山斑鸠而引发的求证,观点、见识绝对存在疏漏,敬请方家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