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枣事(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晓荷】枣事(散文)


作者:童谣 白丁,25.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3发表时间:2025-07-28 13:52:57
摘要:   多年以后,我依然经常想起故乡的小村子,想起小村子里老丁爷家后院的老枣树,想起早已作古的老丁爷,想起一起偷过枣儿的大梅二梅素青和红先,想起老丁爷送来的脆生生甜丝丝的枣儿……

那天下班经过一个十字路口,看见路边一个卖枣的。隔着塑料袋子,可见一个个圆溜溜的枣儿红的似玛瑙青的如翡翠,真是可爱,令人馋涎欲滴,禁不住停下来买了五斤。
   回家用水洗了装进果盘里放在茶几上,拿一颗放进嘴里一嚼,脆生生,甜津津,爽口爽心。那感觉,是阔别的故乡的影像,那滋味,是久远的童年的味道……
   八九岁的时候,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野得像小子,完全没有个小姑娘的文静样子,且不说上学路上像男孩子一样用柳条抽打人家路边的庄稼,绿豆角长出碧玉一样的嫩角角时随手采摘,也不说人家田里甜瓜、西瓜成熟时钻进庄稼地里偷瓜吃,单说爬树偷枣,我们的淘气就可见一斑。
   每当枣花飘香的时节,我跟同伴们就开始憧憬着珍珠玛瑙挂满树的情景。等不到八月十五枣红圈儿,东邻老丁爷家后院的那棵虬枝苍劲的老枣树,就已经接受过我们无数次狡黠而焦渴的注目礼。脖子仰得溜溜酸,眼睛瞪得酸溜溜时,终于看到一颗颗绿莹莹的枣儿泛起了好看的红晕,兴奋的我们便开始了周密的偷枣儿计划。
   东方尚未泛起鱼肚白,我就被同学大梅二梅喊醒,再叫上红先和素青,一行人浩浩荡荡又蹑手蹑脚地摸到老丁爷家后院那棵老枣树下,趁老丁爷还没起床,按照之前的分工开始行动。野小子一样的我和二梅负责上树,大梅和素青爬树技术不行,负责在底下拾,红先最笨,不但爬树不行,胆儿还小得像耗子,根本不敢靠近枣树,只能给她分配远一点望风的活儿。总之是我们这支队伍分工明确,各尽其才。
   前两次很是顺利,我跟二梅蹭蹭爬上树,找个枣儿多的树叉一坐,或者牢牢站稳,然后不管叶子还是枣儿一股脑往下捋。圆溜溜的或青或红的枣儿咚咚地打在树下的大梅和素青的头上,或者掉到地上,二人顾不得叫疼,抻了衣襟只顾拾枣,等她们用压抑的声音喊:满了,下来吧!我们便嗞溜地滑下树,根本不考虑遒劲的老枣树将裤子磨得稀烂。
   凯旋而归时,我们说着笑着嚼着嘎嘣脆的枣儿,满口生津。那感觉,俨然打了胜仗缴获了战利品凯旋而归的将军,真是又兴奋又刺激又满足,还有那么一点点骄傲。
   不想,尝到了甜头的我们,在第三次光顾老丁爷后院时,不小心落了网。那天,正在树上忘我忙活的我们,不经意低头一看,正看见仰头瞅着我们的老丁爷! 这一看只惊得我们目瞪口呆!再瞅树下,拾枣的大梅素青以及望风的红先早已不见了踪影!于是越发的害怕,既不敢下又不敢动,恐慌中充满着不知所措。
   正当无计可施,手足无措又欲哭无泪的时候,树下传来老丁爷慈爱又温和的声音:“丫头别怕别怕,慢点儿下,小心别摔着,老丁爷不吵。想吃枣儿跟老丁爷说一声,管恁吃个够!”“真不吵?”我不放心。“真不吵!咋还信不过老丁爷啊!”确定老丁爷没有发火儿,我们这才小心翼翼溜下树,顾不上老丁爷在后面说啥,一溜烟儿逃之夭夭。
   找到跑掉的大梅她们,好一通骂!见老丁爷出来也不说一声,只顾自己逃,没良心,不讲义气,不够朋友!还有望风的红先,真该死!不会上树,还胆小鬼,连望个风都望不好!废物!以后干啥也不叫你了!开除!
   没想到的是,第二天,老丁爷挨家给我们送枣,还特意嘱咐我们爸妈千万别惩罚孩子,小孩儿,正是淘气的时候,更不能让孩子爬树了,那么高摔着可了不得。母亲恭敬地答应着并诚心诚意地表示感谢。
   老丁爷走后,爸妈立马忘了刚才老丁爷叮嘱的话,到底狠狠地训了我一顿。不过到底是动口不动手的教育,我听了也就算了,没有留下什么阴影。老丁爷送来的枣,倒是让我光明正大地吃了个够,这枣,似乎比我们偷的更脆,更甜。
   而且,那之后我们再也没偷过枣儿,当然也没有开除望风的红先。
   多年以后,我依然经常想起故乡的小村子,想起小村子里老丁爷家后院的老枣树,想起早已作古的老丁爷,想起一起偷过枣儿的大梅二梅素青和红先,想起老丁爷送来的脆生生甜丝丝的枣儿……
   一直以来,众多的水果中,枣儿依然是我的最爱。或许,就是这个原因。

共 15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一颗枣儿为线索,串联起作者童年时的淘气往事与温暖回忆。文章开篇从作者下班买枣的场景引入,引出对童年偷枣经历的回忆,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为偷枣精心策划、分工协作的场景,以及被发现后的惊慌失措,充满了童真童趣。而老丁爷的宽容与慈爱,更是为这段回忆增添了一抹温暖的底色。文章语言质朴自然,充满生活气息,通过对细节的细腻描写,将读者带入那个充满欢乐与自由的童年世界。老丁爷的善良与包容,化解了孩子们的恐慌。这种温暖贯穿全文,让读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情感。文章结尾处,作者将童年回忆与当下的生活相呼应,表达了对故乡、对老丁爷以及那段无忧无虑时光的怀念。全文不仅是一段童年的回忆录,更是一曲对人性善良与美好生活的赞歌。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7-28 13:55:21
  文章巧妙地将童年的顽皮与成年的回忆交织,以老丁爷的宽容为温暖底色,传递出人性的善良与美好。结尾处对故乡的怀念,更添一丝温情,让读者在怀旧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回复1 楼        文友:童谣        2025-07-28 15:30:22
  感谢老师辛苦编辑!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7-28 13:55:44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童谣        2025-07-28 15:32:34
  再次感谢老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