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星月】生活变奏曲(小说)
一
我刚接到了堂兄小朱打电话给我,告诉我他的母亲已在凌晨四点去世了。对于大妈的去世,我仿佛是预料之中的事,并没显出难过与不舍的样子,只是在电话中很镇定地转告小朱道:“小朱哥,大妈卧病在床已五六年了,她已吃尽了不能自理的痛苦,也深受着身体上的病痛,这次真的放下了一切,彻底离开了我们,这对于她也是一种解脱。而大伯和你们对大妈的照顾和侍候,也算完成了任务,你们对于大妈的付出,我们和邻居们是心知肚明,这下,你们不但丢掉了精神上的折磨,也彻底熬出头了,该安安稳稳过日子了。”小朱听完我坦诚的知心话,依然有些难过的样子,可以从小朱说话的嗓音中听出来。小朱的声音有些嘶哑,但还是把大妈不幸去世的消息告诉了我和弟弟,在我们农村,对于办丧事,是有一套风俗习惯的。就拿大妈这次去世,必须经过道别、火化、安葬三个环节,而每个环节都需要一天时间,前后总共三天,就会结束一个人的丧事过程。
在道别的礼节上,会在自家的堂屋前摆设灵堂,悬挂灵堂字幕,堂屋前摆好八仙桌,放上逝者遗像,八仙桌底下,放上一块草垫,用于前来与逝者道别的跪拜仪式。全村的平辈或晚辈,都可以随上一点礼钱,到逝者灵堂上磕上三个头,此时,会得到一块孝布,会在开酒席上穿戴,以示对逝者的敬意。至于前来道别的亲友,会在酒席上吃几天,这就根据个人的时间安排了。若没有其他事情,也可以多吃一餐,但起码要最少吃上一餐,也算是为逝者最后一次送别了。第二天,是给逝者火化的时间,每家亲戚朋友都会选出一个代表,坐上灵车,直接把逝者送去火葬场,进行逝者遗体火化。去火葬场的时间,一般在第二天八点就去了,同去的还有亲戚朋友请来的哀乐队,专门为逝者助兴和增加气氛而花钱请来的,一路上吹吹打打,声势浩大,仿佛给丧事增添了无限的风光和热闹,也算给逝者最后一次体面了。所以,亲戚朋友花钱也是心甘情愿,大大方方的。
第三天,是给逝者安葬的时间,也是为逝者最耗力耗财的环节,因为,我国有法律规定。对于已故的逝者,经过火化后,都必须用骨灰盒安葬于公墓上,是不允许给逝者睡棺材的,但在农村就不行,就会花钱请人弄虚作假,把空骨灰盒葬于公墓上。而把真骨灰盒却葬进了棺材里面,最后,把棺材填土掩埋,这便是逝者真正的归处,也是以后清明或祭日有亲人来祭拜的坟地。以前也看到过外人对死者的敬畏和尊重,总感觉死亡离我很遥远,但这次却让我真正感受到一位亲人离世的情景和过程。在电话中,小朱把三天的日程安排都对我说明白了。但这次,只要是我家族的亲人,大大小小都必须到场,因为死人也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以往听说千里奔丧,就是说明死人是天大的事。一旦死了亲人,就必须放下手上的任何事情,全身心投入到丧事的办理中,尤其是我们家的堂兄堂弟,都必须人人到场,尽心尽力来料理大妈的丧事。在农村,侄儿兄弟来帮忙料理丧事,是不需要随礼钱的,但必须放下一切公事和私事,以最快的速度赶回老家,帮助大伯来料理大妈的丧事。
我和小朱通完电话,便和老婆珍珍商量道:“珍珍,这次大妈去世,就算有天大的事也得放下,我们把饭店关三天门,去老家料理大妈的丧事吧。”珍珍见我态度坚决,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没想到珍珍的想法跟我如出一辙,很认真的说道:“死人一辈子就这么一次,我们决不能留下遗憾,或给别人说咱们闲话。必须把饭店停业三天,等料理大妈的丧事后再营业吧。”我们仿佛事先约好了似的,都达成了一致意见,放下营业,关门三天。就在这时候,弟弟也打来电话告诉我们,他和弟媳也休息三天,专门去老家帮忙大妈的丧事。我和弟弟统一意见后,准备明天开车赶去老家,协助小朱家三兄弟,把小朱母亲顺利安葬,在这三天丧事中,小朱、小马、小真三兄弟是不允许出面帮忙的。因为他们在这三天中,就做一次孝子,全天跪在大妈灵堂前,看着一位位亲朋好友,前来祭拜和送别大妈最后一程。
丧事第二天,我和弟弟驾车赶到了老家,小朱三兄弟也等着我们这帮堂兄弟。没想到,我们家族里大大小小的堂兄弟有十五六个,全都赶回了老家。在这些堂兄弟中,各种职业的都有。有老师、医生、企业干部等等职业,大家都在一个时间点赶到了老家,纷纷和小朱三兄弟议论,要把灵堂先设立起来。不然,等天完全亮了,就会有亲戚朋友前来祭拜灵堂了,我们十几个堂兄弟集中在一起,商量了一下,决定让我主管收付款。并兼管香烟的发放,由我弟弟来登记随礼钱的金额,其他兄弟专门负责欢迎前来祭拜的亲朋好友,并安顿好中晚两顿大席的吃喝问题。责任分工后,我们也散开了,都去了应该蹲守的位置上了。眼前必须把灵堂字幕悬挂起来,把大妈遗体安放于灵堂后,等待客人前来祭拜,作最后道别的礼节。我突然想到了小朱家的女儿小园,小园不但是一位研究生,还有着一份薪水不菲的工作,小朱和凉晴是一对恩爱夫妻,俩人在同一工厂打工认识的,并自由恋爱的。婚后,俩人艰苦奋斗,勤俭持家,一心把心思放在培养小园的学业上,小园也很争气,从小到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直到小园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不曾想,小朱却患上了中风,病倒了。通过医生紧急抢救,小朱意外清醒过来了,但已成了一个半身不遂的残疾人。但小朱看到小园正是花钱读书的时候,就咬咬牙,进入了一家福利企业上班,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尽力节省着工资,想把小园培养成才。可喜的是,小园不但顺利读完了四年本科,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研究生。没办法,小朱和凉晴喜忧参半,高兴的是女儿出人头地了。忧虑的是读完研究生还有四五年呢,这么一大笔开支,对于他俩的压力太大了。考进研究生的时候,凉晴不幸查出了口腔癌,为了治病,小朱东拼西凑,花了五万元手术费,才把凉晴挽救了回来。但从此以后,凉晴也不能从事体力活了,只能做些手工活,来贴补家用,小朱更不能放松劳累,依然带病在工厂上班。尽管为小园多挣些学费而劳碌奔波,小园看到其他学生都穿金戴银,开着轿车去上学的,心中无比羡慕和渴望。但一想到父母每月仅有的一点生活费,就让她从心里开始埋怨起父母,总觉得父母还不够努力,没能让她活成想要的生活。
二
在小园读研究生这几年学习中,小朱由于血糖过高,已晕倒过几次了。每次,小朱总能化险为夷,从鬼门关捡回一条命,但依然没有被击跨,继续站起来跟领导说,我要努力工作,坚持把小园培养到工作后,才会考虑从单位上早退下来。小朱和凉晴总幻想着,当女儿踏上工作岗位,当女儿有一份稳定收入后,生活上的贫困,以及身体上的病痛会逐渐好转的。但没想到,小园在应聘工作的时候,不是嫌工作太累,就会嫌工资太低。来来回回,一共应聘了十几家单位,最后才被一家制药厂录用了,因为小园的大学专业就是医药学。这家制药厂,工资待遇还行,而且是对外搞医药销售的。不但工作轻松,还有双休日,正合小园的心意。工作后,小园并没让小朱和凉晴从工作上退下来,看到村上的同学发小都购买了轿车,小园在读研究生时,就想购买轿车的想法愈加强烈了。每次和小朱通电话的时候,小园就趁机旁敲侧击道:“爸爸,我的同学没有一个不买轿车的,骑个电动车,出门应酬很没面子的。”小朱也猜到了小园的心思,但想到凉晴和他的身体,便语重心长道:“小园,我和你妈都不能干体力活了,每月还要花钱吃药,你就节省点工资,等过几年自己买辆车吧。”小园一脸失望,但依然没有放弃想法道:“爸爸,你们出个首付款,车贷我自己还,总行了吧。”小朱见小园不会善罢甘休的,为了让小园在同学面前更有自信和面子,就硬着头皮答应了小园的要求。第二天,小朱拿出仅有的存款和买药钱,凑够了买车首付款,让小园把轿车开回了家。
说起大妈的一生,其实太平凡普通的一个人了。年青的时候,由于家乡闹水灾,田里颗粒无收,为了活命,很多村民,只好逃难到异乡。有亲戚朋友的就投靠亲戚朋友,没亲戚朋友的就一路乞讨为生。那时候,大妈正好有一位发小嫁到了这里,大妈想到了发小,俩人的关系一直不错。这几年,还经常通信往来,于是,把想投靠她的想法告诉了发小。没想到,发小一口便答应了下来,于是大妈跟父母道了别,去外地投靠了发小,发小不但为人心善,还是个热心人。想到同村的大伯还没娶到老婆,就想撮合一下俩人的心意。没想到俩人一见钟情,就这么彼此爱上了对方。大妈虽身体瘦小,但五官端正,一眼就会看出是个精明能干的女人。一年后,大妈和大伯结婚组成了家庭,并在前后生下了三儿一女,小真是大儿子,小朱是老二,小马是老三,女儿小梅是老四。四个子女没能遗传大伯的优点,而是清一色遗传了大妈瘦小单薄的体格。由于个子矮小,力气小,干活也受限止。加上生活贫困,三个儿子都过了三十岁了,一个也没娶到老婆。幸运的是小梅却嫁给了邻村的一个男人,俩人婚后感情倒也融洽,生下两个女儿,一家人很幸福美满。
女儿倒是生活稳定了,还隔三差五回娘家探探亲。但三个儿子的婚姻大事,却像一块石头,压在了大伯大妈的胸口。为了三个儿子都能娶上老婆,大妈可没闲着,天天往村上的媒婆家串门。让媒婆帮帮忙,打听打听周边的女人,那怕是离婚的,或死了丈夫的女人,都在大妈的考虑范围。经过媒婆多方打听,终于打听到邻村来了一位贵州姑娘,长相倒是水灵,就是头脑不太灵活。但为了尽快解决儿子的婚姻大事,也不能太讲条件了,先把老大小真组成个家庭,生个一男半女,起码有了自己的家。在媒婆的帮助下,贵州姑娘同意了这桩婚事。婚后,也为小真生了个女儿,可好日子没过多久,贵州女人竟不辞而别了。有人说是给人贩子卖到别处去了,也有人说是跟其他男人私奔了。但不管有多少种说法和猜测,贵州女人毕竟离开了小真,留下了一个女儿和小真相依为命。大妈看着这个四分五裂的家庭,也不知能熬到何时才出头,为了生活,就把小朱介绍到一家工厂上班。也就是这次进厂上班,才让小朱有机会认识了凉晴。在厂工作期间,俩人都看中了对方,彼此都很投缘,于是,小朱和凉晴到了年底,就结婚走到了一起。并生下了宝贝女儿小园,为了小园的学业,小朱和凉晴都投入了最大的精力,一心扑在工作中。给小园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想把小园培养成才。
如今,小园也心想事成,终于拿到了研究生的学位,也如愿找到了一份安稳的工作。但在生活的物质上,小园始终没能如愿。那些有条件的同学发小都学会了开车,并在省城买下了商品房,过上了真正无忧无虑的城市生活。而现在的小朱和凉晴已是残废之人,凭借自身的一点力气,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哪有存款去为她买车买房呀?前些日子。为了说服小朱凉晴,让他俩为她买辆轿车,好话说了一大堆,可小朱和凉晴无动于衷。依然坚持他们的观点,以家里没有存款,还欠了医药费为理由,没能答应小园买车的想法。迫于无奈,小园也没放弃买车的愿望,只好退一步说。让小朱和凉晴凑个买车首付,剩余的车贷了由小园自己还。小朱和凉晴见小园穷追不舍,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被逼无奈,小朱和凉晴只能勉强答应了小园。但为了付个首付,小朱连买药的钱都凑上了,小园接过父母七拼八凑来的钱。仿佛买车是理所当然的事,竟头也不回,直接去车行提车去了。
小园把轿车开回家后,第一件事,便是让电焊工,为她的轿车焊成一座停车库。小真和小马也为小园高兴,都觉得他们家也有轿车了,往后,出门办事或走亲访友都有面子了。而且,方便快捷,安全可靠,高兴什么时候出门,也不必叫出租车了。想到这些好处和优点,小真小马便对小园开玩笑说道:“小园,今后你也有轿车了,还不让你爸妈坐上去,开车兜兜风去呀。”小园却显出一脸嫌弃的脸色,很不情愿地回答道:“新车刚提回来,把车弄脏了还得清洗呢。”小朱和凉晴面面相觑,尽管一脸尴尬的脸色,但也没埋怨小园不会说话,而是无奈地摆了摆手说:“不急不急,改天再坐。”尽管小朱和凉晴装作无所谓的样子,但依然细心地发现,小园从不尊敬地喊一声小真小马为大伯大叔。而且,每次小真小马和小园说笑,小园都是阴沉着脸色,没有一句好言。要么不理不睬,要么冷嘲热讽,总对着小真小马一种轻视的态度。
三
细想起来,小朱和凉晴还看到几次,小园从单位回来,正巧进门遇上大伯大妈时,小园竟低下头。就当什么也没看见,立即转身回屋了。这一幕,刚好被小朱遇见,小朱一时也纳闷,这小园怎么搞得,正面遇见爷爷奶奶。也不亲口喊一声,就当视而不见,太冷漠,太无情无义了吧。如果小园在读小学生,竟这样对待爷爷奶奶,或许情有可原。关键是小园都三十岁的年龄了,还是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连起码的尊敬孝道都不懂吗?有时,小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依然怎么也睡不着,还想着研究生的女儿。遇见爷爷奶奶时的冷漠态度,用令人可耻的语气对她是不为过的。从小到大,为了培养小园成才,小朱和凉晴吃够了苦,费尽了心,是一点点看着小园慢慢长大的。不曾想,小园在学习上是成才了,但在做人的基本认知上都不懂呀,连一声爷爷奶奶都不情愿喊一声吗?小朱想不通,就把凉晴也叫醒了,把白天看到的那一幕告诉了凉晴,凉晴也觉得小园不对劲。可问题出在哪里呢?而且,这一个怪现象,凉晴也看到过。是一次学校放假回来,小园刚进院门,便遇见了小真,也是低下了头,转身就走进了屋,也没大大方方,或轻声细语喊上一声大伯。凉晴听完小朱的叙述,再联想到她看到了那一幕,觉得小园目中无人,太目无尊长了。见到长辈喊一声尊称,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礼节了,小园作为一名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太令人失望,太令人气愤了。小朱接着对凉晴说,一定要选个日子,好好管教一下小园。让她知道什么是礼义廉耻,什么是做人的基本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