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芳华】情系姜女祠(散文)
在陕西铜川王益区的东山上,有一座山村名叫孟姜塬。传说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时候,孟姜塬村里住着两户人间,一家姓孟,一家姓姜,两家是邻居。孟姓家里只有一个老爷爷,姜姓家里只有一个老婆婆。有一年春天,有一只金燕衔来一颗葫芦籽,放在了孟爷爷的院子里。孟爷爷便把这颗葫芦籽种在了自己院子里的墙根下。不久,葫芦籽便发芽冒出地面,长得非常茂盛。葫芦的藤蔓从院子里爬过墙头,并在姜奶奶家院子里结出了一个大葫芦。到了秋天,葫芦成熟了,孟爷爷扯着藤曼要收葫芦的时候,害怕姜奶奶和他争执,就和姜奶奶商量,把葫芦从中间劈开,一家一半。孟爷爷找来一把菜刀,用力从中间劈开。随着孟爷爷手起刀落,从葫芦里跳出来一个又白又胖的女娃娃来。孟爷爷和姜奶奶刚开始都非常吃惊,稍作镇定之后,他们两家就决定把这位姑娘收养在姜奶奶家,他们给这位姑娘起名就叫孟姜女。孟爷爷河姜奶奶都很疼爱孟姜女,孟姜女非常孝顺孟爷爷河姜奶奶,就这样孟姜女一直长到十八岁。十八岁的孟姜女出脱得就像一朵玉兰花,纯洁而善良,美丽又聪明。
横扫六国建立秦朝之后的秦始皇穷兵黩武而且好大喜功,为了让大秦帝国千秋万代永远延续,就开始到处征兵修筑长城和陵墓,搞得百姓民不聊生。
有一天,孟姜女正在姜奶奶家里纺织布匹,看到门外慌慌张张跑进来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急急忙忙躲在了姜奶奶家里的柴火垛里。接着就听见有几位官兵骂骂咧咧地追过来,逼问姜奶奶和孟姜女是否看见了逃跑的书生。姜奶奶和孟姜女都说没有看见,几位官兵在院子里搜索了一番,没有发现书生,就骂骂咧咧地要走,临走时又把姜奶奶养的两只下蛋的鸡也给抢走了。姜奶奶和孟姜女上前理论,被这伙官兵推搡着退进院子,官兵们耀武扬威地走了。
姜奶奶和孟姜女这才从柴火垛里把那位书生叫出来。那位书生价绍说自己叫做范喜良,父母双亡,无家可归,正准备出门讨饭,每想到官兵到处抓人,就逃跑到了这里。孟爷爷和姜奶奶听说以后,就非常高兴地收留了范喜良。孟爷爷和范喜良住在一起,姜奶奶和孟姜女住在一起。他们经常在一起劳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范喜良和孟姜女两人产生了感情。
在村里媒人的说合之下,孟爷爷和姜奶奶让两位有情人结为了眷属。结婚之后,两人恩爱无比。
谁知刚刚结婚的第三天,范喜良正在家中吃饭,几个如狼似虎的官兵突然闯进门来,一条绳索把范喜良捆绑了,就要带走去边疆修建长城。孟姜女哭得死去活来,却没有办法救自己的丈夫,她急忙又烙了很多大饼,用布包了,追到村头,将大饼送给自己的丈夫。村里很多人都被带走了,很多送行的人们拥挤在一起,难舍难分,哭声一片。在官兵们的呵斥声中,范喜良和村里的很多人一起被押送去了边关。
自从丈夫被抓走之后,孟姜女天天都在思念丈夫。范喜良是在春天被抓走的,当时穿的衣服还是单衣。孟姜女就想着赶快织布,给自己的丈夫多做几件衣裳。织出来的布,孟姜女先给孟爷爷和姜奶奶做好了衣服,然后就开始给自己的丈夫范喜良缝制衣裳,她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做好了衣裳她就要去给丈夫送去,被姜奶奶劝住了。姜奶奶说,现在兵荒马乱的,到处都不得安宁,你一个年轻妇女,走在路上不安全。孟姜女听了姜奶奶的话,就打消了送衣服的念头,但是她对丈夫的思念更加强烈了。到了夏天,孟姜女又提出要去给丈夫送衣裳,又被姜奶奶劝止了。孟姜女虽然没有去给丈夫送衣裳,但她对丈夫愈加思念。她担心丈夫的生死,她想去看看丈夫的念头更加强烈。秋天到了,秋收之后,秋雨连绵,孟姜女又一次给姜奶奶说,她要去给丈夫送衣裳。姜奶奶还是劝阻。但这次孟姜女已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去。姜奶奶看实在劝阻不住,就给孟姜女烙了好些大饼,把衣服包裹打好,含着眼泪宋孟姜女出门。孟姜女已经走出好远,回过头来,还望见姜奶奶站在村头的大树下,不忍回去。姜奶奶一直站在村头的大树下,直到望不见孟姜女的影子,才失魂落魄地回到家里。
孟姜女背着包裹,一路思念着自己的丈夫,一路打听着边关,从孟姜塬一直向北走。她跨越了七七四十九道河流,翻越了七七四十九座高山,脚磨破了,脸晒黑了,皮肤变粗糙了,衣服也破旧了,可是她寻找丈夫的决心却与日俱增,更加强烈。在翻阅虎头山、印台山的时候,山上的酸枣刺扎破了她的手,她没有退缩;在跨越漆水河、窟野河的过程中,尖利的石头棱角划破了她的小腿,她没有退缩;风雨交加的时刻,她躲在破庙或者山洞里避雨;下雪的时候,她被冻得瑟瑟发抖,她依然毫无悔意。历经了无数的磨难,经历了无数次风雨,她终于来到了修筑长城的边关。她见了一批士兵,就问他们认得范喜良不,很多人说不知道,也有很多人说在前边。孟姜女继续往前走,走到一处关隘,她又去打问,这一次有人对她说,范喜良在前边修建长城。孟姜女立刻全省充满了力气,她加快脚步继续前行。可是等到了有一座山,她去问的时候,有人告诉他,范喜良有跟随士兵到另一座山上修建长城去了。孟姜女感觉有了希望,她什么也不怕了。等她累得筋疲力尽赶到另一座山头的时候,那里的士兵却告诉他,范喜良由于劳累过度又冷又饿,已经累死在山下了!由于修筑长城死人太多,根本无法掩埋,同乡都把这些死人堆在一起,修筑在了长城里面。孟姜女听到这个消息,就像晴空霹雳一样劈在她的心上,她心如刀绞肝肠寸断,顿时昏倒在地,半天没有苏醒。等她醒过来的时候,她觉得她的天都塌了!她放声大哭,哭声震天。天上的愁云越来越浓,雷鸣电闪。孟姜女一直哭一直哭,哭得昏天黑地,哭得死去活来。老天爷在天上都听到了,非常震怒,一个惊雷打下来,随着轰隆隆一阵巨响,刚刚修建而成的长城轰然倒塌了八百里!
八百里长城倒塌以后,埋在长城里的累累白骨全部暴露出来。孟姜女望着成堆成堆的累累白骨,找不到哪一具尸骨是自己的丈夫范喜良。最后孟姜女指天发誓,咬破自己的中指,心里默默祈祷:“如果是我的丈夫,你就把血吸进去;如果不是我的丈夫,你就不要吸。”结果用这种滴血认骨的方法找到了范喜良的尸骨。孟姜女用带来的衣裳包好尸骨,准备带回老家孟姜塬安葬。当他走到陕西宜君城南山十公里的地方,由于又累又冷又饿又渴,心中无限悲苦,她坐在一块石头上,哭泣起来。她的哭声是那么凄惨,那么催人泪下,以至于感天动地,地下竟然破开一个打洞,涌出清冽的泉水来,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千里寻夫坚贞不渝刚烈无比的孟姜女,就把这里叫做“哭泉”。两千多年来,泉水清澈如初,后人祭祀不断,并在此处修建了孟姜女塑像,至今祭拜者络绎不绝。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先生1962年路过哭泉,写下了“关城万里功千古,莫忘民间有哭泉”的诗句。
再说由于孟姜女在修筑长城的边关哭倒了八百里长城之后,消息传到秦始皇那里,秦始皇立即派兵捉拿孟姜女。孟姜女在哭泉睡了一夜从梦中醒来,发现秦兵在追赶,就急急忙忙背上丈夫的尸骨,向前逃跑。山路崎岖,山道弯弯,孟姜女一个弱女子,哪里能够逃脱如狼似虎凶神恶煞的秦兵的追赶。眼看秦兵骑着大马挥舞着狼牙棒就要赶上孟姜女的时候,孟姜女急忙攀岩住一座山的山巅,双手扭住山尖,用尽自己平生力气,希望把这座山扭转方向阻挡住秦兵追赶的道路。谁知竟然轰隆一声,这座山竟然被孟姜女扳倒,改变了方向。这座山顿时拦住了秦兵前进的道路,将孟姜女与秦兵隔开了。从此这座山就被称为“扳转山”,也有人称为“女回山”。
孟姜女继续往孟姜塬方向逃跑。当她走到陕西铜川金山的时候,已经累得精疲力竭。她想休息一夜继续赶路,这时候当地有一位石匠发现孟姜女落难,就说:“如今的你就像无根的浮萍一样无人心疼,而我现在年轻力壮又会手艺,如果您能够跟着我过日子,我原因为你当牛做马一辈子!”孟姜女一看自己如今落魄到如此地步,但她内心只忠于自己的丈夫。她就义正词严地对石匠说:“我是有夫之妇,我这一生一世,只爱范喜良一个人。”石匠见无法打动孟姜女的心,就在半山腰开凿了一个石洞,自己住在里面,直到死去,终身未娶。孟姜女一边坐在山上,一边流泪,流淌的眼泪汇聚成了一条小河,聚在一起,成了今天传说中的“泪池”。泪池里的水晶莹剔透,清澈甘冽,据当地百姓说,喝了这里的水可以治疗创伤,驱散疾病。
孟姜女一边哭泣一边想着自己丈夫的遭遇,悲伤无比。
秦始皇听说扳倒山挡住秦兵道路,就亲自带兵从陕西咸阳扑过来,截住了孟姜女回家的道路。秦始皇本想抓住孟姜女杀一儆百,警示百姓不能破坏长城,谁知捉住孟姜女之后,一见孟姜女恍如天仙,不仅年轻貌美气质优雅,而且一身傲骨富有正气,秦始皇见色起意,邪念顿生,就命令手下人劝说孟姜女,说要给孟姜女所有荣华富贵,甚至献出自己的江山也在所不惜。孟姜女听后,擦掉眼泪,向秦始皇提出三个条件,并说如果答应了三个条件,她就同意嫁给秦始皇。如果不答应,她就宁可以死寻夫,绝不回头。秦始皇就让手下人问是哪三个条件。孟姜女说:第一秦始皇必须给范喜良置办贵重棺椁,厚葬范喜良;第二,秦始皇必须带领百官,披麻戴孝,为范喜良送葬;第三,在孟姜女嫁给秦始皇前,她要看一看大海。秦始皇听后,满口答应。结果秦始皇带领文武百官,披麻戴孝厚葬了范喜良。安葬范喜良之后,秦始皇带着孟姜女来到了东海海边,并登上了龙船。孟姜女站在船头,望着无边的大海,又一次想起了自己的丈夫。她满怀悲伤和愤恨,猛然挣脱服侍自己的下人之手,扑通一声,跳进了汪洋大海!
秦始皇原以为凭借自己的霸气,得到孟姜女易如反掌,每想到孟姜女竟然如此刚烈,如此坚贞不渝!
后来为了纪念这位刚烈忠贞的女子,人们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孟姜女祠堂,供后人瞻仰。两千多年过去了,多次毁损,多次修复,目前在全国依然有很多纪念孟姜女的祭祀场所。
目前最为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就是陕西铜川姜女祠。铜川姜女祠位于陕西铜川北关1.5公里处的金山(现为陕西铜川印台区金山)之上。据《同官县志》记载:“同官古迹,有孟姜女殉夫之处,墓洞讴歌,已垂千载”。“县北二里金山岩下有‘姜女石洞’,传说即姜女葬处。有石龛,广可丈许。土人为塑像立祠,即‘姜子庙’也……。宋嘉祜中仁宗末年县令宋宗鄂重修”。从记载中可以看出,早在一千多年前,铜川就修建了孟姜女祠。北宋嘉祜年间县令宋宗鄂重修姜女祠的时间,亦比至今盛况空前的山海关姜女祠(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一五九四年〉山海关兵部主事张栋建贞女祠于山海关)早五百多年。其他地方修建的姜女庙,皆晚于铜川姜女祠。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编成的《大明一统志》说:“孟姜女本陕之同官人,秦时以夫死长城,自负遗骨以葬于县北三里许,死石穴中”。《陕西通志》、《临榆县志》以及山海关孟姜女祠碑记,都有和《大明一统志》相同的记载。据考证,铜川孟姜女祠在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时期曾经非常兴旺,不仅香火不断,而且增修很多殿堂庙宇彩色塑像,每年这里都要举办庙会,方圆百里百姓前来祭拜祈福。民国初期,大部分被毁;如今的孟姜女祠简称姜女祠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原有基础上重修。
由于铜川姜女祠是建在半山之上,因此登临姜女祠首先就要沿着山坡爬上几百米非常陡峭的台阶。登上台阶之后,姜女祠前有一座孟姜女的白玉雕塑,看上去眉清目秀端庄秀丽,她目光凝视远方,在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在姜女祠的匾额上题写着“孟姜女祠”四个大字,让人倍添敬仰。祠堂里是孟姜女夫妇的彩色塑像。祠堂四周是前人纪念孟姜女的各种题跋石刻。在一处砖墙下方有一个龙头,从龙口里源源不断地流出清澈的泉水,这里就是著名的“泪池”。祠堂虽然不大,但盎然屹立于半山腰中,有一股凛然正气。四周苍松翠柏掩映,有一种葱葱郁郁的感觉。继续沿山路向上,则有几件亭台楼阁,古色古香,路边石刻上雕刻着“天长地久”、“忠贞不渝”等名人题咏和石刻画。继续沿山路前行,在山崖上有一个孟姜女广场,广场上最显著的标志就是路边有一座石台,石台上安放着一个高六米、周长八米的巨大金色葫芦,也是为了纪念孟姜女是从葫芦里出生的这一传说专门修建的。这个金色葫芦,站在山底下的漆水河边,就可以远远望见。站在葫芦旁边的山路俯瞰山下,山下风景尽收眼底,不仅有一种登高望远的壮阔情怀,更有一种抚今追昔的心潮澎湃。
姜女祠面前是漆水河,背后是印台山,南面是虎头山,北面是金锁关,这里交通便利,风景宜人,民风淳朴,物价适宜。很多游客登临姜女祠,都要祭拜孟姜女,并且会许下祈愿。只有内心虔诚的人才能坚守誓言,实现心愿,而且夜只有十分虔诚的人在祭拜孟姜女的时候,可以从石缝里看见孟姜女头上所带的金钗。这就是铜川姜女祠“石隙见金”的由来。我曾经多次来到铜川姜女祠,每一次前来,内心都有无限的感慨和敬意。越是一个人静静地登山,越能感受到孟姜女当年千里寻夫的艰辛;越是深刻理解孟姜女的坚贞不渝,越加对孟姜女充满无限的崇敬。我常常站在溪水河边的桥上,仰望着姜女祠。我有无限的深情想要对这里的山倾诉,有说不尽的情思想要对这里的水表达。我之所以无限敬仰孟姜女,是因为孟姜女代表着一种真情、一种精神:一种发自内心的真爱,一种坚定不移的追求,一种坚贞不渝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