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曾经】绵阳是个好地方(散文)
一、出发去绵阳
一早起来准备出发,去四川绵阳考察学习。六点四十分的高铁,五点就起来了,听到外面雷雨交加,顿时感到有点不妙,下大雨了,小区门口一下雨就淹没路面,造成行人车辆拥挤。能不能打到出租车?赶快联系以前的几个出租车司机,都说雨太大,不能出车,一下子把我慌了,在群里发了求救短信:麻烦各位,去高铁站,谁能捎上我?
多亏早起来的谢老师,提前预定的出租车,马上联系我,说在小区门口等我。出楼门口,一脚就踩进水里,顿时鞋袜都湿透了,膝盖下面的裤子也全湿透了。坐上出租车,结果高架桥积水太深,交警封了两头路口,只能绕道人民路,总算到了高铁站。最后还是有一个同伴,因为积水太深,堵在小区出不来,耽误了时间没有赶到,只能改签到下一趟车。我们中午十一点到,他却在晚上九点才到,比我们晚到了大半天,耽误了许多事情。我坐着高铁,拖着盛满水的鞋子,一路挨到绵阳,脚很痒,泡起了白泡泡,肉虎虎白软白软的,脚底肿起来许多。这样的不舒服,也没有影响我满怀激情的心情。
西安换乘高铁,进入秦岭路段,窗外的隧道山洞一个接一个,地理风貌立刻有了南方的感觉,空气和润,山青水绿。白墙蓝瓦的村庄,格外亮眼,一个山窝接着一个山窝的村庄飞驰而过,郁郁葱葱的山岭心旷神怡。中午时分,抵达绵阳站,走出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回望远处,欢迎我们的接站牌分外醒目,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导游举牌迎接我们,写着:欢迎山西的朋友莅临绵阳参观考察。入住星级宜尚酒店,稍作休息,便带我们到一家豪华餐厅吃午餐。
二、绵阳博物馆
饭后美女导游带我们参观绵阳博物馆,千载回望古绵州。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素有“蜀道咽喉”“省门蕃蔽”之盛名。早在两万年前,绵阳地区就有古代人类活动,洞穴中冒出的点点星火,渐渐成燎原之势,形成文明高地,由是初成。涪江穿城而过,润泽着广袤的土地,滋养了丰厚的人文情愫。李白,欧阳修,文同,李调元,等大批名人出现在绵阳,增添许多故事。
李白、欧阳修咱们耳熟能详,丹青才俊——文同(公元1018~1079年),字与可,自号石室,人称“文湖州”北宋梓潼郡永泰县(今绵阳盐亭县),北宋文坛才子,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尤擅画墨竹,颇受时评所赞。青年状元——苏易简(公元958~997年)字太简,出生于北宋绵州盐泉县,公元980年考中进士,名列甲可第一(状元),颇受宋太宗信任,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留有《文房四谱》《续翰林志》等文集传世。还有蜀地文宗——李调元(公元1734~1802年)著名诗人,学者,戏曲理论家,藏书家,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吏部主事广东学政等。
博物馆入口处大厅立有两尊汉阙,造型精美,阙身有铭文雕刻,阙顶有楼阁造型。今存汉阙数量稀少,是古代文物中的珍品重器。阙是我国古代一种仿木结构的石质建筑,一般立于宫庙和陵墓之前,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因现存石阙多属汉代,故称“汉阙”。四川是全国现存汉阙最多的地区,其中绵阳平阳府君阙,雅安高颐阙,渠县冯焕阙与沈府君阙最为著名。
来到左边大厅,是金牛道展厅,又称石牛道。蜀地穿越巴山北通汉中之古道,褒斜道是自汉中穿越秦岭到达关中之捷径,二者构成了古代中国秦蜀之间,南北交通最主要的干道,也是“蜀道”中最著名的古道。绵阳地处金牛道要冲之地,北上剑门关,经七盘关到达汉中盆地,南下白马关,直抵成都平原。至今在绵阳境内及其周边地区,仍保存着不少古金牛道遗迹,它们承载着许多动人的故事与传说。
来到七曲山大庙展图,实物位于绵阳梓潼城北七曲山,共有楼阁亭殿20多处,其中元代建筑有盘陀殿,明代建筑有家庆堂,桂香殿等,清代建筑有正殿,百尺殿等,还有几处民国和现代建筑。整个古建筑群道法自然,依山造势,错落有致,各呈其巧,历经数百年改建扩展,集官方营造法式与民间构造风格于一体,是元明清三代建筑艺术之集大成者,被赞誉为“古建筑博物馆”。
蜀道的故事,汉代的汉阙,传承久远比较少见,保存比较完好。馆中央,玻璃罩内人体静脉木雕模型,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医学模型,经过许多专家鉴定,确实是绵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平武报恩寺模型,气势宏大,形象逼真,蜿蜒盘踞在群山之中。江油飞天藏,又名星辰车,整体结构俨如天宫楼阁,繁复富丽,所雕塑的道教人像花卉,制作精湛,造型优美,气势宏伟,堪称巧夺天工的旷世之作。非遗展厅,羌族水墨漆,潼川豆豉,涪江号子,眼花缭乱,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流淌的记忆,永远的遗产。
羌族民俗文化,农历十月初一是羌年,群众性活动规模宏大,流传广远,很有特色。平武的白马跳槽盖,是一种很神秘的仪式,令人遐想不断,颇具神秘浪漫色彩。还有广汉三水摇钱树,梓潼摇钱树,比现在的人都高猛,工艺复杂,啧啧称奇,惊叹不已。
悍马展厅,气势恢宏,每一匹马各具特色,表情可爱。删减洞府,崖墓陈列,天花版上的藻井,石刻仙鹤,栩栩如生。狗拿耗子石刻,活灵活现,令人捧腹。
绵阳陶俑,表情憨态可掬,好像在说“你听我给你说,我不听,我不听”等等。各类造型的陶俑千奇百怪,仔细瞧瞧,形态逼真,憨态可掬,都是第一次看到。玻璃窗内陈列着世界陶俑各领风骚,罗马尼亚,阿根廷,德国,韩国,土耳其,法国,日本等的陶俑陪衬于周围,丰富多样,五彩纷呈。
汉阙,飞天藏,报恩寺,五丁开山,七曲山大庙,文化伟人与建筑奇迹如同闪亮的星斗,装点着绵阳的历史天空。回望涪江滔滔,令人浮想先祖的步步履程,观览绵阳古史的片段节点,定能使我们更加了解和喜爱这块炽热的旅游胜地。
传统技艺是四川人民创造传承下来的手工艺技术,与当地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既实用,又有艺术性,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也很高。绵阳传统技艺,蕴藏丰富,门类齐全。包含民居营造,木石雕刻,家具美化,服饰编织刺绣,食品制作,酒类酿造,以及文化娱乐及图腾载体制作等祖传技艺。它是四川人民的无限智慧和无限创造能力的结晶。
绵阳历史文物,精华迭出,百工奇巧。纵惯千年,文物是历史的实物见证,翻开沉甸甸的绵阳文物志,如同翻开一部光灿灿的绵阳发展史。
绵阳博物馆多年来的深厚积累,使人们有辛通过众多的文物展品,见证绵阳数千年来所走过的不凡历程。从汉代文物,六朝青瓷,到唐宋珍稀,明清遗宝,历代的一件件文物,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社会写真,使人们恍若时光穿越,回望先民的生产生活,深刻体会古人的劳动创造精神,难能可贵。
古老绵州,人文绚烂,斯土人民,筚路蓝缕,孕育了璨若星河的非遗文化。人类古老的生命记忆,活态的文化基因。一千余个非遗项目,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生动讲述绵阳故事,传承中国精神,成为民族认同,维系凝聚绵延的坚实纽带。
馆里展现十一个单元四十余个特色项目,仅是冰山一角。让我们从这里出发,踏上一段守望乡愁,延续文明的心灵之旅吧。
三、越王楼
攀登越王楼,需绕过漂亮的假山,游走龟山,跨越明月池,进入越王楼大厅。迎面是杜甫雕像,古朴典雅,颇具文人风范。
越王楼是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任绵州刺杀时所建,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并称为唐代四大名楼。乘梯来到第九层和十层是唐文化馆,展出来很多唐朝的文物,三彩骆驼载乐俑。十一层是巴蜀星空,展出在绵阳出生或生活过的十九位古代名人,欧阳修,杜甫,李白等,还有几个很上古的人物,比如嫘祖,大禹,文昌帝君等。
十二层图说老绵州,一些比较珍贵的老照片,古朴典雅。十三层是诗魂越王楼,珍藏越王楼的古代名作,佳作连连,名人频出。如杜甫的越王楼歌,李商隐的霜月,陆游登越王楼等。还有很多,因为有太多的名篇佳作,越王楼被称为天下诗文第一楼。
十四层是中国名楼馆,湖南岳阳楼,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山东蓬莱阁,永济鹳雀楼,昆明大观楼,长沙天心阁,南京阅江楼,西安钟鼓楼,宁波天一阁,杭州城隍阁,温州望海楼,泰州望海楼,济宁太白楼,聊城光岳楼,全部明细展示出来。
十五层顶层,璀璨越王楼,俯视涪江,景色一览无余,尽收眼底,碧波三百里,浩瀚飘渺。涪江对岸是涪江广场,游人络绎不绝,晚上的夜景,灯光璀璨,恍如天上人间。江面不时吹来的微风,激荡着游人心内澎湃的激情,赞口不绝。
四、米粉
来绵阳,必须品尝绵阳米粉,是绵阳特色传统小吃,有着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特点是米粉细如发丝,入口爽滑,口味独特,汤鲜味美。有多种口味,牛肉、肥肠、鸡肉等,各有特色。牛肉米粉麻辣鲜香,牛肉块大且入味;肥肠米粉肥肠处理得干净白嫩,软糯又有嚼劲;鸡肉米粉鲜香清淡,适合不喜重口味的人。
米粉制作工艺比较复杂,是当地传承下来的独有技艺。先将米粉在沸水中烫热,有一定的技巧,加入提前熬制的膏汤,属于保密技术,再浇上精心烹制的臊子,最后撒上葱花、香菜等,是绵阳人生活重要部分。
米粉是绵阳人每天起来的早餐,多年的饮食习惯,习俗难改。清晨,看到外地游客络绎不绝的排队等候在米粉店外,就为品尝一口绵阳米粉的特色味道。
绵阳是个好地方,绵阳还有许多好玩的景点,是个值得再来一次的地方。流连忘返的心情一直萦绕着,什么时候能再来一次。去过绵阳,肯定会给每位游客留下令人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