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家园·人生】痛改前非(中篇小说)

编辑推荐 【家园·人生】痛改前非(中篇小说)


作者:夏大雨 布衣,135.4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9发表时间:2025-08-18 11:54:49
摘要:任何人都有理想,事实证明,有的人不但实现了理想,还超越了原来的理想收获高度,有的人则一败涂地。为什么?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不怕辛劳总是奋进的,有不愿辛苦劳作的,有受到外来因素激励或干扰的,等等,等等。在这里说的是,有一个家庭本来事业有成,却被一个败家子祸害了,但败家子后来终于醒悟了,重振了家庭事业。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是以小说体裁写的。


   痛改前非 (中篇小说)
  
   目录
  
   第一章 老骥辞世
   第二章 骥奋徒劳
   第三章 家出败子
   第四章 继续沉沦
   第五章 痛定思痛
   第六章 知耻后勇
   第七章 重返战场
   第八章 血雨腥风
   第九章 混沌初开
  
   前言
  
   我有一个发小,也是后来的工友,曾经跟我在祖国的大北方一个单位上班,其一生曾经的辉煌,与其家庭曾经的坎坷,让我非常感慨!这是一个既让人惋惜,又让人赞许的故事,说出来,或许值得读者朋友们一看……
  
   第一章. 老骥辞世
  
   真的,我不得不先发感慨,辛苦一辈子的人,有的就像一匹老马或一头老牛,一匹或一头既勤奋又可怜的老马或老牛……
  
   老胡其实已经奄奄一息了,躺在病床上基本不能动弹了,极其费劲地大口大口地喘着气,眼睛却是在努力地睁着,虽然只是能努力地做到半睁,却还是在恋恋不舍地望着老婆……
   老胡的媳妇紧挨着病床,坐在右边的椅子上,哈着上身,双手紧握着老胡的右手,眼睛也是深情地看着他……
   媳妇突然感到,丈夫的右手似乎是在努力地颤颤巍巍地抬起,爱人嘛,心有灵犀一点通,她知道他要干什么,就帮助他把右手抚上了自己的脸颊。
   老胡费劲地抚摸着媳妇已经憔悴和粗糙的脸儿,眼睛流出泪水,嘴唇颤颤巍巍地蠕动着,发出很微弱的声音:“对、对、对不起,媳妇……”
   媳妇赶紧说:“你没有什么对不住我的。”
   老胡说:“扔、扔、扔下你,怎、怎么、对得住你……”
   媳妇听后突然想大哭!但努力地忍住了,反故意破涕为笑,说:“别瞎说,怎么可能呢?你恢复成活蹦乱跳的大小伙子不可能,但病病歪歪的人更抗活,再活10年、8年的不成问题。”
   老胡笑了,当然是苦笑,是勉强地笑,脸红扑扑的,其实那是肺部炎症烧的。
   媳妇用右手掖一掖老胡身上盖的被子,用左手摸着老胡抚摸自己脸颊的右手,用劝的口吻说:“跟孩子说点什么吧?孩子为你的病一直急得够呛,也想了很多办法。”
   孩子一直在左边的椅子上坐着,双手抱着头,弯着腰,几乎把脑袋埋进了裤裆里,一直一言不发,听见母亲这么说,就赶紧抬起身子来,想听听父亲说些什么?
   可老胡什么也没有说,仍然是望着媳妇,用右手仍然在媳妇的脸上努力地抚摸着。
   这时,病房的门突然被打开了,进来一个女护士,让去人到医务室,说医生和护士长找。
   媳妇起身去了医务室,临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拍儿子肩膀什么意思?儿子当然明白,一是让自己看护好爸爸,二也是希望能与爸爸唠一唠,可说些什么呢?他跟父亲已经没有共同的语言了!
   但似乎不对,而是应当说,父亲已经跟他没有共同的语言了,怎么回事呢?因为,父亲对他已经是绝望的心态了!
   如此,儿子真的不知道说点什么好?愣了一会儿,见父亲没有搭理他,只好仍然把脑袋埋进了裤裆里。
   媳妇走了,老胡确实没有把目光投向儿子,也没有想说什么,而右手却偷偷的努力地把嘴上的氧气罩挪开了,又费劲地把左手打点滴的针管拔掉!
   老胡呼吸困难,一直在用氧气,刚才要说话时,媳妇心领神会,把氧气罩暂时挪开了,临走又给他罩上了。
   母亲走后,儿子虽然曾经抬起身子想听听父亲能说点什么?但要说话是能看出来的,好把氧气罩挪开,见父亲不想说什么,就没有动氧气罩。
   儿子虽然没有跟老爸说话,但在脑子里却是翻腾得很厉害,这些年的事儿,一幕幕地闪现在脑海里,父亲的动作虽然很轻,但毕竟有动静,可儿子真的没有听到,也没有意识到。
   足足过了10多分钟,老胡的媳妇回来了,见到病床上的情景让她大吃一惊!
   只见氧气罩甩在老胡的脸颊上,被拔出针管里的药水湿了床上一大片,老胡已经不再大口大口地喘气了,只是眼睛和嘴还都张着,一动也不动!
   媳妇扑过去,摇着老胡大喊:“有来!有来!”
   儿子一听惊醒过来,看了一眼父亲,吓得如五雷轰顶!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马上起身跑出去找医生!
   医生来了,先看了一眼监视器,显示心脏跳动的是一条线,随即,马上投入了抢救!
   抢救当然是徒劳的,最后宣告人已经死亡!
   此时,当妈的真想给儿子几个大耳光!但已经没有力气了,感到天旋地转,昏倒在地上!
   医生又赶紧抢救她,毕竟是一时的昏厥,没有什么大危险,一会儿,就抢救了过来。
   老胡的媳妇睁开了眼睛,对所看到的一切突然感到,都是灰突突的!犹如坠入了万丈深渊!情不自禁地嚎啕大哭起来!
   儿子见母亲醒过来了,虽然惊悸的心里稍平静了一些,但也是万念俱灰!
   ……
  
   老胡叫胡有来,几天后,将老胡下葬完毕,这个家就只剩下母亲和儿子了,过起了惨淡的生活!
   母亲叫来支花,她也想弃世去找老胡,可想到儿子,知道这条路是走不得的!
   儿子叫胡双来,如果没有母亲在,他也不想活了,随父也弃世而去,但母亲尚在,他明白,这条路也是走不得的!
   如此,这个日子还怎么过呢?只能是勉勉强强地过了!
   来支花知道,丈夫是太刚强了,责任心也是太强了,所以就毅然地决定早点走了,不给家里留下更大的“窟窿”!
   那天,医生和护士长让她去,一是再重申病情,二主要是催款,抢救一天就差不多是上万元钱呢,他们家早就欠下了不少的抢救款了!
  
   老胡得的是心脏病,而且已经器质性病变。在1996年刚开始发病时,是早搏、心慌,一连几年,各种检查进行了无数次,也没有查出是什么病因,而老胡却咬着牙,一直还在坚持做生意。
   但在2002年时病严重了,已经不能再坚持做生意了,心彩超显示是二尖瓣脱垂,那时虽然病症查清了,但病因仍然不明。
   有时候,医院和医生确实挺差劲,为什么在病人刚发病时就不能进行心彩超检查呢?耽误了病情,更耽误了治疗!
   如在刚发病时,为什么说各种检查进行了无数次?医院嘛,就靠一些七检查、八检查,做为多挣钱的办法之一,虽然,有些检查确实是应该做的,但真正需要的检查,有时却没有做,所以确诊有时很难很难!
   如做心电图,做了无数次,就是查不出主要毛病,可总还是不断地去做。
   如还没少做24小时那种心脏监测,只是监测出了早搏次数,也没有查出病因!
   还有什么“平板”等监测、检测、化验,老百姓叫不上项目名称的各种检查,都基本是白检查,都没有查出病因。
   但在2002年因病重,换了一家医院治疗时,新接诊的大夫用听诊器刚一听,就听出了毛病,说是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呀,用心彩超一查,果然是心脏发生了器质性病变,但并没有最后确诊是风湿性心脏病,因为大夫说了,能引起心脏器质性病变的原因有很多,至于是什么原因,很难很难查出来。
   那时,医生的意见是:一,先做心脏造影,看冠状动脉的堵塞情况,如果堵塞严重,就同时还有冠心病,需要上“支架”,或做“搭桥”手术,虽然不能根治二尖瓣病变,但对控制病情还是有好处的。二,二尖瓣脱垂造成了返流,也就是造成了心功能不全,心效率只有70%,造成全身供血不足,这种情况可行二尖瓣膜修补术,虽然有危险和效果并不佳的可能,但从概率上来讲,好处还是大于弊处的。三,如果不做修补术,只能保守治疗,因为血压高,必须服降压药等药,防止心脏病不断地恶化,以免造成后期的心脏功能衰竭严重,而无法抢救。
   但老胡坚决不做心脏造影,说冠状动脉堵塞情况,对岁数大的人来说谁都有,或轻或重,都堵死了,一点血都不走的一般不可能有,做“搭桥”手术或上“支架”,未必是好办法,吃点药、注点意就行了。
   其实来支花明白,老胡是怕花钱,虽然有医保,但造影和上“支架”、做“搭桥”手术,其中有很多项目都是自费的,需要花好多钱呢,老胡是舍不得花钱的。修补术为什么也不愿意做?因为自费的数目也挺大,所以,老胡决定要保守治疗。
   来支花和孩子,都曾经主张积极治疗,不怕花钱,可老胡就是不同意。
   后来,病情又不断地发展了,三尖瓣和主动脉瓣也关闭不全了,心效率不断地降低,逐个行修补术或换瓣已经无可能,还因为,费用对家里来讲,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来支花和孩子虽然认为,是因为缺钱而耽误了治病,但老胡却不这样认为,他说,谁得了这样的病就是倒霉,就得挺着,越积极治疗越完,就现有的医疗技术来讲,对心脏器质性病变是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办法的。什么修补术、换瓣,包括冠心病上“支架”、做“搭桥”手术,都不是绝对地能治愈病的好办法,有的人做了这些手术后,反而是早死了,花再多的钱也是白花,保守治疗,或许寿命能更长一些,还省钱。
   说老实话,老胡说的虽然不是绝对的有道理,但也是有一些道理的,所以,来支花和孩子只能听他的,当然也是因为,根本无法拿出来那么多钱来治病!
   这个病的发展,真的是因人而异,有的人得了几十年还活着,有的人却只得病几年就死了,老胡从发病到死,虽然经历了不到20年,虽然不是最幸运的,也算可以了。
   老胡最后发病时,不但心脏扩大得很多,心力已经衰竭,还患上了严重的肺部炎症,否则,还可能多活几年。
   另外,在老胡后期的心脏已经衰竭得很厉害时,在最后关头即使有钱了,决定做换瓣等手术了,也过了手术的有价值期了,唯一的办法是换心脏。
   对心脏移植手术,来支花和儿子也不是没有想过,可天文数字的费用令想也是白想,何况,登记排号等心脏的来源,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老胡死时是65岁,是在2012年,一生的经历使他明白,最后那样苟延残喘地活着,是没有意义的,自己遭罪无所谓,每天的抢救费就花得不值个,能抢救过来很长时间不死还行,但那是不可能的,顶多只是多活几天而已,所以就毅然地选择了早走!
  
   其实,老胡的家原来没有这么惨,最辉煌的时候,家里能挣1000多万元呢,可惜都让儿子败活掉了!恰恰在钱紧的时候,他确诊了病症,他和家里能撑到近20年,已经很不错了。
   在老胡死后的日子里,来支花天天以泪洗面,捧着老胡的遗像,天天回想着过去的事情……
   当然,他们的儿子也是……
  
   第二章. 骥奋徒劳
  
   我不得不说,人的勤奋虽然是必要的,但有时确也是徒劳的,辞世也包含了一种无奈……
   老胡在小时候的事儿,就暂时不说了,年轻时虽然是个普通工人,但脑瓜还是够用的。
   他跟我,都在同一家国营电力设备厂工作,他跟我,都是制材车间的一名熟练性质的操作工,在各个机床上都干过。如在剪板机上剪切钢板,在切角机上切角钢,在冲孔机上给角钢和薄板冲孔,在钻孔机上给厚钢板钻孔,等等。
   剪切下来的板边子、短角钢等型材是废品,在厂废钢车间广场上堆积如山。
   这些废钢有三个用途:一是厂里有个铸钢车间,五吨炼钢电炉能用一些,炼钢后做铸钢件,二是各车间用短材时,也可以利用一下,三是外销,外单位也有买废钢炼钢的,也有搞其它废物利用的。
   但在改革开放以前,外销并不热门,销售并不好,废钢车间广场上的废钢越堆越高。
   但从1980年开始,外销的热度就慢慢地上来了,到了1984年时,废钢简直就是供不应求了!
   老胡很纳闷?因为在车间里剪切钢材时,甚至于有外单位的人在守着抢废料,老胡就经常问他们,买废钢干什么呢?
   有说制作小部件的,有说给小轧钢厂做轧钢原料的,等等。
   那时候是改革开放的初期,技术等级不高的小民营厂蜂拥而起,原来在计划经济时,钢材主要靠调拨,民间的交易很少,小民营厂搞起来后可就不一样了,钢材成了紧俏货。当然跟国家开始大规模搞经济建设,以及跟国家当年整体钢材生产能力不足最有关系,所以在那时候搞“对缝”很流行。
   如有些人,虽然没有资本办厂或开公司,当看到市场很活跃时,感到投身经营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就开始了“空手套白狼”地投入,这就是“对缝”,也就是空手倒买倒卖,什么都搞,但主要是搞钢材。
   当然,“对缝”的人也不完全是“空手套白狼”,有实力的厂和公司也在搞,但主流是“空手套白狼”。
   但也需要说一下,在以前是不允许搞“对缝”的,如有人把什么物资在比较便宜的地方联系或买进,弄到紧缺的地方卖出,挣点差价,虽然也属于“对缝”式的搞经营,但定性为投机倒把,是不允许搞的,计划经济嘛,这样做不就破坏了计划经济了嘛。而改革开放以后就可以这样经营了,百花齐放嘛,搞经济建设和发展要千方百计嘛。

共 38179 字 8 页 首页1234...8
转到
【编者按】《痛改前非》是一部深刻描绘时代变迁与个人救赎的现实主义力作。小说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背景,通过胡家两代人的命运沉浮,尤其是败家子胡双来从挥霍无度、屡遭挫败(深陷传销、赌博深渊)到痛定思痛、洗心革面的蜕变历程,展现了改革开放浪潮下普通家庭的兴衰荣辱与人性的复杂。胡有来“老骥”般的勤恳奋斗与无奈辞世令人唏嘘,奠定了故事的悲情底色;而来支花的坚韧则维系着家庭的希望。作品成功塑造了胡双来这一立体人物,其堕落时的荒唐与醒悟后的坚韧形成鲜明对比,“知耻后勇”的心路历程刻画真实可信。叙事结构跌宕,从辉煌到沉沦,再到从一碗“四川来家祖传糟捞面”白手起家的艰辛创业,直至面对恶意竞争(商标抢注、多方刁难)时的隐忍智慧,情节张力十足。小说不仅是个体“浪子回头”的成长史诗,更深嵌时代烙印(钢材市场兴衰、下海潮、社会潜规则),并触及家庭责任、诚信经营、社会陷阱等普世主题。结尾处放下过往恩怨的抉择,升华了“痛改前非”的内涵,体现了主人公的成熟与和解的智慧。浓郁的东北地域特色语言与环境描写,更增添了故事的现实厚度与情感温度,传递出坚韧、诚信与在逆境中重生的积极力量。推荐加精!【编辑:田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25-08-18 11:55:24
  《痛改前非》以东北老工业区为背景,讲述败家子胡双来从挥霍家产、深陷泥潭(传销、赌博)到痛彻心扉、决心重生的跌宕历程。小说通过胡家两代人的命运(勤恳父亲胡有来的悲情辞世,坚韧母亲来支花的支撑),深刻烙印时代变迁。胡双来洗心革面,从一碗“四川来家祖传糟捞面”白手起家,在艰辛创业中直面恶意竞争(商标抢注等),展现“知耻后勇”的动人蜕变。作品融合浓郁地域特色,将个人救赎、家庭伦理与社会现实紧密交织,传递出在逆境中重生的坚韧力量,是一部真挚有力的“浪子回头”现实写照。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散文集《春暖花开》诗集《守望家园》。西安市新城区作协主席
2 楼        文友:夏大雨        2025-08-18 14:01:38
  谢谢田冲老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