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柳岸】反哺(小说)

编辑推荐 【柳岸】反哺(小说)


作者:亦 凡 布衣,399.5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5发表时间:2025-09-08 14:39:51
摘要:一个山村发展的故事,反映了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矛盾与突破,揭示了“反哺”这一主题的多重内涵……


   千禧年的钟声尚未敲响,凤凰山却已躁动不安。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这片土地正酝酿着几场翻天覆地的变革。村委会宽敞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人声鼎沸,桂芝坐在长桌尽头,眉头微蹙,手中的钢笔无意识地在纸上划拉着。
   “合并五个自然村,成立党总支,这是上级的指示,也是大势所趋。”桂芝清了清嗓子,声音在嘈杂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亮。
   底下顿时炸开了锅。
   “咱们凤凰山村这些年是发展得好,可也不能一口吃成胖子啊!”
   “五个村合并,那得多少事儿要协调?”
   “桂芝书记,您可得想清楚了,那几个村经济负担可不轻啊。”
   桂芝站起身,近五十的她鬓角已染上霜白,但眼神依旧锐利如初。“凤凰山已经不是过去的穷山沟了,咱们的地毯厂、草编厂、纺织厂产品卖到了国外,才利的农业合作社让荒山变成了花果山,规模化种植和良种实验室也创出了品牌。实际上周边村子的土地已经是农业合作社的一部分,上级希望我们带动大家一起富,这是信任,更是责任。”
   会议从午后开到日头西斜,最终形成了决议:凤凰山村将合并周边五个自然村,成立凤凰山行政村,组建党总支。桂芝被提名为党总支书记候选人。
   选举那天,村委会大院挤得水泄不通。五个村的党员齐聚一堂,参加选举。村民群众则在会场观看选举。有的满怀期待,有的心存疑虑,还有的纯粹来看热闹。当桂芝以超过八成的得票率当选时,掌声如雷鸣般响起。她站在台上,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感谢大家的信任。”桂芝的声音有些哽咽,“凤凰山不是哪一个村的凤凰山,是咱们所有人共同的家园。我桂芝在这里立下军令状,三年内,一定让每个村、每户人家的收入翻一番!”
  
   二
   合并后的行政村里,经济发展极不均衡。凤凰山村企业红火,村民几乎过上了小康生活,而其他村还靠着几亩薄田度日。桂芝明白,要真正实现共同发展,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个成立凤凰山实业集团的计划在脑海里形成。
   “把地毯厂、草编厂、纺织厂、农业合作社和实验室全部纳入集团统一管理,符合条件的优先上市。”桂芝在党总支会议上提出设想时,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上市?那不是大城市大企业才搞的事情吗?”有人小声嘀咕。
   “咱们一个村办企业,上什么市啊……”
   才利扶了扶眼镜,缓缓开口:“桂芝书记的想法有道理。集团化经营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上市则可以融资扩大生产。我赞成。”
   金然紧接着表态:“地毯厂去年利润超过三千万,完全符合上市条件。我支持成立集团。”
   在才利和金然等骨干的支持下,成立集团的决议总算通过了。但真正的难题才刚刚开始——股权分置、财务清算,这些陌生而专业的词汇难住了大多数村干部。
   “这事儿得找专业的人来办。”桂芝夜里翻来覆去,忽然想起一个人——她的哥哥桂武。
   桂武是昌都财贸中专的老师,去年辞职去了省城一家证券公司当首席经济师。接到桂芝电话时,他刚结束一场投资报告会。
   “桂芝,你说的这事可不简单啊。”桂武在电话那头沉吟道,“村办企业集团化并推动上市,这在全国都不多见。股权分置涉及集体资产和村民权益,处理不好会出大乱子。”
   桂芝心里一沉:“那你的意思是……”
   “我下周休假,回凤凰山一趟吧,实地看看情况再说。”
  
   三
   桂武回来的那天,金然在村口等着。“农转非”时,金然坚持留在村里创业不转户口,被桂武笑称他俩是“走城乡结合道路”的夫妻,如今他俩在城乡也各自做出了成绩,两个孩子桂欣桂喜也都考上了大学。夫妻俩人的感情随着岁月也愈久弥深起来。桂武已不是教书先生的模样,西装革履,手提公文包,俨然一副城市精英派头。
   夫妻俩人没有回家,直接去村委找桂芝。桂芝一见到哥,就拉着桂武说:“大救星来了,这次又得靠哥帮妹妹我把这个坎迈过去了。”
   “什么大救星,他有那么大能耐?”金然笑着捶了桂芝一锤。
   桂武趁机说:“你嫂子说的对,我可不是什么大救星,这个事我不能参与太深,我们仨都是利益关联方呀。得请专业公司来办。我这也给你们把把脉。”
   接下来的半个月,桂武扎进各家企业的账本和文件中,白天调研座谈,晚上挑灯夜战。桂芝则忙着协调各方关系,化解矛盾。
   最大的难点是股权分配。村民们听说企业要上市,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能当上“股东”,担忧的是自己那点股份别给改没了。
   “我在草编厂干了十几年,现在说改制就改制,谁知道以后会怎样?”草编厂的老职工王婶拉着桂芝不安地问。
   “王婶您放心,您的工龄、贡献都会折算成股份,白纸黑字写清楚,谁也抹不掉。”桂芝耐心解释。
   桂武设计了一套“集体控股+村民持股+管理层激励”的股权模式,既保障了集体资产不流失,又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还留出了一部分期权激励企业管理层。
   方案公示那天,村委会公告栏前围得水泄不通。“我算过了,按这个方案,我家能分到三千股呢!”“地毯厂上市后,股价涨了,咱们就真成股东了。”“桂武老师是从省城来的专家,设计的方案肯定错不了。”
   大多数村民点头认可,但也有不满意的声音。李胜算就是其中最不满的一个。他是原李家沟村的能人,早年做生意攒下些家底,后来投资了地毯厂,占了不少股份。按照方案,他的股份比例将被稀释。
   “这是明抢啊!我投进去的真金白银就这么打水漂了?”李胜算气得在村委会拍桌子。
   桂芝不慌不忙地拿出计算器:“胜算叔,您看看,虽然股份比例下降了,但集团整体规模扩大了,您实际拥有的资产价值不仅没缩水,还增加了30%呢。”
   李胜算将信将疑地接过计算器,自己又算了一遍,果然如此。他尴尬地挠挠头:“那……那还行吧……”
   最大的危机发生在一个雨夜。桂武正在整理最终方案,忽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桂老师,您最好明天就回省城去,凤凰山的事别再插手了,否则……”
   桂武心里一惊,强作镇定:“你是谁?想干什么?”
   电话那头冷笑一声:“别管我是谁,只要您明天离开,账户上会多五万块钱。要是坚持不走,恐怕会有血光之灾。”
   桂武深吸一口气:“我是凤凰山养大的,现在家乡需要我,我不会走。你也别藏头露尾了,有本事当面谈!”
   挂了电话,桂武立即去找桂芝。兄妹俩分析后认为,肯定是股权改革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
   果然,第二天就有谣言在村里传播,说桂武设计的方案有猫腻,他自己能捞几百万好处费。一些不明就里的村民开始质疑整个改革。
   桂芝当机立断,召开全体村民大会。会上,桂武拿出全部方案材料,一字一句讲解,并当场宣布:“我是凤凰山的儿子,这次回来帮忙完全是义务劳动,不拿一分钱报酬!上市前所有设计方案都要经过招标和专业机构认证,完全公开透明!”
   这时,才利站起来作证:“我是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以人格和专业担保,桂武老师的方案科学合理,完全站在村民利益一边。”
   谣言不攻自破。后来经过调查,打电话威胁桂武的是外地一个想在凤凰山捞好处的小开发商,见无机可乘,也就灰溜溜地走了。
  
   四
   经过三个月的紧张筹备,凤凰山实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桂芝任董事长,才利和金然分别担任农业公司和地毯厂的总经理。最让人惊喜的是,桂武婉拒了省城证券公司的高薪挽留,留在凤凰山担任集团财务总监。
   “城市不缺我一个金融师,但凤凰山需要。”桂武对不解的同事这样解释。
   最高兴的是金然,对桂武说:“不愧是高材生,城乡结合得很好,当初我不转城市户口是对的!”
   “你是总经理,总是有理,是真理的化身!”桂武说话还是文诌诌的。
   集团成立后,效益迅速提升。资源整合降低了成本,统一品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地毯厂上市工作稳步推进,培养三年就能顺利公开上市。
   随着集体财力增强,反哺农业和公共事业的条件成熟了。桂芝提出“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美好家园”计划,准备大力投入农业现代化、教育提升、托幼服务和养老保障,并规划农村集中居住区,改善村民生活条件。
   没想到,这个计划遭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首先是老人们的不理解。听说要建集中居住的“新农村”,许多老人摇头反对:“老房子住了一辈子,舍不得走啊。”“楼房里能养鸡鸭吗?能晒谷子吗?”
   最顽固的是八十多岁的宋大爷,他握着旱烟袋在村委会门口一坐就是一天:“我就是死,也要死在老屋里!”
   桂芝不急不躁,每天抽空去宋大爷家坐坐,聊聊家常,慢慢解释新居的好处:通自来水、有卫生间、冬天有暖气、附近有医疗点……
   “宋大爷,您腿脚不好,新居全是无障碍设计,还有电梯呢。社区有医务室,头疼脑热随时能看医生。附近建养老院,老伙计们可以一起下棋聊天,不比现在一个人闷在家里强?”
   宋大爷绷着的脸渐渐松弛了。
   桂芝趁热打铁:“再说,您那孙子马上要上学了,新居旁边就是幼儿园和学校,多方便啊。”
   提到宝贝孙子,宋大爷终于动摇了:“那……那我先看看样板房?”
   另一个阻力来自农业合作社。才利推动智能化大棚建设,一些老农大惑不解:“种地就种地,搞什么电脑控制?净瞎折腾!”
   才利不争不辩,先建设了十个示范大棚,邀请老师傅们参观。当老人们看到大棚里自动控温、自动灌溉、无土栽培的蔬菜长得绿油油水灵灵,产量是传统种植的五倍时,全都目瞪口呆。
   “这……这真是神了!”老把式赵大爷摸着后脑勺,一脸不可思议。
   才利笑着说:“赵大爷,您种蔬菜经验丰富,加上新技术如虎添翼。合作社正要聘请您当技术顾问呢,月薪三千,您看怎么样?”
   赵大爷喜出望外:“真的?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派上用场?”
   一个个阻力被化解,凤凰山的公共事业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回到了凤凰山,他就是唐明。
   几年前,唐明因为媳妇搞封建迷信被撤销支委职务,他岳父何先生让唐明夫妻俩去省城跟他的学生打工,现如今已是小有名气的房地产老板。听说家乡要建养老院和学校,他主动找上门来。
   “桂芝姐,我是凤凰山养大的,现在有点能力了,想为家乡做点事。”唐明略显局促地站在桂芝面前,“养老院和学校的工程,我的建筑公司来接,只收材料成本价,工钱全免。”
   桂芝惊讶地看着他:“唐明,你说真的?这可是一大笔钱啊。”
   唐明重重点头:“当年我误入歧途,你使劲往回拉我,虽然当时不理解,但现在明白了。在省城这些年,我越来越觉得,人不能忘本。让我为家乡尽点力吧。”
   桂芝激动地握着唐明的手,连声说:“好,好,你回来就好。”
   唐明不仅带来了建筑队,还带来了先进的施工理念和管理经验。他亲自监工,严把质量关,每天都泡在工地上。村民们看到曾经的那个“浪子”如今踏实肯干的样子,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工程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尽管集体投入为主,但仍有一定缺口。桂芝提议发起捐款活动,自己率先捐出多年积蓄二十万元。
   金然紧随其后,捐出三十万:“地毯厂有今天,全靠乡亲们支持,现在该回报大家了。”
   才利捐出二十万,幽默地说:“这是我搞科研的奖金,用在教育上最合适。”
   在镇上开“英子发屋”的唐英捐了十万,并承诺下步定期为养老院的老人义务理发。
   令人感动的是,普通村民也踊跃捐款。王婶拿着五千块钱来到村委会:“我孩子在草编厂上班,集团成立后工资涨了一大截,这点心意一定要收下。”
   八十多岁的宋大爷拄着拐杖来了,掏出裹得严严实实的一千块钱:“我老了,享不了几年福了,但这些钱给孩子们建学校,值!”
   就连孩子们也捧来了储蓄罐,硬币叮当作响。桂芝感动得热泪盈眶,收下了孩子们的心意但把钱退了回去:“你们的心意爷爷奶奶都收到了,但这些钱留着买书本吧。”
   捐款活动共筹集资金三百余万元,全部用于公共事业建设。
  
   五
   一年时间转眼过去,新世纪的曙光洒在凤凰山上。
   养老院里,桂武爹正和宋大爷、根宝叔几个老伙计下棋,窗外是绿树成荫的花园。“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地方,每月有养老金,看病不出门,真是赶上好时候了。”
   宋大爷接着话,冲桂武爹翘大拇指:“是赶上好时候了,可也多亏了桂老哥养了一双好儿女,桂芝真是我们的好当家的呀!”
   旁边的唐二婶故意打岔:“也别夸这桂老倔,当年他还硬要给桂武、桂芝搞换亲呢!”
   桂武爹被弄了个大红脸,抢白唐二婶:“这个碎嘴媒婆子,当年你还反对金然嫁给桂武呢!”
   李奶奶见他们又翻那些老黄历,就笑着打圆场:“别再提过去那些穷日子了,昨天我孙子来看我,在新学校考了第一名呢!说是老师教得好,教室宽敞明亮。我看一代比一代强,我们再也不用操心下一代的事了!”
   不远处,幼儿园里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崭新的校舍中书声琅琅。统一规划的新农村住宅区里,一栋栋小楼整齐排列,广场上老人们悠闲地打着太极拳。
   桂芝站在刚刚落成的观景台上,望着眼前的景象,感慨万千。才利、金然、桂武、唐明站在她身边,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与希望。
   “还记得一年前这里的样子吗?”桂芝轻声问。
   “怎么不记得,”才利推推眼镜,“那时候谁敢想凤凰山会有今天。”
   唐明接话:“是啊,这一年的变化比我过去几十年见过的都大。”
   桂武拿出了一份报表:“桂芝,刚刚出来的数,集团今年总产值突破一亿元,村民人均收入增长百分之三十五。”
   金然补充道:“地毯厂上市手续全部办妥,明年开年就敲钟!”
   桂芝望着远方,目光越过崭新的村庄,越过丰收的田野,越过蓬勃发展的厂区,轻声说:“凤凰山要腾飞了。但这只是开始,新时代的大门刚刚打开,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山下传来孩子们的歌声,清脆悦耳,如同天籁之音。那是凤凰山的未来在歌唱,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序曲。
  

共 550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反哺》讲述的是一位农村女干部带领村民创业致富的故事。桂芝在凤凰村选举中当选为凤凰山村支部书记,她当众发誓:三年内,一定让每个村、每户人家的收入翻一番!为此,她经过构思,决定整合现有的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发展。经过支部班子的讨论,大家一致同意把几家村办企业组建成集团公司,融资扩大生产,促进企业上市。但改革路上困难和阻力重重,村民出于对自己利益考虑,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也有人对桂芝恐吓,但桂芝不畏艰难,带领村民致富的决心不变,她经过企业改制,使得集团效益倍增,又大力投入农业现代化、教育提升、托幼服务和养老保障,并规划农村集中居住区,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其中也是阻力不小,但在桂芝领导班子成员的努力下,最终还是得到了农民的支持,一些农民从家乡出去的农民也回到家乡,反哺家乡,支持村里搞新农村建设,其中就有桂芝的哥哥——桂武,他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来到家乡凤凰山担任集团财务总监,和自己的妻子金然一起为家乡的建设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有从家乡出去的房地产老板唐明,他为家乡的养老院和学校建设不收工钱;当工程建设中资金遇到困难时,桂芝带领领导班子成员踊跃捐款,普通农民也紧随其后,体现出村民们新时代的博大胸襟……经过几年的努力,凤凰山已经建设成崭新的新农村,农民过上了幸福安逸的生活。小说塑造出一位农村基层女干部的光辉形象,她勇于拼搏,大胆创业,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胆识和谋略令人敬仰,也展示出新时代女干部的精神风貌,读之令人感动。小说语言质朴,人物塑造鲜活血肉,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故事生动感人,贴近生活,引人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09-08 14:40:39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09-08 14:41:24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老百        2025-09-09 13:44:53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