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最美】洋柿子(散文)
洋柿子,城里人都叫西红柿,也有许多地方叫番茄。不管怎么说,只是叫法不同,上了年纪的人、特别是农村人至今改不了口,依旧亲切的叫它洋柿子。
村上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说:“变来变去还不是洋柿子,我就爱听爱叫,叫了一辈子,总觉得叫洋柿子亲切、温暖,就像把猫叫咪咪一样。”
洋柿子又带个“洋”字,不禁让我生出好奇。最近我围绕带“洋”字的蔬菜下了番功夫,写了几篇文章,在江山文学社都被评为精品,我很高兴,我写出了我的心声,当然这些一切都是发自我肺腑的感言。
洋柿子是不是从外国来的?我百度了一下才知道,它是茄科茄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一般2米左右。转基因西红柿颜色鲜红,果实硬,不易裂果。番茄茎易倒伏;叶为羽状复叶,基部呈楔形,较偏斜,具有不规则的锯齿;花冠呈辐状,黄色,裂片为窄长圆形;浆果呈扁球状或近球状,肉质而多汁液,种子黄色,花果期在夏秋季。
它最早从欧洲引进中国。据史书记载,明代初期(公元14世纪),西班牙传教士将西红柿带入中国。当时西红柿被称为“洋柿子”,主要作为奇花异草在园林中栽培,而非食用植物。到了清朝,西红柿开始被人们食用,逐渐作为蔬菜种植,走进寻常百姓的菜肴。
关于西红柿传入中国的具体路径,说法不一。一种认为,大约在十七、十八世纪,番茄由西方传教士、商人或华侨从东南亚引入我国南方沿海城市,再由南方传到北方。具体途径可能是从欧洲沿印度洋经马来、爪哇等地传入我国南方沿海城市,之后慢慢扩散到全国各地。
我奶奶在世时,总叫它洋柿子;母亲偶尔叫西红柿,奶奶就说难听,觉得叫洋柿子亲切,听着就有好感。
奶奶常说洋柿子好吃,酸里带甜,水分又足。有时姑姑来看她,什么都不买,就给奶奶几个鲜红鲜红的洋柿子,奶奶总要给我留一两个。因为我是家里的男娃,用奶奶的话说:“她吃个虱,都要给我留个腿。”那时候洋柿子很紧缺,市面上几乎都买不到,能吃上一个,算得上是稀罕事。
西红柿的功效与作用一般有生津止渴、促进消化、抗氧化、增强免疫力、调节血压等。
那时奶奶一次能吃三个,我一次吃两个,那酸里透甜的味道,时时打动着我。我曾想,等长大了、有钱了,我买上一大笼洋柿子和奶奶、父母吃个够,让大家都过过吃洋柿子的瘾。
一次,父亲上县办事带我去,上午去饭店吃饭,我看见牌子上写着“西红柿鸡蛋面”,便抬头望着父亲,拉他的衣角问:“西红柿鸡蛋面就是洋柿子鸡蛋面吗?”父亲摸摸我的头,笑着说:“西红柿就是洋柿子,洋柿子就是西红柿。”我才想起奶奶常说的洋柿子,原来只是叫法不同。
父亲问我吃什么,我顺口说:“西红柿鸡蛋面。”因为从没吃过,想尝尝鲜,看洋柿子怎么和鸡蛋炒在一起,究竟是什么味道。
那次的西红柿鸡蛋面真香,不知是肚子饿了还是饭太香,我一口气吃了一大碗。父亲望着我笑,说我是“傻吃”。
我叫惯了洋柿子,一叫西红柿就觉得不顺口,在家里、上街或和朋友玩,都叫它洋柿子,仿佛这样才更亲近,更符合心里对它的认知。
时间过得飞快,我在风风雨雨中长成半大孩子,又过了两年,成了能独立自主的大人。上街看到鲜红的洋柿子,总要买几个吃,那熟悉的酸甜味,总能勾起许多儿时的回忆。
后来我被招到一家乡镇企业上班,那年单位每人发了三斤降温白糖。听同事说,夏天把洋柿子切成块,撒上白糖,好吃极了,还能降温防暑。我就买了三斤多洋柿子,切开撒了一大把白糖,味道果然好,酸甜中带着一丝清香甜味,爽口极了。我做了多半碗给奶奶端去,奶奶笑着说我还会吃,洋柿子撒白糖,这真是皇上过的日子。
以后出门在外,在饭店吃饭,我第一个总点西红柿鸡蛋面。那熟悉的味道,就像家乡的味道,能让漂泊的心灵得到一丝慰藉。
一次,厂长带三个人开车去给我的业务点送货,上午吃饭时,我问吃什么,他们说随便,正合我意。我走进一家饭店,没看到洋柿子炒鸡蛋,就换了一家,要了五碗洋柿子鸡蛋面。
洋柿子红、鸡蛋白里透黄,盖在面上,光看着就香。再配上几瓣大蒜,真是一吃一喝,不饥不渴,浑身都舒坦。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纷纷说这面味道地道,我听了心里也美滋滋的,仿佛自己带来的不是一碗面,而是一份家乡的温暖。
结婚后,媳妇知道我爱吃洋柿子鸡蛋面和洋柿子炒鸡蛋,总尽量满足我。有一年夏天收麦子,媳妇买了鸡蛋和洋柿子,天热不好存放,那时没冰箱,她浇完水,把鸡蛋、洋柿子和其他菜放在桶里,吊到十米多深的井里,吃时再吊上来——村里人都叫这“天然冰箱”。用这种方法存放的洋柿子,吃起来还带着一丝凉意,格外爽口,鸡蛋也能保持新鲜,不会变坏。
社会在发展,蔬菜种植越来越发达,现在一年四季都有洋柿子,还有水果洋柿子,满满的水果味,生吃甘甜爽口,一次吃三五个不在话下,炒菜也好吃。每到农忙时,开着蹦蹦车的人走乡串户,把洋柿子送上门来,方便得很,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想吃个洋柿子还要上大街买。
现在我也会做洋柿子鸡蛋面了,学着厨师的手艺,把洋柿子和鸡蛋炒好,面条煮熟后用凉水一浇,空干水份,再浇上鲜红泛黄的卤,一碗地道的洋柿子鸡蛋面就成了。每次做这面,我都会想起小时候第一次在饭店吃它的情景,想起父亲的笑容,心里暖暖的。
我门前有一小块地,每年都种些蔬菜。因为爱吃洋柿子,我最早买洋柿子苗栽种,给它多施肥、勤浇水,长出侧枝就及时剪掉,精心照料着。有一年门前蔬菜丰收,结的洋柿子吃不完,就送给邻居,小娃们来了,我领他们自己摘,看着他们一个个捧着鲜红的洋柿子,笑得像朵花,心里别提多高兴了,那是一种分享的快乐。
那年儿子和媳妇带娃回来,看到我门前的小菜园,儿媳妇很惊喜,领着娃摘黄瓜、洋柿子。小孙孙不停嚷嚷,让爷爷去城里给她种菜,说城里的洋柿子没有爷爷种的好吃,惹得一圈人都笑了,那欢乐的场面,至今想起来还觉得温馨。
一次,老伴从城里回来,感冒挂吊瓶,上午我做了香喷喷的洋柿子炒鸡蛋面。她吃着,不停看我,我莫名其妙地问她看什么,她笑着说:“这是谁家媳妇做的面你给我端来了?”她根本不相信是我做的。看着她惊讶的表情,我心里暗暗得意。
晚上,老伴不停说:“我在家时你什么都不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几年我不在,倒把你锻炼出来了,现在什么都能干了,看来真是逼出来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调侃,更多的却是心疼。
月光从窗帘缝里洒了进来,屋子静悄悄的。老伴亲昵地说:“这几年我不在,你辛苦了,家里一根柴棍倒了都要你拾,更别说吃穿了。”我理解老伴,常言道“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我也体谅她在城里管护两个孙子的不易。
想着想着,我睡着了,梦里还在吃洋柿子炒鸡蛋、洋柿子鸡蛋面。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