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最美】雨洗礼了的村庄(散文)

  【丁香·最美】雨洗礼了的村庄(散文)


作者:闰土 进士,6639.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发表时间:2025-09-13 12:15:58

最近雨多,如果说前次下了两天三晚上的雨还没洗净村庄,那这次连下三晚上两天的雨,该把村子洗得格外干净了。
   我们晁留村坐落在巍巍乔山脚下,是个历史悠久、人才济济的地方。过去这里出过不少高官达人,也养育过许多才子佳人,称得上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如今的村庄更是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街头巷尾都安装了健身器材,路灯沿着道路整齐排列,远远望去像两串明亮的珍珠。
   自从去年冬天到现在,天下的雨雪少得屈指可数,这种旱情只有农民最清楚,地里的庄稼、田埂上的苹果和猕猴桃树也最有体会。长时间不下雨,农人家中、房前屋后,就连高高的太阳能热水器上,都落满了厚厚的尘埃,用农民的话说,那灰尘足足有一铜钱厚,用手一摸就能沾得满手都是。
   没隔半个月,接连下了五天雨,农人们碰面聊天,三句话不离本行,话题总绕着这场及时雨打转。大家盘算着雨水渗进地里,能把墒情蓄得足足的,这样麦子就能顺利出苗。有些农户早就把地犁好了,这次借着雨后的墒情,又赶紧用旋耕机把地旋了一遍,就盼着国庆节后能种上一茬好麦子。
   那天我刚把油菜种下去,下午就往县城赶,原本计划第二天去宝鸡市办事,谁知半夜又下起了雨。我索性放弃了去宝鸡的念头——再着急的事,也不能冒着大雨出门,总不能从干爽的地方往雨地里闯吧?
   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偷偷笑了:下午刚种完油菜,半夜就下起了雨,墒情这么好,油菜苗肯定能出得齐整。虽说只有几分地,但那也是实实在在的耕地,每一寸土地都牵着农人的一颗心。
   早上起来,我站在县城的楼道里,看见几栋楼的下水管道正往下淌着黑不溜秋的脏水,有的管道流出来的是稍清淡些的脏水。看到这情景,我不由得想起农村老家——仿佛能看见家里那十几个光亮的太阳能真空管,还有铁架子、储水桶,都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就像有人特意用抹布擦过一样。就连以前小鸟落在铁架子上留下的粪便,也被忽大忽小的雨水冲得无影无踪。
   老家门前的两棵核桃树,刚摘完核桃没多久,翠绿的叶子被雨水淋得愈发鲜亮,水珠顺着细小的枝条慢慢往下淌。房顶上的雨水裹着灰尘,从排水管流进院子,再顺着排水口淌到大街上。街道上的水流得又快又匀,像卷着一块平整的毡似的,朝着不远处的水渠涌去。我不由得在心里佩服当初修水泥街道的技术人员,设计得真是巧妙——肉眼几乎看不出的坡度,竟能让雨水顺着一个方向流走,把路面冲得干干净净。
   不知道是雨水洗礼了村庄,还是村庄浸染了雨水,反正雨后的村庄比之前好看多了,也更显秀丽。
   雨后的清晨,我踩着天边晨曦,迎着冉冉升起的朝阳往村里走去。路边的野花、野草顶着清晨的露水,模样格外好看,像插在精致花瓶里的鲜花,又像公园里人工栽种的草坪,透着一股规整的灵气。路边高大的风景树,被接连几场雨水冲刷得格外精神,枝繁叶茂的样子透着几分妖娆;庄前屋后的房屋、树木,都像披上了崭新的衣裳,透着清爽的气息。
   这样的景致,就算陶渊明在世,恐怕也难以用笔墨完全描绘出来。
   从县城回到村子,我站在村口放眼望去,不远处的乔山山清水秀。阳光洒在山上的树木、花草上,折射出细碎的银光,隐约能看见山间错落的一座座庙堂——那是为“三霄”娘娘修建的。山上的参天大树层层叠叠,为大山勾勒出一道道艳丽的轮廓,让整座山都显得生机勃勃。
   看着眼前的景象,我忽然想起童年时的村庄。那时候的村子穷得叮当响,不知为什么,偏偏天老下连阴雨。可即便下雨,人们心里还是盼着雨——天一下雨,就等于给农人们放了假,用村里人的话说,“能彻头彻尾地睡觉”,仿佛要把一年没睡够的觉,都在连阴雨的日子里一次性补回来。
   我上学那会儿,根本没有专门的雨鞋。下雨天的土路,分不清是水裹着泥还是泥混着水,踩一脚能陷进去半只鞋。有时候我穿一双布鞋,再揣一双布鞋,到了教室后面赶紧换上干鞋;有些手巧的家长,会做“泥屐”——把木板钉成简单的架子,把鞋绑在上面,孩子踩着“泥屐”走到学校,进教室前解开带子,就能换上干鞋上课。
   那时候的街道全是土路,下雨天根本没法走。就算是串个门,也得沿着房檐下的干地慢慢挪。雨水把土路冲得坑坑洼洼,一场雨过后,街道没有七八天根本干不了。有时候街道还没完全干透,生产队长就领着村民们扛着铁锹,把坑洼的地方铲平,修整出一条平整的路,方便大家出行。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雨水才叫“真正洗礼村庄”——雨下得时间长了,村里的水井会干涸,人们就用木桶接房檐滴下来的雨水,等水里的泥沙沉淀清了才能喝。雨水冲刷着房檐上的灰尘,往往要等两三天,桶里的水才能变得清亮。
   父亲还跟我说过一件事:那年村里的三叔,下雨天在土路上滑了一跤,摔成了髌骨骨折。几个人把他抬上架子车,推着往公路上赶,在路边等了好久才等来班车。后来虽然住院治好了,但直到现在,三叔走路还是有点跛。
   “现社会好了,是真的好,比过去好几十倍!你看这街道,全打成了水泥地,就连村跟村之间的路,也都是水泥路!”如今已经八十多岁的三叔,每次聊起现在的生活,总会指着村里的路感慨,语气里满是知足。
   上午我要去村里盖个章子,走进村部大院,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排整齐的风景树。树干笔直,枝叶舒展,像亭亭玉立的少女;被雨水冲刷过的树叶绿油油的,又像穿了新衣的孩子,透着鲜活的气息,格外吸引人的目光。树旁的几个健身器材摆放得很规整,被雨水淋得干干净净,看起来像刚安装的一样新颖。
   村部办公楼前,“党群服务中心”几个字格外醒目,旁边还有一行大红的正楷字——“听党话跟党走”,字体遒劲有力,牢牢固定在墙面,被雨水洗刷得愈发鲜亮,仿佛有了生命似的。整个村部大院里,处处透着欣欣向荣的景象。
   会计热情地接待了我,我进门时,村书记、村主任和副书记正围在办公桌前安排一天的工作,我不好打扰,盖完章子就匆匆离开了。
   走出村部,宽敞的水泥公路上车辆来来往往,用农民的话说,“像线线串起来一样”。以前这条路上总撒满灰尘,汽车开过去时尘土飞扬,呛得人睁不开眼;现在被雨水冲刷过后,路面露出了青灰色的底色,干净得能照出人影。路旁的排水沟也清理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杂物。
   路边的超市门口格外热闹,下棋的、玩牌的、丢方的人围了一圈又一圈。大家有说有笑地聊着天,话题从三皇五帝说到商周往事,偶尔还会扯到家里的庄稼和今年的收成,一片热热闹闹的雨后景象。
   “最近这雨下得好啊,地把墒蓄足了,后面肯定能种一茬好麦子!”农人们聚在一起,三句话不离种地,聊的都是庄稼的长势、播种的时间,偶尔也会说说家里的吃喝——仿佛上一辈子缺了太多吃喝,这辈子总要把话题挂在嘴边才安心。
   我在超市门口站了一会儿,大家看见我,都热情地招呼我坐下聊聊。一个叫虎娃的老乡赶紧给我递来一个小凳子,我顺势坐下,想听听这个被村里人称作“人市”的热闹地方,大家平时都在聊些什么。
   农民们聊天没有那么多讲究,说话总是高喉咙大嗓子的,聊到兴起时还会争得面红耳赤,脖子上的青筋都绷起来,看起来像是要吵架一样。可没过多久,有人递一根烟,有人倒一杯茶,刚才的争执就烟消云散了,大家哈哈一笑,又像没事人似的继续聊天。我真佩服他们这种大度的性子,还有那份开阔的胸怀。
   我坐在旁边听着他们聊天,忍不住偷偷笑——有这么一群热热闹闹的乡亲,农村怎么会不热闹、不繁荣呢?
   太阳渐渐升高了,雨过天晴后的太阳,看起来比平时更明亮,给秋天的村庄添了几分色彩,像给大地披上了一件五彩的嫁衣,多姿多彩得让人心里发暖。头顶上飞过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为这雨后的村庄歌唱。我迈着轻快的步子,朝着家里的方向走去。
   看着这场雨水洗礼后的美丽村庄,我打心眼里觉得高兴——这村庄,就是农人心目中最温暖的太阳啊。
  
   (原创首发)

共 31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场及时雨,洗去了久旱的尘埃,也映照出乡村的今昔巨变。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雨景与晁留村的过往、当下交织:从记忆中泥泞难行的土路、接雨而饮的窘迫,到如今洁净的水泥街道、齐全的基础设施,再到农人们雨后谈收成、话家常的鲜活场景,字里行间满是对家乡的眷恋与对时代变迁的感慨。雨水不仅“洗净”了村庄的模样,更“滋养”了农人的心气与乡村的生机,让这份带着泥土气息的烟火气,成为最动人的乡村图景。推荐阅读【编辑:清风一缕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风一缕情        2025-09-13 12:19:11
  一场透雨,洗亮了晁留村的树、街道与太阳能,更洗出乡村的今昔对比。忆往昔,土路泥泞陷鞋、靠屋檐接雨度日;看今朝,水泥路网通达、健身器材齐整,村部“听党话 跟党走”的字样格外鲜亮。农人们聚在超市前,高谈着雨润墒情、秋播希望,争执后一笑泯然的模样满是烟火气。雨不仅净了村庄,更滋养出日子的红火与农人的底气,字里行间尽是对家乡蜕变的暖切欢喜。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