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家园·人生】带着老少出嫁(小说)

编辑推荐 【家园·人生】带着老少出嫁(小说)


作者:张哲 童生,62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发表时间:2025-09-15 09:56:50


   带着老少出嫁
  
   曹戈还是来杜亦欢家退婚了!当然,来的不是曹戈本人,而是曹戈的父亲和媒人一起来的。
   自从杜亦欢的哥哥杜亦乐在外打工出事后,杜亦欢的嫂子再也没回来。家里只留下杜亦欢,还有白发人送走黑发人的老父亲杜胜利以及刚刚两岁半的小侄子杜俊杰。杜亦欢的父亲老吗?今年刚刚五十五岁,算不上老,可是岁月却无情地在他脸上留下了太深的烙印。
   杜胜利三十八岁的时候,妻子因病去世了,撒手人寰后给他留下一儿一女。那时候杜亦乐十二岁,杜亦欢六岁。杜胜利又当爹又当妈,拉扯着两个孩子长大。在杜亦乐二十五岁那年,杜胜利终于给儿子娶了媳妇,儿媳妇还不是本地人,是有人从口里给他家介绍过来的。那个女人比杜亦乐大两岁,据说是离过一次婚。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儿子终于不用打光棍了。杜亦乐结婚两年后,儿媳妇生下了小孙子杜俊杰,杜胜利每天乐得合不拢嘴,他终于也可以含饴弄孙了。
   就在今年春节过后,杜亦乐的媳妇不满足家庭收入,看着村里的年轻人都去打工了,她敦促着杜亦乐。夫妻俩商量后把杜俊杰留给公公和小姑子照看,随着村里人一起出去打工去了。别人家出去打工的都是年底挣着钱满载而归,一家人高高兴兴地过年。而杜亦乐在工地盖楼房,抹外墙水泥的时候一脚踩空把命丢了。
   杜亦乐的媳妇找了工地,最后工地答应赔偿十三万。杜亦乐去世的消息传到村里,杜胜利彻底蔫了,一下子老了十来岁,一夜之间满头白发。中年丧妻,老来丧子,好似所有的霉运都被他赶上了。每天精神恍惚,经常自己去西山梁上眺望远方,嘴里念叨着儿子的名字,精神有点失常了。
   杜亦欢带着侄子杜俊杰去了哥哥出事的工地,人是没了,她又能如何?工地赔偿十三万,经过协商,给了杜亦乐妻子六万,让杜亦欢带回七万。因为杜亦乐的妻子决定不要孩子也不支付抚养费,杜俊杰还由杜亦欢带回家。她还要把十三万块赔偿金都据为己有,后经当地派出所和工地上的负责人一致调解,才让杜亦欢带回七万块钱。
   杜亦欢带着侄子回了村子,同时还带着杜亦乐的骨灰盒。把杜亦乐安葬了,杜亦欢除了父亲,并没有和任何人说赔偿金的事。她把这笔钱存到了银行,还是十五年死期存款,就等着侄子长大了给孩子上学或者成家用。至于老父亲,杜亦欢自觉还是能养活得了这一老一少。
   一个未出阁的黄花大姑娘,一个因受到刺激精神出了问题的老人,一个还未启蒙的学龄前儿童,可想而知,杜亦欢要承受多么大的压力。
   杜亦欢和曹戈是在三年前换帖(订婚),换帖是过去的说法,现在人根本没有什么庚帖可换,但是说法一直延续下来的。曹戈一家原打算今年秋收后就让曹戈和杜亦欢结婚,他家三间砖瓦房也盖起来了,家具也做好了,没想到杜亦乐竟然出事了。所以,曹戈的父亲带着媒人来杜亦欢家退婚了。
   当初换帖的时候,曹戈家给了杜亦欢一千块钱彩礼钱,两千块钱衣服钱。杜亦欢基本没花,就把这笔钱放起来了。杜亦欢母亲去世的时候,家里还背了不少外债。那时杜亦欢只有六岁,什么都不懂,家里都是父亲和哥哥在操持家里的事。等她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开始操持家务了,省吃俭用帮着哥哥成了家,在村里也是有名的当家女。
   既然人家找上门来退婚了,杜亦欢看着面无表情的父亲,她也不用和谁协商了,把那三千块钱给了媒人。因为当时换帖时曹戈家也是通过媒人把三千块钱给了杜亦欢的。曹戈的父亲和媒人原以为要费些周折才能退婚,没想到杜亦欢就没给他们多说话的机会。很简单的退婚仪式,就是口头退婚,实际退钱。
   这些年,杜亦欢还真是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村子里男孩子竞相追求的对象。可是被曹戈家退婚之后,没人敢上门提亲了。
   “闺女是个好闺女,可是杜胜利未老先衰,杜亦乐的那个孩子又那么小,谁家还敢娶杜亦欢进门呀!”
   “可不咋地,老的是个精神病,小的还是个男孩子,这可不是一般人家能负担得起的!”
   村里人在曹戈和杜亦欢退婚之后,在街上也毫无顾忌地议论起来了。杜亦欢家里养着马,是她自己每天放马;家里养着猪,人也要吃,是她每天去街上的井里担水。所以这些话即使不想听,也能听进耳朵了。这些都无所谓,杜亦欢也没在乎过。父亲慢慢会好起来的,侄子慢慢会长大的。只是家里还有五十多亩地,以前还有父亲和哥哥一起干活,今年却都落到她身上了。眼看着秋收在即,杜亦欢也有些一个头两个大了。至于父亲,能帮她在家看好侄子她就敲着鞋帮念佛了。
   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家里却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农村人常说,秋风凉了,懒老婆也着了忙了。死人已矣,活人还得过日子。眼看着过了处暑就开始收秋了,前段时间奔波哥哥的事情,还要每天带父亲去看病,小侄子还得时时刻刻照看着。父亲和侄子秋天的衣服还没有拆洗,后秋薄棉衣服也要上身了。杜亦欢每天白天拆洗,晚上还要撕棉花,絮棉衣。
   这天她正在院子里洗刚刚拆了的几条棉裤,就听到有农用四轮车的声音越来越离她家院子近了,好似要进她家院子。
   “是你?”杜亦欢放下手里的活,看着有一个人把农用四轮车停在他家门口,然后下了车就进了她家院子。在门口有点远没看清楚,等那个人进到院子她看清楚了,是曹戈的同学,她之前见过两次,但是叫不上来名字。杜亦欢有些吃惊地说了一句。
   “你认识我?”进来的人站在杜亦欢面前问道,她们俩中间还放着一个洗衣盆。
   “不熟悉,更不知道你叫什么,只知道你和曹戈是同班同学!”杜亦欢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说道。她也知道,这个男孩就在乡里居住,长得高高帅帅的,好像也是人们口中的家耗子(乡驻地人们管在乡政府上班的家属院里面的人的统称)。
   “我确实和曹戈是一个班同学,我叫李春利,乡政府的李豹是我爸爸!”李春利很大方地说道。
   “我和曹戈退婚了,你应该去曹戈家去找曹戈。”杜亦欢说着又坐在小板凳上开始洗衣服。
   “我不是来找曹戈的,我是来找你的!”李春利蹲下来,一边说着一边看杜亦欢洗衣服。
   “姑姑——”杜俊杰正在炕上和爷爷玩,听到农用四轮车的声音,爷俩都往外看。看着李春利进了院子,杜胜利还在呆呆地看着,杜俊杰急忙下了地穿上鞋跑了出来,刚出家门就喊着杜亦欢。
   “俊杰,慢点跑,别摔倒!”杜亦欢手里拿着衣服,微笑着对侄子说道。
   “这就是你侄子?小帅哥一枚。”李春利说着就站了起来,上前几步牵住了杜俊杰的手,“走吧,和叔叔去拿好吃的!”说完李春利就牵着杜俊杰往农用四轮车旁边走去。
   “姑姑——”杜俊杰一只手被李春利牵着往前走,他还在回头看着杜亦欢喊着。
   “你——”杜亦欢想喊住李春利,刚喊出声就停止了。反正他也不会把孩子带走,看看他还能干些什么出格的事。自己和这个李春利素不相识,他为什么回来找自己?杜亦欢心有疑惑,却也没有想着深究什么,也许是他走错门了。
   李春利带着杜俊杰,从农用四轮车的后车箱里拿出一大塑料袋零食。然后他自己一只手抱了一箱方便面,另一只手继续牵着杜俊杰的小手,往院子里走回来。
   “你这是干什么?来我家做公益了?”杜亦欢把手里的湿衣服扔进洗衣盆,站起来面色不悦地问道。
   “这是哪里话?我来你家是来帮你收秋了,就算同学互助,虽然咱们不是同学,那也是校友。”李春利笑着说道。
   “你不会是来给曹戈找场子的吧?退婚也是他提出来的,你这样可就没意思了。我们村里有的是车,我什么时候找你帮忙了?”杜亦欢说着走过去,从侄子手里拿过那一大袋子零食塞进李春利的手里,然后拉着小孩儿就往家里走,“你走吧,我家不欢迎你。”
   “杜亦欢,你把孩子送进家里,我想和你谈谈!”李春利跟在杜亦欢身后说道。
   “我和你素不相识,没什么好谈的!”杜亦欢说着就进了屋里,然后关上了门。
   李春利一看自己被拒之门外,看来做法真的欠妥。他苦笑了一下,把方便面放在院子里,那一大袋子零食放到方便面箱子上,然后坐在洗衣盆旁边开始张罗洗衣服。
   “你咋听不懂人话呢?我不需要你帮忙!”没想到李春利不仅没走,还给她洗衣服了,杜亦欢再次走出院子,站在李春利旁边厉声说道。
   “你能坐下来吗?你听我说完,我来你家一趟,不能不说清楚来意就走!你若是不听我说,我还就不走了!”李春利说完又开始洗衣服,看起来就是经常干活,衣服洗得很是利索。
   “那你说吧,我听着!”杜亦欢有些无奈了,这是什么人呀,他们又不熟悉,怎么还赖在她家了?杜亦欢看了看低着头洗衣服的李春利,只好低声说道。
   “不行,你搬个凳子坐下来我才说。这样像啥?我看你一眼还得仰着脖颈,那多难受呀!”李春利依然没抬头说道。
   “哎!”杜亦欢想想也是,一个站着,一个坐得很低,说起话来还真的不得劲。主要是让村里人看到也不好,她只好进屋里搬出一个小板凳坐在李春利对面,静静地等他开口,看看他能说些什么。
   “我再介绍一下自己,我叫李春利,我爸是乡政府工作的李豹。我是当兵转业回来的,去年冬天服役五年退伍了,一直在家里待着。我爸还在给我跑工作,所以我现在算是待业在家。我回家多半年了,家里一直有人给我说媒,我爸妈也着急给我娶个媳妇成个家,可是我就是没有看上的,所以还是单身。
   “之所以来找你,是我听说曹戈和你退婚了。所以我和我爸妈说我有女朋友了,我来帮我女朋友家收秋,就开着家里的农用车出来来你家了。”
   “你爸既然在乡里上班,怎么你家还有农用四轮车?况且,我也不是你女朋友呀!”杜亦欢打断了李春利的话,不解地说道。
   “我家也就我爸有工作,我妈虽然也在上班,但是我和我妈还有我妹妹都是农村户口,我们也有土地。不过,这几年我舅舅家也买了农用四轮车,家里的活都是他帮着干,所以这辆农用车就闲下来了。至于你嘛,咱们在同一所中学上课,我比你高一届,所以我上初二的时候就认识你了。
   “我第一眼看到你,我就喜欢你了。后来我知道你和曹戈在一个村子,所以我经常去找他,也经常问他一些关于你的事情。上学的时候,我也和曹戈来你们村里几次,其实主要就是想多看到你,能和你同路走一段时间。
   “你上初三,我毕业了,又在补习班补习了一年,结果也没考上。还好又多了一年能见到你。你毕业那年,我在家待了一段时间,就去当兵了。这期间,我还经常给曹戈写信,问询你的情况。我想等着我转业了,回来找你。结果正在我准备义务兵转业的时候,曹戈给我写信,说你父亲把你许配给他了,你们也订了婚。我听到你们订婚的消息,心情很低落,也不想回来了,就申请又服役了三年志愿兵。
   “五年服役结束回了家,在家待业的日子,我也听到了你家的一些情况,包括你哥哥出意外,你嫂子不再回来抚养你侄子,你爸爸精神崩溃,我都听说了。我想来看看你,却又没有理由。直到我听说曹戈和你退婚了,我就和我爸爸妈妈说你是我女朋友,就来找你了!
   “所以,你现在不管收不收留我,我都不能回去了。当然我还是可以回家,只是这个秋天你必须收留我。我不会干农活,但是可以给你开车,也可以学着干活,毕竟我是军人出身,这点活应该难不倒我!”李春利很委屈地说着,偷眼悄悄地看着杜亦欢,“我来找你曹戈也不知道,自从他和你订婚之后我们就没再联系过,所以不涉及什么给曹戈找场子。”
   “你难道不懂人言可畏?我家肯定不能收留你,你可别想着坏我的名声!”杜亦欢站起来说道,“你还是带着你的东西走吧!”
   “我都和我爸爸妈妈说给我女朋友收秋了,你却要把我赶走。我晚上可以回去,白天必须在你家待着,有活没活都不能回去。遇上刮风下雨变天的时候,我也许还得在你家留宿,反正你是赶不走我。”李春利说着又低下头开始洗衣服了。
   “随你吧!”杜亦欢一看这情况,她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了。想着家里突然多了一个男人,村里人会怎么议论她呀。可是想想这半年来发生的事情,村里人议论的还少吗?也不缺这一件事。
   “好嘞!”李春利一看杜亦欢不再赶他走了,他站起来,甩了甩手里的水,又小跑到农用四轮车旁边,扛了一个麻袋进来,“这里是几个西瓜,你家地窖在哪里?我给放进地窖,等收秋的时候吃。”
   “你这是搬家呢?嫌我家茶饭不好就别来。”杜亦欢说着还是用手指了指园子里的地窖。
   “这才哪到哪呀!”李春利扛着麻袋进了园子把麻袋慢慢放到地窖边,又出去抱进两个箱子,是两箱碗康,“这两箱方便面给老爷子和你侄子吃,干活的时候有时候回得晚,不能饿了老人孩子。我本来想搬两箱白酒过来,又想着名不正言不顺的,这礼还还没法送。”
   “你还懂得名不正言不顺,你带上你的东西去曹戈家吧,他会很欢迎你的。”杜亦欢白了李春利一眼说道。

共 867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以质朴写实的笔触,生动展现了中国乡村背景下一位年轻女性在家庭变故与情感选择中的坚韧与担当。杜亦欢的形象立体饱满,她在接连失去亲人、面对退婚和抚养老小的重压下,依然冷静持家、默默承受,体现出传统农村女性特有的韧性和责任感。李春利这一角色的设置,不仅为故事注入了温暖与希望,也通过其坦诚执着的追求,传递出超越世俗偏见的真情与担当。作品语言贴近乡土生活,叙事节奏平稳,细节真实,尤其在处理人物心理和情感转变时细腻自然。杜亦欢与李春利的感情发展虽节奏较快,但通过收秋时日的共处与互助得以合理铺垫,体现出“日久见人心”的传统婚恋观。结尾处“带着老少出嫁”的情节,不仅呼应标题,也升华了主题——真正的婚姻不仅是两人的结合,更是对家庭责任与亲情纽带的共同承担。整体而言,这是一部充满人情味和现实温度的作品,既反映了农村社会中的伦理困境与人情冷暖,也歌颂了平凡人在苦难中相互扶持、追求幸福的勇气和力量。【编辑:田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25-09-15 09:59:47
  这篇小说以质朴感人的笔触,讲述了一位农村女性在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后,毅然承担起抚养老幼的责任,并在困境中收获真情的温暖故事。作品通过细腻真实的情节和人物刻画,展现了苦难中人性的坚韧与善良,歌颂了超越世俗偏见的真情与担当。语言平实却充满力量,情感真挚动人,深刻体现了传统家庭观念与人间大爱,读来令人感动深思。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散文集《春暖花开》诗集《守望家园》。西安市新城区作协主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