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遇见】再回迭林(散文)

精品 【星月·遇见】再回迭林(散文)


作者:柏丫 举人,3491.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7发表时间:2025-09-15 15:08:01

那年,迭林一别,此去三十余载。不复还。
   别后的无数日子,思念如夜空的繁星明明灭灭。多少次提取记忆碎片,复制迭林的全貌,幻想某日重逢,它仍是梦中的样子,真实而亲切。
   我心心念念的迭林,是指“迭部林业局”,隶属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机关驻地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的白云。此处四面青山环抱,白龙江水从中穿流而过。昔日的开拓者们,为开发大西北森林建设,从天南地北汇集于此,唤醒了沉睡的大山,把文明带进了藏区。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是迭部林业局的辉煌鼎盛时期。何等有幸,我赶上了好时候。
   初到迭林,陌生而新奇。待业大半年间,我住在伯父那里。伯父在局机关烧了一辈子锅炉。每天清晨,在高音喇叭播放的嘹亮歌声中,各办公室人员陆陆续续到开水房打水,络绎不绝。有些热心人,看到我爱写爱画,从不吝表扬鼓励,略带方言的普通话中,满含真诚。他们给我办公用品,支持我学习,小小的物品,折射出人情的美好。
   劳资科的梅洁俊阿姨,个高端庄,脸庞圆润,短发乌黑,常穿一套灰色职业装,干练精神。我不知道梅姨多大,亦不知她老家何处;现在想来,那时的她也许不足四十。她打水的时候,总会笑容可掬地和我说句话,有时会进屋来,问我粮票够不够用,生活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就尽管对她说。我参加工作时,去劳资科领取分配函。梅姨边开证明边和颜悦色对我说:“小尚,暂时安排你去营林队锻炼吧。三场营林队离机关最近,这样你上下班方便。等时机成熟,再给你调换工作。”几句话简单,却听得人心暖,像烙印,烙在我心里。后来,我去安子沟林场学校教书,就很少见梅姨了。有时局里到基层检查工作,我会偶尔见到梅姨,她还是那么和蔼可亲。
   本想再回迭林,我一定要对梅姨表达感激之情。然而,我还没有付诸行动,就听说梅姨去世了。梅姨走得有点早,她不知道自己一直活在我的心里。
   我的住舍不远处,是机关大食堂。食堂会计是个阿姨,看容貌,四五十岁年纪,个小微胖,面色白皙,脑后绾着一个发髻,操一口四川话,典型的巴蜀女人。她看见我包饺子,说我包的是馄饨,饺子应该擀圆皮,包成金元宝状才好看,里面的馅也饱满;她耐心做示范,教会了我几种包饺子的方法。阿姨还教会了我织毛衣,起针、收边、织领子、缝袖子等,都是她手把手教会的。
   至于我的朋友和营林队队友,其他文中已有交代,此文不再赘述。还有我的老乡,尤其张叔张姨,让我在异地他乡,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别后的迭林,成了我的第二故乡,给我一份永远无法释怀的乡愁。之所以多年没有实现与迭林重逢的夙愿,一方面鉴于客观原因,另一方是去那儿的道路颠簸难行——不足四百公里的路程,需要两天才能到达,中间还得在武都住一宿。一晃三十余年飞逝而过。即便常常打听,略知迭林的兴衰与变迁,但定格我心中的,仍是它当年的样子。
   去年盛夏,我如放飞的小鸟,满怀期待飞往迭林家园。是儿子一家陪我圆了旧梦。那年离开迭林时,儿子还未出生,再回,已是儿孙绕膝。中午十二点多才从家里出发,一路高速畅通无阻,过武都区进入通往甘南路段,我目不转睛寻找昔日的印记,大山沉静依然,沿路的村庄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那些石板墙的村舍,被新型民居取而代之。一直盯着路标,让车子在代古寺时稍作停留——代古寺是去迭林的必经之地,也是曾经这条公路上车马劳顿者唯一吃饭、小憩之地。可是,那个记忆中只有几座简陋瓦房的荒凉之地,俨然是一座小镇,陌生得让人疏离。
   斜阳晚照,车子进入了迭林境内。经过旺藏林场,我按耐不住满心的喜悦,因为这里是迭林的二场,再走一段路,就到安子沟林场了。不知是归心切,还是道宽阔、车速快,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就隐约看到了那个我曾初次登上讲台的地方。到了!到了!车子停了下来。我站在被夕阳染金的路口,努力寻找记忆中的样子,可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我多么希望忽然有一张熟悉的面孔出现,能给我惊喜和安慰,可是此刻,也许只有大山知晓,我曾是这里的主人。面前围墙阻隔,让我怅然若失。我明白,分别太久太久,我成了这里的过客,而不是归人。
   怀着怅惘,继续前行。到达三场营林队旧址时,太阳已经淹没林间,山坳里的光线暗淡了下去,如同我看到营林队消失不见时的心情失落。伫立在曾经撒下欢声笑语的废墟前,默然良久……
   绕过一个马蹄似的“港湾”,便到了朝思暮想的白云。这个曾经需要两天才能到达的“山沟沟”,如今差不多五个小时便可到达。
   再回迭林,物非人亦非。一腔热情被凉风一扫而过。我无法表述此刻的心情。如果不是在白云宾馆工作的张叔女儿晓芸接待,真有种“与君不相识”的感觉。宾馆建在林业局职工医院拆除的旧址处,主要用来招待上级检查工作、召开会议、组织活动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建筑设计和环境布局,都凸显出林区与时俱进的现代化风采。
   白云的夜晚,宁静而美好。我不愿辜负了这难得的时光。走出宾馆大门,就到了一墙之隔的“林业局机关”大门口,被灯光衬得亮堂堂的门牌,告诉来者,这里被易名为“甘肃省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院子正中的一块巨石上,镌刻着“林海安澜”,深有含义。晓芸告诉我,曾经林业局的好些单位已经解体,有的分流别处,如今的管护中心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主,森林公安和森林消防也是设在白云的两个主要机构……
   翌日,我起了个大早,独自去寻找哪怕一点点记忆中的物像。纤维板厂、机修厂、电影院、贸易公司、公路旁的家属院等,只能在记忆中找到。新建的白云小区,成了白云的中心所在。上了后坡,残留的几排破旧家属院,给了我些许慰藉。红色砖瓦被岁月冲洗得失去了本色,屋檐坍塌、房顶野草蔓生,人去房空,破败荒芜。倒是坡后昔日的小松树,已然茁壮成林,生机盎然。绕着白云的大路走一圈,可看昔日沸腾的白云已然归于宁静,真正回归大自然之中。
   中午,晓芸陪我去管护中心办公区一看。这曾经的机关大院,里面的公检法、森调队、食堂、锅炉房等,被一幢白墙黛瓦的高楼统统代替。宽敞的大院里,草坪、花圃、凉亭……,呈现出静谧之美。凭着方向,我找到了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已经成为院子平整的一角,上面的格桑花开得正好。晓芸指着侧面那座“职工之家”两层小楼,说是林业局机关唯一保留下来的办公楼。我的心忽然热乎起来。再看这座小楼,墙体洁白,楼顶清灰,外观完整,漫长的岁月非但没有动它毫发,倒让它显得笃定、沉稳,就像那些曾在这里办公的先辈,目光中满含友善。我仿佛看到了梅姨,她在冲着我微笑……
   我在凉亭下坐了许久,往事一幕幕浮现眼前。环顾四周大山,翠色如盖,比昔日更加葱茏,盛大。仰望管护中心后面的大山,半山腰“为祖国保护青山绿水,为人民留住金山银山”的红色大字,就像盛开在绿色林海中的红牡丹,美艳无比。
   我忽然明白,这便是“迭部林业局”蜕变成“甘肃省迭部生态管护中心”的意义所在!这样想来,内心便不那么落寞了。
  

共 27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以“重返迭林”为叙事主线,将个人记忆与时代变迁巧妙交织,既是一封写给旧时光的“怀旧信”,也是一曲关于生态转型的“咏叹调”,情感真挚、细节动人,兼具个人温度与时代深度。文中对人物与场景的细节刻画极具画面感,是最打动人心的亮点。写梅洁俊阿姨,“个高端庄,脸庞圆润,短发乌黑,常穿一套灰色职业装”,寥寥数笔勾勒出干练形象,文章的高明之处,在于跳出了“个人怀旧”的局限,将“迭林之变”与国家生态发展的大背景结合。从“迭部林业局”到“甘肃省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的名称之变,从“开发森林”到“保护生态”的职能之变,不仅是一个单位的转型,更是时代发展理念的进步。文末“为祖国保护青山绿水,为人民留住金山银山”的标语,恰好点明了这种变迁的意义——个人记忆中的“旧迭林”虽已远去,但“新迭林”以更具价值的方式延续着生命力,让文章的立意从“个人乡愁”升华为对生态保护、时代进步的认同。整体而言,这篇散文以“小切口”写“大时代”,用细节承载情感,用对比凸显变迁,让个人记忆成为时代的注脚,读来既让人沉浸于怀旧的温暖,也能感受到时代发展的力量,是一篇兼具情感厚度与思想深度的佳作。倾情推荐,好文共赏!【编辑:乡鹤】【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915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乡鹤        2025-09-15 15:10:35
  读来既让人沉浸于怀旧的温暖,也能感受到时代发展的力量。好文共赏!
2 楼        文友:柏丫        2025-09-15 20:56:05
  谢谢乡鹤老师精彩编辑,辛苦了。
   编按精彩,直击主旨,给拙文添彩。
   遥送祝福,秋安吉祥。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