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金文】在岳西,在山里(散文)

编辑推荐 【金文】在岳西,在山里(散文)


作者:笑君 举人,5455.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发表时间:2025-09-15 22:07:33

岳西人自己调侃说:“在我们这儿,想要盖房子,先得搬山。”说明岳西就在重重大山的深处,山是岳西人的往昔今日,山更是岳西人生活的一部分。
   很早以前,大别山地区是没有岳西的。当然,是没有岳西这个行政区域,而不是……20世纪30年代,不知为了什么,出现了一个岳西县。因其位置,处于有南岳之称的天柱山之西,故而得名。
   岳西,是大别山红色浪潮里的一脉,诞生过“中国工农红军潜山游击师”,先后有三万多人牺牲在了革命的征途上,是全国少有的“革命烈士”县。这里,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无处不浸染着烈士的鲜血。
   一、漫步衙前河边 
   城在山里,城也自有一番气象。
   导游说:“岳西县城,有个好听的名字——天堂镇。可是,这镇子很小,骑上自行车,半个小时就可以转一圈了。”
   大巴在路边停下。抬眼四望,山就在目极之处,几簇白云,悠然地从山顶上飞越而去。山一峦又一峦的,连绵起伏着,将小城围在了中间。即便有几个壑口,也如同城门一般,紧紧地关闭着。
   凭感觉,小城不小。道路纵横,楼房林立,应该是有些规模的。还有,山只在城外,城里便没有看到山。城里的地势总体平缓,倒也能看得见,有些路段的坡度所形成的弧线很明显。我明白了,原来存在的山被“搬”走了。
   自古以来,有山便有水,山水必相依。一条衙前河,穿小城而过,让一份灵秀的气息润湿了山坳里的石头与泥土。
   我们下榻的酒店,就在衙前河的北岸。清晨,我喜欢在野外漫步。来到岳西,自然也不会放弃这一爱好。
   天上的云霓告诉我,这条河自西而来,又向东而去。河道很宽,似有60到80米的距离。河床大多裸露着,应该是山上流下来的泥沙。河水很小,只在河床的某一侧,像一条小溪似的。河床上还有很多防洪截流的设施,比如拦水坝、围堰等。不难看出,衙前河是一条季节性的河流。每年的汛期或突降大雨时,河水必汹涌澎湃,惊涛拍岸。
   我们来到河边,看到的却是很温馨的图景。河的两边,全都修了防洪墙。还在防洪墙的内侧,沿着河岸修了人行步道。防洪墙外,是交通干线。道路整洁,绿化成荫。河是小城的生命之源,河也成为小城人休闲娱乐的地带。
   我们沿着台阶,走进沿河的步道。步道很宽,石板铺砌,有护栏,有休闲运动的各种指示标识、标牌,有些地段还安装了运动器械。我们向东而行,有与我们同行的人,也有与我们反向而行的人。有漫步的,有跑步的,有跳舞的,有打太极的,还有人在河边钓鱼。所有人,都在呼吸着早晨清新的空气,享受着河给予人们的舒适与宁静。揣摩他们的行色,观察她们的衣着,哪里能够看得出是山里人哟!
   我们一边走着,眼睛便不由自主地搜寻着两岸的风光。太阳还未升起来,树儿草儿都展示着一色的清纯。河空上弥漫着丝丝的雾,却又非常的空旷与开阔。缕缕的风儿,似是从河床上飘来的,令人浑身都觉着清爽自在。岸边的高楼,一座连着一座地耸立着,对峙着。南岸的楼,似乎都是新建的,差不多一样的高度。楼顶又是一样地贴着云彩,如同一道长城。北岸的楼,显得矮了些,也旧了些,应该是早些年的旧建筑了,却也是整齐划一地有序排列着。
   差不多走了500米,遇见一座桥,漫道从桥底下穿过,行人无须上桥下桥地翻越。再过几百米,依旧是一座桥,漫道还是从桥底下穿过。这两座桥,桥面超河堤不多,都是混凝土浇筑的普通桥梁。凭目测,应该都是双向四车道,外加人行道的桥面,满足了市内交通的需求。
   有桥必有路,桥又是如此的密集,说明城市交通的格局一定不一般。
   走着,走着,感觉这漫道越走越长,一时半会是走不到头的。就在不想再走的念头闪现之际,倒见前方,傍着河堤的是一幢幢商业门面房。就形态看,街道在背河的北面,沿河则是装饰霓虹的景观带,差不多有1000米的长度。临水傍堤的副一层,是按照市民休闲娱乐场所建设的。这样,商业与休闲分开,休闲又与河边漫道相连,既合理利用了不宜商的建筑,又形成了独特的环境,可谓匠心独运。
   正在愣神呢!忽见延伸而去的商业街,向右拐弯了。这拐过去的街,就建在跨河的一座桥上。这座桥差不多有300米的长度,桥上的楼都是二到三层的。楼在两厢,中间是街,街又与南岸的建筑连在一起,感觉是一座U字的城市耸立在眼前。白墙黑瓦,飞檐翘角。城若高山,河如深谷,依山傍水的氛围气势,精彩绝伦。
   二、走进鹞落坪
   山是大地的形象,山是革命的摇篮。
   大别山深处的鹞落坪,是岳西县的边陲,也是皖鄂交界处的一个小村子。几户人家,一条柏油路穿村而过。说普通,便普通得说不出一句特别的话。说不普通,就是这个地名所包含的底蕴不同凡响。鹞是一种大鸟,看中了山坳里的一块地儿,一棵树儿,便飘然而落。这个地方,便是鹞落坪了。
   鹞落坪,古人看好它,现代人依旧看好它。
   春秋战国时,鹞落坪就是吴楚两国的交界之地,至今还留有古长城的遗迹。一座城门,成为两国可以交流的关口。城门洞很幽深,城楼却又是飞檐直翅角,有着深厚地文化底蕴。城门上的牌匾为:昭关。城门内外,各有一副对联:一关通鄂皖,两眼放江淮。楚尾吴头一关扼险,淮南江北二岭扬威。立马,便让人想起吴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的故事。吴子胥过的昭关,非此昭关。是沿这条古长城向东而去的和县,褒禅寺以北的那个昭关。鹞落坪的昭关,和县的昭关,都是吴楚两国间的重要关隘。
   大别山地区曾创建过好几支红军队伍,著名的红25军、红28军,经历了创立与合编,既曲折又悲壮。第五次反“围剿”时,红25军西征,中共鄂豫皖边区书记高敬亭根据中央的指示,将散落在大别山地区的几支红军游击队,以及留下来的一部分红军战士,进行了整编,重建了红28军,继续与国民党的17万正规军周旋,为中央红军的长征减轻了极大地压力。
   红28军军部,就设立在鹞落坪。一座吊桥,成为军事与民居的分界线。一座聂姓人家的宅子,七八间低矮狭窄的房舍,土墙瓦顶的结构,看起来很是普通。红28军军部的一些机构,以及修械所、医疗室等就在这里展开工作。高敬亭等部分军政首长,也在此下榻便指挥作战。留在军部的战斗人员不多,可能就是一个手枪团。从手枪团居住的房子来看,说是一个团,实际远低于团的建制。
   所有的战士们,时刻都在大别山方圆几百里的沟壑与茂林之间,与敌人周旋与鏖战着。
   如今,红28军军部旧址的对面,矗立着一座纪念塔,还有一座纪念馆,展示并述说着红28军的奋斗历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个红色基地。
   红28军选择在鹞落坪落脚,是极具战略眼光的。大别山腹地的战略空间任其驰骋,可以西进东出,可以北争南控。最重要的是,直接威胁战略重镇——武汉。
   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以后,蒋先生将卧榻边的红28军,视为眼中钉,势必要连根拔掉。最终,红28军离开了奋斗3年多的鹞落坪,大别山地区重新被国民党的部队占据,令人扼腕叹息。
   今天的鹞落坪,已无红28军。然而,红28军的军旗依旧高举,红28军的英雄故事永远留存在人民的心坎里。
   鹞落坪还有一份资源——清凉。夏天再热,这里的气温,除了中午的那一小会儿,其余时间都不超过30摄氏度。夜晚,不盖被子是不能睡觉的。
   新世纪,新时代,大别山人民在不忘初心的思考中,循着红28军的足迹,开启了又一次长征。千百年来,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清凉这一特色资源,也在沉睡中苏醒了。
   鹞落坪的家家户户,都将曾经低矮破旧的房屋改建、重建成了标准的楼房,设置标准间,制作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精品美食,开办农家乐,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外国来的养生休闲者。
   我们的大巴,在村里停下。公路两边,小楼林立,窗明几净,匾额高挂。楼的背后是青山,青山的顶上是蓝天。楼道上,小巷里,一阵一阵的,都是玩乐休闲的人。地头上,山坡里,一簇一簇的,还是络绎不绝的游客。他们在漫步,在赏景,在闲聊,在欢笑,在…
   他们走着的,就是当年先烈们开辟的幸福之路! 
   三、登上飞旗寨
   飞旗寨所在的山,因山形如旗,故称旗山。旗山的最高峰,便是飞旗峰,奇险陡峭,孤立凌霄,与天柱峰,司空山遥相呼应,蔚为壮观。
   大明崇祯十五年(1642),张献忠入境,安庆抚臣史可法“檄山中之豪,多筑寨自守。”遂在旗山上,筑就了飞旗寨。
   张献忠麾军攻寨时,万箭齐发,射断了山顶上众多的旗绳,旗帜随风飘扬,守军溃散,便由此得名飞旗寨。
   飞旗寨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朝历代,均将此处设置为军事要塞。400多年过去了,废墟中犹闻曾经两军对垒的厮杀声。眼下,遗迹尚存,已然不是当年的模样了。
   我们乘坐缆车而上,直接到达寨子的西门。所谓西门,也就是在山脊之上,石头垒砌成的门洞。沿着石阶向纵深挺进,不多远处便见一面大鼓立在道旁。鼓很大,直径差不多有两米。据说,大鼓所在的位置,便是当年的点将台。鼓声一响,一定是发生了战事。如今不见了点将台,鼓也不是曾经的鼓了。但是,来到此地的游客,都忍不住要抡起鼓槌敲上几下,似是要感受一下战事来临的紧迫与激烈。我也敲了,却不知道因为什么而敲,高兴而已。
   往里走,不多远便是一道吊桥。过了吊桥,跨过一道门,又是一道吊桥。两道吊桥是一样的形状,钢丝直拉,木板横铺。人走在桥上,无论怎么走,都觉得桥在晃动中。即便桥下的谷底并不是太深,走在桥上还是有些胆怯的。就是不知道,这吊桥是当年就有的呢?还是现在才建的哟。
   过了吊桥,便是寨子的东门。也就是说,寨子不是很大,屯不了多少兵。而且,除了山道,除了陡坡,便无他物了。可以肯定地说,原来的寨子一定不是这个模样,也一定比现在险了很多,实用了很多。
   出了寨子,继续向前,往下走过几步台阶,便是飞旗寨的最精彩之处——凤凰台。
   史可法筑寨时,有没有凤凰台?我不知道,也无须探究。所谓的凤凰台,就是依傍山势,在陡峭的崖壁上,突兀地建起一个玻璃平台。又在平台的尽头处,塑上一只金色的凤凰。站在凤凰台上,既有探幽寻险的乐趣,又可以远眺岳西县城。
   天堂镇就在凤凰台的东北方,东西南北,葱茏与苍茫,都在青山与蓝天白云的簇拥之下,分不清边际,却能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它的存在。有意思的是,与天堂镇相连相接的村村寨寨,似繁星一般地散落在山的缝隙里。阳光明媚,清风拂衣,极目难收,心胸开阔,倒像是站在平原上了。
  
   2025年8月26日写于合肥翡翠湖畔
  
   (原创首发)
  

共 41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游记类散文,作者用精彩娴熟的文笔为我们描写了岳西的风景如画的画卷,情景交融,感情真挚,写得美轮美奂,美不胜收,读起来恰如行云流水,令人心旷神怡,所有的美景如在眼前,所有的愉悦如亲临其境,深深被作者的生花妙笔所感动。致敬作者老师,推荐阅读欣赏,并申报精品。 【金文编辑 王金启】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09-15 22:11:52
  精彩美文,欢迎品读!
2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09-15 22:12:18
  妙笔生花,精彩无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