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旅日归来话感观(散文)
从日本旅游归来,颇有一番感受,异国的所见所闻与我之前间接了解的、尤其是印象中的情形大相径庭。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出发谈点个人感观,“有比较才有鉴别,知彼此方能进步”,乃是我写这篇游记的本意。
日本的大部分城市和近二分之一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东京都市圈、京阪神大都市圈和名古屋大都市圈,这三大核心区域不仅是日本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这就是我们此行的旅游打卡地,去时由北京大兴抵达大阪关西机场,回时由东京羽田降落北京大兴机场,旅行社形象地称其为“阪进京出”。
日本是个岛国,面积不及我国的云南省,自然风景资源匮乏,许多游人来这里主要是观察其人文风貌、社会形态和文明状况。因而,作为一名游人,要想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全面、深入了解这些内容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能粗浅地谈点自己身边接触到的人与事。
导游是当地人,他在介绍日本时有一个观点我十分赞同:盛唐时,日本亦步亦趋学习中国,因而中国对日本社会的影响非常大。这一点我们在旅日期间得到印证,无论上至政府机关、皇室宫殿,下到寻常百姓、大街小巷无不彰显中国痕迹。仿佛我们不是身处异国他乡,而是穿越历史,在观赏已经变了味的盛唐境况。
日本的行政区划和名称受唐朝影响并沿袭至今,其中央行政机关称为省,对应我国的部,如外务省;地方一级行政区划为都、府、道,对应我国的省,如东京都、大阪府、北海道;二级为市、町、村,对应我国的地市级,如横滨市、知内町、白川村。
日本文字源于汉字,是由汉字和假名两套符号组成的,走在街头举目皆是汉字,国人虽说不能百分之百理解,倒也能连猜带蒙的判断个一二。比如将金融机构写为“信用金库”,将交通禁行写为“横断禁止”;再比如药店写成“藥”,海鲜饭馆写成“水产食堂”。等等,不一而足。
日本城市的房屋建筑除东京以外,绝少有超过10层以上的豪华大厦,以90年代建造的居多,窄小而陈旧。以大阪府堺市为例,大阪是日本第二大城市,也是三大经济核心区之一的首府,相对而言是极其发达的。我们居住的宾馆仅5层楼高,门前是一条大马路,沿街的房屋建筑参差不齐,造型、高低、颜色千差万别。甚至街面上电线杆、网线纵横交错,杂乱无章。而且令我们惊讶的是,其路面的主要交通工具竟然还是百年前沿用至今的有轨电车,当地人称为“叮叮车”。
从整体来看,我们与导游的观点高度一致:大阪城市的面貌相当于目前我国的四类城市,或者是一类城市的60年代。
我们分别在5个城市住过5家宾馆,房间面积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逼仄。标准间不足10平方米,床长1.8米、宽0.8米,两床之间刚好能伸进一条腿。卫生间小得可怜,蹲坑不能关门,屁股在门里脑袋在门外,隐私一览无余。房间里没桌子、没板凳,随身携带的行李箱只能勉强塞进过道。
电梯倒是有,但容纳有限,人与行李同时一次最多能进4个人。我们一行20人每次乘电梯都要排队,一个电梯要分别上下5次。超市、商场,包括像东京银座这类繁华的商业街等公共场所的滚梯小得可怜,只能站立一人,且都设置在靠墙边的角落里。
品尝异域美食是不可或缺的旅游项目,日式料理在国内小有名气,正宗的和牛肉、金枪鱼、寿司早已令我们垂涎欲滴。那日下榻京都市一家宾馆,周边是繁华闹市,同行10人相约外出聚餐。日本时差早国内一小时,不到晚6点钟,夕阳掉进了太平洋,暮色熹微,按照导游的介绍走出宾馆。
一行人说说笑笑不由穿过了几条马路,这才发现路上行人稀少,家家门窗紧闭,哪有什么饭馆?好不容易偶遇一两个行人,上前询问,然而你说话他不懂,他说话你干瞪眼。终于遇见一位中年妇女,倒是十分热情,连比划带发声的交流,算是搞清楚了。原来,日本人讲究个人隐私,饭馆、商店既不做广告,也不挂招牌,只是在门前设置一盏闪光的电灯。我们这些老外虽身居岛国,但思维方式还囿于国内,岂有不碰壁之理?
循着“闪光灯”一连找了几家饭馆,都不是我们要的“菜”,要么是西餐,要么是小吃。眼见得暮色四合,华灯骤亮,游走了近两个小时,不仅腰酸腿疼,而且肠胃咕咕作响。大家一致决定,只要遇见饭馆,吃什么都行。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处,走进两人,老板娘笑脸相迎。当见到后面源源不断还有人时,老板娘大惊失色,急忙两个手腕交叉,连连说道:Sorry、Sorry。日本人两个手腕交叉表示“不行”的意思,这是我们在日本现学的。大家一看都傻眼了,里面空间太小了,最多只能容纳4个人。
结果,我们总共折腾了两个半小时,最后还是在“7-11便利店”买了点熟食和方便面,回宾馆对付了一餐。
有一个现象至今我都很纠结,问导游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日本的街面上,甚至公园里绿化很一般。主要以东京樱花树、日本柳杉和银杏树为主,但也不繁茂。走了若干城市和公园,几乎没有见到应时盛开的鲜花,一路我在想:如此发达的国家为什么不爱好绿色和鲜花呢?
诚然,日本的“硬件”实力远落后于我国,但“软件”方面确实可圈可点,人们的精神状态、责任心及文明程度令人刮目相看。
刚到日本第一天,还没走出大阪机场,就遇上了两件事。飞机降落目的地后,一般都是由乘客到转盘处守候,自取托运的行李。按照这个惯例,我们来到转盘处,却意外发现不仅行李早就到了,而且机场服务人员已经替乘客取了下来,并整整齐齐码放在一旁。其工作效率之高,服务质量之好,完全出乎意料。
进出海关,最耗时而又无奈的是核查手续、严检行李。曾去过近20个国家,经验告诉我,时间少则一个小时,多则4个小时。然而,我们出大阪海关不足10分钟,乘客可携行李一次性过安检通道,方便快捷。一位同行的乘客不适应这种快节奏,事先将电脑、照相机、充电池都拿了出来,准备接受安检。当看到不需要开箱检查时,又匆忙装箱,结果将护照落下了,却浑然不知。没有护照麻烦可大了,几乎寸步难行。待我们就要走出站时,见一位女服务员急匆匆跑过来,边跑边举着护照,逢人就问是谁的。直到追上了我们,将护照送到了当事人手中,才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其责任意识之强,敬业精神之美,完全超出意料。
日本的大巴司机服务质量绝对一流,整个行程中乘客行李的装车、卸车全都由他承担。我们在日本期间,正赶上了高温,每天几乎最高都在30度以上。司机惟恐将我们的行李摔坏了,钻进低层的车箱里,上车时一个个缓缓码放,下车时一件件轻轻拿出。不仅如此,每当我们上车时,他至少提前半小时开启空调,让我们始终享受高温下的清凉。
途中,一位同行的乘客出于好心上前帮忙,将自己和他人的行李箱装进车箱里。事后,司机找导游沟通,导游又向我们解释,使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司机认为替乘客装卸行李是他的份内之责,如果乘客帮忙,那一定是因为自己没有尽职。此后,就再也没人主动帮忙了。
日本人的敬业精神,工作效率体现在方方面面,已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我们每天的早餐都在宾馆享用,客人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但基本上只有一位炊事员和一位服务员负责打理。他俩直立等候在一旁,微笑地迎接每一位客人,客人有需求炊事员及时上前解决,客人用完餐服务员立马清理餐桌。整个用餐环境干净舒适,井井有条。
世人皆知,日本的卫生好,街面非常洁净,甚至一尘不染。此行,我们多次与导游交流,并特意观察,有了进一步了解。日本政府特别注重垃圾分类,制定了有效的管理措施,意在物资回收再利用。每天都有专人沿街收垃圾,一周7天,按照分类每天只收一种。大街小巷根本看不到垃圾箱,居民只需将垃圾装进塑料袋,放在门口。导游举例:天气炎热,家中的肉类、蛋类,尤其是海鲜类垃圾容易腐烂、散发异味,怎么办?于是,许多家庭都有“垃圾电冰箱”,专门存放垃圾。不得不说,日本将垃圾精细化分类和回收体系分类工作做到了极致,因而在全世界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日本的公共厕所堪比家庭讲究,无论在繁华城市还是在偏僻农村,厕所里几乎没有异味。每个厕所里都配有手纸,洗手间,绝对看不见排泄物、蚊虫、苍蝇,真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凭心而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我对日本历来心存排斥和仇恨。但是,不能因为这些原因而全盘否定先进的生活理念和文明的社会行为,理智地学习和吸纳他国的长处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更加强盛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