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金沙江畔龙眼树(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小事】金沙江畔龙眼树(散文)


作者:深深山人 秀才,1108.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发表时间:2025-09-18 16:46:40
摘要:在宜宾市区新村金沙江边的桂圆林,曾是一个书香之地,为许多年轻的学子开启了诗和远远。三十年前曾有一所成人专科学校——宜宾教育学院,她是我读大学专科阶段的学校。我之所以能自信地站在讲台上,与在这里埋头苦读的两年努力密不可分。

在宜宾市区新村金沙江边的桂圆林,曾是一个书香之地,为许多年轻的学子开启了诗和远远。三十年前曾有一所成人专科学校——宜宾教育学院,她是我读大学专科阶段的学校。我之所以能自信地站在讲台上,与在这里埋头苦读的两年努力密不可分。
   宜宾教育学院曾是当时宜宾的两所大专院校之一,最初是一所专门针对在编教师学历进修的学校,后来更名为四川教育学院宜宾分院,但她是独立法人单位,与四川教育学院无隶属关系。为适应社会变革,学校通过成人高考大量吸纳在高考中落榜的学生,其鼎盛时期在1988年前后,全日制学生最多时达到800多人。还有不少函授学员,所以校园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2001年宜宾教育学院与宜宾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后升格为宜宾学院后,原校区被纳入后来的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1993年我以高中生的身份参加公开招聘成为一名乡村老师,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因为学历太低,知识储备有限,更缺少教育教学技能与理论基础,在教学中往往觉得捉襟见肘。1995年,我通过成在高考,考入了宜宾教育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并在此脱产学习二年。这两年对我职业影响来说,形同脱胎换骨的嬗变。
   宜宾教育学院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她与金沙江相伴,在这里每日能看到金沙江滔滔巨浪奔涌向前,能看到江上船只往来不绝,在岸边能感受到大江的潮起潮落。有闲暇时,还喜欢到沙滩上走一走,有时还直接赤脚前行,在细腻的江沙上踩出自己的一串串脚印。还喜欢在岸边寻找色泽与纹理各异的鹅卵石。还喜欢坐在巨大的礁石上吹江风,遐想社会人生。还喜欢约上与自己关系不错的女同学(非恋爱关系),在江边漫步,在江边戏水。其中有一次我与一个女孩子在江边放折纸船,看谁的小船漂得更远。那天她穿着一件白色高腰碎花上衣,牛仔裤,一双雪白的鞋子,她在放出她的纸船时是那样地执着,而且笑声清脆,现在回想起来都还那样清晰。
   校园中有很多龙眼树。龙眼树很美,其树干在成长的过程中便形成了粗壮逎劲的造型,呈现出一种倔强之美。龙眼树枝叶茂盛,给人一种遮天蔽日的感觉。夏天来了,宜宾的天气总是很炎热,而学校步行道两旁的龙眼树,很多时候,刚走出教学楼,就会急急地往那道旁的龙眼树下跑去,她会让炎炎烈日少了更多的戾气。在教学楼的窗户前看往外看,整个校园都掩映在龙眼树的蓊蓊郁郁之中,树丛中的笔直的大道、灰白的小径、小巧玲珑的教职工宿舍分布得错落有致,再往远处看,空阔而暗红色的金沙江正在奔流不息,整个一个画面实在太美。
   学校的学生住宿楼与教学楼之间有一座小山被称作情人坡。情人坡实际上是学校一块待开发的备用地,由于地处偏僻,环境清幽,草木茂盛,怪石突兀,若携恋人置于其中,自然会滋生出一种特别心境,这里自然是学生情侣们人倾吐心曲的最好去处。在喧闹的校园之中有这样一方幽静之地,真的是一方富地,就是不去谈情说爱,而在这里寻幽,休闲也是不错的选择。
   由于之前从来没到过这样大的校园,第一次进入宜宾教育学院时,不免感慨万千:好大,好美,好干净,好有活力,好喜欢……
   学生住宿是一栋五层楼房,右边为女生楼,左边是男生楼,中间由一堵墙分隔,墙头不足一米,很多时候男生去女生楼,便形同蜘蛛侠般,直接从墙头翻越走捷径。我所在宿舍是男生楼315,室友八人,其中五人来自我们筠连,有两人来自高县。七个室友,算是各路大仙。有书法飘逸,如行云流水的黄泽轩;有写字骨感十足,入木三分的毛军;有管理有序,气定神闲,善于运筹帷幄的艾勇;有气宇轩昂,一身正气,举止不凡被班上同学尊称“二师兄”的李俊辉;有好酒如命,泡妹一流,豪爽仗义的小兄弟倪平翔;有常挂笑意、行为儒雅的帅哥韦云生;本人在其中善写文,偶尔作画,亦爱抱着一把吉他摆弄。
   寝室中常有的娱乐节目是打扑克。赌输一方喝白开水,如果白开水喝完了就喝自来水。我是这种娱乐活动的最好“服务员”,总提着水瓶跑着去水管接自来水。最高潮时,是有人被水撑得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而腹中若江河大海,波涛汹涌。而围观者起哄高歌,鼓盆起舞。
   我们的班主任是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青年作家,青年诗人罗锡文,现为浙江海洋大学教授。罗锡文老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年轻而富有激情,担任我们班主任的同时还担任《古代汉语》的教学。之前已经出版了诗集《边沿人》,在任教我们期间,还出版了小说《孽障》《红尘与土》《水上人家》等;罗老师个子不高,五官精致,面容清峻,工作上富有激情,用他的话来说:不做则矣,要做就做最好的!他常占用中午休息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合唱练习,同学们不免怨声载道,但最终还是选择忍气吞声。当时排练的歌曲有《洪湖水,浪打浪》《葬花吟》《乌苏里船歌》《小河淌水》等。当时因为被占用了午休时间,觉得好苦,但二十多年后,我们开同学会时,唱起当时的曲目,很多同学都禁不住泪流满面。我们班的合唱不仅在学校文艺汇演中获过奖,还在宜宾市大中专学生文艺比赛中获过奖。罗老师还喜欢体育,他组建了一支男子排球队,每天下午便组织球员在训练场上练习,这支球队也很多时候在全市的大中专学校征战,往往载誉而归。现在我们有老同学相见,每谈到罗锡文老师,都称他是一个好人。
   我们的老师中,有罗应涛、赵承耀、蒋德均、郭平、刘艳、蒋谨媛等。罗应涛老师是《文概》《书法》老师,教学严谨,声音洪亮,板书规范,引经据典往往信手拈来;赵承耀老师教学《古代文学》(先秦及隋唐部分),赵老师为我们上课时是返聘的,他早已退休了。赵老师个子清瘦,一头白发,目光炯炯有神,讲课妙趣横生,很多见解往往给人醍醐灌顶之感;蒋德均老师主讲《现代文学》,蒋老师是当时学校两个有名的诗人之一。在教我们之前已出版了诗集《今夜星光灿烂》,在教我们期间与他们合作出版了小说《王小波李顺起义》。蒋老师是性情中人,讲课时喜欢结合自己的作品进行教学,同时还会把自己对婚姻、人生的感悟渗透于其中,蒋老师具有诗人的浪漫和江湖兄弟的豪情,说话很亲和,又往往掷地有声;蒋谨媛老师教学《现代汉语》,她当我们老师时很年轻,才结婚不久,治学严谨,考试严格,恨不得把自己的知识倾巢吐出;刘艳老师负责《古代文学》(明清部分),也是年轻女老师,其性格温和,上课不骄不躁;郭平老师担任《心理学》《教育学》教学,郭老师身材高挑,五官帅气,皮肤白皙,举止文雅,是同学们公认的帅哥。我们的老师还有蔡帮琼、张元成、胡也等,在此就不一一说道了。
   我们班总共有五十二人,其中有近十个是为提升学历的在编教师,其他的四十多人都是高中生。因为学生们年龄大都在二十来岁,再加上班主任罗锡文老师年轻、阳光、富有激情,所以我们班在全校的班级中是最有活力的。无论是平时的班级风貌,还是参与学校的活动,以及同学之间的交往,都要比其他班级显得突出。班上曾组织过多次校外活动,去金沙江边进行煹火晚会,岷江边菜搞野炊,去蜀南竹海游玩……同学小团体还结伙在市内各县游玩,我们寝室成员去过贾村二师兄家吃新疆特色饺子,去过长宁又河吃葡萄井凉糕;去过筠连维新黄泽轩家看溶洞;我们还去珙县泡温泉,与一个要好的朋友去过屏山八仙山看大佛。班上的同学关系很融洽,同学间很少发生矛盾,整个班抱团精神很强,有同学在外遇到麻烦时,整个班就往往能倾巢而出,男同学奋勇直前,女同学紧随其后。在当时,中文九五(一)班在全校的战斗力总是让人称道。
   对我而言,这个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我倍感珍惜,在课余时候或者是双休日,很多时候,我都会一个人到教室去看书。除了看专业书外,还看了不少名著,比如《战争与和平》《简爱》《红与黑》《巴黎圣母院》《复活》《平凡的世界》《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等,都是在这个读书期间阅读完成的。由于罗锡文老师是作家,他也看重我写作上的爱好,给了我不少的鼓励和指导,并且在他的帮助下,我的文章第一次出现在市文联刊物《金沙》上。而且我和班上七八个喜欢写作的同学,在刘应鹏同学的组织下,成立了一个叫“源流”的文学社团,大家坚持写作了一年多,还油印出几期《源流》。
   当时由于受区域条件的限制,虽然很多人都处于青春萌动时期,但是在考虑个人情感上都很理性,都怕毕业时劳燕分飞。所以班上只有三对情侣,有两对在高中时就是同学,有一对是来自高县和兴文县跨县爱情,最终成了两对。当然还有一些同学在升学前就已有家庭。同学间谈情说爱的不多,但共同玩耍攀上各种关系的却不少,比如有一个美女,由于她母亲与我同姓,所以她便与我彼此称老表。此美女个子高,眼睛大,笑容极甜美。
   在宜宾教育学院生活两年,扎实学习了两年,从而增加了后来职业生涯上的自信。我们班的同学后来很多都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师。还有几位考上了公务员,现在还在领导岗位上。
   在2023年,我走进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去到了我们曾经生活的区域,住宿楼里全挤满了十八九岁稚气未脱的大学生,他们正在忙着玩手机游戏;原来的食堂已成为燃面学院;原来的教学大楼被改成了学生住宿楼。情人坡已修成了图书馆。这里也真正物是人非了。走在这校园中看到这曾经熟悉的一切,那些熟悉的面容已经远去了,心里不免有一种失落,别了,我们的青春,别了我们曾经的快乐!
   现在宜宾教育学院的同学们散落在宜宾各地,但我们的很多美好的回忆被定格在这金沙江边的桂圆林了。

共 37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字满含对宜宾教育学院的深情追忆,从校园临江的诗意景致、蓊郁的龙眼树、清幽的情人坡,到315寝室打扑克的欢乐、与同学江边放纸船的鲜活片段,再到罗锡文等老师的生动刻画与“源流”文学社的青春印记,每处细节都透着青春的朝气与温暖。文中既讲述两年求学时光对自身职业的蜕变意义,也记录下同学间的纯粹情谊与校园生活的点滴美好,最后重访故地的物是人非更添怅惘。字里行间满是对那段青葱岁月的珍视,让读者在平实叙事中,仿佛也走进了那座金沙江边的校园,感受那份独属于青春与求学时光的珍贵记忆。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9-18 16:47:32
  老师您写的大学时光好动人!江边放纸船、寝室打扑克,还有温暖的老师同学,好羡慕!祝老师常想起这些美好,笔下总有满是青春味的故事!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9-18 16:48:03
  读这篇文章像听您讲青春故事!桂圆林、情人坡都好有画面感。愿老师天天开心,多写这样让人想起美好时光的好文章!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