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山中小屋半日雨(散文)

精品 【东篱】山中小屋半日雨(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9672.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3发表时间:2025-09-21 06:06:09
摘要:驱车在伟德山间行,其实用不着避雨,但山中一屋子,还是让我有了入山入屋的想法,难得半日闲,山雨送我一段闲。


   周围太不清静了,而且是尧帝吵闹的声音,许由受不了,便隐居箕山洗耳颍水,不知他是否在山中水边筑一小屋,或许就是选择了树穴岩洞栖身而已。
   厌倦了到处点头哈腰的生活,陶渊明再也不稀罕那“五斗米”了,便去终南山,修篱种菊,应该是用木棍架了一个小屋,透风漏雨无碍,他要的是菊香可溢进木屋。
   今人不同于古人,这些理由都牵强了,但骨子里还是有那种一躲红尘,求得半日娴静时日的心愿,要的是那种仿古归璞的情调。人间烟火,不会影响选择,往来其间,不像那些古人,那么决绝,一去不能返回。
   那日,我选择伟德山中崎岖路,前往荣成老县城旧址“城厢”,车行伟德山中,途遇秋雨。这是“天留人”的氛围,瞥见山中一屋,干脆弃车进屋避雨,更想轻易得到“身在雨山携雨趣”的意境。城里的雨在楼宇之间太单调,山中的雨与山与树皆动情。
  
   二
   木篱已经残破,圈起的院落,几乎千疮百孔。这是不设障碍迎接我的表示,不会有主人相迎,也听不到主人喝止。连在小屋门上落一把锁都是多余的,或许主人就是为了有人来怀念田园?养猪的圈舍,空无一物。随形圈起的院落,已经盛不下一只跑山鸡。那两间木屋,大敞着柴门,窗户也半掩,任风雨来吹打。山屋何时会坍塌,已经与主人无关。
   不错,一屋一院,可许我一段看雨听雨的好光阴?哪怕只有片刻,半天,就是整日,无人相扰,让我雨中寂寞着,也是一种难得的时日情调。真不希望这雨是阵雨,一会儿就停下,我相信这大山会留住雨。向来觉得,雨是最好的酝酿情调的东西,有雨的寂寞就会变成雨中趣。
   这让我想起明末秀才董樵,他就来此,在伟德山的一段王家山隐居,据说也是为了追溯汉代大儒郑玄的足迹。想起他的诗句“人来虚胜地,吾意结茅亭”,这里,该不是他的遗存?一座称不上名山的伟德山,他说“回顾众山小,摇摇烟波里”,也有“一览众山小”的胸怀和意趣,世间的大小,在有境界的人眼中,就是魔盒,可以随意拿捏。在偏远之地,一点也不影响心怀天下。中国的山川,总是以各种理由,不同方式,不断注入人文的力量,从我这些年的行踪看,那些人文,随手可捡,真有弯腰捡拾沧海遗珠之美。
   如果从城里眺望这伟德山,总在云气缭绕中,虽海拔三五百米,但因靠近黄海俚岛湾,感觉就是拔海而起,颇有几分遗世独立的味道。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懂此山名何来,愧在伟德山中坐。这座“伟德山”,原名叫“雾的山”,因为方言传播,以讹传讹,结果造了一个这么厚重的名字。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常德德山山有德”,看来,常德的文化审美并不孤独,中华文化总是无独有偶,偶生奇数,繁衍不断。伟德山啊,从此就奠定了高贵的文化气质,成为山前的一座城的名片。山中雾气缭绕,颇似人们理解的仙境。受到海洋气候的影响,地表湿度加大,季风吹向大海,雾气就集聚在山中,每个山头,雾气环绕,就像要蒙上一袭白纱,却总是若隐若现。那些沿山沿路的平流雾就像结伴漫游的样子,填满沟壑,抚摸村舍,山水诗意,仙境再现,自然的魔笔,不懈地绘就,难怪八仙里的吕洞宾将天下游览大半圈,还是回到伟德山,那时名字还是“雾的山”,他过起了仙人的“原始”生活。是否受了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影响,就把吕洞宾搬来,让伟德山有点名气?仙人无踪,有谁说得清。
   未见山雾造仙境,却遇中雨挂帘幕。拉过主人屋里放弃的一条长凳,端坐屋门里,任雨幕密织。不必拥有,此时我就是小屋的主人,此时的心境也变了,所见皆田园山野风格,草木没有修剪,张扬恣肆地疯着,没有人评论,没有人矫正,一副任自然配饰,草卧草伏,木斜木倾,都是不甚讲究的样子。雨滴砸来,草木轻颤一下,算是点头致谢。
  
   三
   山中的树木,还是翠绿不褪,叶垂树摇,沉浸在雨中,我都不敢端详,生怕坏了树木接受风雨滋润的状态。一边是沟壑,算是很深,悬崖挂树,青草杂铺,沟底已经响起了淙淙的水声,如乐似舞,我不必去看,没有带伞,我就静坐小屋去听吧。刷刷,就像水流在亟亟地站队,沟底发出了号令,声音是紧张的。沙拉,沙拉,好像雨滴牵拉着树叶,那么轻柔,又是那么任性,没有跃起,简单的碰触,就成就了优雅的小曲。继而,沟底传来闷雷滚动之声,千岩百坡,雨水相聚,唱响了深涧的泉曲,就像一个乐队在演奏摇滚。这让我想起六七年前就在“江山文学”搞创作,三五日一则小文,就像雨滴淅沥,那真是“两三点雨山前”,也汇成了自己听得见的一壑的文字流淌之声。突然想,为何那些古代的文人墨客,那么热衷于自己的不懈创作,李白写诗1010首,靠这些数字,他成仙了。陆游作诗9300首,成就了诗意人生。就是那个日理万机的皇帝乾隆,更让人不可思议创作诗歌43000首,我都担心他荒废政务,却他在“康乾盛世”里占得了一席之地……“幽窗冷雨一灯孤”,有诗哪知世道苦!纳兰性德以为趣,颠覆了多少“苦雨”篇。我不能一一解析他们这些人为何有着这么充沛的创作力,“坐看云起时”,诗人已经和携雨的云有着心照不宣的美妙感。
   雨狂躁起来,雨声噪杂,草木歪斜,也是在雨中低头的样子,安静地得到抚慰。这田园味道很原始,真正的田园是什么样子,无法克隆和复制,雨中草木,在展示自己的风骨和气质。我们看惯了行道树,草坪草,却真不懂处在旷野的草木,还有一份安对天雨的旷达和野趣。
   草木的灵魂扎根山野,于是就拥有了四季。灵魂不再漂泊,一切就安顿安静下来了。作为人,为了找到半日的闲、一晚的安宁,也就觉得值得了。灵魂的滋养,不必漫长的时间,灵魂在顿悟中,会懂得自己的需要。
   真佩服古人那种好好对待自己的态度。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古人可“偷得浮生半日闲”;一座屋,一场雨,一山绿,我也借此获得浮生半日闲。古诗中的“偷得”是禅机,是珍视,是巧取,而我,随遇而获,不必刻意,自在如我,古人又不如。
   呼呼的风,还是没有被雨消化,吹响了窗户上的残破塑料纸,呼啦啦就像翻书的声音,我不敢吟“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生怕惊了风,使风不悦。我就安静地坐在这风的声音里,不惊也不喜,任由风吹雨淋,湿了窗台,湿了门槛,我就像伟德山中一棵树,一株草,陷在自己的心中飞出的意象里,沉在每一个情节中。我这棵树,逢雨滋润,从未遇到摧折,是庆幸,也是幸福。心中喜欢风雨,逢雨便得雨趣。我不肯错过欣赏每一场雨。未带一盏茶,我呡呡舌尖上的雨水,我觉得山中的青草绿树也已经染了雨滴,这是送我的一滴野茶,雨酿的香,胜过任何品种的茶,这一刻,所有的心事,都被“雨打风吹去”,雨声雨滴,就像长了禅性,所有的风物,都被洗刷一遍,还了原色,变得再一次清新,时间那么缓慢,我并不急于往“城厢”,也忘记了我到底为何要去那里,心中一片空白,就留给这伟德山的雨吧,心事缥缈了,都在嘴角漾开,傻傻地看着雨,呆呆地任雨滴射来。
   没有喧嚣,也没有相伴,我被装进小屋这个破壳子,让我心游神驰,手机也被冷落了,飞出的提示音,被雨声淹没,仿佛与世隔绝,真好,我并不厌世,但我需要一刻的闲适。如果把我送进华堂丽舍里,我要忙于应付各种礼仪应酬,还要担心我的动作是否适度,我的笑容是否恰当,喜怒哀乐,都要控制在合适的分寸里,生怕一言不慎,生怕抬手举足,都不合礼仪……打开手机,看时间已经午后,大约已经站在屋中小半日了。
  
   四
   我突然想到一个叫“许冬林”的作家,她憧憬有一座木屋像一只飞倦了的蝴蝶停在野花鲜草上。她不想走进道观,与世隔绝,她想在清静和红尘中选择一个中间状态,但还是担心远离亲人带来孤独和惆怅。但横着心,不管不顾,还是建了一座木屋,可一住下,就再也不想离开。
   我没有一个产权属于我的山屋,暂借山屋闲来避雨,有了“山居”的诗意,我也满足。
   或许这是许冬林笔下天堂的样子,我觉得我并不向往天堂,但我喜欢沉浸在一种古意之中,就像跌进古诗,忘记了今世的那些。我特别觉得,被山雨邀请而来,我必须沦陷,沦陷真的是幸福,哪怕只有半日。还记起看到的一首打油诗——
   不问红尘破事,独自播种丘田。昨日进山去,今日扛花回。
   我还是说,我并不厌倦红尘,只是想独得一份不一样的红尘里的时光,伟德山逢雨,一下子让我偶得。雨,是一种语言,只要有一份心境,就读得懂。
   云游去,雨停住。在雨点清扫的院落里,我伸伸懒腰,形骸如旧,却换了崭新的精神。心想,有时候我们错过一个地方,是无法追回来的。就像错过一个人,错过这座山屋,我难得山中雨趣。我们需要经常有情调的陶冶和随身,不是刻意,而是随缘。
   举目向山峰,那是伟德山的高峰“古迹顶”。汉代大儒郑玄,曾于此笺注经书,常折山中麦冬草束书,以麦冬草扎屋。书卷置于山顶漏屋,漏屋如今无迹,徒留印象中的“古迹”……
   他的学问,没有做在翰林院里。就像今天的那些科学家,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山川大地,较之郑玄,更有时代意义和价值。
   如今的我,老朽一个,再无讲台。那就躲在江山一角,把我对山水时光的感觉写出来吧,为继续前行的人提供一点文字的微力吧。
   我不知我避雨的山屋主人是谁,他不是读书人,也不是闲人名流,他可能就是想为了养几头山猪,养几只跑山鸡,卖个好价钱,但可能还是不能满足他的家常所用,于是跑到城里了。
   但我欣赏他,有一个诗意的“农耕”理想。
   他无意留一个破屋给我避雨。我还是要感谢这个人,让我有了“半日闲”,哪怕是短暂的宁静,我也愿将身体和灵魂暂寄山屋,从山屋走出,我再去“城厢”办一点俗事。人生随时可能会面临转换主题的事情,可能也不必有多少逻辑思考,顺应和随缘而已。
   山中有路标,也有告示——严禁带火入山。
   哦,我在山屋,点燃了灵感。这火只燃烧了我的闲心而已。
   半日雨过,一山雾起。
   山中小屋半日雨,亦是“半日闲”,尽管我是被逼偷闲,也得了闲趣,不负一场山雨。
  
   2025年9月21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9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今人不同古人。许由因逃离尧帝禅让,避于树穴岩洞而旷然物外,陶渊明不稀罕“五斗米”去了终南山,修篱种菊。作者驱车伟德山中,途遇秋雨,瞥见山中一屋,干脆弃车进屋避雨,意外获得“身在雨山携雨趣”的意境。屋子几乎千疮百孔,一屋一院,足够作者在此赏雨。伟德山,不断注入人文力量。明末秀才董樵,曾来此,在伟德山的一段王家山隐居,连道教大师吕洞宾,游览大半圈天下后,还是回到伟德山, 那时名叫“雾的山”。雨帘挂起,拉过一条废弃的长凳,作者转瞬成了小屋的主人。山中绿树,沉浸在雨中。雨滴牵拉着树叶,成就了优雅的小曲。作者在江山,三五日一文,雨滴淅沥,汇成了自己听得见的一壑的文字流淌之声。想起古代那麽多名人,写下那麽多名篇诗文,颠覆了多少“苦雨”篇。他们和携雨的云有着心照不宣的美妙感。雨声噪杂,草木安静地得到抚慰。草木的灵魂扎根山野,灵魂不再漂泊。一座屋,一场雨,一山绿,自己也借此获得浮生半日闲。呼呼的风,还是没有被雨消化,作者自喻是棵树,逢雨滋润,从未遇到摧折,是庆幸,也是幸福。呡呡舌尖上的雨水,送自己一滴野茶,心中一片空白,就留给这伟德山的雨吧,心事缥缈。自己被装进小屋这个破壳子,心游神驰。仿佛与世隔绝,打开手机一看,时间已经午后,屋中已过半日。作者暂借山屋闲来避雨,有了“山居”诗意,就很满足。伟德山逢雨,一下子让自己偶得。举目向伟德山的高峰“古迹顶”。赞佩汉代大儒郑玄,曾于此笺注经书,书卷置于山顶漏屋。更赞佩今天的那些科学家,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山川大地。不知避雨的山屋主人是谁,但作者欣赏他,有一个诗意的“农耕”理想。从山屋走出,自己的人生可能就发生主题转换。半日雨过,一山雾起。作者被逼偷闲,得了闲趣,不负一场山雨。作者一日进山,恰逢一场秋雨,便躲进一废弃屋中,听着秋雨连绵,山溪淅沥。神思驰骋,抚今追昔。半日避雨,得来半日闲趣,且看老师来如何讲述。精彩美文,倾情荐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921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9-21 06:07:13
  有一种流行说法,人生无趣,还有一种更消极的说法,人生无意义。面对漫长芜杂的生活,我们该怎样面对?老师文中的讲述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例证,要用积极的心态主动去营造生活的乐趣。山中遇雨,完全可以驱车逃离,但老师选择了废弃的小屋,俘获半日闲趣,听雨思古今,不亦乐乎?!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人生在世,活的就是一个心态,就看自己的的抉择。感谢老师赐稿东篱,顺祝秋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21 09:25:27
  谢谢韩老师的精彩编辑,辛苦了。韩老师抓住本文的主题,精准挖掘,使小文有了深度。人生的状态不一而尽,有很多种,其中得闲之趣,也是难得。初秋山中逢雨,雨有意于我吧。所以格外喜欢。有的人说人生没有意义,我也看到这个说法,我觉得我们无法也不会去矫正别人的观点,但人生却必须有意义地活着,否则就毫无意义了。山中的雨有趣,我们也有趣了,这种关系,我捕捉到了,只半日,也丰富。山中小屋,心情驿站,借此调整一下我们的心情,为了更好的生活吧。身体力行,走进生活,我们就会获得很多美妙。远握,问候秋安,期待韩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2 楼        文友:岚亮        2025-09-21 08:40:32
  读了这篇伟得山中避雨记,不由有修改一首诗的冲动——我愉山中半日雨,醉了雾岚仍不休。举杯再度邀甘露,还欠清风二两愁。久居闹市,真该常去山中走走,与林泉相伴,共山水知音,哪怕是觅一路亭,一座弃屋,品风听雨,亦是乐事。大作学习了。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21 09:33:33
  谢谢岚亮先生起大早为怀才小文精彩留墨,辛苦了。小文之外所得,岚亮先生赐我,甚幸。我偷山中半日雨,醉了雾岚仍不休。举杯再度邀甘露,还欠清风二两愁。多么精彩的七绝,韵味独到,想起那雨中的山风吹破窗,的确是向我索取乡愁。高中毕业在生产队干活,就遇雨山中,躲在树下暂避,那时不曾有小屋。在红尘里,希望得清静一刻,就按照岚亮先生的指引,时常往山中,去索点山趣吧。山水是知音,古人的发现,只是我们正当是诗歌,未曾得到意境。风雨有文章,不是纸上肤浅。特别期待岚亮老师的佳作,远握,问候秋安,谨祝创作快乐,身体日康!
3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9-21 09:41:21
  此文十分曼妙诗意!作者雨中暂栖山中破屋,正好逃遁城市的喧嚣,将身心安放在山林间,看草伏草卧,听雨声或如潺潺流水,或似惊雷乍响,而作者的心竟如此神定气闲,非常享受这份难得的美好。在作者的眼里心里,眼前的破败不堪反而是原生态的还璞归真,雨声恰似缭绕不散的天籁,屋子的主人心思单纯善良,特意留下空间给避雨者……作者甚至觉得此刻的自己已是主人,不仅是小屋的主人,亦是山中的主人。与雨絮语,与雨中的景象说说话,物我两忘,与天地浑然一体,这是怎样的境界?文字如淅沥沥雨声,敲击读者心扉,回声丝丝缕缕,不绝于耳,趣味横生的大作,彰显作者心态从容旷达,感佩妙笔生花,问候怀才老师,秋安快乐!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21 09:50:55
  偶遇一场山雨,不可辜负,前边的路要我们赶路,山中的雨要我们暂停下来避避雨,我选择后者,这是一种随缘,不是强行,于是红尘在心,也得野趣雅趣。人生的状态多种多样,每个人的活法不同,实在不能按照我们的意念去活着,柴米油盐酱醋茶,都需要得到兼顾,雅趣是附带的,得与失,在很多人那里都感觉是无所谓,的确,不动财产,就无得失,没有人把这样的情趣视为天赐,有人曾跟我说,如果没有现在退休的待遇,还会有这份闲情逸致吗?是个好问题。为什么不能说我会比今天的待遇更好呢?假如不甚好,比现在有差异,那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我们欣逢一个可以挣钱养人的时代,或许每个人不一样,但只要努力,社会不会抛弃,起码会有一个半日的安闲吧。谢谢罗老师的精彩留墨,给小文一贯的支持。远握,问候秋安,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4 楼        文友:吴孟友        2025-09-21 10:35:04
  山中遇雨,不离不弃,倚山听雨,雨中自有情趣,与山对话,与雨对话,从另一个角度告诉人们,人生就是一种心态。山中小屋,心情驿站,随雨而安,山小有故事,雨中有诗意就是一种境界。好文,拜读学习!祝秋安!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21 10:51:10
  境界,意境,可能都是太抽象甚至感觉空洞的词,表达的是有些虚妄的东西,谋生的人,可能不在乎,但却是多少人追求的东西。这次遇雨山中,很有禅意,有时候忘却俗事,尽心享受,也是人生大趣。境界影响心境,也造就人的情感。这次遇雨,算是偶得吧。谢谢吴老师的精彩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5 楼        文友:简柔        2025-09-21 13:15:25
  山中的小屋,虽然简陋,但都是天然的呈现,朴素而清幽。看雨,看雨中的山景,一派清新。听雨,听的是自然的声音,也是心灵的絮语,听自己的文字,听李白、陆游等人的文字如雨飘洒,多么大胆而浪漫的联想。在这里,心灵彻底自在,精神彻底放松。山中小屋,是心灵的一个驿站。很有韵味的美文。点赞。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21 17:18:52
  谢谢简柔老师的精彩留墨。被雨水赶到了山中的小破屋,此时只有雨滴雨声相伴,并不觉得是逃荒避雨,而是时光把握渡到了此处。那些古人古趣豆因雨声而唤出,是一种王旭刻意的联想,这个感觉很美妙。简柔老师说这是心灵的驿站,是的,是最短的驿站,在实际的生活里,可能就一瞬,根本不会有什么意义,但对于闲适,是最有作用的。不必刻意不必有什么人邀请,自在是境界。在都市,几乎可能得到,我珍惜这样的相遇。远握,问候秋安,谨祝创作快乐!
6 楼        文友:简柔        2025-09-21 17:55:14
  一座山,一场雨,一间小屋,一个人,篱笆,院子,远山,遥望,聆听,沉思,就是一幅画,有水墨画的意境,那是怎样的美,可惜我会画画。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21 18:43:46
  再谢简柔老师的诗意留墨。真的。有时候我们遇到的并不繁华,并不多,一座山,一场雨,对我们很平常,但正如简柔老师所言,我们已经在一幅画里,把自己安排成什么角色才是重要的,简柔老师是最善于用文字文学给场景作画的作家,向你学习。远握,问安!
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9-21 20:06:16
  老师在一间破房子里躲雨,也能成就一篇美文,还洋洋洒洒几千字,从古写到今,写风有写雨,写人还写仙,写景有写情,此等想象力的确太丰富,佩服佩服。感谢这场雨带来的灵感吧,向老师学习,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21 20:21:39
  这场山雨最重要的意义是醍醐灌顶的啊,怎么说,有些东西在屋里闲坐可能不懂得,一旦改变了环境,就可能认识不同了。我特别感受到这一点。退休之后,闲人一个,红花草老师还在忙活家里的猪场和田地,可能没有我这半日闲了啊。彼此理解吧。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精彩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