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乡村旅游香满路(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乡村旅游香满路(散文) ——与古老的庙会文化来一个美丽的相遇


作者:王明见 白丁,40.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0发表时间:2025-09-21 19:08:27
摘要:本文以河南商水县沈庙村东岳庙庙会为背景,生动描绘了乡村旅游与文化传统的交融。作者通过个人记忆与现场见闻,展现庙会从过去到现在的变迁,折射出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文章不仅呈现了热闹的民俗场景、丰富的民间信仰和代际差异的庙会体验,更以“老鳖精”传说等神奇故事,深入挖掘东岳庙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传统庙会在当代旅游与文化传承中的独特魅力。

在咱们中国,“东岳庙”这三个字似乎牵扯着每个人的记忆,凡是较大的村镇往往都有一座东岳庙。在很多人记忆中,东岳庙犹如一位饱经沧桑的慈祥老人,一直默默注视、庇护着家乡那一方土地。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人到我的家乡河南省商水县沈庙村东岳庙传承千年的庙会上一游,既可一览乡野风光、饱享田园之乐,又能探寻当地民俗文化,与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来一个美丽的相遇!
   在老人们的记忆里东岳庙就是一个神奇的所在,更是当地人的心灵寄托:哪家有了灾难、事业不顺或者要问问前程如何、家人凶吉等就到庙里烧香问卦。这种文化现象怪不得咱们乡野平民的无知,因为咱们中国自古以来缺少的是心理医生,不缺的就是算卦先生:在袅袅香烟里听道长们或者算卦先生们一番解释后,人们的心灵往往得到最大的安慰,精神也得到极大的解脱,便能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不得不佩服咱们老祖先舒缓生活压力的生存智慧!所以说,老年人到东岳庙看戏看的是回忆、看的是平安、看的是快乐、看的是中国人世世代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少年人看戏图的就是花钱买个快活!俗话说“看戏不花钱,不如在家跑着玩”。小时候到沈庙看戏记忆最深刻:八十年代刚刚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都不富裕,小孩子们又听不懂咿咿呀呀的戏文,就到处看人,庙会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记忆中就是那时候最靓的风景!当然也看稀罕:玩猴戏的、打把势卖艺的、推车赶会卖百货的、农民为收麦买扬叉、扫帚、竹耙……这一切对年少的我们都是那样的新鲜稀奇!看来看去手中攥着的两分钱硬币几乎捂出汗来也舍不得花。卖茶水的小商贩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充满诱惑力的声音直往我们的心眼里钻:白糖茶,白糖茶,香蕉橘子白糖茶,两分钱一杯,快来喝呀……说也奇怪,这吆喝声越响亮,我们的嗓子也变得越发干涩。最后咬咬牙下定决心拿出了捂得透热的两分钱来,要了一杯透着甜味儿、泛着橘红色光芒的白糖茶一口气喝干舔净(别笑话,那个年代都这样),就赶紧往家跑——再渴了,可就没有办法啦!走一路,白糖茶的甜香也追了我一路……
   如今到东岳庙看戏的心态大不一样,看的是气氛、看的是休闲、看的是文化、看的是人间烟火!离东岳大庙还有四里,大路两旁已经停满了私家车。专用停车场里更是“车满为患”。单这一点就昭示着我们农村生活天翻地覆的变化。路上游人如织,一个个衣着光鲜满面红光,足以看得出人们的生活富足与惬意。小孩子们一路更是蹦蹦跳跳,脸上写满了幸福与快乐。只要看到想吃的想玩的,孩子们就随手掏出钱来好不犹豫地买了去。我甚至还看到几个八九岁的小朋友拿出爸妈的手机用支付宝或者微信熟练地付账,连掏钱的功夫也省了——现在的孩子们真是太幸福啦!到了村里,其繁华热闹更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一街两行美食飘香、俊男靓女比比皆是;一个个幸福家庭扶老携幼举家出游、各种游乐设施前挤满了游人;阵阵电子音乐充盈着人们的耳朵,悦耳的古老唱腔则似乎穿越了千年时空一句句撞击着人们的心灵!
   我们乡村旅游的大幕就这么开启了吗?嗅着花香、听着音乐奔小康说的就是这种生活吗?我问自己,也问身边的朋友。不用朋友们回答,田野花草的清香、美味小吃的诱人香、现代音乐与古代戏曲音乐摩擦碰撞的交响乐已经给了我满意的答案。
   到了东岳庙,且不说新修的东岳庙山门如何高大巍峨,也不说善男信女们的虔诚祭拜里有多少美好心愿,也不说那一对经历了几百年风雨沧桑的石狮子如何吸引游人拍照留念,单说东岳大庙内收藏的农家旧物就足以显现出东岳庙的文化底蕴丰厚:石臼、石磨、石碾、陶罐、陶壶、陶瓮……甚至个别陶瓮上还雕刻着古朴的花纹印记,说不清是哪个朝代的。还有纺车、织布机等古老农具一应俱全,就连笔者笔下曾经描写过的红车——那种古老的运输工具,在这里也藏着一辆。“推红车,不用学,只要屁股掉得活。”听着大庙主持人的讲述,我似乎看到淮海战役的烈火硝烟中,一辆辆红车满载着粮食布匹等军用物资被我们商水县的民工推上前线送到人民解放军战士手中……
   在古庙中静坐,大庙主持人给我讲起东岳庙一件件神异的故事:寿圣寺神龟断首、老门潭双龙恶斗、鲤鱼精东岳庙看戏被斩、老鳖精东岳庙看戏算卦……
   说起老鳖精算卦,还真得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东岳庙最神奇的故事哩:
   有一年农历四月,沙河老门潭里头那个老鳖精闷得慌,就爬上岸溜达。日头暖烘烘的,它正瞅见一群老太太拿着香、有说有笑地往这边走,赶紧摇身一变,成了个黑胖老汉,戴着凉帽,穿着黑绸衫,蹲在大柳树底下等她们。
   等她们走近,老汉咧嘴一笑,搭话道:“老嫂子们,这是上哪儿去啊?”一个老太太说:“去沈庙东岳庙烧香哩!顺便赶庙会。大哥你不是本地人吧?连庙会都不知道?”老汉叹口气:“唉,我打小长得丑,俺娘怕我吓着人,从不叫我出门。本地是本地人,可啥热闹都没见过……能跟你们一道去不?”另一个老太太看他腿短,跟她们小脚婆子差不多,就答应了:“成啊,一块儿慢慢走吧!”
   老鳖精心里美得很——它往常总是躲在草窠里听人说话,头一回正儿八经跟人一块走路,别提多新鲜了。就这么跟着几个老太太,晃荡到了东岳庙。
   庙门口人挤人,热闹得很。一个老太太跟他说:“大哥,俺们得进庙烧香了,您自己转吧。庙里老道看相灵得很,不过他徒弟看得也多,你不妨试试。”老汉谢过,就先在戏台底下转了两圈,可他既听不懂戏,也不想买农具,就慢悠悠踱进了庙院。
   大殿里供的是东岳大帝,两边还有药王、财神好些个神仙。老汉没进殿,就在院子里看人磕头上香。后来见有人往殿后头走,他也跟过去瞧,原来后面还有个后殿,围了一群人在那儿。
   他凑近一瞧,是个中年道士正给一个老太太看相,说得头头是道,老太太直点头,旁人也啧啧夸灵。老汉一下子来劲了,挤到前面,嬉皮笑脸说:
   “小老道,你也给我算算?算算我多大岁数、家里几口人、最近灾不灾、还能活多少年。要是准,我给你一锭银子;不准,你得给我一锭!敢不敢?”
   那道士让他伸手,刚把他的手掰过来一看,脸唰地就白了——这手心里半条纹路都没有,五根指头又短又粗,指甲又长又黑!
   老汉得意洋洋:“算不出来吧?算不出就给钱!”旁边人也起哄。他更来劲了,指着道士鼻子骂:“你这点道行差远啦!我出世的时候,你爷爷还不知道在哪儿咧!赶紧算,算不灵就滚蛋!”
   这一吵吵,就把里头打坐大庙主持——清风道长闹出来了。他掐指一算,心里门儿清,慢步走到人前,念了句“无量天尊”,声不高,却跟打了个闷雷似的,一下子全场静下来。
   清风道长笑眯眯说:“小徒功夫不到家,各位看笑话了。来,让我给这位修了千年的老先生相相面。若相不准,我立马带徒弟走人,永不回这座庙。”
   老汉一听,心里发毛,转身就想溜:“别别别,我不算了,我得回家吃饭了……”道长却一把拉住他:“别急,坐稳啰。”老汉只好坐下,只觉得老道的眼神跟电光似的,不敢抬头,乖乖伸出那只怪手。
   清风道长托着他的手,大声说了起来:
   “我看你:棉花桃脑袋绿豆眼,磨盘身子短腿杆,我断你儿孙上万满河湾。我看你十指沾泥沙,河里生来河里爬。我看你两眼放光腿发软,老门潭里住千年。我看你脊背像钢板,一定是老鳖成精窜上岸!你脖子扭来又转去,今天注定要倒霉。你能活多少我不知道,就看今天这关逃不逃得掉!天堂有路你不走,偏来找你道爷闹。道爷我今天好心情,叫你千年的老王八现原形!”
   老汉晓得坏事了,赔笑说:“听不懂你说啥,我真得回去吃饭了……”说完就想溜,却被道长一把揪住。他急得张嘴要咬人,道长“唰”一下把一根竹签子插进他嘴里,疼得他嗷嗷叫。
   旁边一个老婆婆看不下去了,嚷道:“你这老道好不讲理!人家不想算你还强留,还动起手来?他的香火钱我出,放他走吧!”
   道长哈哈大笑:“老人家,您不知道,他不是人,是沙河老门潭里的千年老鳖精!”婆婆不信:“你徒弟算不准,就编这话唬人?”道长不再多说,一只手按住老汉头顶,念起咒来。不一会儿,老汉“噗通”倒地,真变成了一只簸箩大的老鳖!大伙吓得哗啦啦往后退。
   道长拿来一根钢钉,哧啦一下穿通鳖鼻子,老鳖疼得四只爪子乱扒。他又让徒弟拿来铁链,换下钉子,把链子穿进去,还在它头上贴了道符,拴在前院的铁旗杆上。
   消息一传开,看热闹的人把庙门都快挤破了。到了中午,人渐渐散了,老鳖给晒得耷头耷脑,半死不活。
   清风道长拿把匕首走过来,说:“你个孽畜来得正好。我上月才发愿要给东岳大帝重塑金身,正愁没钱,你就送上门了,真是老天爷帮忙。”说完,拿匕首撬开鳖盖一角,老鳖疼得直吱吱。道长叫徒弟把鳖盖掀开半边,只见里面满满当当全是珍珠!他掏出两颗最大的,啧啧称赞:
   “都修成夜明珠喽,也难为你攒了这么多年。你在潭底自在过日子不好吗?非来我庙里找事,自作自受!往后就别走了,留这儿给东岳大帝驮神像吧!”
   老鳖精呜呜哀叫,道长理都不理,叫徒弟给它敷上药,自己回屋了。
   下午又来了好几拨人看稀奇。老鳖一动不动趴着,心里明白:这回怕是回不了老门潭了……
   天快黑时,人基本走光了。老鳖悄悄抬头,看见个小道士站在旁边,就哑着嗓子哀求:“小师父,行行好,我晒了一天快渴死了,给碗水喝吧……”小道士心软,真端来一碗水。老鳖喝完,又说身上晒得火烧似的,求他泼桶水降降温。
   小道士老实,真提了桶水,“哗”一下全泼它身上。老鳖趁机猛一使劲——“咔嚓”一下,竟把鼻圈连肉扯断,顿时化作一股黑风,嗖地没影了!
   小道士这才晓得闯了大祸,哭着去找道长。清风道长却笑笑说:“别哭了,上天有好生之德。它修了千年也不容易,我本意也就是吓唬吓唬它。经这一回,它几百年都不敢再来捣乱啦!”
   过后,道长卖了一颗夜明珠,重修大殿,给东岳大帝镀了金身。另一颗珠子拿锦盒装好,成了庙里的传家宝,只有贵客来了才请出来看一眼。
   后来到了一九四三年,一伙日本兵来沈庙躲雨,把庙里道士都赶走了。等几天后道士们回庙,看见殿里一塌糊涂,东岳大帝神像被砸得粉碎,装夜明珠的盒子也不见了。那颗珠子,从此再没踪影……
   大庙主持人微微一笑:传说那老鳖精养好伤以后,没脸再在老门潭待下去,就带着全家老小,从沙河游到淮河,又顺水漂进大海,最后一路漂到东瀛那个地方,安了家。据说,现在那些日本人就是老鳖精的后代哩。
   就在这一个个神奇的民间故事里,我发现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张明的老门潭、王岗村、龙胜村天爷阁、郝岗乡的草庙王、奶奶庙、常社店一直到漯河的冷饭店等地都与沈庙村的东岳大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召集一班文人把这些材料收集整理出来足以编写一部精彩的神话连续剧《东岳庙演义》!——东岳庙文化底蕴之丰厚,不能不令人惊叹!
   告别东岳庙主持人的盛情挽留,嗅着田野飘来的阵阵香风,听着远处传统戏曲的锣鼓丝弦与现代电子音乐的奇妙合奏,我踏上了归途。东岳庙大戏还要再唱上几天,心底却已经有了想要写作的冲动,文章题目已经想好了,就叫《乡村旅游香满路》吧!
  
   ——2018年4月初稿,2025年9月定稿

共 44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围绕河南省商水县沈庙村的东岳庙展开,既描述了东岳庙在不同人群(老人、少年、如今的游人)记忆与体验中的不同样貌,包括庙会的热闹场景、人们的活动及心态变化,也讲述了东岳庙的神异民间故事(如老鳖精算卦),还提及东岳庙的文化底蕴(收藏农家旧物、与周边地区的文化关联),作者通过这些描写,一方面表达了对东岳庙所承载的家乡记忆、民俗文化与传统智慧的珍视;另一方面,借乡村旅游兴起后东岳庙及周边农村的新变化(如私家车增多、人们生活富足、支付方式现代化等),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发展进步,抒发了对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乡村走向小康生活的喜悦与赞叹之情。好文赏读,推荐共赏!【编辑:老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百        2025-09-21 20:04:05
  本文详细讲述老鳖精算卦等民间传说,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与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东岳庙的民间文化属性。同时,在叙述东岳庙的场景、故事时,融入作者的情感,如对传统民俗的喜爱、对农村变化的感慨,让文章既有故事性又有感染力。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