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菊韵】杂章(小说)

编辑推荐 【菊韵】杂章(小说)


作者:醉里笑秋 举人,4026.1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3发表时间:2025-10-14 12:54:51
摘要:  生活总是让人猝不及防,那样散乱无章。   ——题记

一、出大事了
   “出大事了!”办公室一阵窃窃私语。
   主编汪旺终于把一直架在脑门上的眼镜归到了鼻梁上,因为生气脑门上泛起几根青筋,犹如蠕动的蚯蚓,如何解释的说辞不断在脑海中过滤,心里思忖着,年关将至千万不要出什么大事,而且开春后“人代会”即将召开,朱主任可是副镇长的有力竞争人选,以他秉性,在这个关键时刻,可不能容忍办里各小组出任何岔子。想到这里,汪旺的脑门一阵胀痛,他放轻脚步,毕恭毕敬敲响了局长朱聪的办公室房门。
   “请进。”
   一身正装的朱聪指了指办公桌前的座椅,然后自顾自地接着电话,不停点头,一阵嗯啊,态度谦恭。朱主任是出了名的态度和蔼,平易近人。
   尽管如此,汪旺还是无所适从地站着,不知道如何是好,一如犯错的小学生,很快脑门沁出了细微的汗水,一摸口袋,竟然没有带纸巾,不由更加惶恐起来。
   朱主任终于挂了电话,脸上洋溢起的笑容犹如一股春风在荡漾。越是这样,汪主编越是忐忑起来,最终硬着头皮打开了话匣子,一本正经地解释起来:“那个展览确实是我们祁记者搞错了,他的说辞是,上次图书馆启动春节活动时,将这个展览纳入了他们的读书活动,祁记者以为是图书馆举办的,所以稿件上就写成了图书馆主办,没有写宣教文体旅游办主办,确实不应该。”
   “祁记者,人呢?”
   “回老家了。”
   “这么早,他是干了多年的老记者了吧?”
   “是,也算资深记者了”
   “这个老祁,这个事情我知道了。”
   汪主编走出主任办公室大门之后,终于长出了一口气。随即找到祁记者的电话,对方却无法接通……
  
   二、归途
   高铁轮轨摩擦发出的“咔嚓”声在静谧的夜晚显得清脆悦耳,更像一支催眠曲,让祁耀东恹恹欲睡,没有了采访任务的他犹如卸下了千斤重担,最终睡意潮水般地涌来。祁耀东裹了裹身上的羽绒服,以驱赶袭来的阵阵寒意,此刻他的思绪犹如掉进一个无穷尽的深渊,突然胳膊上感到一阵刺痛,祁耀东用手摸了摸,是一根别针,粉红色的别针,针头不知道什么时候露出来了,好像刺到了祁耀东的心上,让他一下睡意全无。
   祁耀东想起了抗疫时期的那段对话。
   “你要知道,那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病毒随时会入侵你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细胞。”
   “我知道,但这是使命,我们必须勇往直前!何况,你也是冲在最前线的战士,手中的笔就是你的钢枪,正确引导宣传,避免社会恐慌是多么的重要。”
   那年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所有人猝不及防,尽管随着春节的临近,大街小巷都挂起了灯笼,但喜庆的氛围无法掩饰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相关部门正在用一切手段进行引导宣传与普及。
   第五人民医院报名一线抗疫的名单一再增加,当瑶瑶得知自己入选抗疫名单之后,第一时间找到祁耀东向他告别,在路过一家服装店的时候,突然想买一件羽绒服送给祁耀东,并且鬼使神差地摘下帽子上的一枚粉红色别针,小心别到羽绒服的衣袖上。
   当瑶瑶亲手给祁耀东穿上羽绒服的时候,两人最终相拥在一起,瑶瑶用手摸摸了祁耀东高挺的鼻梁,并且哈了一口热气到他的脖子上,故作轻松地说:“我们的相拥算不算别样的山盟海誓。”这次,彼此终于冲破了恪守已久的矜持。
   祁耀东不忘戏谑说:“那要感谢那根鱼骨。”就在此刻,祁耀东身上的手机顽固地鸣叫起来,这是瑶瑶给他设置的铃声,显然采访的团队在催他出发,晚上他们还要去各大高速路口了解疫情防控情况。
   祁耀东有点木讷地抚摸了一下瑶瑶的脸,说:“说好过年回老家看望父亲的,又泡汤了。”
   瑶瑶满脸歉意,说:“等抗疫归来,我们就举办婚礼。”
  
   三、同座老乡
   呼啸的高铁终于停下来了,到站的旅客潮水般涌了出去,接着又有一批旅客潮水般涌进来,现场变得嘈杂起来,有的人因为座位的核对还争执起来,祁耀东冷冷地看着一切,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语言的能力,周边的一切让他懒得吱声,身旁空出的座位好像一位恋人,等着心爱的人前来宠幸。
   坐到祁耀东身旁座位上是一位中年汉子,疏于修理的络腮胡让整个人显得邋遢,而且讨好的眼神又彰显了内心的极度不自信,放下行李的他讪笑着向祁耀东点头哈腰,然后掏出压成碎渣的饼干,询问祁耀东要不要尝一尝。祁耀东礼貌地拒绝后,他开始绘声绘色地向周遭的人介绍自己的归途,炫耀着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
   出于职业的习惯,祁耀东细致地观察着络腮男的讲述,并且发现他挠痒时脖颈处露出一个红色的痦子。
   最终络腮男为没有反响的讲述感到无比尴尬,只好搓着手老实地回到座位上。
   祁耀东突然说:“老乡,我也是去祁镇的。”
   “是吗!”络腮男近乎讨好地说:“哎呀,我也是祁镇的,我们可是老乡呢,我是周村的,你呢?”
   “我是祁村的”
   “不远呢,我们周村上去就是祁村,不过三里地。”
   “家乡变化真那么大么?”
   “大着呢,你多久没有回老家了?”
   “不知道,应该很久了。”祁耀东让络腮男的大嗓门弄得无所适从,只能尽量压低声音与他交谈。
   车厢恢复了安静,耳畔响起的除了轮轨摩擦发出的响声,不远处的座位上还响起了鼾声,这让祁耀东羡慕不已,认为睡眠好都是有福气的人。多年的失眠,让祁耀东认为,自己的神经深处住着一窝蚂蚁,每当自己想睡的时候,就有一队蚂蚁顺着神经在缓缓爬行。
   “你认识小银么?”祁耀东小声地问。
   络腮男为这突如其来的发问吓了一跳,脸上砌起的笑意马上如潮水般褪去,不留下任何的涟漪,紧接着眼眶泛起了红色。“我们失联好多年了,听说她去了一个很遥远的城市,赚到了很多钱。”随着络腮男的叹息,彼此陷入冗长的沉默,各人想着各自的心思。
   小银清纯如出水芙蓉般的脸庞浮现在祁耀东的脑海中,那是多年前的一个下午,祁耀东大三毕业后,回了一次老家,告诉父亲他准备去南方沿海一座城市做一名新闻工作者,并滔滔不绝地讲起了新闻理想,表示要为社会针砭时弊,为人民发声,其间祁耀东还拿出已经发表过的“豆腐块”炫耀起来。父亲听了不动声色,不喜不悲的表情犹如入定的高僧,倒是旁边一个清纯的小姑娘饶有兴趣地听完讲述后,笑靥如花地拍起了小手,说“大哥哥,你真棒!”嘴角一颗米粒大的雀斑因为笑意显得格外生动。
   不过这次回乡之旅没有给祁耀东带来特别愉快的回忆,甚至故乡没有了该有的样子,曾经的田园牧歌现在变得一片荒凉,这都是青壮年出去打工导致的结果,农村留下的老弱病残已经无力耕耘这片曾赖以生存的沃土。祁耀东问小银,你怎么没读书。显然,这个问题触及了小银的痛处,原来她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外出打工的父亲一去杳无音信,小银读到初二就辍学了,好在荒凉的大地没能阻挡一个留守少女的成长。
   小银很快扫除了脸上的阴霾,一脸期待地说:“过几天,风哥哥会回来接我出去打工,我要挣很多的钱。”说完小银扭着肥硕的屁股,雀跃着走了,临了还折了一束野花在手上。
   “小风是谁?”
   “就是周村的周小风,一脸的络腮胡,脖颈处还长着一个痦子。”父亲望着一望无际、而且野草疯长的稻田,一脸的忧郁:“这是个疯狂的年代,很多成绩优秀的孩子都辍学了,是贫瘠限制了他们的成长,知识的匮乏会让一切变得可笑无知。”
   第二天一早,村里突然来了几个警察,并且带来一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小银被玷污了,或许为了取证的需要,祁耀东也被带去问话,看到小银龟缩墙角正瑟瑟发抖,床上一片凌乱,被褥上可见点点猩红,祁耀东走的时候,还回头望了一下小银的住所,只见简易的房门上还插着她昨天采的野花,微风掠过,花瓣随风飞舞……
   收回思绪后的祁耀东不由感叹岁月的不居。在那个阴冷的午后时分,祁耀东终于回到了村里,叔叔婶婶因为一叠人民币的厚度变得热情异常,并张罗着做菜暖酒,祁耀东却格外想去父亲的墓前看看,自从那次疫情管控开放之后,父亲最终没能扛过病毒侵蚀,下葬后每年的清明祭扫都由叔叔代劳。
   祁耀东的叔叔极力劝阻说:“大侄子,好好休整休整,养好了身体再去也不迟。”
   婶婶在厨下煎起了鸡蛋,弥漫的油烟让整个屋子充满了生活的味道。
   祁耀东最终听从了叔叔的劝告,并且喝了几杯米酒,后来什么都不知道了。
   下雨了,家乡的冬总是那样的名副其实,霰雨先是滴滴答答,随之淅淅沥沥,最终倾盆而下,风声犹如在黑夜中号啕大哭。耀东被冻醒了,一下睡意全无,看看手机上的时钟,凌晨1点,打开微信,哥们黄浩轩留言说,东哥,你两个稿件出岔子了,局里领导好像很生气。
  
   四、苏舟氏与老鼠屎
   会议室里烟雾妖娆,几个编委正在为一个迎春展览报道中的一处错误争执不休。负责报纸稿审核的杨副主编说,展览作者苏“舟氏(读Di)”中的“周氏”在汉语词典中找不到这个字,按照以往的做法都是叫美编用“舟”+“氏”拼成一个字,然后刊发,我们报纸经过排版处理后能够显示成一个“舟氏”字。
   负责电视新闻的吴副主编表示,这个“舟氏”因为在系统无法显示,祁记者也第一时间反映了这个情况,只能用“砥”字代替,为此还专门请示了文联领导的意见,文联主席说,苏砥是展览作者苏“舟氏”身份证证件名,也是可以的,作者也同意用“砥”字代替。
   黄副主编是本地人,也是新媒体小组的负责人,她因为微信推文上苏“舟氏”变成了苏“舟”“氏”三个字感到愤怒不已,因为遭到了市民的投诉,说苏“周”“氏”三个字在本地用白话讲就是“老鼠屎”的意思,这样对于参展作者而言是一种亵渎。
   汪主编心不在焉地用一块毛巾擦拭着眼镜的镜片,突然将毛巾拍打到桌子上,原本嘈杂的会议瞬间安静下来,“对于这种一错再错的情况必须要有惩罚。”
   “这样不太妥吧,这不能叫错误吧,是系统上打不出这个字,而且祁记者也及时向报备了这种情况。”吴副主编第一时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而且当年报社、电视台与新媒体还没合并成融媒体的时候,我们报社就是用的苏‘周氏’”。杨副主编也随之谈了自己的看法。
   一直没有发声的老李突然说:“其实我们作为外地人,根本不知道苏舟氏就是老鼠屎的意思。”
   “可按照指标,今年我们融媒体中心必须得有两人被评为不合格员工,祁记者是不是算一个。”
   吴副主编接过话茬表示:“祁记者可是各项指标都是第一。”
   “可他确实出了不少错。”黄副主编针锋相对。
   “是,就像某些员工,一年都不出错,因为一年就做了一条新闻。”吴副主编毫不退让。“他才是老鼠屎,带了好几个员工都不想干活。”
   一向喜欢做老好人的杨副主编突然插话说:“人家可是某领导的亲戚。”
   会议室突然陷入短暂的安静。
   “抓阄吧!哪个办公室抓到了不合格员工的名单,必须交出一个不合格员工。”汪主编下定了决心,“以前电视台遇事不决就是这么干的。”
  
   五、父亲
   这个除夕有点不同,没有了铺天盖地微信拜年的各种短信提示,朋友群、亲人群、同学群也没有拜年红包的接龙,想必是都感到生活的不易,选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村子里到底因为春节,回来不少的人,有的还忙着贴起了春联,还有写着“暴富、暴美”等祝福的文创产品,以表达对财富的渴望,为此婶婶还乐滋滋地做起了直播,听说通过美颜后的她在网上收获不少的拥趸,让家乡的冬笋、脐橙等土特产颇为畅销,一阵搔首弄姿之后,婶婶吆喝着叔叔去做饭。自从婶婶成为网红之后,叔叔对她已经是言听计从。
   饭后,天气居然放晴,祁耀东给侄子侄女包了压岁钱之后,在村子里莫名地蹀躞起来,不时有人向他打招呼,以表达对一名文化人的尊重。
   祁耀东最终来到父亲的墓前,杂草已经遮住了“祁亚子之墓”几个大字,祁耀东清理了一下碑前的杂草,不由怀念起父亲来。
   父亲是一名赤脚老师,几十年的执教让他获得乡里八村众多的赞誉,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并且因为在省市报纸上发表过一些“豆腐块”而声名鹊起,为此还被借调到县委宣传部报道组工作,轰动一时,他每次回到家里,都会绘声绘色地讲述他采访的一些趣事,让祁耀东听得津津有味,备受感染。祁耀东突然发现,鳏居多年的父亲突然成了香饽饽,经常可见一些莫名的女人前来探望,其中一个叫雪英的女人与众不同,因为她的丰饶让人印象深刻,她一直是家里的常客,祁耀东一直以为,她必将成为自己的后妈。
   祁耀东清楚,自己的职业选择让父亲感到失望,父亲是一个高深莫测的人。
   农村永远都是这样,别人嫉妒你的好,嘲笑你的穷。那年仲夏,父亲被宣传部退回来继续当一名赤脚老师的消息一样引起轰动,并流言蜚语。
   其中一个说辞是,父亲和搭档一起曝光了一个酒厂用工业酒精勾兑的丑闻,结果没几天,他的搭档莫名死于一场车祸,愤然之下,父亲决定辞职不干,这等于自毁了前程,听说县委书记都看上他了,打算调他去做秘书。

共 20595 字 5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篇题为《杂章》的小说,以记者祁耀东的返乡之旅与职场困境为双线,编织出一幅当代社会的浮世绘。作者以冷峻的笔触剖开基层媒体的生存困境——在指标考核与权力夹缝中,新闻理想如何被“不合格员工”的指标和“被圈养的失语”所消解。粉红色别针作为贯穿全文的诗意符号,连结了抗疫时期的爱情记忆与当下的情感荒漠。小说更通过“傻妞怀孕”、“黑中介命案”等边缘叙事,展现了繁华表象下被遗忘的创痛。而天一法师的“佛心失守”与虾王的江湖生存,则构成了精神信仰与世俗挣扎的双重镜像。这些看似散乱的篇章,恰如生活本身般碎片化,却在芜杂中形成了强大的叙事张力,共同叩问着这个信仰坍塌与价值重构的时代。佳作一篇,推荐给大家欣赏。【编辑:叶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雨        2025-10-14 12:59:36
  又看到醉秋老弟的作品了,非常高兴,很怀念当初在菊韵的好时光,我那报告文学式的小说,得到了你的指点,我修改成一篇绝品。受益匪浅啊,终身难忘。现在我都可以骄傲地把你当初交给我的“绝招”告诉初学者了。
   感谢老弟还想着菊韵,百忙中给菊韵送来佳作。让大家好好地学习阅读欣赏。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1 楼        文友:醉里笑秋        2025-10-14 14:48:42
  多年时光的思考与沉积,重拾笔锋,实属不易,菊韵曾给了我很多的快乐,也结交了很多的朋友,或许很多人都走了,所幸,文字还在,菊韵还在,重来江山也不至于太彷徨。
2 楼        文友:乐歌        2025-10-14 14:47:31
  这篇小说以祁耀东的经历为线,串起职场荒诞、乡土变迁与人性百态,情感沉郁却藏温度 —— 既有对新闻理想失语的怅惘,对底层困境的悲悯,也有对初心与坚守的叩问,道尽现实的复杂与无奈。
   艺术上善用多线叙事织就众生相,从职场抓阄评不合格到黑中介悲剧,从天一法师破戒到傻妞遭遇,细节鲜活如世情画卷;语言冷峻中见辛辣,借 “圈养的失语者” 等隐喻戳破现实假面,于市井烟火中藏对人性与时代的深刻洞察,读来引人深思。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