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月】废墟上的新生(随笔)

编辑推荐 【星月】废墟上的新生(随笔)


作者:山雨歇 举人,501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1发表时间:2025-10-16 15:41:07

每次回到我的老家——一所位于青岛莱西市农村的较大的村庄,只要有时间,我总忍不住走到村前那片熟悉的建筑群去看看。那里,是我们周围那几个村子的联合小学。而这所联小的前身还曾经是我就读了两年的初中,只是在我升初三的那年我们村的这所初中撤销,它才在后来变成了一所联合小学。可从2019年开始,它彻底变成了一座空荡荡的“教育废墟”——校舍依旧,曾经气派的大门却变得斑斑驳驳;黑板尚存,上面再也不会有新的知识呈现。
   让人又爱又“幽怨”的是,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而是大势所趋。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资料告诉我,自从“撤点并校”、一场面对全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以来,二十年的时间里全国消失了将近33万所小学,平均每天就有63所乡村学校(包含初、高中)黯然退场。这些被时代浪潮冲刷后的教育遗址,总会一遍又一遍地、经意或不经意地叩击着那些曾经在这些校园里学习、成长的莘莘学子的心扉,叩击着那些心存大局、心系一方水土的为政者的心扉。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2025年4月9日,在草长莺飞的季节,在一个充满希望与生机的日子,我在马连庄镇洼子村看到了让人振奋的一幕——曾经“废弃”了八年的洼子小学校园焕发了新生,原来的教室改造成了精酿实验室、工作室;第一、二排之间新建了一排厂房,里面矗立着啤酒发酵罐;青岛唯麦果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唯麦精酿乡村酒厂”的招牌,在曾经是校牌的位置招呼着阳光。最让人感到温暖的是,所有的教室、办公室都仍然保留着旧貌,甚至一部分教室里面还保留着黑板、课桌、板凳以及教学的功能。
   从酿造车间南门出来,在通向乡村酒酿造车间的、原校舍山墙黑板上,有一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标语非常显眼地占据了大半块黑板。它连同它旁边的、字号略小的“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是酒厂特意请来一位知名书法家写下的。这一黑板用特殊染料写就的、呈现出粉笔字效果的遒劲大字,显示出一种让老校园焕发出新生命的深刻见解:乡村振兴的灵魂绝不是舍弃,也不是对往昔的修修补补,而是继往开来,是让曾经的校园、校舍在继续奉献自己价值的同时,创造出更多新的价值!你看,走进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会发现:那曾经书香弥漫、学童成长的学校,正演绎着一场华丽的蜕变——老校舍里正弥漫着唯麦精酿的沁人芬芳。
   唯麦精酿乡村酒厂选址、改造的成功,离不开酒厂负责人的远见以及当地政策的支持与资源的整合。可以说,曾经闲置了八年之久的马连庄镇原洼子小学的新生,正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一个生动鲜活的典例——这不仅让“沉睡”的资源焕发出生机,让入驻的企业有了根基,更使得地方的文脉得以延续,最终形成了产业与文化相辅相成、共同繁荣的生动局面。
   唯麦精酿新村酒厂的选择颇具深意啊!
   为什么说在洼子小学旧址上蜕变出的唯麦精酿乡村酒厂“使得地方的文脉得以延续”呢?因为它拿出来一部分校舍与青岛商务学校进行产教融合实践。唯麦精酿的负责人介绍,在保留教室原貌的“精酿乡村酒产业学院”里,每学期有两个班的学子轮流在此学习。他们来自青岛、潍坊、菏泽和日照等地,与当地乡村技师、技术员、工人共同学习、实践。在这里,酿造理论在传统黑板前与生产实践无缝对接,精酿实验室的机器轰鸣与教室里专业知识的传授相互映照,产业发展的日常与理论教育的延伸和谐共存。这种“德国双元制”的本土化尝试,让原本废弃的校舍延续了教育的使命——虽然黑板上书写的内容已经从语数英变成了麦芽糖化工艺。
   当然,现在没人能预见“这所”屈身于一所小学废弃旧址的“精酿乡村酒产业学院”,能否有更加广阔的前景,但可以预见精酿酒厂的发展需要人才,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而现在,唯麦精酿酒厂选对了厂址,它的美好未来更是可以预见的!
   为什么要说选对了厂址呢?很多人都知道,在这所曾经被废弃的小学旧址所在的马连庄镇有这样一句话:“一说马连庄,就知道我们的甜瓜好;一说甜瓜,就知道马连庄的好。”早在2009年,马连庄甜瓜就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0年10月,马连庄甜瓜又通过了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除此之外,它还多次被评定为青岛市名特优农产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除了甜瓜,马连庄的葡萄、草莓、苹果、秋月梨也都很有名。而这些,赫然都是适合做乡村酒的酿造材料!
   除了当地有名的瓜果,马连庄还地处青岛的母亲河——大沽河上游,这里水质丰美,方圆二十里没有污染型企业,非常适合乡村酒的发酵、酿造。
   当然,原洼子小学旧址之所以能在众多的“难兄难弟”中脱颖而出,还因为这里“政府的营商环境特别好”——这可是唯麦精酿创始人一直在津津乐道的。
   这就难怪,只在胶东半岛就有那么多空置的校园,且大多数创业者更喜欢将厂房设在城市工业园区,唯麦精酿乡村酒厂却义无反顾地将厂址选在了马连庄镇的原洼子小学,全心全意地扎根于这片盛产小麦、甜瓜、草莓、秋月梨的沃土。
   唯麦精酿乡村酒厂把生产线搬进了原洼子小学的旧址,用啤酒花连接起了农田与餐桌。那些曾经被低估的“土特产”,那些新鲜、美味且有营养、只是因为品相不好“嫁不成高门贵婿”的“歪瓜裂枣”,在精酿师的魔法下蜕变为具有地域风味的“液体黄金”:甜瓜小麦、牛奶世涛、秋月梨和苹果西打、阳光玫瑰果啤、德式小麦……每一款产品都是对“本土化加特色化”的深情诠释。
   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让曾经被废弃的校园重获新生,更探索出了一条“变废为宝、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说实话,从踏入今天的原洼子小学校园开始,我就开始羡慕它能够有今天的机缘;同时我也明白,这场机缘背后不知道有多少人付出了多少努力。
   站在唯麦精酿的展品室,听“唯麦精酿”创始人的娓娓介绍,我们这些参观学习者逐渐清楚:在政府与企业的协同发力下,一系列精准的配套措施——从流畅的土地流转到实用的技术培训——为原洼子小学今天的蜕变铺平了道路。而今,它不止完成了从“教育废墟”到精酿乡村酒厂的成功跃升,还“怀揣”了一股鲜活的文化力量。这印证了一个深刻道理:让“教育废墟”转变成乡村振兴中的一环,关键就在于激发地方的创新活力。
   站在唯麦精酿乡村酒厂的发酵车间,我有幸品尝到了那款叫“甜瓜小麦”的果啤。它醇厚丝滑,既有甜瓜的香甜,又带有小麦的浓郁风味,咽下后还能感受到果味的回甘和啤酒花的微苦。这时,我对唯麦的创业者“用田间地头的简单原料,为人民酿造美好”的企业初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它构建了多方共赢的协作模式:第一,与当地老百姓联农共富的设想得到了实现;第二,企业获取优质原料与政策支持;第三,废弃的校园迎来了拓展实践教学的机会;第四,消费者可以享用到优质特色产品;第五,基层党组织则实打实地让一个有着积极意义的项目落了地。这种有机融合产生的“化学反应”,远比简单叠加的“物理组合”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谈到“价值”,我还注意到了采访过程中唯麦创业者谈到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唯麦精酿的负责人说,现在每天都会有附近的村民,骑着三轮车来拉一些酿造废渣回家处理以后喂猪喂鸡。对于这些村民,他们的工作人员都是热情接待,拉走的酿造废渣也是免费赠与。
   阳光洒在改造后的校园里,车间里那些巨大的发酵罐的金属光泽,与处处能引发回忆的、一排排教室的轮廓,以及有着规划远景的平整、宽阔的操场,交织成了一幅赏心悦目的图画。当好奇的目光追随着这些新奇的变化时,我没有听到上下课的铃声,但制冷机的低鸣仿佛让我听到了新的生命的呼吸。我明白,这里不会再有孩童们的欢笑、上课下课的铃声,但亲自品尝到的麦芽甜瓜的芬芳正在书写另一种诗篇。
   乡村振兴的工作,需要许多的“无中生有”,也需要更多的“推陈出新”的开拓。有时候,振兴不一定是大拆大建,而是为“废墟”注入能够焕发新生的活水,激发它的内在动力。就像现在我们看到的唯麦乡村酒厂,通过适当的改造,它将原来的校长室、教师办公室变成了自己的展览室、业务室,又通过新建,在原来教室与教室的空地上“引入”了精酿必要的车间,这份独特的、有个性的答卷不就是一个将废变宝的成功案例?
   每一处教育废墟都曾经是一片希望的田野,每一间教室都曾经蕴含着希望的香甜,每一块黑板都曾经跳跃着知识的浪花,每一套桌凳都曾经承载着学子的童年。当新的发酵罐搬进曾经“被遗弃”的校园,当马连庄地里的甜瓜路过曾经的操场,当大麦芽一袋袋被倒进发酵罐,当一筐筐不同种类的水果被榨成汁等待发酵,这种从教育废墟到产业高地的蜕变启示我们:乡村振兴没有标准答案,但有方法论可循——尊重地域特色、激活主体能动、促进要素融合、强化组织引领。当更多社会力量像唯麦精酿乡村酒厂这样,带着创新思维回归乡土,那些遍布中国乡村的“废弃校园”终将找到属于自己的文艺复兴。到那时候,乡村振兴将不再是悲情的拯救故事,而是成为充满可能性的推陈出新的过程。
   当麦芽与水果在曾经的教室里发酵,乡村振兴的希望也随之升腾。或许,每一座“教育废墟”,都能在创新中找到新生。我迫切地希望,这其中包括我们村曾经的校园。
  

共 36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从心伤到心动的情感变化是这篇随笔的主题。曾经的撤点并校”让一部分学校闲置了下来,由校园变成了荒园。这种家乡的变化又牵动着每一个远在外地的游子之心。好在八年之后新变化让曾经闲置的校园利用了起来,虽然说是变成了酒厂,但是充满生机与活力,令人感觉欣慰,这是其一。其二是这家酒厂在部分依然保留了原貌。其三,不只保留原貌,还升级成为“精酿乡村酒产业学院”。虽然刚起步,但是,前景广阔,这又是乡村振兴的一环,可谓是真正的推陈出新。这也难怪时刻关心家乡动态的作者会如此激动。一篇视点独特,层次清晰,满带情感的文字,特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25-10-16 15:44:59
  谢谢老师支持。这篇随笔写得有节奏有气势。
2 楼        文友:山雨歇        2025-10-16 18:18:46
  谢谢社长的精彩编按和好评!没想到这么快就编发了,辛苦您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