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闲话“闲聊”(随笔)

编辑推荐 【东篱】闲话“闲聊”(随笔)


作者:鲲鹏一飞 秀才,1085.8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6发表时间:2025-10-17 05:32:20


   网上有个数据说,成年人每天大概“要说5000到15000句话,累计的纯说话时间可能在1小时左右”。从这个数据看,应该说多数人说话的数量比自己运动的步数多、说话时间比走路的时间长:因为在我的微信运动圈里,每天步数能达10000步以上的大概只有1/5到1/4这么多,大多数人的步数并未达到10000步,而正常走路1小时的步数大概是6000至8000步之间,如果一个人一天正常运动1小时再加上在不知不觉之中的走路,其实是不个小的数字,但事实却是多数人走路步数赶不上说话的次数。
   我在这里想表达什么问题呢?那就是人一天之中其实是在不停地说话,与人聊天;不过即便我们一天在不停地说,更多的其实不过是与人闲聊,大多都是废话,并不会说一些有意义或有价值的话,除了老师或开会的主持人,或者是汇报工作,而你从中获得的信息也大部分是无用的,但是我们仍然整天在说个不停。
  
   二
   闲聊最重要的前提是有共同话题。最为典型是农村办红白喜事时,坐在院子里坐等吃饭的那些老太太,她们会常常凑在一起讲闲话,一讲好几个钟头也不觉得累,即便一个话题也可以聊好久,一句话也可以重复很多次;而且她们聊的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大部分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最远的可以聊到自己做姑娘时的事,最近的便可能是村里的一些大家都聊过很多次的话题了,无非是东家长,西家短:婚丧嫁娶,妯娌和邻里矛盾,谁家孩子有出息,谁家孩子不肖,总之这都是她们的共同话题。但是如果这其中有个老太太非要讲她城里的儿子、姑娘混得怎样好,自己在大城市里经历的一些事,这便不能算共同话题,而且会引起参与聊天者的反感了。或者,如果其中一个老太太去大城市里呆了一段时间,听人讲了所谓的什么“AI”技术回来讲给大家听,其他听众就只有面面相觑了。同样,老太太们聊天的时候,年轻人鲜有加入她们聊天队伍的,因为他们之间确乎难得找到共同话题。
   同时,闲聊的参与者要居于一个共同频次聊天才能有效持续下去,否则就是鸡同鸭讲,讲不了两句就散伙了。经商的人在一起聊的不免都是生意经,他们注重的是如何搞钱;麻友们在一起无非都是麻将经,甚至哪一把牌是如何打的,应该怎么打,结果打错了成了什么样,都成了津津乐道的话题;男人们在一起喝酒可以天南海北地聊,而闺蜜在一起聊天又倾向于家长里短,还有什么衣服、包包、化妆品之类的……通常一起聊天的人,大多数都是所谓圈子里的人,朋友圈、生活圈、生意圈、单位圈、娱乐圈,一群博士在一起聊一个高深的话题,一个种地的农民有多少插话的机会呢?俗语里有“我讲东边的猴子,你讲西边的炉子”,比喻对话中的两个话题风马牛不相及,这种沟通与聊天完全失效。
   什么时候的话最多?答案我也许不说大家都会猜到:喝酒的时候话最多,特别是酒至半酣或接近醉酒时,有称兄道弟的,有豪言壮语的,有一句话重复N遍的,总之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酒逢知己千杯少,在这种状态下,正是因为觉得有共同话题,大家相处得特别舒服,所以酒才能喝得到位。当然这种热闹与融洽也都是朋友知己间喝酒才能达到的氛围,那种并不熟识、志趣不投的人一起喝酒,因为共同语言少而显得很尴尬。
   与什么人聊天感到很舒服?就是那种能提供情绪价值的人,跟这种人聊天很舒服。一般能提供价值情绪的人情商都很高,有较高的共情能力,乐观的情绪,积极的心态,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善于言语表达,懂得边界和赞美,你说跟这样的人在一起聊天,能不感到愉悦吗?相反,那些脾气古怪,刨根问底,超越边界,容易抱怨,喜欢打断和反驳,不顾他人感受,总是散布负面情绪的人,你大概跟他聊不了几句便完全没有了聊下去的意愿,话不投机半句多便是这样的道理。而且,我们跟他人聊天,谁都不想惹出自己的不愉快来,聊天中不管是什么话题,一旦出现了争执、反驳、质问,这天便肯定是聊不下去了,但是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这样的杠精,所以这样的人绝对不是好的聊天对象。
   自从有了网络后,现在又多一种聊天方式——网络聊天。这种聊天,既可以跟熟人聊,还可以跟陌生人聊;既可以用文字聊,也可以用语音聊,还可以视频聊天,完全摆脱了空间的限制,如果让古人知道了,一定会觉得很神奇。当然古人和在有网络之前的现代社会也会有穿越空间的聊天,那便是书信,只是这种聊天即时性很差,过去等一封信要很长时间,人们在写信时字斟句酌、惜墨如金,所以这种文字交流载体便成了人们学习的范本,从来还没有听说过古人有通过写信来骂架和攻讦的,这可能是不可理解的,但是我们现在却可以通过电话和视频来吵架;网络聊天在语音聊天和视频聊天产生之前,人们通过文字来聊天其实也挺有意思,因为你在输入之前基本上还需要在脑子里过一遍你想要跟对方表达的内容,所以很少有脱口而出,而且跟陌生人聊天,一般都会文明用语,但是现在的语音和视频聊天却出现了很多不文明的用语,可见得科技发达带来的并不一定完全是便利。
  
   三
   人为什么要聊天?因为人是社会动物,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情感的表达、快乐的分享、关系的建立,都需要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所以聊天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和社会属性。其实除了这些,人需要聊天还有一种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对抗孤独,一个常年不跟人交流的人,要么本身就是性格孤僻的人,要么会变得性格孤僻。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那些农村的留守老人,特别是孩子在外打工的单身老人,现在很多村子成了空心村,白天他要下地干活,而晚上也难以找到人来说话,所以这种孤独感就特别严重,这也是很多媒体呼吁不光要关注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的原因。如果他们能找到人说说话,可能情况会好许多。又如人们常说少年夫妻老来伴,那些中年丧偶的老人,为什么到了老年还想找个老伴,因为孩子们一出去,他一个人生活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呢?还有个更极端的例子,有农村老人在视频直播间给主播打赏刷礼物,而且金额不小,这听起来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其实折射的是他们内心的空虚与孤独感。
   显而易见,那些善于表达,喜欢表达的人,他们的性格更开朗,社交更广,也容易跟人建立关系;相反,那些不善言语,不喜欢表达自己的人会给人以木讷、高冷、或者高深等等的印象,他不爱跟他人交流,别人也不好接近他。
   闲聊最大作用也许是一种无用之用,它如空气和水一样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群熟人聚在一起,除了打麻将、看电视、玩手机之外,如果不聊天,气氛便显得异常尴尬;早上和熟人打个招呼,便显得礼貌,而且不自觉地拉近关系;不熟悉的人之间随便聊聊天气,娱乐八卦,也能比较快地融入;与上级或他人聊天,是展示自己修养、内涵、幽默感、价值及地位的机会和过程,不知不觉中就会塑造自己好的形象,增加人们对自己好的印象。
   近代文学作品里出现了话剧这种类型,主要是以对话和动作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其中对话(台词)是话剧的灵魂,要求每个人的每句话都必须符合人物身份和故事背景,这就非常考验作者与表演者对于人物的熟悉程序了;这种对话从广义上讲其实也是聊天的一种,而且这种聊天对于人物的性格、故事冲突与转折都起着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也可见得聊天这种形式对于生活和艺术的重要性了。
   两个人或者几个人之间聊得来,是一种精神上的契合。也正是因为有精神上的契合,所以才能聊得来,如果两个人或者几个人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包括共同经历、共同爱好、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地域文化等等,几个人之间怎么会有交流,他们又会去交流什么?如果两个男女之间,连聊天都不在一个层次上而觉得费劲,那就很难做夫妻;虽然旧时代夫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没有共同语言的男女也成了夫妻,但是这样的夫妻能有什么质量呢?朋友之间亦如是。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有句话叫言多必失,在与他人的聊天中,如果过于夸夸其谈,总是将自己置于话题的中心,把自己心思一股脑的全部吐露出来,也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共 32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有数据证明,人一天之中其实是在不停的说话,与人聊天,不过,大多是废话,自己从中获得的信息大部分是无用的。闲聊最重要的前提是有共同话题。比如农村办红白喜事时那些老太太,家长里短,聊起来没完。也就是说,闲聊者要同频共振,形成所谓的圈子,话题才能继续下去。喝酒时话最多,酒逢知己千杯少。酒刺激神经,彼此都变成话痨。与那种能提供情绪价值的人聊天最舒服。也就是说,对方是个善于“捧哏”的角色,如碰上杠精,这天注定聊不下去。现在又多一种聊天方式——网络聊天。网络聊天在语音聊天和视频聊天产生之后,有被取代的趋势,但语音和视频聊天因脱口而出,斟酌不够,出现了很多不文明的用语,可见科技发达带来的并不一定完全是便利。那么,人为什么要聊天?情感交流的需要。那些农村的留守老人就是例证。闲聊最大的作用也许是一种无用之用,似空气与水。话剧是聊天艺术的升华,唯有精神契合,才能成为话友。当然,言多必失,聊天,也要避免夸夸其谈,要嘴巴开合有度。一篇闲话“闲聊”的文章,却透着做人的方式和智慧。文章推进有序,主题渐次升华。精彩佳作,力荐赏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10-17 05:36:10
  聊天,是情感交流的需要,有着无用之用。话疗,有时胜过化疗,甚至有着治愈作用。但聊天有技巧和智慧,从老师的文章中可琢磨出一二,如此,闲聊就不只是闲聊了。感谢老师投稿东篱,写作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10-17 07:17:14
  聊天,只要能说话的人都有过,甚至哑巴都会用肢体语言与人沟通聊天。老师的文章很耐人琢磨与回味,学习了,祝福老师健康快乐每一天!
3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10-17 10:13:00
  闲聊,看似絮絮叨叨,实则是人与人之间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闲聊,也看认知力、共情力是否匹配,否则聊不下去。作者的文字很接地气,层层深入,将“闲聊”的内涵和外延讲得很到位,有独特的见解,读之受益。问候鲲鹏老师,创作愉快!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17 10:49:47
  说“闲聊”这个话题,作者说得通透。很多没有想到的问题,从“闲聊”的角度看,就出现了新角度新意。这篇随笔写得非常有功夫,纵横捭阖,却都贯于一个话题。怀才抱器拜读,谨祝作者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5 楼        文友:简柔        2025-10-17 12:52:46
  聊天,是一个人最日常的状态,是习惯性的动作,人人都会,但不一定人人懂得聊天。老师取材新颖,捕捉敏锐,网上网下,乡村城市,各种场合,分析有理,思考性强,让人自审,尽力提高自己的聊天技巧。
6 楼        文友:忘忧树        2025-10-17 15:23:00
  拜读了鲲鹏老师的这篇文章,感触颇深。它像一位耐心的向导,带领我们重新审视了生活中最寻常不过的“聊天”,并从中挖掘出丰富的社会学、心理学乃至哲学内涵。让我们明白,如何聊天,与谁聊天,为何聊天,不仅关乎技巧,更关乎我们如何安放自己的灵魂,如何与这个世界温暖相连。学习了,感谢您让我受益良多。
若非心中有梦,岂会学着飞翔,即使逆光也能认清方向。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