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念】二八大杠的岁月弧线(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念】二八大杠的岁月弧线(散文)


作者:继道后裔 布衣,131.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4发表时间:2025-10-17 07:02:12


   傍晚饭后散步,见一年纪花甲的老人骑着一辆老式自行车,横梁上缠着一圈褪色的旧布条。这是在怀旧?那一幕掠过眼帘,瞬间打开了我封存多年的记忆——那辆黑色的、横梁上套着紫色羊毛线编织的坠饰的永久牌二八大杠,刻在了我的人生记忆里。
   那辆二八大杠,是我刚参加工作时的代步工具,它载着我年轻时的激情与梦想,穿梭在乡村纵横的阡陌间,驰行于懵懂的青涩岁月里,也驮负起生命的希冀与责任。寒来暑往的悠长日子里,我一路洒落着汗水与疲惫,而它始终是最可靠的陪伴,永远有着向前的力量。
   如今,虽然那已是远去岁月的印记,却仍在穿越悠悠时空的轮回,勾起我心底历久弥新的往事。我知道,这是曾经过来人的记忆,但我能够从中找到那些没有消失的细节。
  
   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自行车是稀罕物——别说普通人家能拥有,就连见一面都难。那时候还没有“代步工具”这个说法,但凡要走亲访友出远门,无论远近,大多靠两条腿丈量路程。
   直到某天,村里有人家办喜事,新娘不再兴骑马坐轿了。娶亲的人家费尽心思借来一辆自行车,没人知道具体是从哪借来的,自那以后,自行车渐渐取代了马和婚轿,成了农村婚礼上的“新宠”,也成了当时农村里格外奢侈的交通出行工具,也是一份特别的荣耀。
   这种稀罕劲儿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自行车才慢慢在农村普及开来。
   那年代,一辆自行车能顶得上现在的家用轿车,能买到一辆永久、凤凰牌自行车,堪比得上如今开上宝马、奔驰般体面。那时买自行车还要凭票供应,不是随便就能买到的。除非你有特殊关系能弄到供应票,或者是有港澳侨胞亲属,可以从港澳代购,在国内提货。尤其是高档凤凰的出口转内销型号,更让乡里人羡慕得朝思暮想。曾经有过的“骑着凤凰谈恋爱”的段子流行多年,但它不只是浪漫,更是一份现实清单。
   在七八十年代,一辆自行车大概相当于如今的两万元,昂贵稀缺,一票难求,尤其是婚礼的“硬通货”。在稀缺背后是钱、票、渠道的三重门槛,以及城乡差距与面子文化的交织。就拿永久牌二八大杠来说,一辆售价大约一百八十元,而且供货还特别紧俏,有钱也未必能买到。
  
   三
   八十年代初,我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乡镇工作。那时还是人民公社时期,后来才改为乡镇人民政府。我的主要职责是蹲点驻村,几乎每天都要下到村里,协助指导村“两委”开展农村基层工作。
   那时,乡镇干部下乡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可不少干部买不起,或者舍不得买。但工作需要,又不得不置办。我记得那时每月工资只有39元,第一个月领到工资,除留下自己的日常生活开支外,我满心欢喜地把剩下的钱交给母亲,心想总算能为家里出点力,然而,母亲却把钱推回来:“先攒着,等攒够买辆自行车,下乡、回家都方便。”母亲不是不缺钱,其实那时家里还很拮据,仍紧得掰着花。她这样为我寻思着,是更心疼我风里雨里来回跑。那一瞬,我更深深懂了什么叫“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的路再远,也远不出他们的心口。
   可那时候,工资微薄,要攒够钱买一辆自行车谈何容易。为了圆这个梦,我托在县委机关工作的姐夫帮忙,好不容易弄到一张供应票,又紧巴地攒了两三年工资,才咬牙下定决心。我的永久牌二八大杠,就是在那样的年代里买的。
   记得去县城提车那天,我揣着无比的期待和欢喜,像揣着一只扑棱棱的麻雀。计划经济年代,一辆自行车是“五交化”柜台里最金贵的光——五金、交电、化工三大物资统统由县五交化公司统购统销,票证、指标、人情,缺一不可。
   当那辆永久二八大杠被营业员从支架上轻轻推下,锃黑的烤漆在阳光下炸出一条冷冽的弧,我竟被晃得眯起了眼,那一刻,钢铁的寒光里全是滚烫的未来。
  
   四
   此后,那辆黑色车架、锃亮车把、厚重车轮的永久二八大杠,几乎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成了我日子里最踏实的伙伴。承载着我在乡镇工作时期奋进与成长,更是婚后陪伴我走过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岁月。
   记得有一次骑车下乡,当我快要骑过村前河边的桥时,远远看见一位在河边洗衣的大娘突然间不慎滑倒,落入水中,我来不及停稳车,从车上急速地跳下,冲下河边跃入水中,一把将大娘拉上来,化解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危险。当时匆忙之中,我把车推开时,自行车重重地撞到了桥面的混凝土护栏上,把车行车的黑色横粱划出了一道明显的痕迹,事后,大娘一家人来到村部向我表达感谢,大娘的女儿还特意为我的二八大杠用紫红色毛线编织了一条围脖式的漂亮坠饰,细心地覆盖在横杠上,既遮住了划痕,又为车身增添了一抹亮色。
   从此以后,这条羊毛线的编织坠饰就成了这辆二八大杠上最瑰丽的装饰。
   工作三年后成家,我与妻子分居两地,隔着十五六公里。那时乡镇工作不像县城机关朝九晚五,时间没个准,昼夜不分,突发任务说来就来。干部每月只休四天,其余时间不得擅自离岗,顶多临近傍晚,跟领导告个假,匆匆回家一趟。
   每当那时,二八大杠就成了我手里的梭子:清晨踏露而去,傍晚乘夕阳而归,在乡土路上来回穿梭,把两头的炊烟、问候和牵挂,编织成蜿蜒细密的弧线,牵着我们小小的、还发烫的日子。
   妻子怀孕后,两地分居的牵肠挂肚又多了一份。那天傍晚,我从村里拖着一身尘土回到乡政府,天已黑透,算着预产期还剩几天,却仍心神不宁,像有根细线拽着胸口。硬着头皮跟领导告了假,推起二八大杠便一头扎进夜色。三十里泥路,蛙声、犬吠、车链子声混作一团,月亮被云遮得只剩半片,我却觉得它比任何一盏路灯都亮。
   翌日凌晨,妻子腹痛发作,我正好守在床边。孩子的一声啼哭,像替我回答:那条连夜赶回的弧线,没有白画。如今回想,若当晩偷懒没走,若没有这辆能随叫随到的二八大杠,她独自面对分娩的惊惶与疼痛,该多无助。天意也好,人为也罢,二八大杠那夜成了我们家的及时雨,把父亲的角色准时送到产房门口。
   儿子的出生,给我们带来无比的幸福与快乐。逢年过节,我便骑上二八大杠带着妻儿回家探亲,每当那时,它就成了我最得力的助手。我给后架绑块软垫,让妻子抱娃坐稳;儿子再大些,就给他把藤椅绑在横梁上当“宝座”,小手抓住车把,笑得像迎风的铃铛,一路灿烂。行囊、糖果、婴儿的米糕,一嘟噜挂满车龙头,整车活像一台超载的小卡,满满的载荷。我俯身蹬起来,链条吱呀作响,却沉而不晃,一路稳稳的把欢笑驮回老家。
  
   五
   1993年仲秋,父亲突发脑溢血,一句话都没留就溘然长逝。我仓皇赶回老家,料理完后事,心口还像堵着湿棉,任秋风也吹不散这沉甸甸的思念。返回乡政府后,却发现那陪伴多年的二八大杠没了踪影,以为有谁骑错,却再也没有出现。之后记起是我慌乱中忘了锁,被人顺手骑走了。父亲刚走,车又丢了,像被抽走两根肋骨,胸口空荡荡的隐隐作痛。
   它陪伴我整整十年,虽散失了那么多年,却像钉子一样钉在我的记忆里,成了心底永远的念想。如今满大街电驴、轿车,一拧电门一踩油门,省时省力,可我心里总空着一条窄窄的黄土路,路上有辆黑车架,紫红毛线坠子随风摇曳的二八大杠。如果父亲还在,车也许也还在,可惜“如果”只是如果。那辆车,那段路,那些风,不用刻意去想,一低头就听见链条吱呀,一睁眼已是泪光。
   二八大杠,载着我的人生,不管是工作,还是家务等鸡毛蒜皮的事,都一直陪伴着我。就像一个老朋友,它突然离开,不辞而别,令我想起它的未来,或许这份记忆留下的悬念,比无法放置它更好。
   二八大杠,给我的岁月划上了最美的弧线,未经历大起大落,就像一袭飘动的彩带,舞出了我时光里的精彩,留下了唯美的记忆。
  

共 30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以一辆永久牌二八大杠自行车为情感载体,串联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代记忆与个人生命历程。作者从老年偶遇旧物的瞬间切入,回溯自行车在物资匮乏年代的稀缺价值——它曾是婚礼“硬通货”、城乡差距的缩影,更是承载家庭责任与温情的“时光梭子”。文中既有对“凭票供应”“骑着凤凰谈恋爱”等时代细节的真实还原,也有深夜骑行三十里守护妻儿、用知识戳穿商贩少秤等鲜活故事,在朴素叙事中勾勒出人与物的情感羁绊。作者善用生活化场景与感官细节:自行车横梁的紫红毛线坠饰、深夜泥路上的蛙声犬吠、五花肉炖香里的成长顿悟,让年代记忆有了可触可感的温度。情感表达克制而深沉,无论是母亲推回工资时的无言关爱,还是父亲离世后自行车失窃的隐痛,都将个体命运嵌入时代洪流,在“物—人—时代”的三重奏中,传递出对亲情、诚信与岁月的珍视。这不仅是一篇怀旧散文,更是一部用真情书写的生活启示录:那些承载着汗水与欢笑的旧物,终将成为照亮记忆的永恒星火。力荐各位文友赏读。感谢作者投稿东篱,秋安吉祥。【东篱编辑:欣然花开】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5-10-17 07:03:08
  这不仅是一篇怀旧散文,更是一部用真情书写的生活启示录:那些承载着汗水与欢笑的旧物,终将成为照亮记忆的永恒星火。问好老师秋安,佳作连连。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1 楼        文友:继道后裔        2025-10-17 10:47:53
  谢谢老师辛苦编辑及推荐!祝秋安快乐!
2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10-17 10:58:37
  该文构思巧妙,情感澎湃,怀旧的文字,写的是浸润在岁月里的故事,很动人,很精彩,大赞文采,问候继道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继道后裔        2025-10-17 12:10:31
  感谢老师点评留香!祝秋日快乐!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17 11:44:35
  这篇自行车的过往散文,一下子就把我代入了曾经的年代,我对自行车也极有感情。生活,需要念旧,我始终觉得这是一份对比的力量,对比不是只有伤害,还有一份沉甸甸的美好。自行车尽管是私人行走的工具,但它和时光的美一直连在一起,就有了不一样的份量。这篇散文,写得厚实,情感充沛,显示了不俗的文学功底。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继道后裔        2025-10-17 12:14:07
  谢谢社长的润色与鼓励!祝秋祺安康!
4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10-17 16:31:34
  二八大杠,见证了一段岁月的砥砺前行,更见证了一代人的生活。勾勒出一个时代人与物情感的羁绊。问候老师开心快乐,祝秋安笔丰!
回复4 楼        文友:继道后裔        2025-10-17 16:37:22
  感谢老师点评留香,祝秋祺安康!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