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捡秋菜(散文)

精品 【星星】捡秋菜(散文)


作者:满山红叶 探花,21480.8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0发表时间:2025-10-17 11:10:56

秋菜一点一点拾掇回家,母亲就坐不住了。屯子大片大片的菜地,庄稼地,必然遗落粮食和不起眼的趴菜。这个时候的秋天已经接近尾声,喜鹊一如既往早晨停在门口杨树上叽叽喳喳叫,它是报喜不报忧,吉祥鸟。大伙都喜欢,地上的荒草,没来得及收割的红薯梗,穿了一身银白的霜,阳光一照,亮晶晶的,气温下降,一度到十九度,一件单衣是不行了。保暖内衣一定安排妥当,南河屯最先醒来的是河流,苏醒的河流,遮着一层白白的雾岚,清澈的水质,衬托着白色的雾气,如梦如幻,风很拧巴,也倔强,吹在脸上冷冰冰的,南河文静淡泊,季节深处不影响它追逐远方与诗歌的脚步。岸上悠哉悠哉走来一群鸭子,数了数,不多不少,刚好八只。它们一只接一只跳进南河,游一会儿,若有所思的凝视着南河,以及河上的石桥。
  
   母亲凌晨三点就坐在炕头,望一眼鱼肚白色的天空,琢磨着还有什么没收拾到家?山芋起了,盛在一个大竹筐内,悬在粮仓上晾干。花生也安营扎寨住在一个化肥袋子,辣椒、茄子、大葱、黄瓜、眉豆、雪里蕻等,一一到位。
  
   母亲想了想,屯子许多人家收获完谷物,也不去翻捡一遍,对,今天就到各地块走一走,秋后呢,只要肯弯一弯腰,就能捡一把豆子,玉米穗子,稻子,稍微一整理,便可以熬一锅粥,现在的人,不屑翻捡大田里落下来的粮食,甚至看到黄灿灿的玉米粒,脖子梗梗着,踩踏过去,不予理会。暴殄天物,母亲想想就心疼,四点钟,母亲索性下了地。热饭,喂鸭子,打扫房间。伫立在门口,顺手抓起倚在墙上的竹扫帚,将院子清理了一下。苹果树,枣树的叶子,又落了一地。枝头一些摘不到的果实,也掉在地面。母亲蹲下身,一枚一枚捡起来,吹一吹泥土,往嘴里放了一枚大枣,一咬,嘎巴脆甜。真的是瓜熟蒂落,剩在树上的枣儿,红彤彤的,熟透了。甜中带着香,母亲把枣儿捡完,码在窗台,待晒成枣干,留着平时熬水喝,舀一勺红糖,炖大枣,治疗女人痛经,也养胃,补血。母亲找出围裙,扎好,拎着一个空袋子,门没上锁,只把铁锁挂在上面,就出了院子。老猫撵了母亲几步,舍弃了,蹲在墙头唱喜歌。母亲径直朝屯里的大块玉米地,豆子地奔去。白霜开始融化,水珠偶尔滴在母亲头顶,凉!母亲不由打了个寒颤。南河屯的土地大多数分布在唯一通向县城的公路旁,母亲穿过街道,上了公路,进到地里才发现,有人比她还早,猫着腰在捡玉米穗子,母亲心里一暖,看来珍惜粮食的人,大有人在。打了玉米秸秆铺子的,就没法翻捡了。找横陈在地上的玉米铺子翻捡,粗心的人,落在棵上的玉米穗子不少,母亲扒拉了几铺玉米棵儿,围裙就满了。
  
   气温在上升,母亲有些热了,额头出汗,这时候,北屯的老吴头,赶着五六头牛,闪了过来。母亲想躲开,老吴头却搭讪了。母亲只好和老吴头唠了几句,父亲走后,母亲不愿见任何人。那种源自心底的孤独感,一直困扰着母亲。有时候,即使我们在身边,也努力过,始终走不进母亲的世界。
  
   老吴头的牛把头伸向母亲的化肥袋里,拽出两穗玉米咔咔咔反刍,母亲急忙折回袋子,扭头朝另一片大地走去。那是一块一块菜地,大白菜和萝卜尚未收,零星留下的雪里蕻,胡萝卜、包心菜、甘蓝菜,辣椒、茄子,母亲一阵窃喜。很多人家遗留下干干巴巴,疙疙瘩瘩的青菜,不带走。对母亲来说,一粒米来之不易,也要想方设法将它牵回家。
  
   母亲走得仓促,忘了带一柄剪子。这些被淘汰的菜,母亲一棵一棵连根拔起,装在空袋子,打包回家。
  
   捡回来的青菜,母亲不用分类。倒进井水,洗一洗,把泥坛子捯饬一下,坛子底部撒一把大粒盐,青菜一缕一缕摆进去。一层盐,一层菜。快要封口时,烧一锅水,凉一凉,温水时,把味素、姜蒜、香菜、香油、散落在腌渍菜上,最后放入温开水。密封严实,一般是一周就可食用。腌渍好的小青菜,码在盘子内,红红绿绿黄黄,五颜六色好不热闹。绝对是最佳的下饭菜,我给取了一个比较文雅的名字:群英荟萃。
  
   母亲每个秋后,都要像燕子衔泥筑巢似的,一兜一兜往家里搬运捡到的青菜、玉米穗子、水稻、大豆。母亲守着一坛一坛她辛苦腌渍的咸菜,脸上的皱纹也开出一朵一朵幸福的菊花。
  
   前几天,我坐车回老家,母亲兴高采烈的跟我说,一个生意人承包了北屯大片地种甘蓝菜,听说菜已经雇人砍了,地上留着不合格的次品甘蓝菜,也没人去捡。母亲动了心,想去捡回来喂鸭子。自己又不好意思去,我来家刚好是个伴儿。母亲边说,你换换衣服,这就去。一边找出空袋子,拿了几个苹果,鸭梨,几块中秋节没吃完的月饼,两瓶矿泉水,推出独轮车,锁上门,我们急匆匆朝北屯奔去。过了两个屯子共用的石桥,太阳光很强烈,天瓦蓝瓦蓝的,路旁草丛盛开着五颜六色的格桑花,蝴蝶围绕着花朵翩翩起舞。蜜蜂蹲在花蕊上思考着过冬问题,风柔柔的,很淑女的拥抱着天地万物。南河静静地流淌,我深深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长久阴霾的心突然被阳光塞满。
  
   到了种甘蓝的地,见几个女人在拔甘蓝菜,大部分的次品甘蓝菜,消失不见了。地上横七竖八躺着一些枯萎的,发黄的甘蓝叶子。母亲看了看,既然来了,也不能空着回去。独轮车都推来了,反正是不要钱的,管那几个女人怎么看。又不是拿他们家东西,我和母亲埋头拔甘蓝菜,大小都要。鸭子能吃就行,拔了一个多小时,装了满满两大袋子甘蓝菜,日头也挂中天了,我肚子叽里咕噜喊了,母亲拍拍手上的泥,走,回家。我做手擀面你吃。
  
   一路上,我推着独轮车,歪歪扭扭,像在扭大秧歌,母亲在后面笑,我是好长时间没推独轮车,生疏了。难怪母亲笑,不过,母亲开心,我也开心。之前,我说过很多回,父亲母亲是儿女最好的风水。陪在老人身边,他们会很高兴。
  
   走到屯子,我满头大汗,脱了外衫。继续推车,母亲说,我来吧。我觉得让母亲推车不好看,母亲说,管那么多干嘛。我又不是动弹不了。母亲一下抓过车把,推起来像平时一个人走路似的,真的是老当益壮,我不仅夸了母亲一句,还得是你,母亲,好棒!
  
   回到家,我们将甘蓝菜分了分,好一点的留着腌渍,或者炒着吃。孬一点的,喂鸭子。
  
   母亲做了手擀面,韭菜鸡蛋打的卤子,我狠狠吃了两大碗。
  
   甘蓝菜,我带了一些回楼,和同事分享。
  
   想一想,老家有地有房子是好的,至少,在城市混不好,可以回去。种一洼菜,养鸡养鸭养猪,自给自足,闲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多好,多好。
  

共 25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字最动人的力量,在于用“显微镜式”的笔触,将秋日乡野的寻常日子,酿成了一坛醇厚的生活佳酿。没有刻意煽情,却让每个细节都浸着温度——母亲凌晨三点的盘算、竹筐里悬着的山芋、窗台晾晒的枣干,甚至霜花融化在头顶的凉意,都像从记忆里捞出来的片段,真实得能闻到泥土与咸菜的香气。文中的母亲,是整篇文字的灵魂。她弯腰捡粮的身影、腌菜时精准撒盐的手势、推独轮车时老当益壮的模样,不仅是一代人“惜物如金”的生活底色,更藏着中国人骨子里对土地的敬畏、对日子的热忱。尤其是“像燕子衔泥筑巢似的”搬运收获的比喻,把朴素的劳作写得充满诗意,让平凡的母亲形象瞬间鲜活立体。文字的另一重妙处,是“景”与“情”的无缝交融。南河的晨雾、带霜的红薯梗、格桑花间的蝴蝶,这些秋日乡野的景致,不仅是故事的背景板,更暗合着人物的心境——母亲的孤独与坚韧、“我”陪母亲时的温暖,都在这疏朗的秋景里慢慢铺展。结尾“城市混不好就回乡下”的感慨,没有丝毫抱怨,反而满是对乡土的眷恋与底气,让整篇文字的情感落到了最踏实的土地上。最后,“群英荟萃”的咸菜、韭菜鸡蛋卤的手擀面、和同事分享的甘蓝菜,这些带着“人间烟火气”的细节,让故事跳出了个人回忆,变成了能引发所有人共鸣的“共同记忆”——原来最动人的幸福,从来都藏在这些平凡日子的褶皱里。好文推荐欣赏!【编辑:燕双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018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双鹰        2025-10-17 11:11:34
  感谢作者赐稿星星,问好作者,期待更多佳作!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诗情画意,悦读人生!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