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小事】匣子(散文)
我租住的楼房是一楼,这几天,总是听到我住的地方前面过道的一个值班室里,有人在用老式的收音机听单田芳的评书,而且声音很大,我猜想这一定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听。这个熟悉的声音,一下子让我想起了我奶奶以前就经常听的这个评书,想起她的那个随身携带的收音机的匣子。
那年奶奶有一个红色的收音机匣子,是我们来承德的时候,爷爷给她装在她的红木箱里面的。奶奶说:“我把匣子拿走了你听啥呀?“
爷爷说,他就不听了。等奶奶听了,打电话时讲给他听就行了。
爷爷给奶奶装的这个匣子是有纪念意义的,那年爷爷从部队转业回家,带回来这个匣子。这个匣子是爷爷参加抗洪救灾荣立三等功,部队奖励给他的。那时候匣子里正流行听单田芳的评书,爷爷和奶奶认识那天,听奶奶说她最喜欢听评书,就把这个匣子作为定情物送给了奶奶。对于那个年代,那个匣子可是贵重物呀!奶奶当成宝贝似保存着。两个人结婚后,她把匣子带到新家,和爷爷一起听匣子。奶奶的听力好,但她听匣子总是喜欢开挺大声,街坊四邻都能听到了。她来承德的时候,她每次出去遛弯,也是总把匣子开挺大声,在街上听着走着。父亲有好多次告诉她,走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别把匣子放那么大的声。奶奶把父亲的话当成耳旁风,还是依然我行我素。哥说,奶奶之所以总是把匣子放那么大声,她是穷显摆。哥说的话没错,奶奶就喜欢显摆,你说她显摆,她不爱听她会反驳你:“我这不是显摆,我是分享。分享给更多的人听!”
奶奶其实说这话也没毛病,奶奶人心眼不坏,还心地善良。别看她平时一分钱掰两半花,但在对待乡亲和亲戚方面,她从来都舍得付出。那年,我们刚来承德没多久,奶奶就被当选上了村主任。其实她能评选上村主任也是凭着她的善良,热心为村民做好事这点上。她有个外号叫“闲事婆”。就冲她这个外号,可想而知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村里人家谁家有困难了,她会张罗着去帮忙。谁家遇到难事需要钱了,她兜里再没钱也要硬挤硬凑,帮助别人。那时我们来承德那年,村里人家都不算富裕,没有几家有收音机匣子的,。因此,奶奶每天挎着收音机匣子,从村西头走到村东头,声音开得倍大倍响。一些爱听评书的老太太、老大爷就像啦啦队一样跟在奶奶身后,一边走一边听,时而还议论着。都夸赞奶奶是村里的小喇叭。
奶奶听到别人夸赞,会更加挺直腰杆走路,把她的红匣子更大一个音调着。结果有一天,奶奶光顾显摆她的匣子了,结果被一辆三轮车刮倒在地,匣子也被甩到了一边,奶奶也摔倒了地上。还好的是开三轮车的小伙子没跑,把奶奶搀扶起来拉着她去了医院。检查过后,也没大碍只是腿有轻微擦伤。小伙子姓李,家就在我们村附近的一个村的,那天他也是着急回家要拉母亲去医院办理住院手续,给奶奶鸣笛了奶奶也没听见,就被刮倒了。那天的检查费是奶奶自己出的,奶奶说这个责任本应她负,是她不好走错了路,匣子声音开得太大了。还好的是,匣子没有损坏,只是不能再开大声了,开大了里面会有“滋啦啦”的噪音。
奶奶对村民大方吧,可对于我和哥超级小气,我和哥有时想听听她的匣子里的儿童频道的节目她不让。有时她把匣子开得挺大,结果打起了呼噜。我和哥悄悄调个台,还没等听呢,她就睁开眼睛了。对我俩高声喊道:“小兔崽子!谁让你俩换台的!”然后她变精神了,爬起身也不睡了,下地把匣子挎在脖子上就走出家门了。嘴里磨叨着:“我咋睡着了呢?我的老姐妹和老哥们还等着听我匣子呢。”
哥有一天给我拱火说,奶奶眼里只有外人,没有家人吃里扒外。哥的这句话,让我对奶奶积攒很久的火焰一下子点燃了,我那天冲出家门,追上奶奶,上前趁奶奶弯腰提鞋一瞬,一把抢下她的匣子,拿起就跑。奶奶急了,在后面喊着追着。我那天跑到山上的山神庙里,把它挂在山神庙的石碑上。奶奶追到山上,看见她的匣子被我挂在石碑上气得大骂着我,把匣子从石碑上拿下来紧紧抱着下了山。那天回到家,奶奶和母亲告了我状,我被母亲拿扫帚疙瘩抽了几下。
一天,奶奶照样出去溜达,回来时,却双手空空。
“匣子呢?匣子丢了吗?”哥不停地问。奶奶告诉我们说,今天她在村口遇见了那位双目失明的刘奶奶——一个人住在山脚的老屋里,儿女都在外地。刘奶奶听见匣子声,颤巍巍地招手说:“老姐姐,这声儿真暖和,让我想起年轻时在公社听戏的日子。”
奶奶看着她空洞的双眼,突然想起自己摔伤那天听到的滋啦啦的杂音。她默默把红匣子塞进刘奶奶手里:“拿去听吧,以后我天天来给你换台。”
从那天起,奶奶依然每天准时出门,只是手里不再提着那个响亮的红匣子。她牵着刘奶奶的手,两个老人慢慢走在村路上,奶奶把听到的评书一段段讲给她听。有时讲到单田芳那句“欲知后事如何”,她们会像孩子般笑起来,声音传得很远。
那个吵吵嚷嚷的红匣子安静了,但整个村子却听见了比评书更动人的故事。
我上高中的时候,一次作文赛我得了一等奖。我用我得的奖金给奶奶买了一个和奶奶一样的红色的收音机匣子,当我送给奶奶时,奶奶兴奋地把它挎在胸前。
我大一的时候,奶奶去世,她嘱咐我让我给她带上匣子。她说,她要带到那边去和过去的人一起听才过瘾……
拜读老师好文,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