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房前屋后(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小事】房前屋后(散文)


作者:赵声仁 举人,3664.2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9发表时间:2025-10-20 16:16:03
摘要:我家的房前屋后,除去根揪揪菜、老婆子耳朵、窝瓜,还有转日莲、蔗甘(甜杆)、葫芦、瓠子、毛菜、山药等等。这些,都不占用正经土地,却长得生机勃勃,带来不小收获,丰富着我的生活,调剂着家里的日子。

房前屋后,种瓜种豆。我家的院子大,院墙多,篱笆也长。所种的作物,就不只是瓜和豆;种的地方,也不限于房前屋后了。前后院子里,整齐成片的地方,种粮种菜种烟,自不必说,墙跟下,篱笆旁,茅房边,井沿四周,凡是能插脚的地方,父母也都会点上种子,抹上秧子,在不同季节,收获不同品种。这些菜品,多种吃法,多种味道,调剂着家里的生活。
   北院二道墙外东侧,是厕所,厕所北面是水井。水井和厕所之间,是块锅台大的地方。每年,父亲就在这个地方种两小沟根揪菜。根揪菜,茎粗叶阔,油绿油绿,它的最大优点是再生性强,可多次掰取,持续享用。种子是不大规则的圆形,高粱米粒大小,清明过后种上,两个多月就可以掰取食用了。蒸熟后,放点作料拌着吃,口感极好,有一种清香的味道。包馅吃,也是一种吃法,大都是包菜馍馍,喜油,多放油好吃。但那时家里油很少,妈妈舍不得多放,做出来的菜馍馍,就总是不大好吃。事实上,根揪菜,在我家的主要用处是喂猪。隔三差五,妈妈就掰下一篮子,剁碎,和麸子、谷糠搅在一起,馇熟,家里那两头猪,就可美餐一天了。根揪菜,根系发达,生命力强,耐旱耐涝,也不挑土质和肥料。也许是这里距离厕所近,总有零星粪便溢出的缘故,在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给根揪菜施过肥,但它长得总是精神抖擞,粗壮挺拔,十几年的夏秋之季,根揪菜,是我家馇猪食的主要原料,为我家的日子,做出了不小贡献。现在,很少有人种植这种菜了。有一天我赶集,偶遇一老汉卖根菜,看着挺亲切,上前搭讪。当我叫出根揪菜的名称时,老汉竟然伸出拇指,说难得我还认得这菜。
   水井往北东侧,是一段二三十米长的篱笆。一种扁豆,就种在这段篱笆上。说是扁豆,我们那里,都叫它老婆子耳朵。扁平,有褶皱,像极人的耳朵。我佩服庄稼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给它起了这么形象的名字。但为什么冠以老婆子呢,老太太的耳朵,褶皱更多些?老婆子耳朵,是一种藤蔓蔬菜,适应在架上生长。但我们那里,从来不把老婆子耳朵种在象样的地块上,更不像种豆角、黄瓜一样用木棍竹杆为它架起架来,而是把它种在篱笆边下边,以篱笆为架,让它在篱笆上尽情攀爬。老婆子耳朵好像心安理得,细长的蔓,圆阔的叶,在篱笆上恣意地生长,攀爬地生龙活虎,开着紫色的小花,然后,滴里嘟噜,结得上下都是果实。没人给它浇水,没人给它施肥,它就那么繁茂地生长着。有一年,竟把篱笆压踏了。母亲不得不用镰刀割去好多藤蔓,找来木棍,把篱笆再树起来。老婆子耳朵,表面有一种紫晕,像是喷洒上去的,用水一焯,就全都绿了,而且绿得娇嫩,绿得可爱。老婆子耳朵适宜素炒和暴腌,蒸熟后凉拌也可。当然,加肉炒炖,更香。但家里哪里买得起肉啊。和其它豆角一样,老婆子耳朵,也有一种豆角毒,吃的时候要焯熟炒透,避免中毒。老婆子耳朵,还有一种奇异的味道,有的人不喜欢,放点辣椒,异味就转化成香味了。为了省油省事,妈妈给我们做的最多的,是蒸熟后拌着吃,不用切,放点酱油和盐就成了。
   窝瓜秧,是最具有侵略性的。根深茎粗叶子大,可在地上伸展,也可往高处攀爬。它长在哪里,别的菜蔬就不会长好了。放在篱笆上,老婆子耳朵,就会完全盖在窝瓜秧的身下,而逐渐萎缩消亡。为了不伤害别的品种,又保证窝瓜的任性生长,妈妈总是把它种在南院临街的院墙内侧,让它往墙上爬,往墙边的树上爬。每年到了夏天,南当街的两堵墙,就被窝瓜秧包围成了绿色。春天播下的几颗牙齿样的窝瓜籽,发芽出土,展茎攀爬,比赛一样,横竖交叉着往墙头上奔。窝瓜秧的茎梗,大手指粗细,像有什么远大目标似地往前伸展,见头不见尾,上边隔半尺就长出一片芭蕉蒲扇大小的叶子。整个窝瓜秧,就像长了无数翅膀的绿蛇,能爬又能飞。
   夏天一到,浓绿的叶片中间,就开出无数黄色的花朵,四五片花瓣,包围着十数根花蕊。几天后,窝瓜花萎缩干枯,一个小窝瓜,就悄悄在花瓣后边形成了。秧子的前段,接着开出新的窝瓜花。窝瓜的家族是庞大的。妈妈种下的窝瓜籽,好像是一样的,白白的,一头尖,一头圆,但长出来的窝瓜却各式各样。形状上,有圆的,有椭圆的,有橘子形的,有葫芦状的等等。颜色上,有绿的,有青的,有黄的,还有灰黑的。它们或匍匐在土地上,或悬吊在秧子上,或静卧在墙头上,有的干脆跃过墙头,爬上就近的椿树上,从树桠上往下垂吊着,如同奇异的树上结出了硕大的果实。
   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窝瓜,味道不同,吃法也不大一样。包馅、做粥,素炒、干蒸等,都是惯常吃法。有脆的、有面的;有香的、有甜的。我最爱吃的,自然是包馅。绿色椭圆的窝瓜,挖瓤去皮,切成细丁,攥出水份,打三两个鸡蛋,放盐,放少许作料,包成水饺、蒸饺,嘿!清新爽口,满满的清香味道。
   窝瓜花,还是蝈蝈的最爱,当然,也是我的最爱。每年秋天,玉米秸子长高了,满地的青纱帐。“蝈蝈蝈蝈”,铜铃般的叫声,则从青纱帐里阵阵传出。我们几个小伙伴,便钻进玉米地,钻进高粱地,钻进草丛中,把叫声装进蝈蝈笼里。每天揪两朵窝瓜花,塞进蝈蝈笼,叫声就可持续发出了。大葱、黄瓜,蝈蝈也吃,但好像不如吃窝瓜花更高兴。我觉得,有了窝瓜花,蝈蝈到了我们的手,就不算委曲。到了深冬,窝瓜秧的茎就干透变成灰黄色了。不知是谁的重大发现,干透的窝瓜秧茎杆,可以当烟抽。我们就撅下茎杆,断成手指长的一节,点着,一口一口地抽起烟来。几下,舌头就麻麻酥酥,口腔,也苦涩难耐了。窝瓜,包饺子好吃,但窝瓜秧的茎,抽烟可是让人遭罪!
   上小学后,学到了一篇课文,忘记题目了,但里边的内容,房前屋后,种瓜种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却记得很牢固。我家的房前屋后,除去根揪揪菜、老婆子耳朵、窝瓜,还有转日莲、蔗甘(甜杆)、葫芦、瓠子、毛菜、山药等等。这些,都不占用正经土地,却长得生机勃勃,带来不小收获,丰富着我的生活,调剂着家里的日子。
   感谢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宅院!

共 23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方宅院,满是烟火与生机。墙根下的根揪菜、篱笆上的“老婆子耳朵”、院墙上攀援的窝瓜秧,这些不占“正经土地”的作物,在父母的照料下蓬勃生长,不仅喂饱了猪、填满了家人的胃,更撑起了童年里鲜活的记忆。掰根揪菜的清香、拌老婆子耳朵的简单、窝瓜花喂蝈蝈的乐趣,还有冬闲时抽窝瓜茎的青涩滋味。这些作物耐旱耐涝、不挑水土,像极了寻常日子里的韧性,在有限的条件里绽放无限可能。它们没有名贵的名头,却用四季的馈赠调剂着生活,让“房前屋后,种瓜种豆”的古训,变成了看得见、尝得到的温暖。如今再忆起,宅院不仅是生长作物的地方,更是藏着生活智慧与童年欢愉的港湾。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10-20 16:16:50
  文字把宅院作物写得满是烟火气!愿老师常忆起这般温暖,笔下再添更多生活趣事。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10-20 16:17:38
  读着像回到童年小院,太治愈!祝老师往后日子常存这份美好,佳作不断涌现。
3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10-21 13:28:13
  老院的前前后后都是绿色食品,农民惜地一块不大的地方变成了满满的乡间小菜园。好文拜读学习了!
回复3 楼        文友:赵声仁        2025-10-21 17:04:07
  真是的。没有污染,自给自足
4 楼        文友:赵声仁        2025-10-21 17:04:47
  真是的,没有污染,自给自足
5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10-22 09:40:46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