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现代诗歌 >> 【东篱·念】最痛的契约(诗歌/外一首)

编辑推荐 【东篱·念】最痛的契约(诗歌/外一首)


作者:园外仙子 白丁,58.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5发表时间:2025-10-21 06:42:09
摘要:而今,大雁开始双语盘旋 向南,用翅锋勾勒釉上彩工笔 朝北,以啼鸣拓印长调里的颤音 直到我们学会 睡在彼此的反义词里 你枕着我的潮声 我抱着霜雪,念你

◎最痛的契约
  
   最痛的契约是
   把鄱阳湖装进勒勒车的辙印
   而真正的融合在
   你眼里的南方梅雨
   与我梦中的北方白毛风
   突然交换了体温
  
   于是我们决定
   共同豢养那头情感的怪兽
   长着景德镇的青花角,刺破云幕
   披着呼伦贝尔的牛皮,裹住风沙
   它反刍吐出的星群混着窑火与牧歌
   一半是高岭土淬炼的瓷珠
   一半是牧草籽凝成的露核
  
   在深夜作坊里
   我拉坯的手沾着瓷泥
   突然长出马鬃
   你修坯的刀闪过
   套马杆的弧光
   未成型的器物中
   传来乡音碰撞的脆响
   南方软语撞上北方喉音
  
   而今,大雁开始双语盘旋
   向南,用翅锋勾勒釉上彩工笔
   朝北,以啼鸣拓印长调里的颤音
   直到我们学会
   睡在彼此的反义词里
   你枕着我的潮声
   我抱着霜雪,念你……
  
   2025年10月19日(原创首发)
  
  
   ◎瓷脉
   一
   高岭土在敕勒川醒来
   马鞍形窑身里
   景德镇的雨水正梦见
   蒙古马踏出的冰裂纹
  
   二
   我教你辨认
   赣江的瓷语有十八道水痕
   你告诉我草原釉光里
   藏着七十二匹野马的眼
  
   三
   我们各自豢养火种
   我守着龙窑不熄的脐带
   你供奉敖包前跳动的蓝色焰心
   当两处火苗在子夜相认
   长城突然变得透明
  
   四
   交换信物时
   我给的茶饼压着鄱阳湖的浪
   你系的狼牙坠着铅山的云
   最沉的契约是两捧土
   南方那抔会唱采茶戏
   北方那抔能长出马头琴
  
   五
   当信物在窑火中完成契刻
   我们开始用混血的节气生活
   春分用套马杆量布匹小雪拿瓷针挑羊毛
   孩子总在窑变时刻出生
   哭声里既有
   瓷笛的清越,又有呼麦的共振
  
   六
   当叮咛沉入暗夜
   我们共用一对陶肺呼吸
   你的左半叶飘着江西的蓼花
   我的右半叶立着内蒙的樟子松
   雾凇悬着未落的尘埃……
  
   2025年10月19日(原创首发)
  

共 8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今日重磅推出诗人园外仙子老师的组诗《最痛的契约》与《瓷脉》。这组诗歌以惊人的意象系统,构建了一部关于南北婚姻的“史诗”,将地域文化的碰撞与个体情感的融合,淬炼成当代情感叙事中一部深沉而疼痛的作品。两首诗作如同一只瓷瓶的内外壁,共同勾勒出同一段关系的轮廓。《最痛的契约》以“契约”为核,道出了婚姻中主动的抉择与背负的沉重。诗中那头被共同豢养的“文明的怪兽”,是这段关系最广精妙的隐喻——它美丽而怪异,既是创造的源泉,也是疼痛的本身。当“睡在彼此的反义词里”成为一种宿命的智慧,亲密关系中最深的无奈与最坚韧的温柔已不言自明。而《瓷脉》则如一部细腻的工艺纪录片,以“陶瓷”的诞生过程,记录了这段婚姻从孕育到成型的全过程。从“高岭土在敕勒川醒来”的奇异开篇,到“共用一对陶肺呼吸”的生命同构,诗人将制瓷的每一道工序——醒泥、辨纹、养火、契刻、窑变、成釉——都对应为情感的阶段。那在窑变时刻出生的孩子,哭声里交融着“瓷笛的清越”与“呼麦的共振”,象征着一种新生的、混血的文化生命在疼痛中诞生。这两首诗共同完成了一个深刻的主题:最痛的契约,并非源于恨,而是源于最深切的爱与最艰难的融合。它是在文化的断层线上构建家园,在彼此的“反义词”里寻找共鸣。诗人用景德镇的青花与呼伦贝尔的风沙,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情感地图,标注了一处既壮丽又荒凉,既温暖又刺骨的坐标。感谢投稿东篱,点赞,推荐!【东篱编辑:吴炜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10-21 09:46:40
  婚姻与瓷器的结合,体现一种混血文化。疼痛是生活里结痂的痕,瓷器,光泽艳丽,需要埋藏在土里,才能彰显其长久。或者,那就供着,仅仅增加摆设的距离。融合,需要海与岩石的默契。点赞学习,金刚拜读了。
回复1 楼        文友:园外仙子        2025-10-21 16:53:24
  感谢金刚狼老师用心品读与鼓励。您提到的“光泽”与“埋藏”、“摆设”与“默契”,这几组对比深深点醒了我,让我对笔下的意象有了新的认识。能得到您这样的点拨,十分荣幸。向您学习!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21 10:49:13
  好诗,好诗!我很少读到这样的好诗了。仙子的诗歌的美,不是以华丽的词句来点缀,而是颠覆着我们的认知,打破了认识的局限。一般地说,大雁北去,南飞,在我们的文化里,都不仅仅是天气物候,是代表着情感的失落,但在我们胶东半岛这,我记得母亲总不说什么北去南飞,可见雁字就说雁字来了,可能是淡化了那种情感寄托吧,以“来”字让我觉得物候更新,不再念着过旧。婚姻是一种契约,这样的契约,包括所有的契约,可能一开始都必须要共同的认知和认可,但并非如此,有时候豪放和婉约就那么捏合在了一起。南方的,走进了北方,不是心甘情愿,但必须视为契约。于是产生了不适合疼痛,疼痛恰恰是一个瓷瓶的里子和装帧的关系吧,于是有了一个风景,风景是以泪水和结痂的方式存在的。经过漫长,接受时光的砥砺,终于到了所谓的以坚持的时光长短为依据的见证,而有了契合。我觉得仙子老师的诗歌,从这两首看,是完成了主题的蝶变,转移到了更大层面的人文思考和表达上,给我们的感触,不仅仅是个人的,也有时代的,民族的,人文的多方面。诗歌意象反复,使得思维在一个不断跌宕的空间穿行,甚至把自己不是很远的关系,也纳入其间比照思考。有时候并非所有的事情都是心愿,但必须为之付出,不能以为这儿否定自心曾经接受的契约。我喜欢——共同豢养那头情感的怪兽——这样的结论。怀才抱器拜读。加紧创作,期待这样的诗歌每日一首。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园外仙子        2025-10-21 16:50:23
  感谢怀才抱器老师如此用心、用情的深度赏评!您从“雁字”的独特文化解读切入,到对“契约”本质的深刻剖析,再到将诗歌主题升华至时代与民族的层面,每一步解读都充满了真知灼见,让我深受感动。
   您说“疼痛恰恰是一个瓷瓶的里子和装帧的关系”,这句话精准地道破了《瓷脉》中试图表达的那种内在挣扎与外在形式的辩证统一。您读出的不仅仅是诗歌文本,更是文本之下那些流动的、复杂的情感真实。能得到您这样知音般的共鸣与鞭策,是我莫大的荣幸。
   “必须为之付出,不能因此否定自心曾经接受的契约”——感谢您读懂这份沉静中的坚韧。您的鼓励是我前行的重要力量,定当努力。怀才抱器老师,诚挚感谢!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21 10:50:59
  我觉得,凡是契约,都是痛的,解释双方欣悦地达成契约,也是彼此让步,何况,不是所有的契约都如此,多少契约只能那样签下,而且深知结果,也无悔了,这是契约精神的中华解读。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园外仙子        2025-10-21 16:56:26
  老师的补充点评,如点睛之笔,让学生对“契约”的理解又深一层。欣然背后的让步,深知结果的无悔,您说得太好了。能得您如此悉心指点,是莫大的幸运。再次诚挚感谢怀才抱器老师!
4 楼        文友:园外仙子        2025-10-21 16:49:26
  读完吴炜炜枫老师的编按,内心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动与敬意。您不仅读懂了文字,更读懂了文字背后那片情感的“断层线”与文化的“窑变”。感谢您用“瓷瓶的内外壁”来勾勒诗的轮廓,用“情感的怪兽”来点破关系的核心。您深邃的洞察与诗意的阐释,让这组诗的意蕴得到了极大的升华。能遇到如此知音的编辑,是此行最大的收获。诚挚感谢您的辛苦付出与匠心诠释!
5 楼        文友:明镜亦非台        2025-10-21 21:29:56
  很宏大的主题,又不无酸楚。
文学爱好者,工作之余,曾在许多文学网站发文交流,乐在其中。
回复5 楼        文友:园外仙子        2025-10-22 00:22:58
  谢谢明镜亦非台老师的解读。“很宏大的主题,又不无酸楚”读到的这点酸楚,正是我想表达的内核。能被人理解是创作最大的慰藉。
6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10-23 08:36:27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