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漫步在秋雨绵绵中(散文)
1
这场秋雨,是从长假第一天就开始的,未能停歇。在周身的每一处,细细密密地织着网,没有放弃一株草,一棵树,甚至,每个倒立的空间。时光荏苒,亦匆匆而来,亦匆匆而去,起起落落之间,我们都长大了。
这个长假与秋雨为生,出出入入之间总是垂挂着雨幕,丝丝缕缕,缠缠绵绵,足以见证秋雨的强大而柔和。风雨无阻,我还是很赞同这个词的寓意,就像漫天雨幕里,总有着鸟雀在翱翔。我做不了鸟雀,就做好自己,在雨幕里乘着雨的空隙劳作,在一顶草帽撑起的天空里,写着诗意,雨声伴着呼吸。
人总会老的,但老了之后有着舒适的人居环境就是幸福,向着幸福出发,是多么惬意的安排。国庆这天的雨,是属于小雨与中雨交织的无缝链接,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天气中聚在一起,一撅头,一铁锨地拆除了老丈人睡了几十年的土炕。一个个笑容满面的脸上沾满灰尘,像烧炭的人从炭窑里走出来又钻进去,是真实的“满面尘灰烟火色”。而烟火这个词,更加延续了农村数百年的孝道。老有所养又是这个时代必须遵循的道德新规,烟火有了颜色,才显得十分温暖。
秋雨呢喃,总是日夜轮序,呢喃不断。日子就像庭院里集满的清流,薄薄的漾不出水花,脚丫从庭院划过,发出微弱的滋滋声。我们围着火炕而鼓捣,妻子和姐姐们在灶房翻炒着香味。烟尘在香味中飘荡,朦朦胧胧透着特别的味道。就这样,我们三女婿鼓捣了几天,老丈人的房间焕然一新,舒适的一张床落地开花,在秋雨的见证里走向未来和远方。我们把思念铺在床上,再铺一张电热毯。
本就是活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间隙里,顾头又得顾尾。微笑,才是这个雨季原有的情怀。我总有种感觉,这场秋雨的到来,不是为了浸湿泥土,而是给我们创造一种团聚的天籁。其乐融融,可能是最好的意境。
我是在中秋的前一天下午回来的,就是在这个节日里放慢脚步,沐浴一场秋雨,让心得以清爽的安静。
心静自然凉,凉的是雨幕赶走的喧腾,热浪的余温。在山一侧,在水一旁。飘飘洒洒,扬扬依依,宛若春的迷蒙而胜似迷蒙,好像春的苍茫而胜似苍茫,洇漶着春的浓雾而胜似浓雾。秋雨继承了春雨的涵养,但更加厚重执着,更加丰富宽泛。懂得雾锁山头,懂得雨染河川。大地在秋雨中吸足水分,储存一个未来的命运。正如老同学在微信朋友圈发的那样——“夜冷凝琼露,时逢月半秋。残荷倾曲岸,旅雁过高楼。篱菊香盈袖,江枫醉染舟。寒光催物候,时序去悠悠”。感悟时光,自己也不再年轻,每日脚步匆匆,像停不下来的陀螺。
生活挑选的日子不仅仅是营业,有时,还会有暗夜。不要高估短期的热闹,也不要低估长期的寂寞,当你慢下来,沉下心,慢慢打磨自己,就会忽然发现,时间会沉淀出真正的价值。
2
中秋这天,我和妻没有像其他人那么匆忙,去精心准备一桌子菜肴,加上水果糕点,为这个盛大而美丽的中秋祝福。家常便饭,和自己的家人吃得热乎,我感觉就是拥有。
我们的午饭十分简单,随便的几个菜,两荤两素,摆上桌时,我发现少了一个汤,不是说“四菜一汤奔小康”嘛,我急忙起身给每人冲了一杯醪糟,凑齐了五菜一汤。
午饭后,儿子和他哥哥开板车去搬运挖机,我和妻闲着无事,就撑着雨伞,到雨幕里走走。
如果一定要从生态角度去说一说,那肯定是最美的。在老家,一出门,那些小草树木绝对是这个世界的尤物,植被覆盖率一定在70%以上。就我们小小的县城,就有三处可以游乐之地:吴山陵园、周竹山森林公园、太湖风情园。只是我们在这样的环境里久了,感觉漫山遍野的草木郁郁葱葱就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每天活在天然氧吧,应该拥有一颗知足的心。
走出小区,走进雨幕,心总有着别样的跳动,湿漉漉的但很温馨。一人一把伞,撑着水汽氤氲的天空,伞下自成方圆。沿着水泥路,鞋底贴着水面发出快乐的声音。大路上车来车往,匆匆忙忙,没有停下的意思。车流如潮,南来北往。在这个大时代里,人们的步履总是比不上山野的闲云野鹤那么幽静,我忽然想起很久以前读过的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成功的人始终在奔跑的路上,不会停留下来,去欣赏一路风景。我不是成功者,宁愿花费一点时间在这秋雨绵绵的天幕里,哪怕渺小如一只蚂蚁不为人知。水到渠成,那是水流对自然界的冲击力。我明白这个理,但我有时也很期望。毕竟,人生不是水流,会有着许多关于道德框架去坚守。守初心,担使命,天经地义。可我也依然期望,自己是一只飞翔在森林里的小鸟,从这棵树上飞到那棵树上,其过程,一定属于翅膀震动气流的欢快。
雨幕里,像我和妻这样撑一把伞,漫步而来又漫步而过的影子并不多。尽享繁华,万千雨丝落幕,维维漫漫,静谧安逸。似乎天际只为九天下落的雨丝造一张温床,没有斜风只有细雨,柔软而执着,弥漫而苍远,朦胧中透着一份孤傲。天并非灰蒙蒙的,有着淡淡的层次,那是从山头上升起的浓雾荡漾的力量韵开的奇迹,有着古遗址的那份久远与豁达,混沌而光亮。毕竟是幕雨如丝,关于阳光的耀眼和月色的温柔,总在不高不低的云层之外。雨丝娇柔,丝丝滑滑,清清凉凉,温柔洒脱。和着这份安静,我和妻在雨幕里走出孩子的顽皮,踩着脚下的水花,一蹦一跳。我觉得,无论多老,人生都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候,释放出孩童的顽皮。
3
离我家最近的景点就是泰湖风情园,雨幕中选择一处近点,慢慢悠悠一个来回也就一个多小时。而且道路平缓,弯绕不多,加之入泰湖的两条路口做了限制,车辆无法进入。绕着湖水画圈的道路铺满塑胶,走在上面柔软舒适,像踩着硬度高的海面。妻说她许久没有去泰湖了,我想想,也八九个月了。这七八年,妻子一直在外地打工,只是逢年过节时回来。每次回家,总是奔波于我的父亲和她的父母之间,很少有时间一起走走。我的父亲和妻的母亲都在去年相继离去,我们在心灵之间都少了一份牵绊。但内心世界总是空落落的,不是那么踏实,总感觉人生在残缺中飘摇。面对漫天的雨幕,携手同行,也算作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填充。路总在前面,逝去的风景是无法轮回的,唯独寻找新的风景,方能再次灿烂人生。花红柳绿,百鸟齐鸣,那已经不是我们这个年龄所追寻的目标和奢望。
我十分感恩这场秋雨的缠绵,飘飘洒洒的七八天,依然不见有着云开雾散,阳光再现的可能。如果早晴几天,就不会留有我和妻撑着雨伞漫步在雨幕里欢欣的罅隙。风从甬道进入,那是带着怒号、带着疾驰而来,此刻的雨幕不同,虽然在不断降低气温,可依旧保持在16°之上,是一个十分惬意的出行。远离燥热,远离寒冷,不疾不徐,不偏不倚。面对这样的雨幕蹒跚,我有机会和时间,与妻子一起撑着伞在雨幕共度一段时光,虽然短暂,但那是任何画面都无以替换的笑容。
我们习惯了沿着河面的小径游走,在第一个路口,我们拾阶而下。这是一条我们再不能熟悉的小河,随着近年来城市化建设的推进与青山绿水政策的贯彻,不再是一条臭水沟了。水流不是太大,远远地就像一条铺在河滩上的带子,明净青绿。弯弯绕绕,有着河流翻山越岭的样子,保存着河流的初心。河道宽绰,足足有百米,而水流经过的区域仅仅十分之一。水流两面,修建三米左右的人行道和十几米宽的绿植面积。风景树、三叶草和一些花卉交错着,水流当中,也有因水流的流淌而沉积的草粒,在水的滋养下郁郁葱葱。水草、芦苇成为水流的伴侣,不离不弃。
下了台阶,妻子左转,停留在一棵月季花前,看擎着花蕾的花束和依然盛开着红彤彤的花朵,借助伞的阻隔,拍下深秋里唯一的红艳。而我走过她的身旁,停留在路基的护坡旁。六七米高的石头护坡表面,沿着勾勒的水泥型的缝隙,溢满了清脆的青苔,湿漉漉的沁满水份,沿着石面攀爬,使得整个墙面染成绿色,一种生命在秋雨里舞蹈的图画映入眼帘。我学着妻子,拿出手机,留下一帧爬满青苔的墙面。苔藓青脆吐绿,身姿婆娑,在视觉的深层映出独有的风情。荡漾在雨幕里,为秋雨的缠绵做解说。
这些拍照,不是为了打发时间,我相信我和妻子一样,都在寻找一种贴切的人生意象。
4
很快,我们就来到太湖风情园的第一处路口。斜掠而上,有着特有的弯曲与坡度。路旁挺直的树木神采奕奕,像斗士一样神情飞扬。
我们并着伞,以后退的形式慢悠悠地爬行。我们有着足够的时间,融于雨幕之中,看微雨倾覆,迈轻步蜿蜒,一边诉说着曾经过往,一边对路边的所见评头品足。仿佛,此刻偌大的雨幕里,就是我们二人的世界。我们不是孩子,无需放纵。但我们打捞出最好的心情,随着雨幕的倾斜,也倾斜出属于我们五十多岁人的张狂。偶尔会把伞柄垂下,任雨丝落下,落进发间,打在脸颊上,倏地一声藏进衣服里。我们会迎着雨,张开双臂,学习一只小鸟在飞翔。
拐过一道弯,眼前多了几辆车。看来,在这雨幕绵绵的深秋,依然有比我们早到者,沿着湖畔路,顺着雨丝下落,去体会属于微雨弥天的壮景。
进入景区,跃入眼帘的就是红绿蓝三色塑胶道,踩上去软绵绵的,甚是惬意。一边苍松翠柏,一边翠竹连连,此刻,我和妻的头颅伸展到一把伞叶下,微笑着留下我们雨幕里的眷恋。
老人,小孩,情侣,一串串的串在湖畔路上,沐浴在雨丝中,放慢脚步,在打磨关于雨丝、关于漫步、关于融入、关于岁月的一种温柔。
再往前走,路边有着几只瓶子,那是塔柏在人工的巧手中所做的塑型。塑型不仅仅是美丽的花瓶,也有着长方体的墙面,和长城垛口的瞭望。形色各异,惟妙惟肖。借助树形,修剪出鹤翔云雾的,大手牵小手的,相依相偎的,各具特色,情趣盎然。
雾在山涧座,山在雾中游。抬眼仰望,这就是秋雨漫步的独特情韵。虽谈不上风情万种,但也独领风骚。我和妻有种陶醉感,便举着伞,沿着湖畔路一路小跑,身后溅起一串串水花。路过湖心桥,妻站在栏杆旁,凝视着湖水,我知道她在寻觅那一群群能够泛起浪花的鱼。或许是雨下得久了,游人尚少,没有人拿着食物从栏杆扔下去,勾起鱼群泛滥的涟漪。妻似乎有点失望,眼神瞬间又回来了,小女人般蹦蹦跳跳到桥的那头。
湖心桥的那头是一处公园,琳琅满目。靠着路边,安装了一些健身器材。此刻,雨也小了许多。我和妻停留在这里,把每一种健身器材玩个遍。
妻拿出手机,是打给她二姐的。我隐约听到她二姐说下午回去吃饭的话。妻打完电话,情绪有些低落,我知道,在这个中秋之节,岳父孤苦伶仃,没有人陪在身边,这一直是妻子无法解开的心结。此刻,我的脑海里映入一句话:“秋风起于青萍之末,遗憾藏于岁月之隙。”我合了伞,抓起妻子的手,不再逗留。公园瞩目处一块人工石上雕刻的“泰湖风情园”几个字,就像河面上贴着水面飞翔的白鹭,瞬间就就将风景仍在身后。我们气喘吁吁地一路急行,没有回家,拉着妻子的手直接进入地下车库。
上车,打火,出发,直奔妻子娘家。我看见妻子的眼里溢满水汽,我想,她的内心深处一定也在下一场缠绵的秋雨。
原创于2025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