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宽恕(散文)

精品 【晓荷·小事】宽恕(散文)


作者:何叶 榜眼,2549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9发表时间:2025-10-21 15:13:32

上个礼拜我和姥姥视频,问起大舅,姥姥说:“这不到了掰苞米的日子了吗?你大舅去帮王奶奶家掰苞米去了。”我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大舅怎么会帮她家掰苞米呢?大舅可是和王奶奶的孙子有仇的,而且不是一般的仇。
   还记得我上大一那年,母亲给我打来电话,说大舅被王奶奶的孙子用棒子秸秆戳坏眼睛了,而且很严重,弄不好会失明。母亲忙于工作回不去东北,拜托我抽空回去一趟。那天晚上,我和学校请了假,买了回东北的火车票,赶回东北吉林直接去了医院,大舅躺在病床上,双目缠着厚厚的一层纱布,痛苦地呻吟着。
   大舅听说我来了紧紧抓住我的手说,我是有文化的人,一定要给他主持公道,找一些懂法律的律师问问,一定要严惩凶手。
   事情的起因是,王奶奶家养的猪,啃了大舅家白菜地的白菜,大舅发现了就把猪从菜地赶了出去,猪比较贪吃,一个劲哼哼不走路,大舅就用脚踢了它几脚,结果正好被赶来寻猪的王奶奶的孙子王三看到了,他不问青红皂白抄起一块土疙瘩就冲大舅打去。大舅无缘无故挨了打,就上前和他解释,王奶奶的孙子不听大舅解释,随手就抄起一根棒子秸秆就像大舅抡去,不管不顾地抽打着大舅。大舅不停地后退着躲着,他还是不依不饶,大舅在后退的时候不小心摔倒在地,他也不停手,还骑到大舅身上,用棒子秸秆朝大舅脸上打,顿时间大舅的脸上出了血。但他还不停手,用力用棒子秸秆戳了大舅的眼睛。
   王奶奶的儿子是个无业游民,每天在村里游荡干尽了坏事,村里人也不敢惹他。那天多亏姥爷来白菜地找大舅,看到了急忙上前给拉住了,把大舅送进了医院。
   大舅住院期间,王奶奶拎着东西来看过大舅两次,但治疗费她说她也实在出不起。人是她孙子打的,让一切啥事找她孙子。王三呢,打完大舅也曾来过医院一次,他不是来看大舅的,而是来警告大舅,说话注意点!他就打了,你爱哪告就去哪告!但是如果惹急了他,他会一把火烧了大舅家房子的!那天他从医院走后,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他跑了之后,家里就有王奶奶一个人,大舅住院治疗费用都是自己家出的。那天我回去后,去当地的派出所报了案,并且请了律师。但律师也说了,人跑了家里就留下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也追究不了打人者的责任。
   为了治好大舅的眼睛,姥姥关了自己家饺子馆,拿着钱和大舅妈一起带着大舅去了省里的专科医院,经过半年多的治疗,总算保住了大舅的眼睛,但大舅的眼四周却留下了永久的疤痕。
   王奶奶的孙子呢,自从跑出去后一直也没在村里露面,但村里也有人说他被王奶奶藏在家里的地窖里。姥爷也曾去王奶奶家找过,王奶奶拿着一根粗棍子,站在门口就是不让姥爷进家。姥爷急眼了要硬闯进去,她居然躺在地上口吐白沫,翻起了白眼。姥爷一看也惹不起,也就打消了进去的念头。姥爷走后,王奶奶从地上爬起来,一把锁头锁上大门,冲进我家躺在火炕上不走了,愣说是姥爷打坏了她,要姥爷给她看病。对待一个耍无赖的老人,姥爷还能咋样呀?只能说尽好话,然后好吃好喝伺候她,劝着她,让她吃完走人。以后的日子,姥爷再也不敢去他家里找人了,只能吃哑巴亏。
   一年以后的一天,王奶奶孙子手持菜刀挟持村里的一个女孩子,到了自己家的地窖里,后来被赶来的刑警带走判了刑。从此后,王奶奶人整个变得疯颠了,她偏说是姥姥举报的,才让他孙子挨抓。她孙子被抓那天,她在村里大骂姥姥姥爷和大舅,她还跑去姥姥家里,砸坏了一些家电。她愣说是因为大舅的原因,让她孙子学坏了,没有大舅被他打那事,她孙子就不会东藏西躲了,早去城里做买卖去了。从此后,她会三天两头去姥姥的饺子馆白吃白喝,吃过饭还要闹腾一阵,搅得饭馆无法经营,不得已姥姥关闭了饭馆。
   后来王奶奶的儿子从城里回来,把她接走了,可她在城里呆不惯又跑回村里。她说,她要在村里等她孙子回来,她舍不得她家那块地……
   时光如水,悄然流逝。几年过去了,大舅的眼睛虽然留下了疤痕,但生活总算恢复了平静。王奶奶的孙子还在服刑,而王奶奶自从那次从城里跑回来后,似乎更加苍老和孤寂了,常常一个人拄着拐杖,在村里茫然地走动。
   今年秋天的雨水格外多,王奶奶家里那几亩苞米地,以前收获的季节都是她儿子媳妇从城里回来帮她收割,但今年据说她儿子和她儿媳妇离了婚,心情也不好,也没回来。眼看成熟的苞米就要烂在地里。村里人虽然有时会接济她,但想起她家过往的行径,也大多犹豫着不愿伸手帮忙。
   大舅自从治好眼睛后,也对王三恨得牙根疼。他说了以后誓死都不会和王家来往!而且这些年来,两家也和陌生人似的。这怎么就去王奶奶家里,帮她掰苞米去了呢?我不信,打死我也不会信呀!我就忍不住问姥姥:“你说大舅去王奶奶家帮她掰苞米去了,你没有说错吧?”姥姥接过话说:“我怎么会说错呢?”
   随后,姥姥在电话那头深深地叹了口气,解释说,是我大舅自己非要去的。他说,看着王奶奶那么大年纪,对着苞米地掉眼泪,没人帮,他觉得心里不落忍。姥姥又说:“想想也对,这么多年过去了,都是乡里乡亲的,什么这个那个的,算了吧!人总不至于背着过去的疙瘩过日子吧,怎么也要往前看。”
   姥姥顿了顿又说:“你大舅也说了,人都要多念别人对自己的好。他忘不了自己眼睛受伤那阵,王奶奶最初是来医院看过他的,而且还买了许多东西。虽然后来……但那份情,他记着呢。”
   那天和姥姥视频后没几天,姥姥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了一组图片。一片金黄的苞米地里,大舅正迎着火辣辣的大太阳,正利索地掰着苞米,汗水浸湿了他的后背。不远处的地头,王奶奶佝偻着身子,双手端着一碗水,正朝着大舅走去。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也洒在那些被掰下来的、金灿灿的苞米堆上。
   姥姥告诉我,我大舅帮王奶奶家里掰了三天苞米。头一天,王奶奶就站在地头看着,不说话。第二天,她回家烧了水拎来。后来的几天,每天她再来地头都会给大舅拿来她亲手烙的糖饼要不就是她蒸的糖三角……
   姥姥还和我说,王奶奶也知道自己错了,那天她还鼓足勇气来家里和姥姥说了“对不起……”听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
   宽恕是种美德。我知道,这个秋天,大舅帮王奶奶掰下的不仅仅是金黄的苞米,更是他亲手从心里收获的,一片豁达与光明。
  

共 24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段跨越仇恨的救赎,在秋日的苞米地里悄然生长。当曾经的施害者家庭陷入困境,当孤寡老人面对烂在地里的收成独自垂泪,那个曾被戳伤眼睛、誓言永不来往的受害者,却选择伸出援手。这不是简单的以德报怨,而是人性在岁月沉淀后的豁达觉醒。大舅的选择让人动容,他记得那份最初探望的情谊,更懂得“人总不能总背着过去的疙瘩过日子”。王奶奶从冷眼旁观到端水送饭的转变,见证着善意如何融化坚冰。这片金黄的苞米地,不仅收获了一季庄稼,更收获了两个家庭重新对话的可能。这个故事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其真实而克制的和解过程。没有轰轰烈烈的戏剧转折,只有日复一日的掰苞米、送水、烙糖饼这些朴素日常,却让积怨如冰雪消融。这提醒我们:宽恕不是忘记,而是选择放下;和解不是认输,而是为了彼此更好地前行。当一个人学会与过去和解,他便为自己打开了通往光明的路。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0210015】 【编辑: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10-21 15:17:20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10-21 15:17:31
  不错的文章,学习欣赏!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10-22 09:41:26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