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行走新疆
2018年9月,牯子一行踏上了赴新疆的旅程。
新疆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遥远的地方。是从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里知道,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在脑海里编织成的印象,还是比较抽象。
后来知道,不到新疆就不知道祖国有多大。新疆160万平方公里,占祖国版图的六分之一。新疆也跟L县有密切关系,当年左宗棠收复新疆,L县人于虎威人称蛮子的跟随其南征北战,多次身负重伤,终于奠定了祖国的版图。他们对于祖国统一、领土安整作出了重大贡献。
几个小时飞行,到达新疆首府乌鲁木齐。然后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新疆行程。
在新疆印象最深的,首先是身份证和安全带的使用频率之高。牯子他们这些人在家时身份证是不随身携带的,要用到才会去拿。而到新疆,没有身份证便寸步难行。导游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带好身份证,汽车在路上行驶,不时会有交警、武警、特警查验身份证;住旅馆,要依次排队递交身份证和“刷脸(照相)”;甚至上厕所也离不了身份证。有一次,看到路边有一个公共卫生间,大家都内急,大巴车就停在了路旁。没想到有警察威武地站在路口恭候,还得一个个刷身份证才能方便。所以在新疆,没有身份证什么都干不成!
另外,坐车时安全带也必须扣好。大巴车会不时停下,接受交警的严格检查。发现没系安全带的,罚款是小事,还要参加培训班接受教育,大巴车马上扣下,整个旅游活动就泡汤了!
新疆真是大啊!茫茫戈壁,一眼望不到边。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相当于8个湖南省大,超过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面积。这里的风景美不胜收,广阔无涯,粗犷豪迈,令人流连忘返。
克拉玛依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位于克拉玛依油田旁边。油田遍布成千上万的磕头机,把一桶桶原油从地下开采出来,给全国各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达坂城的风力发电机名闻遐迩,据说世界第一。一排排、一行行的大风车整整齐齐,高高矗立,巨大的叶片悠悠旋转,蔚为壮观。
让牯子印象深刻的还有这么几个地方。
坎儿井。这是新疆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一个了不起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通过一代代新疆人民的艰苦努力,硬是在地下兴建了长达五千公里的水渠,把雪山融化的雪水引到了农田,浇灌出甜蜜的葡萄、哈密瓜、红枣……让人们品尝丰收的喜悦和香甜。而开挖坎儿井的人走出来时双脚基本“废了”,严重变形,连路都不能走了!看着淙淙雪水汩汩流过,牯子对那些勤劳执着的先人油然升腾起一腔浓烈的敬仰之情!
新疆天山的天池,和长白山的天池齐名。到得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家纷纷赞叹天池的壮观,湖水的清澈,天空的一碧如洗,环境的一尘不染。一个个驻足池边,在“定海神针”前背对湖水不断拍照,留下了难忘的瞬间。
到新疆一定要去喀纳斯。众所周知的喀纳斯水怪,激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吸引许多人千里迢迢来此想一探究竟。其实,不可能有什么水怪,只是暂时不清楚而已。到此一游,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这本身就是大的收获。就是沿途山上的青翠欲滴,河里的绿水潺潺,山谷的微风阵阵,都令人陶醉。
游览了一天,导游说去贾登峪住宿。她早就特别提示过,要带羽绒服,可在家时还是赤日炎炎,汗流浃背,容易误认为导游是故弄玄虚,牯子因此一意孤行坚决不带。由于贾登峪刚下过雪,晚上气温低,导游再次提醒注意防寒保暖。如果确实受不了,可以用矿泉水瓶装上热水,抱在怀里,有一定效果。大家仍不以为意,因为还是9月初,不至于那么冷吧。可真到了半夜,气温骤降,寒气逼人,真冻得浑身发抖,牙齿打颤,寒彻骨髓。没办法,牯子夫妻俩只好把两床棉被搬到一张床上,相拥而眠,抱团取暖,“和好如初”地睡起了“甜蜜觉”。贾登峪的晚上让牯子真切体验到了新疆的寒冷。
又去吐鲁番。这个地方名声在外,早些年就知道吐鲁番很热,而且温差大,“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抱着火炉吃西瓜”。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三调芭蕉扇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到了火焰山,环顾四周,都是红褐色的土壤,跟被火烧过一样,寸草不生。这里有名的沙窝鸡蛋,就是把鸡蛋放在沙子里烤,一会儿就熟了。火焰山上树立着一把巨大的芭蕉扇,牯子两口子打着遮阳伞站到芭蕉扇前照相,一看扇上的温度计,天啊,56度!四周的热浪滚滚袭来,牯子和柳春赶紧落荒而逃。吐鲁番的白天又让牯子体验到了新疆的炎热。
旅游还有一个项目是到老百姓家体验生活。他们去的一家训练有素,看来是经常接待游客的。主人热情洋溢,彬彬有礼,普通话也说得像模像样。他请游客坐上长桌的两旁,品尝新疆的瓜果美食。当然主要是葡萄、哈密瓜、红枣等等。他给大家介绍新疆的风土人情、趣闻轶事,推介他们的特产。还请他妹妹出来,给大家跳了一曲风味浓郁、地道正宗的新疆舞,博得了游客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牯子一伙还特意造访了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马军武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五团水管所职工,作为一名党员,1988年以来,他与妻子在极端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甘于清贫,甘于寂寞,以哨所为家,三十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在边境线上从事巡边、守水、护林任务,他们所在的哨所被人们称为“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
2014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兵团考察,亲切看望慰问了兵团干部职工代表。马军武就是其中之一。他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他在中哈边境桑德克哨所坚守26年、建设夫妻哨所的故事。
在发言最后,身穿迷彩服的马军武向习近平总书记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并庄严承诺:“请总书记放心,我会一生一世在桑德克哨所守护下去。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
马军武夫妻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大伙。他们一生只做一件事,而且把它做到了极致。这就是伟大,真正的了不起!
新疆的胡杨也是值得一看的风景。大家参观了一片保存完好的胡杨林。这里有很多很多的胡杨树,高高耸立,笑傲酷暑严寒,铁干虬枝,苍劲挺拔,令人仰视、崇敬。人们赞扬胡杨是"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三千年的胡杨,一亿年的历史"。其生命力之顽强,无与伦比。
为大伙介绍的导游,是一个年轻的残疾人。他不知何故失去了双手,一件外衣披搭在身上。他带着游客欣赏胡杨林的壮美,滔滔不绝,侃侃而谈,丝毫看不出不幸带来的悲苦与消沉。他的普通话相当标准,语气坚定,而且幽默风趣,能激发起听众强烈的共鸣。他指着胡杨林中的一个小草丛告诉游客:“人们经常把不中用的人叫做‘草包’,那么什么是草包呢?大家看看,这就是。”他接着说,“你把周围的人看作宝,你就被宝包围着,你就是聚宝盆;你把周围的人看作草,你就被草包围着,你就是草包。”这引起了人们会心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大家都觉得导游就是一棵魁梧的胡杨,他身上洋溢的正是胡杨的精神,让人们肃然起敬。
最后,牯子他们来到了靠近哈萨克斯坦的一个地方,每人花80元,骑上骆驼,开始沙漠旅游。满目黄沙,满目荒凉。骆驼走到了沙漠的脊梁上,往下看,左边是中国,右边是哈萨克斯坦,都是漫漫黄沙,一不小心一失足就会滚下几百米的深渊。好险!但这些骆驼一步一个脚印,不紧不慢,踏踏实实,波澜不惊,真让人佩服、感动。
9月10日,牯子一行登上了回程的飞机。
再见了,乌鲁木齐;再见了,美丽的新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