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诗词古韵 >> 【菊韵】无声偷月色(古韵}

编辑推荐 【菊韵】无声偷月色(古韵}


作者:三峡布衣 举人,325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4发表时间:2025-10-23 20:16:28

古井无声偷月色;
   疏桐有影漏星光。
  
   村之东隅,有古井焉。不知肇自何代,碑碣已泐,惟青甃环列,苔痕斑驳,若老龙鳞甲。井栏为青石所制,中穿圆窍,周沿磨蚀如镜,隐见指痕累累,盖累世汲水者所遗也。旁有疏桐一株,虬枝偃蹇,高可及檐,每至夏月,叶叶相覆,漏下天光细碎;及秋,落木萧萧,枝桠如骨,直刺苍穹。乡老言,此井与桐,相守已逾百年,晨夕相伴,若老友然。
   每至夜分,万籁俱寂,月色浮空,古井辄显异趣。清辉自九天泻下,漫过桐叶,洒于井栏,复斜注井中。井水澄明,与月辉相融,竟分不清是月浸水中,还是水浮月魄。时有微风过桐,叶影婆娑,投于井面,摇曳如藻。乡人谓井“偷”月色,盖言其悄无声息,纳清辉于怀中,藏秀色于幽暗,不事张扬,独抱清绝也。
   忆昔先朝,村中有李氏者,为邑之名儒,尝筑庐井侧,号“桐井书屋”。每夜读书倦,辄曳履至井边,倚桐而坐。时月色正浓,井中月影晃晃,李氏执卷对月,诵《离骚》《楚辞》之章,声随晚风,散入井中,似与月影相和。有童仆汲水,木桶触井壁,咚然有声,惊起蛙鸣数声,旋复沉寂。李氏笑谓童曰:“此井藏月,亦藏诗乎?汝听,水音泠泠,乃和我句也。”童仆不解,唯唯而已。
   一日,有客自江南来,闻李氏名,造庐拜访。值夜,客见井中月色,叹曰:“他处月照千川,皆显于明处;此处月入井中,独隐于暗隅。此井之奇,在‘偷’不在‘显’也。”李氏抚掌曰:“君言及此,可谓知我。夫月者,天地之精魄;井者,地脉之灵窍。月本无私,普照万方,而井独能窃其影,纳其神,使清辉不致虚掷,此非‘偷’而何?然其偷也,非窃据之谓,乃珍藏之也。”客遂题句于壁:“古井涵空碧,清辉暗自藏。”今壁已不存,而句传于乡中。
   明季兵燹,村舍大半毁于火,独古井与疏桐幸存。时流民蜂起,饥馑遍野,村人赖此井以生。每日天未明,井边已排成长队,男女老幼,各执器具,汲水以炊、以饮、以浣。有老妪言,彼时月色虽惨澹,井中仍有清辉,夜汲之时,见月影随桶而动,若慰人以暖。一日,有乱兵过村,欲毁井以断水源,村人相率护于井前,老弱妇孺,皆伏于井栏,曰:“宁杀我等,不可毁井!”乱兵见其情切,竟不忍加害,乃去。乡老谓,此井有灵,实赖村人护持之诚,亦赖月色滋养之德。
   国朝初定,村中建学校,选址于井侧,疏桐恰在校园之内。师者教诸生读书,每至月夜,辄携诸生至井边,讲“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之典,指井中月影曰:“此井偷月色,与古人偷光,其志一也。皆为求光明而不扰人,藏精华而不外露。诸生当效之,潜心向学,勿事张扬。”诸生闻之,皆肃然。有顽劣者,尝以石投井,师者见之,不语,唯汲水一桶,指水中月影曰:“月本无瑕,投石则碎;心本无染,妄为则乱。”顽劣者愧服,自此不复为恶。
   余幼时,常与群儿戏于井边。夏夜纳凉,桐叶遮天,井风习习,暑气顿消。群儿围井而坐,听老祖父讲古。老祖父指井中月影曰:“此月乃井所偷也,昔年有仙女下凡,浴于此井,遗下玉簪,故井中月色,较他处更明。”群儿信之,争相以桶汲水,欲觅玉簪,结果桶桶皆空,唯见月影破碎复聚。老祖父抚须而笑,群儿亦笑,笑声与井中水声相和,散落于月色之中。
   及长,离村求学,经年不归。去岁归省,值中秋之夜,月色如练,乃趋井边。疏桐依旧,古井如故,惟井栏上苔痕更厚,桐枝亦添新疤。有村童数人,正围井嬉戏,其状若余幼时。忽有童指井中曰:“看,月亮在井里!”余俯身视之,月色正浓,井中月影圆满,纤毫毕现,桐叶影覆于上,如绣锦然。时有妇人汲水,木桶入井,月影随波荡漾,若有生命。
   忽忆昔年李氏与江南客之语,乃悟“偷月色”之真意。井本无知,何能“偷”哉?盖人之心境使然也。当白日喧嚣,众皆逐利奔忙,谁复留意月色之美?唯至夜阑人静,心尘渐息,方见月色入户,井纳清辉。所谓“偷”者,实乃人借井之幽,偷得片刻清闲,偷得一份澄明,偷得人与自然相融之境也。古井无声,不辩不诉,唯以澄波纳月,以清冽养人,恰如君子之德,深藏不露,润物无声。
   今村中已通自来水,古井渐少人问津,唯疏桐仍伴其侧,每夜纳月色如初。或有乡人言,当填井以扩路,村老力阻之曰:“此井乃村之根也,根存则村存,根亡则村失其魂。”众皆然之,遂立石于井旁,刻“古桐井”三字,以志其久。
   夜将半,余仍立井边。月色更浓,疏桐影落井中,与月影交织,分不清孰为月,孰为影。井中水声泠泠,似有古人喟叹之声。忽思上联“古井无声偷月色”,下联“疏桐有影漏星光”,此联实为此景传神写照。然井之偷月,非为己有,乃为藏之,传之,使后人于喧嚣之中,尚有一处可觅清辉,可洗心尘。此井之德,不亦大哉?
   归途之中,月色随行。念古井千年,阅尽沧桑,而清辉不改;疏桐百载,历经风雨,而枝干益坚。人之生命,较之短暂,然若能如古井之藏辉,如疏桐之挺节,虽不事张扬,亦能遗泽后世。此盖古井偷月色之深意也!
  
   附:楚辞体:
   怀古桐井
   览村隅之古甃兮,问岁月之未央。
   覆苍苔之斑驳兮,映清辉而含光。
   疏桐植其侧兮,枝虬曲以迎霜。
   漏繁星之点点兮,伴寒泉而流芳。
   忆李生之抱卷兮,倚桐影而诵章。
   客南来而叹异兮,题壁句以传扬。
   遭兵燹而不毁兮,赖众志之刚强。
   老弱伏于栏兮,护甘泉之滥觞。
   昔嬉戏于井畔兮,听祖父之遗章。
   觅玉簪于波底兮,笑月影之乍藏。
   及长离而远游兮,怀井韵之清凉。
   归中秋而凝睇兮,见童戏之如常。
   井水澄而不动兮,纳月色其未央。
   君子藏器于身兮,类此井之深藏。
   虽自来水之普及兮,众护之而不忘。
   愿此井之永在兮,佑吾乡之安康。
  
  

共 22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围绕“古井偷月色”这一诗意的核心展开,通过描绘村中一口古井与一株疏桐相伴百年的景象,串联起历史记忆与人生感悟。文章中心在于借物喻理:古井“偷”月色,并非占有,而是静谧地珍藏与映照,象征着一种不事张扬、内敛深藏的美德。疏桐以其斑驳树影“漏”下星光,与古井相映成趣,共同在岁月中沉淀为乡村的灵魂。作者善用细腻的笔触勾勒景物,如井栏的磨痕、桐影的摇曳,使画面古朴生动。更通过乡老传说、名儒往事、村民护井等代代相传的故事,将古井与人的情感、村庄的命运紧密相连,赋予其深厚的人文底蕴。文章升华出深刻启示:在喧嚣生活中,人应如古井般,为自己留存一方宁静,内观自省,偷得心灵的澄明与精神的滋养。这种藏而不露、润泽后世的品格,正是古井跨越时空的价值所在。好文推荐共赏!【编辑:明月千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5-10-24 09:33:16
  欣赏诗友佳作,感佩才情,问好诗友,祝愉悦笔丰!!!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