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花香】种的最后一块地(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花香】种的最后一块地(散文)


作者:闰土 进士,6878.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5发表时间:2025-10-27 09:58:18
摘要:按理说,国庆节前种麦正合适,可现在都快到阳历十一月了,已超了近一个月,霜降节气也过了几天,不少人还没种上麦子,我那一片地也在其中。

做梦也没有想到,这连阴雨断断续续下了近两个月。要是放在过去,准会房倒墙塌、灾难连连,可今年农民的灾难,是种不上麦子。
   按理说,国庆节前种麦正合适,可现在都快到阳历十一月了,已超了近一个月,霜降节气也过了几天,不少人还没种上麦子,我那一片地也在其中。
   过去我种近二十亩地,不到三天就全种完了,连地头都收拾得妥妥帖帖。今年地不多,却迟迟种不上麦,谁也没办法。儿女不让我种地,可我想,身为农民,不种地还干什么?常言道:“民以食为天。”
   说实话,这一个多月的雨,把我的心都下得发霉了。我天天盼天晴,夜夜观天色,可这天好像故意跟人作对似的,你越盼它晴,它越不晴,总下着绵绵细雨,丝丝缕缕。就连我五岁多的小孙女,也念叨着嫌雨多,影响她上幼儿园。
   虽说有句农谚:“隔月种,同月收。”这话多少有点道理,但必定要多下些种子。麦子种迟了,分蘖肯定少,产量自然也会受些影响。我是个农民,种了一辈子庄稼,当然也懂些种地的门道。
   从当年跟着父亲在生产队劳动,到后来实行生产责任制,几十年的实践里,我学会了种庄稼的技巧,尤其是种麦,更是我的拿手好戏。
   遇到连阴雨耽误种麦,这也不是头一回。记得有一年,天气也和今年差不多,一直是小雨转中雨、中雨转小雨,在种麦的关键时候,下了四十多天,大片地没法种。父亲和我就先从小片地着手,撒上麦种,用小锄一点一点地松土,最后麦子也长出来了。
   小时候,父亲曾对我说:“隔月种,同月收。”我当时还笑了,心想怎么能隔月种、同月收呢?这不是哄人吗?
   后来我刚从学校毕业,麦子收完要种玉米,早上割完麦,父亲说必须赶在下午把玉米种上,还说玉米“争响响”(争时间)呢。那时我就纳闷,之前父亲说麦子能“隔月种,同月收”,现在种玉米又这么赶时间。后来一想,一个是种麦,一个是种玉米,作物不一样,讲究自然也就不同了。
   今年国庆过后,大约在十五号左右,天还下着雨,雨后刚晴了两天,我就急着种了一片麦子。因为天晴了大家都抢种,地多机子少,拖拉机、播种机用农村的土话说,“十个拉住九个抢”。在一大片地里,一家挨一家地旋耕、播种,后面排队的人多得分不清,跟赶集会似的。我的一片地正好在那大片地中间,不用排队就到跟前,也就顺顺当当地旋耕、播种了,我的心也总算放了下来。
   今年我的地不多了,还没过去种的零头多,总共就两片,亩数还正巧一样。现在种了一片,也算是把心先安下了。另一片地已经旋耕过,可天还是阴沉沉的,没有一丝要晴的意思。路边树上的叶子还挂着水珠,我那块地一头大塄上的草,也沾满了水珠。地里墒情虽然大,但勉强还能播麦。隔壁人家正在播种,我仰头又看了看天色,心想只要不再下雨,那就播吧。
   可偏偏隔壁刚播完他的麦子,天又开始下雨了,零零星星的雨点子落了下来。播种机刚给我播了一个地的来回,司机就说不行了——本来地的湿度就大,再淋上几点雨,真是雪上加霜。我一看确实不行,小雨密密麻麻地下着,再不抓紧回家,车就要陷在地里,土路上打滑也开不回去。我们急得连麦种子都没来得及倒出,司机就把播种机开回村里了。
   谁知这雨一下又是几天,细细一算,竟下了一个礼拜。门前人家国庆节前种的麦子,现在已经出齐了,绿油油的,几乎把地皮都盖住了。一行一行的麦苗,仿佛像巧手农妇织出的一条条彩布,让人爱不释手。再往远处看,大片大片的地还是光秃秃的,地头上旋耕机轧出的车辙里,积满了水。有农人开玩笑说:“那车辙里都能养鱼了。”
   今年的雨,是几十年都没遇到过的连阴雨。要是放在二三十年前,不知会有多少人受灾。现在党的政策好了,帮扶了贫困户,解决了危房问题,这真是千好万好。
   今天太阳终于出来了。秋天的阳光,虽比不上春天那般明媚、那样温柔,却有着夏天的凉爽。雨过天晴,万物都在享受阳光的洗礼。红红的苹果在雨后仿佛笑了,笑得那么开心。果农们喜笑颜开地采摘着苹果,地里一片欢笑声——那是丰收的喜悦,是果农的喜悦。
   地里虽然湿度还大,但太阳一晒,问题也不大了。公路上,各式各样的拖拉机都来了,有大型的、中型的,也有小型的;各式各样的播种机也排成了一溜,有300型的,也有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在十字路口摆得满满当当,人们都在挑选着自己满意的机型。
   大概是因为地的湿度大,过去一直受欢迎的大型拖拉机,现在没人选了,中型和小型的很快就被人订完了,几台大拖拉机孤零零地“卧”在那儿。就连手扶拖拉机配套的播种机,也被人叫完了,只剩几台大型播种机。我想这也恐怕是农人怕大机子把地扎实了吧。
   我那块已经旋耕过的地,也不急着种,先让太阳多晒一会儿再说。
   我站在地头,看着太阳照射下的土地,细细的水蒸气像早晨的雾气一样,从地里往上冒着,远远望去,仿佛像大地上晒着一团团白白的棉花,格外好看。生产路上,有些地方被太阳晒得发白,有些地方还积着水。到了上午十二点多了,我走到地里,用脚踩了踩,感觉湿度已经不大了;又用手扒了扒前几天种的两播种麦子,有些已经露出了嫩芽。
   我心想,也该种了。之前那片大片地,雨前已经种了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没种。可不知为什么,太阳一晒,大家反倒不急了,也不抢机子了。那三分之二的地,我估计有十多亩,只看到两家人在地里查看能不能种,还顺便跟我打了招呼,说:“天晴了,先让太阳再晒晒,别忙着种,免得种在湿地里出问题。”我听着,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
   常言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他们说要再晒晒,正合我意。我骑上摩托车回家吃饭去了,反正就那么一点点地,种迟点早点也无所谓。
   下午三点,那片还没种麦的地里,有位本家三哥来找我,说地皮已经稍干了,能种了,让我赶紧拿上麦种,去地里等着。我抬头看了看太阳,火辣辣的,虽说比不上收麦子时那么毒,但也把地皮晒的发白了。我把麦种往摩托车上一搭,就往地里赶去。
   到了地里一看,就这么几个小时,地皮好像干了不少。一辆播种机冒着浓浓的黑烟,在地里穿梭,播过麦的地,虽然还有些湿度,但已经不黏脚了。再仔细看,地里的水蒸气又一次往上冒,还是那样格外好看。塄边的花草上,清晨挂的水珠早就没了。
   不一会儿,就轮到我了。我把麦种倒进给料斗,问师傅:“按多少斤下种合适?”师傅说:“现在种得迟了,但地墒好,有人要求按二十五斤下种,也有人要按三十斤,我统一按二十八斤。”我一听连忙说:“好,二十八就二十八,这也是个吉祥数。”
   没到半个小时,我的麦子就播完了。我望着天空,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今年的最后一块地,终于种上了。
   (原创首发)

共 26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种的最后一块地》以农民闰土的视角,用质朴鲜活的乡言乡语,记录了一场连阴雨里种麦的焦虑与坚守。从“夜夜观天色”的盼晴,到抢农机的紧迫,再到雨过天晴播下最后一粒种的释然,文字间满是老农人对土地的深情。文中穿插的农谚、农机型号、乡土玩笑,让场景如在眼前,既藏着“民以食为天”的朴素信仰,也映出政策帮扶下农村的新面貌,于细微处勾勒出当代农民的生活底色与精神韧性。这篇文字最动人的是“真”——真实的农时焦虑,真切的土地情怀。“十个拉住九个抢”的农机、“车渠里能养鱼”的玩笑,鲜活的乡语瞬间拉人走进田间。老闰土守着最后一块地,从盼晴到播种的坚持,不仅是对庄稼的负责,更是农民刻在骨子里的本分,读来让人想起自家田埂上的长辈,满是温暖与共鸣。阅读欣赏,推荐精品。【丁香编辑 武双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武双喜        2025-10-27 09:59:24
  文章以“种麦”为线,串起了乡土记忆与当下生活。农谚“隔月种,同月收”的传承、大型农机与手扶拖拉机的选择,既显农耕智慧,也藏时代变迁。结尾“长长出了一口气”的释然,道尽了农民与天较劲的不易,也让“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变得可触可感,是一篇有温度、有烟火气的乡土佳作。
2 楼        文友:武双喜        2025-10-27 10:02:11
  文章把种麦写活了,用质朴的语言、农谚写出了作者的心声,字字句句打动人心,提升了阅读量。使读者回味无穷。
3 楼        文友:蓝色光影        2025-10-28 16:15:38
  农民对生养自己的这块土地的深厚情感深入到骨子里,为广大农民的朴实、勤劳点赞!好文欣赏!
4 楼        文友:蓝色光影        2025-10-28 16:19:27
  闰土社长文章不断,名副其实的“多产作家”,我自愧不如!向闰土社长多多学习!为闰土社长执着于文学这块热土、辛勤耕耘点赞!
5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10-29 10:50:27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种上地才能睡个安然觉。
6 楼        文友:张若俞        2025-10-29 17:41:53
  其实不种地很简单,儿女每人每月只要承诺并兑现一千元生活费,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