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荷·小事】饺子香,爆米花暖(散文)
那年,姥姥和姥爷在家附近开了一个饺子馆,由于信誉口碑好,生意做得越来越好。本来准备扩大经营的,结果这个街市修建改造,饭馆也不得不移到了一个闹市区,闹市区人来人往的吃饭的人也多,但同样的饭馆也多,因此有了竞争。
姥姥的饺子馆对面,也是一家饺子馆。这家饺子馆是个老字号,“孙记饺子馆”一家人都在店里帮忙,在街市的几家饭馆里还算兴旺。姥姥的饺子馆刚搬到闹市区时,初开张时,有生意脑瓜的大舅搞了几次试吃以及优惠活动,再加上一些老顾客老街坊都来捧场,到处帮忙宣传,一些老孙家的食客也来试吃,也喜欢上姥姥家饺子的味道,没过多久,姥姥家的饺子馆火了,而孙家的饺子馆人气越来越差,生意也越来越冷清了。因此,一下子就惹恼了孙老头。他几次来饭馆门口说闲话,骂街,但姥姥和姥爷视而不见,该咋经营还咋经营。他看自己的几招不行,就把饭馆交给了他老伴和儿媳打理,他不知从哪整来一个手摇爆米花机,摆在姥姥饺子馆门前做起了蹦爆米花的生意。这种明显的挑衅做法,很让大舅生气,大舅实在搂不住火,那天就跑出去和他理论,两个人说着说着还动起手来。姥爷从市场采购回来,急忙上前给他们拉开了。那天老孙头还赖在地上,愣说大舅把他打坏了。管理人员过来了,把老孙头好说歹说劝了起来,姥爷主动拿三百块钱给了老孙头才算拉倒。但老孙头还是每天拿着家伙什,来饺子馆门前做蹦爆米花生意,还故意把他的东西一溜地摆在门口,谁来吃饭了还得绕开走,但姥爷和姥姥也不予理睬。
而且姥爷和姥姥对他还格外宽容,有时中午到吃饭点了,姥姥还会请他进屋吃盘饺子喝碗饺子汤。他呢,也觉得理所当然一样进屋,坐在凳子上脱了鞋,故意露出臭烘烘的脚就开吃。姥爷闲暇时,还会走出去给他端杯茶,和他坐一起抽烟聊天。有时还会帮他摇动爆米花机,帮他蹦爆米花。就这样过了两个月,有一天老孙头中暑了,一下晕倒在地上,姥爷急忙让大舅把他背进屋里,掐人中给他灌了绿豆汤,好一阵折腾他醒过来了,那天他吃完姥姥家的一大盘子饺子说话了:“也别说我现在整明白了,你家的食客为啥多了,因为你家的饺子真是货真价实的好吃,食材好,独有的风味,质量在那摆着呢,你家人还善良,不佩服都不行。说实话,通过我这些日子的胡闹,我明白了,不是你们挤了我们家的生意,而是我们做的不好,需要改进了。”
姥姥也是个善解人意的人,听老孙头都那么说了就急忙说:“其实也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如果不来你们的生意或许还是不错的。这样吧,我上你们店去学习学习。”姥姥的意思很明显,其实她是想帮帮孙家。
老孙头一听裂开大嘴乐了,就领着姥姥去了她家饭馆。那天姥姥不光把自己调馅的技术毫不保留地交给了他,还对他家饭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肉馅加工最好选一些七分瘦三分肥的,这样包的饺子食客接受还喜欢吃。不能图省钱,偷工减料,一味地放一些大肥肉一些不好的肉。食客吃一次觉得不好就不会来了。要想生意长久,必须质量信誉过关。一定要对得起顾客,要用真材实料,要把食客当成自己家人一样。
临出门时老孙头问姥姥:“我那么对你,你不计较不说,还把自己家的技术传授给我们。你不怕我们抢了你们生意吗?”姥姥说:“不怕!因为钱大伙一起挣才有干劲。”
那天姥爷还拜了老孙头为师,学会了蹦爆米花。饭馆不忙的时候,姥爷也会和老孙头一起去各个街市学校门口去蹦爆米花。有时两个人还会去钓钓鱼,很快成了无话不说的铁哥们。
姥姥的饺子馆在闹市区开了一年的一天,姥姥突然病了,到医院检查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病。据医生说姥姥这个病如果治愈会需要很多钱,为了给姥姥治病,姥爷和大舅不得已转让了饺子馆。
老孙头闻讯后,拿来了一万块钱让姥姥治病。他说,如果钱不够,他有饭馆,他会想法设法凑的。在姥姥治病期间,老孙头还把自己的蹦爆米花的机器送给了姥爷,姥爷开始走街串巷做起了爆米花的生意。
半年后,姥姥的身体渐渐康复,姥姥本打算再把饺子馆开起来的,但大舅和姥爷说啥不让干了。大舅说轮到他赡养父母的时候了,就不用姥姥和姥爷奔忙操心了。老孙头的饺子馆一直开着,而且越来越红火。姥姥和姥爷也和老孙头一家成了真正的亲人。每年除夕,两家人总会聚在一起包饺子,姥姥调馅,老孙头擀皮,姥爷在一旁乐呵呵地摇着爆米花机,“砰”的一声,香气四溢,像极了他们之间那些磕磕绊绊却最终温暖的过往。
街市依旧热闹,人来人往中,总有人说起这段往事——不是生意挤垮了生意,而是真心连通了真心。原来,这世间最暖的滋味,从来不在碗里,而在人与人之间,那份放下计较、彼此成全的善意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