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时光】古镇历史(散文)
 【浪花·时光】古镇历史(散文) 
荡口古镇为无锡市重点打造的文旅项目,原为收费景区,而且价格不菲。可惜的是,市政府的一厢情愿挡不住游客的满足投票,景区压根就没人来,入驻景区的商户也纷纷撤离。市政府无奈,取消了收费,景区内的商品也恢复了平价。现在,这里算是一个比较小众的景区,在国庆这种人满为患的时候,倒是比较适宜一游。
  
荡口古镇延续江南古镇的特色,以仓河为中心,两岸是核心景区。从西北门进来,沿河北岸行走,是一条石板路,沿途有店铺销售当地的土特产,这是古镇标配。坦率说,物价真不贵,而且也不是每个门面都开着,店主虽然也招呼客人,但没有过分的热情,确实不像景区集市,就如同正常逛街,给人的感觉还是很舒服的。销售的商品很有特色,有太湖珍珠,苏绣团扇等等,有一家店铺号称恐龙展览馆,销售的全是山石,而且每块山石确乎都有点像恐龙,集中在一起真像恐龙乐园,亏得店主精选出这些。
  
沿路首先走到的是钱伟长旧居。无锡钱氏,包括江浙一带的钱氏,都是吴越王钱缪后裔,人才辈出,为我国作出了杰出贡献,著名的“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都是其中佼佼者,包括文艺界的钱钟书。其他名声没有他们响亮但也是一方俊彦的比如钱仲联、钱文忠等更是数不胜数。江南书香门第,以钱氏为最。走进旧居,看到了钱伟长先生光辉灿烂的一生,由衷感佩。他自幼勤奋,后来入美深造,在新中国成立后,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厚的生活科研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帮助这个襁褓中的婴儿迅速成长,全面建立了新中国的工业体系,尤其是高尖端核武器。当然,不仅仅钱伟长一人,还有和他同宗的钱学森等等一大批归国学者。没有他们的付出,中国这个崭新的政权,还要经受多少核讹诈,还要遭受多少欺凌,谁也说不好。从他们个人来讲,在美国不仅生活优渥,还有便利的研究条件,可能会出更多的科研成果甚至留名于世界科技史;但是,他们深知,爱因斯坦再优秀,犹太人还是会遭受屠杀欺凌,个人的名声挽救不了民族,只有帮助国家强大,人民才能不受欺负。当罗布泊上的蘑菇云震惊了世界,中国的军事科技进入了世界顶尖行列,列强们才会正眼看中国,承认中国的联合国五常大国地位。新中国建国的那一代人,吃了太多的苦,领袖们筚路蓝缕,士兵们视死如归,老百姓紧衣缩食,科学家奋不顾身,他们弘扬了中国人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精神,开创并保护了新中国。他们的负重前行,才有了我们现代中国的岁月静好,有了我们敢跟天下说不的勇气。
  
旧居旁是关帝庙。这儿出现关帝庙一点也不突兀,以钱先生为代表的优秀中国人,不正是传承了关二爷忠义为先的精神吗?看到关帝手捧春秋,关平捧印,周仓持刀,我突然感觉到关帝从来不会孤独,中国人为了信义,一定会和他并肩作战。人可以死,精神不会灭。关羽从普通人被封神,而且是佛道两教共同的神祇,就是最好的说明。正殿周边是关羽一生的介绍,桃园结义,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斩文丑等等,耳熟能详。颇为搞笑的是,最后还有关羽受戒成菩萨,关羽为龙王转世的故事,不知从哪而来。想想也不奇怪,关羽本是普通人,因为忠义无双深受百姓爱戴,中国百姓原始的泛神论传统,让百姓将他也当做神进行供奉,于是他成了道教的一个神祇。道家思想系统化之后,为了证明他成神的正当性,讹称他为龙王转世,说得过去,岳飞不也号称大鹏鸟转世吗?佛教在中国流传时,看到关二爷如此深入人心,又将他纳入佛教系统,号为伽南菩萨,于是杜撰出他主动出家受戒的情节,总不能说人家压根与我们没关系,我们抢来为了吸引信徒吧?一个败军之将,居然被竞相封神,千古无二。关羽后来还被奉为财神,说奇怪也不奇怪,经商说到底也是需要诚实信用才会做大做强赚大钱。
  
再往前走,是华衡芳纪念馆。以前只知道华衡芳是数学家,不知道他也是无锡人。在这里看到介绍,真是长了见识。首先,华衡芳和他兄弟两人都是数学家,被称为二华;其次,华衡芳绝不仅仅是只会坐在办公室里研究数论等理论科学,他生于晚清,积极参与了洋务运动,更是利用他学习西方获得的各种科学知识,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他最大的贡献,是为我国自主设计了海军舰艇,让大清水师站在了亚洲之巅。当然,大清官场的腐败,让水师成了黔之驴,成了纸老虎,但这些积弊与他这样的科学家无关,只能说他生不逢时。还有,他积极在当时的中国推广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大力宣传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具有世界眼光和科学思维的早期中国精英。洋务运动失败后,他投身教育,为中国下一辈培养科学人才,颇有孔子大道不行转而教书育人的风范。看到展板的介绍,几乎中国早期的科技精英人才,都和他有过交集,不是朋友就是学生或者学生的学生。那是一批志同道合的先进的中国人,他们在封建腐朽的清王朝,在争取科学和进步的曙光,争取将我们民族缓步跟上世界。满清万马齐喑的政治体制,注定他们的失败,但他们的不懈努力,一直延续到新文化运动中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大旗。最后,原来华姓也是无锡世家,早期就有瞎子阿炳华彦钧,后来有华衡芳兄弟,还有漫画家华君武,都是他们宗族人。以前只知道江南钱氏,没想到还有华氏,不知道出生于常州的华罗庚是不是也出自这个家族。纪念馆里面还有一排小房子,分别是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等数学游戏,明显是让孩子们参与,感受数学魅力提高数学兴趣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古镇不收费,也就没有工作人员的原因,都荒废了。其实,我真觉得这种设计挺好的,应该让孩子们爱上数学,兴趣比什么都重要。
  
纪念馆背后有个古戏台,就是广场前的一个台子,台子上还有桌椅婚轿,应该是剧团表演时所用。戏台对面有一间房子,上面写着巡检司衙门,进去看了看,就是一间,桌上还有惊堂木和签筒,估计是为了配合演戏建造。看了门口的介绍,才知道我肤浅了,人家真的是古建筑,原来是一个衙门,只是后来其他建筑都损毁了,只剩下这件大堂。不过,精明的无锡人居然没有复制出衙门以收取门票,倒是让我没想到。大堂边房屋上书“诗书人家”,正在感慨这里村民对文化的重视,发现居然是间宾馆的名字,当时便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纪念馆向前,是华氏义庄。我印象中的义庄应该和宗祠差不多,是宗族人人出点钱粮什么的上缴宗族,宗族有专人管理,将这些钱粮用于宗族公共开支,包括赈济族中穷人。像孩子上不起学,或者鳏寡老人无人养老送终之类的,就由义庄承办。我猜中了一部分,但华氏义庄的规模远远超过我想象,鼎盛时有万亩良田。这么大一笔资产,谁去管理,谁去监督又成了问题。华氏家规森严家风质朴,义庄管理人员从未出现过贪腐行为,中纪委的报刊还专门报道过,所以现在这里还成了廉政教育基地。走进义庄,第一进是轿厅,是宗族中大员停轿的地方,也是小户缴纳钱粮的地方,也就是说,只有大户才有资格进入后面。第二进是正堂,自然是大户们讨论宗族大事,决定义庄钱粮用度之所。让人惊讶的是,第三进居然是学堂,就是义庄请老师来给宗族孩子授课之所。把学堂设在第三进,也许是为了让孩子远离门外的喧嚣,安心学习,我更感觉到义庄和宗族在表明一个态度,表明学习教育的重要地位,甚至比宗族大事还重要。想到《红楼梦》中贾氏宗族也有学堂,学堂里面的乌烟瘴气,也就成了贾府的败落之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说一个地方人杰地灵,说一个家族人才辈出,其实绝不是侥幸,那是和教育密不可分的。
  
再往前,是王莘故居。故居门口,矗立着一个巨大的正在做着指挥动作的人像,旁边是一排琴键,一看就是个音乐家。这排琴键只是造型,其实可以设计成光影琴键,人站上还能弹奏出美妙的音乐才好。王莘确实是音乐家,是《歌唱祖国》的作曲者,这首歌在中国家喻户晓,被视为第二国歌,只要有重要场合必会演奏。王莘的成就自不必说,他获得了中国音乐最高奖也当之无愧,只不过他真正的故居只有两间小房子,一间父母居住,旁边就是灶台,一间是吃饭的居室,后面一张床,就是王莘睡觉的地方,整个两间加起来不会有四十平米,可见,他和华氏、钱氏不一样,是真正的贫苦人民出身。如今,故居还在,还是如此简陋,但对面却建造了华美宏大的纪念馆,也算王先生功成名就留名乡里了吧。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荡口小学的校歌,作词的是钱伟长,作曲的是王莘,因为这两个人都是该小学的校友。这首校歌有多牛就不用说了,估计任何一个学校都请不起这样的人物。
  
水乡古镇,桥是少不了的。一路走来,发现除了常见的具有祝福意义的桥名外,这儿的桥名字有的居然就叫做卖鸡桥、卖鱼桥之类,介绍说这就是当年村民在桥上卖鸡卖鱼,形成此名。我在想,景区真实诚,怎么不编个什么孝子卖鸡葬母,妻子卖鱼支持丈夫进京赶考之类的故事,反正也没谁知道真假。传说嘛,本来就是编的。不过,听惯了类似的故事,反而觉得还是真实质朴最接地气。我们在一个桥边,听到一家小饭店里传出了苏州评弹的声音,看到该饭店的饭菜价格也没比别人贵,又到了午饭时间,便进去坐下,一边吃饭一边听评弹。总觉得这样的享受有点奢侈,反复问老板确实就这价格吗,得到肯定的答复还不太敢相信。表演的是一个中年女子和一个老人,我还猜想,是不是老板娘和她婆婆,本身喜欢评弹,索性借此吸引客人。后来问老板,还真不是,是老板请来的艺人,每人一天四百。老板也是小本经营,店里就几张桌子,一桌客人一般也就消费几十元钱,虽然客人吃完会走可以翻台,但总归一边听一边吃会慢很多,真不知老板能不能收回成本。这家店更让我觉得,荡口古镇真是良心景区,看来那些天价宰客的地方,总要经过游客的抛弃才会回到正途。我们沿途还看到一家茶吧,主题是静心修禅,让我觉得真是好创意。确实,在喧嚣的尘世中,如果有这么一个地方,有这么一天,放下一切俗务,静静的看看书,抄抄佛经,甚至就是冥想,就是纯粹的放松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我是很愿意尝试的。只是,在景区,我们是没有那么多时间的。店里确实顾客也不多,只有一两个人,我想应该是周边住户而不是游客。
  
仓河南岸,同样是店铺,同样是有开着的有关着的。我们信步走到一片樱树林,现在不是樱花开放的季节,看不到樱花的美丽,但樱树本身倒也婀娜多姿。这里应该是打卡地,有很多有趣的背景墙供人拍照,墙上有“樱你而来”、“只樱有你”等巧妙的将樱用作谐音“因”的誓词,我想,在樱花开放的季节,情侣们到这里,在浪漫的樱花雨中,在这样的背景墙前,留下一生的誓言,的确足够吸引人。当然,这里肯定也是婚纱摄影的好地方。我总觉得,为了拍一组结婚照片,去世界各地,花上多少钱,真没必要。爱情,从来只是与心灵相关而与金钱无关。
  
再往前走,居然看到了钱穆故居。真没想到,这位也是江南钱氏的一员。钱穆是文史大家,后来因为去了台湾,所以我们没太宣传他,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承认他是近代一名殿堂级的大师。看了他的介绍,他学成后居然做了小学老师,后来被礼聘到北大,我忽然明白民国时为什么出大师了。那时候训蒙时期就会有大师参与,而且大学不看学历什么的,只看真才实学,不像我们现在的招聘老师方式。所以,大学者教小学,年青人成大学教授是常有的事,小学老师直接跳到大学当教授都很正常。这样以知识为本的氛围中,才有真正的学习。坦率说,我们现在的教学体制是急功近利的。其一,只有大学才是真正的学习知识,因为没有考试压力;中小学更多的是学习解题的思路,学习应付考试的技巧,所以两种学习方式完全是割裂的。其二,即便是如今的大学,老师和学生们围绕的是论文、课题、项目,都希望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只看重数量,很难静下心来坐冷板凳。这不能怪如今的师生,像民国时期的教授,是绝没有科研压力的,他们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愿意研究多久就研究多久,成果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不像现在为出成果而出成果,自然更为成熟出色。钱穆还和别人一起开创了香港中文大学,后来理念不一致就离开了。他终身教书育人,很多学生都成了近代史上的大师。钱先生虽然去了台湾,所幸逝世时两岸关系缓和,得以归葬故里,也算叶落归根了。这里,除了他的生平介绍外,陈设的就是他编写的《国学大纲》,足以让他不朽的国学名著。确实,这也是纪念他的最好方式。
  
整个荡口古镇,有小桥流水,有古宅旧屋,更有名人辈出,确实是小众的宝藏景区。
  
(原创首发) 
 游戏积分:0
防御:
游戏积分:0
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