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金文·收获】激荡在绿皮火车上的温馨往事(散文)

编辑推荐 【金文·收获】激荡在绿皮火车上的温馨往事(散文)


作者:王金启 举人,4636.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4发表时间:2025-10-29 19:05:16


   黑色的火车头长着一幅非常端庄的脸庞,彰显着工匠精神的良苦用心,每一节车厢都是富有生机而让人沉静的墨绿色的车身,车头上方的烟囱里冒着滚滚浓烟,随着一声声既富有节奏感又激动人心的哐当声,一路风驰电掣呼啸着扑面而来,沿着铁轨的方向,跨越时空一般又向远方奔去。彷佛一条绿色的巨龙,又如一座流动的时空隧道,这就是绿皮火车。绿皮火车承载着少年人的希望、也放飞着青年人的梦想,拉扯着原乡人的牵挂,也牵动着异乡人的乡愁,满载着爱恨缠绵的情感,也释放着荣辱沧桑的心事,在铁轨上日夜奔跑,记录着不同人生的不同历程。无论是在故乡还是在异乡,每一次看见奔跑在时光里的绿皮火车,都会在我心中激起感情的波澜,让我欣喜,让我心潮澎湃。望着绿皮火车,情不自禁地我会回忆起无数的温馨往事。
   一
   那一年,我刚刚记事。姥姥带着我从陕西铜川王石凹煤矿回老家。我记不得父亲是如何的牵挂、母亲是如何地叮嘱,只记得姥姥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我,在火车上千万不能乱跑,更不能跟着陌生人走,不管是解大手或者解小手一定要赶快给姥姥说,我一个劲地点头。我跟着姥姥上了火车,坐在姥姥的身旁,望着窗外的风景,心情就像放飞的小鸟。窗外的麦田、大树、山头一闪而过,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姥姥让我不要大喊大叫,让我安静地坐在她的身旁。我却坐不了几分钟,又开始大惊小怪地向姥姥问这问那。我们对面坐着一位看上去二十岁左右的姑娘,她有着黝黑的面庞,看上去就和我见过的农村姑娘没有多少区别,上衣穿着绿军装褂子,下身穿着一条黑色的裤子,但是在她的上衣口袋里却别着一支钢笔。钢笔在那个时代是知识分子的象征,一般工人和农民的上衣口袋里是不别钢笔的。那位姑娘对我很友善,给我吃她手里的压缩饼干,并且非常尊敬地喊我姥姥叫做“大娘”。姥姥让我喊她叫“姑姑”。她和姥姥慢慢地攀谈起来。姥姥问她老家是哪里的,要到哪里去。很多话我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她说她在西安上大学,现在坐火车是回一趟老家。我听到了上大学几个字,那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是大学,更不知道大学是干什么的,就喊叫着“姥姥,我也要上大学,给这位姑姑一样去上大学!”那位姑娘就拉着我的手,我一只手里还拿着她给我的饼干,一只手放在她手里,感觉她的手非常柔软而且温暖。她就问我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的简单问题。后来我感觉我和这位姑姑已经很熟悉了,就伸手要她的钢笔。这位姑姑就说,现在你还小,用不着钢笔。等你上大学了,我送你一只比这个还好的钢笔。行吗?我站在那位姑姑面前,就说,姑姑说话要算数。那位姑姑点着头笑了。我扑到姥姥怀里,缠着姥姥要钢笔。姥姥说,等你像这位姑姑一样,上大学了,你姑姑给你买一支钢笔,姥姥再给你买一支钢笔。到时候你有两个钢笔,你满意了吗?那时候的我真是啥也不懂,还缠着姥姥说,不行,我得要四支钢笔。我自己要两支,另外两支给两个妹妹!姥姥和那位姑姑听后都笑了起来。本以为姥姥带着我这次回老家是一次非常愉快的旅程,谁知因为我的调皮,却让姥姥骂了我好几天。一路上,姥姥和那位姑娘拉着家乡的家常,非常轻松。在火车上那时候卖饭的是卖的米饭上面有几片肉。姥姥不舍得吃,那时候是四毛钱才能买一份,而饼干是一毛五分钱一盒,那时候都属于比较贵的。姥姥给我买了一盒饼干,我还要吃米饭。姥姥一开始犹豫了一下,后来还是给我买了。我只吃了几口,就不吃了。姥姥爱嗔地骂了我几句,自己把剩下的米饭吃了。姥姥刚吃完,我坐在座位上不老实,一挥胳膊,也不是故意的,竟然把对面姑姑的一个喝水的玻璃杯碰倒滚落到地上,啪的一声,摔碎了。我当时也很害怕,脸红得要命。姥姥急忙给那位姑姑道歉。那位姑姑宽厚地笑着说:“小孩子家不是故意的,没事,没事!”姥姥急忙帮着收拾那些碎片,并责骂着我。姥姥从我们的行李中拿出来一个母亲给姥姥买的崭新的玻璃杯,说要赔给那位姑姑,那位姑姑说什么都不要。姥姥硬是把玻璃杯塞给了那位姑姑。那位姑姑看姥姥是真心实意给她,也就把被子依然放在我们座位中间的小桌上。等到那位姑姑下车的时候,她把那个杯子又还给了姥姥。我低着头羞红了脸庞,不敢看那位姑姑。还是姥姥牵着我的手,让我给那位姑姑说再见,我才望着那位姑姑喊了几声“再见!”
   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能够想起那位姑姑,想起我要钢笔以及打碎杯子的情景,耳边依然能够感受到姥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那位姑姑问我几岁的声音。
   如今,姥姥已经去世多年,时间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不知道那位姑姑现在在哪里,是否还记得当年在绿皮火车上与我和姥姥相遇的那段旅程。
   二
   我考上大学那一年,父亲非常高兴。那一年,姥姥、母亲和两个妹妹回了老家农村,只有父亲和我在煤矿上生活。父亲平时为了一家人生活,根本不舍得歇一个班。那一次为了送我去西安上大学,专门请了几天假,换了一身平时舍不得穿的衣服,先从煤矿坐闷罐车到铜川火车站,又从铜川火车站坐绿皮火车到西安火车张。那时候从王石凹煤矿到铜川这段路,都是运煤的火车,所谓的客车就是一节闷罐车。所谓的闷罐车,就是一节全部是铁皮的车厢。车厢上只有两个铁门,连个窗户都没有。车厢到地面的高度有两三米,人要登上火车,必须有一个木制的四五米长的梯子,从地面到车门斜着支起来,沿着梯子爬上去才能登上车厢。老人和孩子爬上梯子还有些害怕。等到下车的时候,依然如此,需要从梯子上下来,才能来到地面。而且那节闷罐车还不是天天有,两天或者三天才有一般,都是下午四五点钟开往铜川。那天父亲和我一起登上了这节闷罐车。上车之后,每个人都深感沉闷,四周一片黑暗,只有车门那里有一点光亮。在等待火车开动的那十几分钟时间里,总觉得时间非常漫长,内心急切而且无奈。好不容易火车启动了,只听哐当一声火车猛地向前一晃,车厢里所有人都被晃得前仰后合,好不容易火车稳步行驶,大家的心才稍微安静下来,在黑暗中盼望着早点到达,早点下车,重新呼吸舒适的空气。
   父亲带着我从王石凹煤矿到了铜川火车站,急急忙忙去买票,然后我们又坐上了去西安的绿皮火车。父亲一直给我讲着一些教育我如何做人的话语。我一直答应着,却并没有认真记在心里。当时的我刚刚十八岁,正是壮志凌云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年龄,身上除了一身随身穿的衣服,就带了一支上海生产的英雄牌钢笔。到了西安,已经是夜里十二点多,父亲领着我去解放路饺子馆一人吃了一碗饺子,父亲生怕我不够吃,还从自己碗里给我拨了好几个。那天夜里,为了省钱,父亲和我没有住旅社,而是在候车室里整整呆了一夜。那一夜,父亲和我由于即将分别,两个人都没有合眼。第二天,父亲的眼睛都熬红了。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父亲有千万个理由担心我,可是那时候的我一点也不理解父亲的心事。我反而觉得父亲有些啰嗦,一遍遍地叮嘱我如何尊敬师长,如何团结同学。我心里感觉自己这些难道都不知道吗,还需要你一遍遍地叮咛。我甚至有些不耐烦的说着知道了知道了。现在回忆起来,我那时候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更不懂得什么是父亲。
   第二天,父亲领着我到大学报了名之后,又跟着我到了学校宿舍,把宿舍打扫了一遍,安排好床铺,父亲又带着我在西安民生商场买了新被子新褥子,还有脸盘牙膏牙刷,给我买了两身衣服和一个当时很贵的皮箱,还给我买了一个世界牌收音机。父亲又帮我送到了宿舍,然后又千叮咛万嘱咐我一遍,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我送父亲到了西安火车站。在西安火车站,父亲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让我终身难忘。父亲说,他有一次从老家河南探亲回来,走到西安火车站。为了省钱,没有舍得吃饭,就去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商店买了一个面包。父亲付了钱,拿了面包,也没有舍得吃,意思等到上了回铜川的火车时再吃。这时候父亲才发现,商店里给父亲少找了两块钱。两块钱,现在的人们根本不会放在眼里,可是那个时代,父亲是八级工资,一个月才六十多块钱。父亲就去找商店理论。结果商店工作人员也非常认真,他们说需要盘点一下今天所有的账务才能把钱退给父亲。父亲就在那家商店门口整整坐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八点以后,商店给父亲把两块钱给退了,并表示了歉意。我听了父亲讲的自己的经历,泪水直往肚里流。
   我把父亲送到火车站进站口,就往回走。走了大约十几分钟,一回头,看见父亲在背后跟着我。我心里理解父亲舍不得我。我就去买了几个面包,重新把父亲送到进站口。等我往回走走到五路口的时候,再回头却看见父亲依然站在解放路口,望着我。我急忙跑回去,再次送父亲到了进站口。这一次我看着父亲进了火车站,才慢慢地往学校的方向走回来。
   三
   大学毕业的时候,同学春子送我到西安火车站。
   春子是一位非常善解人意而且聪明活泼热爱文艺的姑娘。同窗三年时间,我们两个平时接触并不多,只是因为快到毕业的阶段,因为经常在一起学习,才有了一段难以忘怀的感情。那时候的她风华正茂,充满青春活力,个子高挑,走路轻盈,平时很随意的一件衣服穿在她身上都充满了魅力,特别是她文静的脸庞上配上一幅非常秀气的眼镜,更有一种灵动的书卷气。
   有很短的一段时间,我们两个几乎天天在一起。有时候也无话不谈,有时候也偶有矛盾。我们之间从来没有谈起过两人的感情,但在我心里,她就是最美的。她不仅给我洗过衣服,剪过头发,而且给我洗过被子,洗好后还给我缝起来。但是我们之间也有一个人为制造的屏障,就是地区差别;即使没有地区差别,那时候的我根本不懂得社会,也没有能力承担各种社会责任。在心照不宣的互相理解中,我们终于到了毕业的时刻。记得那一天她来到我的宿舍,帮我收拾好了最后的行李。记得有一条床单,我已经扔了,她又捡回来,帮我洗净,装进一个塑料袋内,说回去还可以用。她给我提前买了一件送别的礼物,是一只雄鹰的雕塑,是一只里面是石膏外面用铜粉制作的展翅飞翔的雄鹰。
   我们一起漫步在西安的解放路上,虽然我们始终谈论一些同学们实习期间的话题,但我的心里对她却有千万个舍不得。那时候还有站台票,一张站台票需要两块钱。她买了站台票,一直送我到上火车的车厢。我们两个说完告别的话,我目送着她走了很远。当我怀抱着那只雄鹰,小心翼翼地放在火车上的小桌上的时候,我看到她又从很远的地方跑回来,跑到我座位的窗前,叮嘱我一路平安,路上一定吃点东西。我急忙打开窗户,她还在给我说一些叮嘱的话语,我一点都没有听进去。我的心中只有“离别”的心情,无法形容。我看距离火车启程时间还有几分钟,就又跑到车厢外,给她说,无论如何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并叮嘱替我向她的父母亲问好,因为她的父母亲曾经有一次在她家里给我说让我照顾好春子。然后我告诉她,西安距离铜川并不远,我很快就会来看你。列车已经鸣笛,乘务员也开始催促旅客上车,我从她的眼睛里看出了泪滴。我害怕自己也流出眼泪,急忙转身离开,上了绿皮火车。从窗口向外望去,春子还在向我挥着手,她长发飘飘,脚步轻盈,但火车速度越来越快,最终她的身影消失在车站的月台。
   绿皮火车载着我的忧伤也载着我的梦想,一路轰鸣着驶向我的第二故乡铜川,我望着眼前春子送我的那只雕塑雄鹰,内心里就像碎了一样。
   很多缘分,经不起离别;很多感情,一转身,就是一辈子。无论以后我们都遇见了什么事情或者经历了什么感情,那一段无比纯真的日子我是刻骨铭心地难以忘记。
   四
   大学毕业一年之后,我曾经和学外语的王建国一起闯过海南。那时候每一天海南建省的消息都会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激动万分。终于有一天,我和建国一起,踏上了去海南的绿皮火车。在火车上,从渭南站走上来一个姑娘,看上去大约二十来岁,长相非常秀丽,衣着非常得体,说着一口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刚开始,我们三人都没有座位。我们就站在车厢与车厢的连接处,互相打量着对方。随着列车的运行,我第一个发现有一个座位空下来了,我本来自己可以坐,但我让给了这位姑娘。她含羞一笑,一开始并不好意思坐下,后来她看我确实真心实意让她坐,她就很感激地坐下来了。一路上,我们三个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话,慢慢地就熟悉起来。姑娘拿出她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苹果让我们两个吃。刚开始我们不要,姑娘说,这是我家自己种的,个头不大,品相也不好看,但是味道还不错。于是我们就接过来,咬一口一尝,真的酸酸甜甜,味道很美。我们三人就更加熟悉了,她问我是什么单位的,那时候虚荣,就说是检察院的,她就问是不是西安检察院的,我本来应该老老实实地说是铜川的,但出于虚荣就点点头,没有说话。她就把我当成西安市检察院的了。姑娘非常端庄文静而大方,而那时候我已经失恋一年,正处于寂寞时期,对那姑娘就非常喜欢。姑娘告诉我她是渭南人,这次坐火车是到河南驻马店去投奔她姐姐去,她姐姐在河南驻马店的一个公园工作,给她在那里找了一个工作,我们两个互相留下了地址和姓名,她告诉我说她的名字叫做龚红燕。由于路程比较长,我们三个加上一个新疆的年轻人在一块坐着,就开始打扑克。我常常和红燕在一班,由于心中喜爱,所以不仅扑克打得好,说话也非常幽默,因此龚红燕对我的印象就更好一些。等到绿皮火车到了驻马店那一站的时候,建国说他也爱上了龚红燕,我内心也非常喜爱龚红燕。在她就要准备下车的时候,我的心恨不得和她一起下车。但是理智告诉我,我们之间什么也没有发生,我们只是互相印象好而已。龚红燕也特别热情,临走用纤纤玉手握着我的手,明亮的大眼睛望着我,看得我不敢和她对视,也许她内心无比纯净,而我内心却有鬼,这“有鬼”就是喜爱她。在她不望着我的时候,我偷看她那明亮的眼睛,就像一池纯净的湖水,晶莹而美丽,柔情而纯真。最后她拿出她带的家乡苹果,大约有十几个,连袋子一起都给了我们,搞得我们特别不好意思也好感动。

共 718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从 “刚记事时” 姥姥带自己回老家的懵懂,到 “考上大学” 时父亲送别的沉重,再到 “大学毕业” 与同学离别的伤感,继而到 “闯海南” 的青春闯荡,最后落脚于 “今年中秋” 乘坐复兴号的感慨,五个关键人生节点被绿皮火车紧密串联。这种结构如同火车轨道般清晰,每一段往事都是一个 “停靠站”,既独立成篇又彼此呼应,最终汇聚成 “人生旅程” 的整体意象,让读者在碎片化的回忆中,感受到时光的流淌与生命的成长。绿皮火车从 “墨绿色车身、冒浓烟、哐当响” 到 “颜色清浅、改名复兴号、速度倍增” 的变化,不仅是交通工具的迭代,更是时代发展的缩影;“四毛钱一份的米饭、一毛五的饼干”“八级工资六十多块”“闷罐车” 等细节,勾勒出特定年代的生活图景,让个人往事有了集体记忆的共鸣。作者将 “小我” 的经历与 “大我” 的时代相连,使文章超越了个人怀旧的范畴,成为对一代人青春与梦想的致敬。结尾处“像珠宝,又像一页页的篆书,篆刻在我人生的这部书里” 的比喻,是点睛之笔。它将零散的往事升华为人生的珍贵财富,也让 “绿皮火车” 的意象有了更深层的意义 —— 它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载体,更是精神记忆的容器,承载着一代人的成长、遗憾、感恩与期许,读来令人心生暖意,又不禁感慨时光匆匆。​精彩佳作,推荐共赏!【金文编辑:婉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婉影        2025-10-29 19:21:54
  精彩佳作,欢迎品读!
2 楼        文友:婉影        2025-10-29 19:27:24
  个人成长史的缩影,也是时代变迁的见证,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挚的情感与厚重的生活感悟。
3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10-29 19:29:07
  感谢婉影老师敬业编辑,祝福老师生活愉快!
4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10-29 21:14:02
  婉影老师的编者按写得非常精准,既抓住中心,又分析全面。致敬老师
5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5-10-29 22:06:40
  王社长文思泉涌,以绿皮火车为载体,反映当年的社会现实,承载了一代人的成长经历。时代气息浓厚,感受到一代青年成长的深厚意义。期待新作,向王社长致敬!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5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10-30 08:36:20
  感谢晚秋枫叶老师鼓励,祝福老师生活愉快!
6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5-10-29 22:09:18
  感谢婉影老师倾情编辑。编按有内涵,理清了散文的文脉,抓住重点,突出主题,给读者起到引导作用。辛苦了,致敬婉影老师。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