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在路上(散文)
 【菊韵】在路上(散文) 
◎重阳
  
  
今日重阳,九九,极阳之数。“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我在汉中石泉。
  
昨日登雁山,今天游汉水。时光匆匆,我并没有在意重阳节的到来,等看到委里老干处发来的慰问短信,我恍然:“哦,今日重阳呢。”
  
如今,生活富足,把日常活出了节日,把节日活成了日常,也是一种福气,譬如小的时候,穷,“给你一块糖,春节就过了”。今天饭桌上,还和弟兄们议论着“旧时的皇上还没用过空调呢。”
  
秋高气爽,便登高望远。阳盛阴伏,便插茱萸辟邪。登高和茱萸,满足了诗人写重阳的诗意。
  
便想起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艰难,和苏轼的“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的舒展与洒脱。
  
我也老了,虽没有杜甫的多病,也“三高”的不是一天两天了,出门,是要先备药的。也没有苏轼的相扶的红粉,却还有老伴相顾,前后叮咛:“看着脚下的路。”退休了,闲了下来,总想走走,看看。这此和兄弟姊妹同游石泉,他们也都是过了七十的老人了,或说,九九重阳是我们的节日,对我们还是有意义的呢。如秋的年龄,洗练的脾性,无羁的自由,儿女的孝顺,重要的是,兜里还有够花的退休金。人老了,不求远游,只为信步。这次也一样,石泉三日,一日后柳古镇,一日雁山瀑布,一日乘舟汉江。想走便走,想停就停,一路欢歌笑语,忘却了年龄。路上,我跟大弟说,人啊,就一辈子,如一纸空白方格,你一生都在填空,总想填得好些,不留遗憾。这次游石泉,便是又填了一笔……这一笔一笔下去,也就要满了……
  
大弟问我:“下一笔填什么?”我说:“走古蜀道。”趁还能走动。慢慢走。
  
不写雁山的幽谷深潭,飞瀑悬石,不写后柳镇的柳烟山岚,码头舟横,不写汉江的天水一阔,云雾升腾。今日重阳,想要写点什么,寥寥几笔,写下:重阳节雏形可追溯至战国,《吕氏春秋•季秋纪》载九月丰收时祭天帝、祖先以谢恩德。汉代《西京杂记》记录佩茱萸、饮菊花酒求长寿之俗。茱萸气味浓烈,其果实可入药,具有驱虫、祛湿等功效……老祖宗弄出这多节日来,是让我们停下脚步,打点一下自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在山行,我也在山行。我便写了这篇《重阳》。
  
  
◎没有想到
  
  
真没有想到,这趟石泉三日自由行,花费如此节省。
  
绿皮火车,西安到石泉,去,五个小时,票价51元。回,四个小时,87元。手机抢票,提前一周就预订了往返车次。
  
在“携程”网预订了石泉后柳镇扬帆酒店,三星级,江景房,标准间优惠价,一晚160元,含早餐。27日入住,房间宽敞、安静、干净,中央空调,二十四小时热水。早餐丰盛,自助式,四菜,两凉两热,豆浆油条,稀饭花卷,煮鸡蛋,青豆火腿胡萝卜炒米饭。丰欠由己,吃个舒服。
  
头一天从石泉火车站到石泉古城,打的,八人分乘两辆。平日里单车要价20,我们搞价,最终10元。司机很热情,一路介绍着石泉的美食,送我们到了古城西门,他说他是老兵,我说我也是老兵,他留下了手机号码和姓名,司机姓沈,他在殷勤地揽我们以后的生意。游完古城,按来时沈司机的介绍,公交总站不远,就在旁边的十字路口,中巴车,半小时一趟,一人票价3元,半个小时到后柳镇,酒店门前就是终点站,一路上也太顺溜太方便了。
  
头一天,我们游了后柳古镇。
  
第二天,游雁山大峡谷。一大早,酒店前台包私家车,往返接送,从酒店到景点,一个半小时,和司机约定,车直进景区直到山顶。从后柳镇酒店到雁山景区,单车往返车程50元,再送我们一程,登顶,80。一车四人,130元,人均不到33元。想想看,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免景区门票,然而上山,还是要乘坐景区摆渡车的,票价一人50,这是进山游客躲不开的一项开支。而我们每人只花了20,司机就把我们送上了山顶,就摆渡车一项,我们一行八个老人,就节省了240元钱。我们伴着峡谷溪流,悠闲自在,且行且观景,徐步缓行三小时,六里的下山路,虽是崖壁石阶的步道,起起伏伏,人并不累,包车司机就在景点出口的旅客服务中心停车场上等着我们呢。说好了的,出山门前给他们打电话,他们来接,待返回酒店给两车结账。
  
第三天,船游汉江。我们提前探路问价,若按码头牌价,乘画舫游江半程40分钟,一人68元,若全程,一个小时,一人100。我们头一天晚饭后江边散步,码头上打听到一家私人游船,舱虽不大,两边靠窗二十座的排椅,窗明几亮,红艳艳的救生衣干净厚实,船家还贴心提供马扎,供游客出舱在船头甲板上休息观景。便和船家协商,谈好了价格,我们八人包船,来回一个小时,160元,平均一人20。这不,一人又省下了80元,八人就是640。第二天,船夫在码头等着呢,早已搭好了踏板,扶着我们登船……一帆江水阔,云篜群山青。江风拂面,乘风快意,随意欢笑,不用和别的旅行团的人群去蝶乱蜂争,更是毫无障碍的让她们妯娌们摆出各种姿势去自由拍照。这船,太攒劲了。
  
今天,返程,在酒店早餐后,依旧每人三元的公交中巴,从后柳到了石泉。依旧石泉打的到火车站。中午1点的火车,时间宽裕,便逛街市访市场,采购车上要带的吃食。两个小时过去了,算好时间,石泉闹市拦住出租车,俯身去和司机讨价,由每车10元谈到7元。
  
一路上,让人觉得我们的人太能“捣浆糊”了,捣得商家吐血。
  
大家哈哈大笑,纷纷夸奖我们管账的大管家,我三弟的算盘打得蛮精,大家说,“骑着单车去酒吧,该省省,该花花”,下次结伴出游,还要他来当管家,还要这么行路。
  
其实,回过头想想,活着,大家都不易,为几两碎银而奔波而算计而委曲求全。我总结说:一,如今网络发达,一机在手,便知天下,信息透明,提前攻略。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啥事都在预判和掌握之中,不再是“从南京到北京,买家没有卖家精”了。二,这次我们兄弟姊妹一大家出游,时值国庆中秋双节已过,秋意萧瑟,正是旅游淡季,商家也在卷,他们有钱挣就行。此时,便成了买家的市场,议价权在买家而不在卖家。三,石泉毕竟小,商业化并不像别处的旅游城市那么严重,山高地偏,山里人还是朴实厚道,并没有“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商人潜意识潜规则。若换一个城市,你试试,非宰得你吐血不成。
  
自然,我不以为“车船店脚衙,无罪也该杀”,欺诈和仙人跳设局,那是旧时。如今,博弈仍在路上,还将继续……
  
  
2025。10。30。石泉火车站候车中 
 游戏积分:0
防御:
游戏积分:0
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