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恋】泛舟黄龙溪(散文)
黄龙溪与府河汇合后,至彭山流入岷江,有十多公里的水路。随着成都府南河的整治,“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旧梦或将重圆,此处的秀丽风光也日渐受游人青睐。
依倚在古镇黄龙溪三县衙门的大榕树下,沐着秋阳,向下游纵目,但见绿水悠悠,芳草萋萋,青山滴翠,深谷藏幽,毫无秋风下的萧索,满目尽是美丽的感召。乘轻舟沿河而下,舒缓的流水立刻把你送入碧绿的梦境,夹岸草甸如忠实的情人始终随流水延伸,那绿茵茵的生命用柔嫩的身躯描绘充满希望的原野,鼓动牧童的短笛从阡陌纵横的田野一直吹到山坳里的羊肠小道,把岁月的坚韧和历史的悠长表达得淋漓尽致;草尖上的晶莹露珠则频频摇响牛铃般的清韵,惊飞河湾里的鹭鸶,温柔如月光的白色精灵披着雾的面纱,从沼泽里飞起,洒下一串生命的赞礼,给草甸带来舒心滴翠的滋润,……我情不自禁地伸出双臂,学那倒影在水中的山丘,去拥抱那绿色的温柔。
出古镇不远,河水突然喧闹起来,柔情里顿时充满豪情,流速明显加快,波浪拍击轻舟,发出阵阵顽童逗乐般的清脆声响,恰似诗人激越的吟诵,泛起一串串洁白的灵感。艄公见惯不惊,但也煞有介事地提醒游人注意安全,而他则挺立船头,有意无意地向游人展示浪遏飞舟人不惧的沉稳和豪迈,让你体味到,唯有胆量与豪情,才是支撑生存的白帆,给你一种源于亘古绵延不绝的象征。逝者如斯,岁月沧桑,两岸早已不见纤夫的踪影,但那踩宽了历史,踩出一个民族生存之路的足迹,却深深地印在激流险滩的鹅卵石上。水急而不深,人入水中不过齐腰,轻舟时而与河底摩擦,发出磕磕绊绊的声响,好似龙太子在水中恶作剧,故意制造紧张气氛。若相信神话传说,黄龙溪本来就是一条龙,所以泛舟其中,自然就有骑在龙背上,随中华文明步入以龙为图腾的时代之感。听艄公言,这十多公里的水路有十几处险滩,每一处激流险滩都是一种圣洁的美丽。其实险滩全都险而无惊,只是给流水凭添许多韵致,给一首舒缓的音乐穿插一些快节奏,使整个乐章错落有致更富于美感。我俯身船舷,掬一捧盈盈柔情兼豪情,浪漫我的旅程。
两岸的村落大都掩映在婷婷竹树之中,缀着太阳光环的大榕树下,石板路将悠长岁月铺进村落,铺成一册厚重的历史。青瓦粉墙凝结着明丽的雅趣,高翘玲珑的斗拱屋檐刻画着川西平原的古韵。当竹林里飞出童心甜润的笑浪,蠕动周围农家的炊烟时,游人不禁要问:杜牧在向牧童“借问酒家可处有”吗?五柳先生“采菊东篱下,”看见南山了吗?张果老骑驴独木桥上过就羽化升仙了吗?……涌动的思绪怂恿心灵化作飞天,去村落上空撒下求索的鲜花。然而,最使游人赏心悦目的还是在河边洗濯的村姑,乌黑蓬松的云鬓垂下美丽的青丝,半掩纯洁如玉的颈项,秀发上凌空开放的红色野花,犹如燃烧青春的情诗,诉说着对爱与美的向往,简直就是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的化身。无人喧哗,连流水都被这清雅绝尘的境界迷住了,不忍惊扰这片温馨土地孕育的恬淡与安谧。
泛舟至江口,山势渐雄,阳刚之美显露。伫立于仙女山之巅,面对高天流云,万里长风,绵绵群山,似乎找到了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也想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目送岷江穿越草甸、沼泽、古道、青山,载着万载朝风暮雨悠长流去,消失在天边,总会悟出许多人生的真谛,心思总要随江水而去。仿佛要追上那庄严的日出与日落,在广阔天地里陶冶出令人肃然起敬的博大胸怀,把人生的七情六欲锻造得纯净靛蓝。
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应该把大自然看成自己的爱人。”在与大自然持续的物我交感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力与美,体味到人生的乐趣,尤其是双流的黄龙溪至彭山的江口这段风景,使我确信大自然永远是一位可堪笃信的挚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