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印象清晏园(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印象清晏园(散文)


作者:邢松 布衣,216.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4发表时间:2025-11-03 11:04:40
摘要:此次匆匆一游,凭己之拙笔,仅能书写出这既有南方园林之秀丽、又有北方园林之雄奇的印象清晏园了。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百花盛开。此时虽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但是,我没有跟随大众的脚步迈向乡村的田野,去欣赏满目金黄的油菜花,也没有涌向人流如潮的樱花公园,去目睹一年一度樱花绽放的绚丽烂漫,而是乘车去闲逛了市内的"不是江南园,胜似江南秀"的江淮第一古典园林一一清晏园。
   印象里,这已是我第三次来到清晏园。记得第一次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陪我的外地同学于暑期游玩了城南公园,也就是现在的清晏园。那次,我们泛舟划浆于湖上,湖水清澈明亮,莲莲荷叶摇曳生姿,情趣盎然。第二次是本世纪初,正值孩子十周岁生日那一天,我带他娘儿俩一起再游清晏园。孩子最感兴趣的是黄石堆砌而成的假山景点。那里瀑布飞泻,清泉流响,他攀岩钻洞,窜上窜下,乐此不疲,怡然自得。当然,我们也体会到了什么叫幸福快乐。
   时隔二十几年,我又一次的踏足清晏园。也许是去年疫情肆虐的缘故,公园的大门至今仍未打开,游客可从北边的侧门穿过游客接待中心处进入园内。进得院门,我先是一怔,记得以前的一侧墙上挂有《清晏园导游图》和《清晏园简介》,另一侧是雅致的入口拱形圆门,上书"序园"二字,意为从这里就开始拉开了游览清晏园之序幕。而现在的入口处则改为"涉趣"二字。我没有过多的置疑,那是园林设计师的事,之所以改名,自会有它改动的妙处。
   进入"涉趣"门内,真是别有洞天,内有假山,曲廊,甲袁堂等景点,秀木繁茂,竹影婆娑,耳盈鸟语,流水潺潺。其内小桥流水別致有趣,松竹、藤萝富于变化,具有"瘦、透、漏"特点的太湖石堆砌而成的假山更是峰峦叠嶂,秀丽典雅,妙趣横生,让游客有种心旷神怡之感,仿佛置身于玲珑的山水之间,令人流连忘返。此刻,我暗自惊叹"涉趣"二字,真是匠心独运。现在想来"涉趣"比原先的"序园"则更有意境了。
   出得涉趣园,我按逆时针方向开始游览主园。先是到了东北角临近中心湖的一座六角凉亭,抬头仰望,转了半圈也没见着亭上的题名匾额,故把它就叫"无名亭"吧。当夕阳西下,若闲坐亭中,定会有“渔歌唱晚”之意境。前方就是一幢醒目的坐北朝南临湖而建的“荷芳书院”。书院两旁的门柱上书有"名园别有天地,老树不知岁时"的对联。传说中,因河督高斌一日午睡时梦到乾隆皇帝要到此巡查,后便在此池塘边建造了这座既典雅端庄又不失俊俏秀气的"荷芳书院",以接驾乾隆皇帝的到来,后来乾隆皇帝果然来此并对其称赞有佳。进入院内,正堂悬挂多幅不知出自何人之手的名家字画,其中一幅"大美淮安,水韵天成"该是后人所作吧。
   继续前行,在苍翠的松柏树荫下立有一道旧砖砌筑的照壁,壁上镶着一行魏书石刻的"南船北马 舍舟登陆"字样。同样的碑石,在横跨里运河的水门桥北岸也有一块,足可见得,当年的这里车马穿梭、船帆点点曾是多么的繁华辉煌。这让我想起了淮安历史上曾是南北漕运之要塞,河道总督府署就立于此处。往前走,西北角有处别致的院落,门前绿树婆娑,蕉叶掩映,门檐挂有“紫藤花馆”匾额。悦耳的琴声从院内悠然传出,我循声入内,发现一雍容端庄、长发披肩的美女正在扶琴浅唱。院落不大,但四合小院玲珑精巧,有花草映衬,乃幽静典雅、美不胜收。
   左拐沿湖边小道南行,临湖有一座高大的二层楼阁,二楼的檐下挂着一块“霖雨思贤”的匾额。楼下立有"今雨楼"标牌,标牌上面介绍说此楼原名叫"清晏酒楼",它因漕运而兴。嘉庆初,清江浦最高规格的宴席便从河道总署厨房转至"清晏酒楼"了,这里便成为后来闻名遐迩的淮扬菜发源地。迈步进入阁内,环顾四周,只见墙壁上布陈全国各地历代治理水患、造福于民的镇水大铁牛的文字简介和图片。其中有一幅介绍的是淮安镇淮楼的由来,我驻足细阅:镇淮楼在北宋年间则名为镇江都统司酒楼,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因淮水水患不断,人们为了震慑淮水,所以才更名为一直延用至今的"镇淮楼"。今天看来,也不知道这属不属于一种迷信,但至少表达了当时人们治理水患的坚定决心和祈求国泰民安的一种美好愿望。
   走出楼阁,只见河中停着一艘石舫一一清晏舫。该舫虽不及北京颐和园石舫之大,却也造得玲珑精巧,前轩后阁,中间连廊,飞檐翘角。跨过石拱桥,黄石堆砌的假山格外醒目。那山,危似悬崖,势如刀削,棱角分明,骨瘦嶙峋。石峰间,松柏苍翠,清泉流响,极富天然意韵。许多游客驻足留影,小朋友们也嬉戏其间。眼前的情景,不由得让我又想起了二十年前带孩子来游玩的那一幕。
   沿着湖畔向东行走,便到了临水而建的一幢单檐歇山式轩阁。门楣挂着一块“远香堂”匾额,门旁还贴有金色的"淮安书房"铜制牌。如今阅读已日益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这倒让我想起了在淮安的许多公园里都设有书房,它处处体现出淮安是个书香之城。右转向南,越过河帅府,穿过蔷薇园,便到了一幢重檐歇山式楼阁一一荷望阁。因清代的河道总督府、漕运总督署就设立于此,而清晏园最早就是历代总督府署的后花园,是达官显贵们散心玩乐的处所。试想历代总督要员每每立此阁楼观赏满园荷花景色时会有何感慨?是否会时不时的自勉一番,提醒自己努力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具有洁身自爱品质的那些官员,自然当值后人敬佩。
   离开荷望阁,前行不远,东南方有座高大的青砖门坊,外侧坊额刻有“归来兮燕”篆字,内侧刻的是“环漪别墅”。“环漪别墅”对面是一座气宇轩昂的门楼,那就是"御碑园"。御碑园的旁边是"江南河道总督部院"的旧址。拾级而上,进入御碑园,只见三面长廊的廊壁上镶有块块碑刻,碑文清晰。碑文都是清朝皇帝题写给历任河道总督的御赐碑。这些碑刻,历经数百年岁月的磨洗,今天还能留存于此,足见当时的皇帝对河道总督的何等重视以及后人对此保存的完好。走进后院,灯光映照着室内陈列的历代河道治理的图片文献及实物,让人有种震撼之感。
   走出御碑园,回望公园内波光粼粼的湖面,有一特别引入注目的亭子立于湖心,那就是湛亭。湖心的湛亭与湖畔的无名亭隔水相望,遥相呼应,可谓相得益彰。此时正值三月,湖中的枯荷虽未泛绿,但可遥想,如遇秋雨霏霏闲坐亭中时,当有“留得枯荷听雨声”之意境。
   游览的路径不同,所看的景致自然不一样,而且短短的时间也无法饱览全貌,楼阁内陈列的有关我国治水和漕运史上的典藉文物也只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遗憾的是园中园的叶园、澹园、关帝庙也无暇涉足。此次匆匆一游,凭己之拙笔,仅能书写出这既有南方园林之秀丽、又有北方园林之雄奇的印象清晏园了。
  
   2023-3-27

共 26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阳春三月再访清晏园,这座兼具南秀北雄的古典园林,在时光流转中愈发韵味悠长。从“涉趣”门入,假山曲廊、竹影流泉相映成趣;荷芳书院的楹联、“南船北马”的石刻,诉说着漕运要塞的昔日繁华;今雨楼的淮扬菜渊源、御碑园的历代碑刻,沉淀着治水兴邦的厚重历史。三次探访,景致虽有变迁,却始终藏着打动人心的意趣。幼时孩子攀岩钻洞的欢畅,如今亭台楼阁的底蕴,让园林不仅是风景,更成了承载记忆与文化的载体。匆匆一游虽未尽览全貌,但清晏园的灵秀与厚重,已在笔墨间留下深刻印记,让人沉醉于这份穿越岁月的古典之美。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11-03 11:05:55
  文章循着游览动线铺陈,将清晏园的亭台楼阁、历史渊源娓娓道来。文字雅致,细节饱满,既见园林之美,更显文化底蕴,读来如临其境。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11-03 11:06:14
  三次探访串联起时光与记忆,从自然景致到历史人文,把清晏园的南秀北雄写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满是喜爱,兼具游览攻略的实用与散文的韵味。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