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荷】同窗(小说)
十一月的风中夹杂着迟开的桂花清香,法庭外一派庄严肃穆的气氛。
被告席上的付仁穿着一身休闲的薄夹克,一向特别注意形象的他,头发再也不似往日的一丝不苟,灰暗的眼神与之前的趾高气扬判若两人。
在公诉席的旁边,坐着的是检察官郑毅,脊梁挺直,脸色冷峻,俨然一副铁面包公。
四十年前,一群光着膀子的少年正在村头的老槐树下比试算术题。
“谁先算出来,我就奖励给他三个大红薯”老村长话音刚落,脑袋瓜子反应极快的付仁眼珠子一转,立马抓起地上的一根树枝在沙地上演算起来。一眨眼功夫,付仁便报出了答案。而一向沉稳的郑毅却还在一步一步地演算。拿到奖励的付仁便一把拉上郑毅和一帮小伙伴一哄而去,只留下一串串的笑声。
那时的付仁和郑毅是青石板村最让人羡慕的同窗。从破破烂烂的村小教室,到乡里的红砖瓦房,再到青阳县一中的教学大楼,他俩就象两颗双子星座。两人总是形影不离,相互鼓励,齐头并进,领奖台上从未缺席。
付仁家境比较好,父亲是村支书,家里还有个姐姐帮衬。郑毅家就别提有多困难了,父亲因病早逝,还留下一屁股债,母亲身体也不怎么好,依靠爷爷奶奶艰难地生活。但这并不影响他俩的友情,初中住校后每次学校缴费的时候,就是郑毅愁眉苦脸的日子,好在有村里和付仁的帮助才能挺过来。心思细腻的付仁特别能体会郑毅的感受,为节约时间,两人实行分工合作,让勤快能干的郑毅承担洗衣任务,自己承担打饭,并借机经常为郑毅加点荤菜。
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中考时两人以660分全校并列第一名的成绩录进了青阳一中。进校后又都选择了文科,分进了同一个火箭班。
班主任欧阳清老师对这两个来自青石板村的学生格外关注,还把经济困难的郑毅作为自己的贫困生资助对象。在他眼中,付仁就象一团火焰,热情张扬,性格开朗活泼乐观,浑身都充满着一股子青春的力量。而受家庭生活环境影响的郑毅,则与付仁迥然不同。他沉静内敛,寡言少语,似一潭深水,骨子里却藏着一种韧性。多年的同窗使得两人形成了一种少有的默契,三年高中他们几乎不曾红过脸。
高考后当他俩把大学录取通知书呈现在面前时,欧阳老师吃了一惊:两人居然都录取到985名校江城大学,只是付仁是行政管理学院,郑毅是法学院。即将退休欧阳老师如释重负,这一晚破例喝了三杯衡水老白干,并送给他俩一句话:将来,鸟不管飞多高多远,都不要忘了天空忘了大地。
大学四年,两人虽在不同院系,但每周都会相聚。付仁活跃在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结识了不少人脉,口才也练得愈发流利,大二时就被选为学生会副主席;郑毅则泡在图书馆和自习室里,啃完了一本又一本厚厚的法律典籍,是法学界泰斗严教授教研室的常客,学校辩论队的主辩手。毕业前夕,付仁凭借出色的个人能力,被推荐到市政府办公室实习,并顺理成章地留了下来;郑毅则通过层层选拔,进入了市监察局,成了一名普通的科员。
刚开始那两年,两人还时常约着一起回青阳县去看望班主任,回青石板村去看老村长。付仁总是穿着笔挺的西装,每当说起市里的人情世故、官场规则,总是滔滔不绝,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郑毅依旧穿着朴素的夹克,话不多,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补充几句,大多是关于工作中的法律条文和原则底线。欧阳老师老总还是把他们当学生看,总喜欢叮嘱几句,诸如官场不比学校,诱惑多,陷阱也多,凡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能太急躁等等之类,他俩也还是一如从前听课一样专心。
付仁的晋升速度,快得让人咋舌。凭借叔父的老关系,再加上他本身嘴巴甜,会来事,短短三年,就从办公室的普通科员升到了科长。而郑毅,依旧在监察局科员的岗位上默默工作,每天和各种举报材料、案件卷宗打交道,从不多说一句话。
第四年,付仁竟被意外提拔为副处级干部,且恰好成了郑毅的直接上级。第一次在单位的会议上碰面,付仁坐在主席台的位置,意气风发地部署工作,目光扫过台下的郑毅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散会后,付仁拍着郑毅的肩膀,笑着说:“老同学,以后咱们就是上下级了,可得好好配合工作啊。”郑毅点点头,语气平静:“付处长放心,我一定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从那以后,两人的差距越来越大。付仁深谙官场潜规则,做事左右逢源,人生如开挂一般,每次工作调整就是迎来一次晋升。他搬进了干部家属大院,有了专职的司机,出门总是前呼后拥。而郑毅,依旧住在老城区原单位的筒子楼里。天晴骑自行车穿小巷天雨就挤公交上下班,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职业的特点让他养成了严谨细致沉着冷静的性格,而对官场上的那类勾心斗角阿谀逢迎一向都嗤之以鼻。
付仁升为市交通局正局长那年,特别强调不要叫付局长,应直接叫局长。他生怕别人以为是副局长。还专门安排工作时间以检查工作为名回了一趟青阳,特意开车来接欧阳老师去青阳大酒店吃饭。饭桌上,付仁意气风发地谈论着自己的公路网规划,言语间满是对权力的渴望。欧阳老师看着他,随口问了一句:“郑毅咋没一起过来?”“他手头事情多,走不开”付仁答道。欧阳老师心里开始隐隐觉得有什么不太对劲,忍不住又唠叨几句:“小仁,不管是正局长还是副局长,都必须站稳脚跟!”
也正是从这次起,付仁来看望欧阳老师的次数越来越少,只是逢年过节记起来了发个短信。而郑毅,无论工作多忙,每年都会抽出时间来欧阳老师家里坐一坐。欧阳老师常常问他:“小毅,你和小仁现在同在市里,他发展得那么好,你就没点想法?”郑毅总是平静地回答:“老师,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我觉得现在这样挺好,守着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心里踏实着呢。”
在付仁升任局长三年后,郑毅凭借工作能力和业绩提拔为科长,又三年,郑毅凭借扎实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多次成功办理疑难案件的突出表现,被提拔为监察局副局长。他俩的矛盾也从此加深了,几次收受过市建筑公司赵经理好处的付仁请托为其说情,郑毅不敢违心违规违法办理,公事公办,一点面子都没给。付仁甩下一句忘恩负意就气冲冲地走了,从此,他俩就再没了联系!
接下来的几年,付仁的仕途一路高歌猛进。他长袖善舞,人脉遍布各个部门,又懂得揣摩上意,很快就由正局长升任副市长,成为了手握实权的一方诸侯。随着职位越来越高,付仁变得愈发忙碌,他俩也愈发疏远。他再也没有回过青石板村,也再也没有联系过欧阳老师和郑毅。偶尔在电视新闻里看到他,西装革履,言辞恳切地发表讲话,反让人觉得那个曾经在泥地里和同伴追逐打闹的少年,已经变得越来越陌生。
而郑毅,在监察局副局长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这十年里,他始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秉公执法,经办了无数案件,得罪了不少人,却从未有过丝毫动摇。他无论面对多大的诱惑,都从未越雷池一步;无论遭遇多大的威胁,都从没后退过半步。
变故发生在付仁担任副市长的第五年。一封匿名举报信,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面。举报信详细列举了付仁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滥用职权等一系列重大违纪违法行为。证据链条清晰,事实触目惊心。案件很快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专案组,负责调查此事。
此时的郑毅,已经因为工作调整,调任省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检查部。由于付仁的案件金额巨大涉及面广,牵扯到不少青阳县和市里的老关系、老熟人,而郑毅作为付仁的同乡、同窗,又长期在监察系统工作,熟悉相关情况和人员关系,专案组特意抽调他参与案件的办理。
接到通知的那一刻,郑毅第一时间向组织上提出了回避申请。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付仁有着几十年的同窗情谊,由他来参与办理此案,难免会引起外界的猜测,也可能会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然而,组织上经过慎重考虑,驳回了他的回避申请。专案组负责人找他谈话时,严肃地说:“郑毅同志,组织上知道你和付仁的关系,但此案案情复杂,正是因为你熟悉市里和青阳的情况,又一向公正严谨,组织上才相信你能够抛开个人感情,协助专案组把案件办好。这个案件关系重大,涉及到很多人和事,我们希望你能慎重考虑,认真对待。”
郑毅沉默良久,最终缓缓点头:“请组织放心,我用党性担保,一定恪尽职守,依法办事,绝不徇私枉法。”
接下来的几个月,郑毅随专案组全身心地投入到案件的补充侦查中,从青石板村到青阳县,从市里到省里。专案组翻阅了堆积如山的卷宗,走访了数十位证人,调取了大量的证据材料。每一个细节,他都仔细核实;每一条线索,他都追查到底。办案过程中,有人托各种关系来打招呼,有人通过不同渠道来威胁利诱,甚至连他最敬仰的欧阳老师都给找过来了。
“小毅,请你记住,这件事就是组织对你的严峻考验”欧阳老师仅仅一句话就让郑毅更加的坚定。
他常常喜欢深夜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影集中付仁的照片——那是大学毕业时两人的合影,两个年轻的面孔,笑容青涩而灿烂。往事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回放,从村头老槐树下的嬉戏打闹,到课堂上的相互比拼,再到毕业时的意气风发……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撕裂着,隐隐作痛。但他很快就收起情绪,重新拿起卷宗,眼神变得愈发清明坚定。
案件调查接近尾声时,郑毅终于见到了付仁。那是在审讯室里,付仁穿着囚服,头发花白了不少,眼神呆滞,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意气风发。看到郑毅走进来,付仁先是愣住了,随即脸上露出复杂的神情,有惊讶,有羞愧,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怨恨。
郑毅没有说话,只是平静地坐在他对面,拿出笔记录本和卷宗,按照程序开始提问。他的语气严肃而客观,没有丝毫个人情绪,仿佛是在面对曾经提审过的其他嫌疑人一样。
“付仁,在你担任市监察局副局长期间曾收受犯罪嫌疑人肖某贿赂干扰正常办案,你在担任市交通局局长期间,收受张某建筑公司贿赂,为其承揽工程项目的事情,你是否承认?”
付仁清楚地记得,那天下午,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某建筑公司的老板王坤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公文包走了进来。王坤是青石板村隔壁村的,说起来还攀得上个表亲。早年在外闯荡发了财,如今想回乡承揽工程,算是半个“亲人”。他脸上堆着谄媚的笑,把公文包放在付仁的办公桌底下,压低声音说:“局长,听说市里要修一条环城公路,我这公司也想出一份力。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你多关照关照,该怎么办我都明白的。”
付仁从没收过这么大堆的好处费,心里跳得厉害,指尖在文件上顿住。他清楚,环城公路项目是块“肥肉”,竞争激烈,王坤的公司资质并不算顶尖,想拿到项目,必须要走“捷径”。办公桌底下的公文包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坐立不安……
付仁低着头,沉默了很久,才缓缓点头:“我承认。”
“关于你利用副市长职权,为亲属安排工作、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事情,你是否承认?”
付仁哪里会忘记这些呢,那可是他最得意最辉煌的时候。为亲属安排个工作根本就不用自己出面,司机一个电话,乡里县里领导就会心领神会。付市长驻点联系的两家上市公司成了其报销不正当开支的特别渠道,连女儿在澳大利亚的生活费用都通过公司业务账户抵销的。平时节假日随手收个一万两万的红包已经入不了他的法眼了……
付仁的肩膀微微颤抖,声音嘶哑:“我承认……”
审讯过程中,付仁几次抬头想看向郑毅,却都被郑毅冰冷的眼神挡了回去。郑毅始终保持着专业的态度,一丝不苟地记录着付仁的供述,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走出审讯室的那一刻,郑毅靠在墙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身上,却驱不散他心里的沉重。几十年的同窗情谊,付仁终究还是败给了权力和欲望。他想起欧阳老师的叮嘱,想起两人曾经的约定,心里有种难言的滋味。
谁说人不能左右命运,所有的生活都是自己选择的必然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