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敏思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敏思】《军休生活》报伴我文化养老

编辑推荐 【敏思】《军休生活》报伴我文化养老 ——我的写作历程感怀(随笔)


作者:朱炳初 白丁,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4发表时间:2025-11-08 18:50:11
摘要:我自2012年初由部队移交到地方军休所后,就接触到朝阳区的《军休生活》报,很快它就成为我在文学之路上的良师益友,进一步促进我的文学创作,至今14年已出版4部文集达211万余字,并与明年底还要再出一部75万字的《九秩抒怀》文集。回想起写作,就感到《军休生活》报给于我的帮助与启发是很大的。真是学有所获,获益匪浅。

《军休生活》报伴我文化养老
   ——我的写作历程感怀(随笔)
   朱炳初
  
   我自读书学习懂得一些知识以来,就认定语文是最重要的科目,可以用文字来表达情感。所以,我一直关注着写作。1992年退休前夕,因偶遇广州从化市的《乡村语文报》,给其撰写关于青少年思想修养方面的散文、随笔,成了“青春寄语”的专栏作者,三年后将所登文章结集出版了14万余字的《青春寄语》文集,推向全军部分基层单位及驻从化市的中小学校,得到好评,获得全国校园优秀图书奖。我曾为此写了专稿《乡报圆我文学梦》,初次体味到了写作的乐趣与意义。
   写作,实际上是一个人认识真理之后的独白,是一条认识自己、认识真理的路径,是抒发情感的最好表达方式,既然有感,就应毫不犹豫地记载下来,提升自己,启迪他人。于是,我在文学之路上的兴趣越来越浓,只要遇见感动感慨有所感悟的事,就及时撰写成文。
   但是,真正认识写作,尤其将写作同文化养老、同军休文化联系在一起,上升到理性层次上,还是在2012年初,由原北京军区政治部移交到朝阳区军休十五所接触《军休之友》杂志和《军休生活》报后,经认真阅览、细细品味,才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认识到写作不仅仅是一种爱好,而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文化服务文化修养,对于老年人来说就是文化养老,虽老仍然应该坚定地抱着提升素质、发挥余热、为社会服务的思想,锲而不舍,朝前迈进,并树立起人生目标;休息不是一味地歇着,无所事事,什么也不干,而是要凭自己的兴趣,继续努力,挖掘潜能,创造出人生应有的价值。
   《军休生活》报,它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军休干部的生活情景,以及人生的思想修养,很快地就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它丰富的内涵,深深的情感,富于文采的表白,一下就吸引了我的向往与追求,它是全方位为军休人员服务的不可多得的学习园地。
   我对《军休生活》报爱不释手,一张不落地收藏,几乎一篇不拉地阅览,还将刊登我文稿的80多份报纸装订成册,时常翻阅,进一步激发我对写作的兴趣,并从中学到许多写作知识,触类旁通,有的文章不只过目一遍,而是细细品味,学习构思与表达的技巧,布局的安排,甚至怎样恰当地赋予标题,都予以探究,获益匪浅。
   写作,这是一门高超的文学艺术,不只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有心灵的感应、思维的悟性、激情四射的活力,还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同样的一件事,讲的一样的道理,会写与不会写,表达出来的文字,往往大相径庭。学而有感,我曾为这个题目,写了一篇《浅谈写作》的心得,得到了《军休之友》编辑的认可予以发表。
   学海无涯苦作舟,笔耕不辍出成果。入所14年的时间,在《军休生活》报刊稿80余篇,在其他报刊、网络平台共刊登近千篇。年届80岁后,先后结集出版了《夕阳漫笔》《回顾与思考》《晚霞拾零》《耄耋心声》4部达211万余字文集,藉以留传后昆,赠予亲朋好友,尤其是老战友们,以书会友共奋勉,慰藉心灵情无限。
  
   所谓军休文化,它是根植于军队离退休干部、蕴含在军休服务机构和教育机构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军休干部和军休工作者共同创造和形成富有军休特色的文学、艺术、体育、卫生、教育、科学和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精神财富,它是我军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人民军队特色的先进老年文化。作为入驻军休所的干部,就该适应和运用军休文化,展示老干部的风采,施展在文化层次上的技能,以文化养老的方式,增强思想修养,提升思想品质,以文化的形式参与军休所、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在文化领域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对此,我是这样想也是尽力这样做的。入所不久,我曾担任党支部书记、所总支宣传委员,后因要照顾疾病缠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伴而辞去支书,但仍任九年宣传委员,为了尽职,也是文化养老兴趣使然,不断地宣传报道所里有关的人与事,发表对社会现象的感慨,以及人生感悟。入所仅三年就与宣传报道组长张佳政休干一起把军休所的宣传报道工作搞得风生水起,将25名休干主要刊登在《军休生活》报上的265篇文章连同书法、篆刻作品汇集成20余万字的《松涛》文集出版,彰显了所里文化养老浓浓的氛围。
  
   在《军休生活》报的激励与启迪下,进一步诱发了我对写作的兴趣,大大提升了文化养老的精气神,让我激情满腔,越投入越有感慨越有活力,自己虽然将年届90鲐背,但并没觉得老不中用,而是感到脑子越用越好使,甚至思维、文字表达能力,比昔日在职时还强一些。这就是用则灵,不用则废的原理。
   人,总是要体现价值,尽管已经退休33年了,但还是要有人生目标,即使夕阳西下,余日无几,也不能虚度岁月,要珍惜有限的宝贵时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后代给社会留下点值得鉴戒的文化遗产,是很有意义的。我给自己的当前任务是一年后再出版一部75万字的《九秩抒怀》文集,现已在报刊、网络发表了198篇文稿、46万余字。我文化养老的宗旨是:生命不息,笔耕不辍,尽情发挥余热,让晚霞璀璨,夕阳生辉!
   (2025年11月4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9岁休干)。

共 20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了此文,了解了作者读书写作的经历,也一直关注写作。可见读书写作对于一个人一生是多么重要。历经多年,作者感言:写作,实际上是一个人认识真理之后的独白,是一条认识自己、认识真理的路径,是抒发情感的最好表达方式。这一点引发共鸣。不仅如此,作者还将此升华,将写作同文化养老、同军休文化联系在一起。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由衷地觉得,写作不仅仅是一种爱好,而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文化修养。其实,这种认识不仅仅对老年人,也可以说适用于任何年龄层次的人。另外通过本文,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军休文化以及《军休生活》多么重视,也从中收到启发和激励,从而进一步诱发自己对写作的兴趣。提升了文化养老的精气神。令人感叹!作者可以说是老有所为,对我们也是一种激励,是我们的榜样。希望作者继续写作,笔耕不辍,笔润文丰!谢谢赐稿敏思,保重!【敏思编辑:情满珠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介非        2025-11-08 20:41:56
  文章锦绣,精神可嘉,向作者朱老师学习致敬!编按精准,锦上添花,给社长珠江老师献花敬茶!
江山美丽,江山多娇,江山如画,我爱江山!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