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长腰山屿之行(散文)

精品 【家园】长腰山屿之行(散文)


作者:杨敏 布衣,19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3发表时间:2025-11-12 10:02:08
摘要:长腰山是一座无人岛屿群,位于龙港市舥艚港外海,这里有许多奇异的岛屿和礁石,还伴随着人世间离奇的故事。大自然是那么让人喜爱又让人畏惧,但它最值得人们去敬仰和尊崇。

立冬清晨,天空灰蒙蒙,偶尔飘来几滴细雨。八点钟,我们几位文史爱好者乘车从市区出发,准备前往舥艚长腰山屿游玩。车辆沿着228公路行驶,道路两旁是各式各样的大楼和工业厂区,与过去单调的渔村和涂园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大约开了三十分钟,我们就到达了舥艚大桥下的渔业码头。
   紧接着,我们一行人登上了联系好的渔船,向广阔的外海进发。
   雾气弥漫,模糊了人们的视线。站在驾驶厅极目远望,隐约能瞧见横卧在东海之外的那一抹碧色岛屿——琵琶岛。琵琶岛也叫琵琶山,其形状恰似一把侧卧在水中的琵琶琴:东北方向低矮且微微突起的地方,是琵琶的头和颈;南面高耸的轮廓,便是琴腹。要是从空中俯瞰,那就更像是一把仰卧着的琵琶了。在那细长的琴颈南侧,还依附着一座小岛,小岛南部是陡峭的崖壁,远远望去,就好像一座山被劈去了一半,故名半爿山。
   琵琶岛东西长1.5公里,海拔144米,由火山凝灰岩组成。岛的西部跟大陆的关岙头隔海相望,中间就是琵琶门水道,它是船只出入渔港的门户。该水道长约1.5公里,宽的地方有0.7公里,狭窄的地方仅有0.3公里,水道中还冒出一块门臼礁,亦称金门槛。
   这把“琵琶”,究竟是哪位神仙遗落在此处的呢?我们无法考证,也许西方广目天王多罗吒在去参加蟠桃会的时候,把它落在了这里;又或许是蔡牵妈从海盗船上拾到后,把它扔进了这片海域,以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张綦毋是清代温州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在《船屯渔唱》里写道:“琵琶岛畔休停泊,玉笛岩边好问途。二月江豚能拜浪,三春山鸟劝提壶。”第一句表明琵琶岛四周全是陡峭的岩壁,环境险恶,没有可供船只停靠的码头,渔民们靠岸时只能冒险“跳岩头”,要是跳得不好,就会有生命危险;第三句描绘了江豚拜浪的奇特画面,《定海厅志》中记载:“猪首鱼身,常斗浪而拜,故又名拜江猪。”现在已经很难看见拜江猪了,但是在舥艚一带,还是能吃到与琵琶相关的海鲜,比如形状和琵琶十分相似的琵琶鱼,外壳与琵琶一样的琵琶虾,它们和琵琶岛一样,都是琵琶精灵的化身。
   渔船驶过了狭窄的琵琶门,海上的浪涛开始汹涌了起来。为了让船前行,驾驶员加大了油门,只见浪涛逆着风,狠狠地拍打着船头。刹那间,汹涌的浪头一个个跃过船头,白色的浪花如暴雨般拍打在玻璃窗上,发出“轰、轰”的声响。那一刻,我仿佛能真切感受到船身在大海中剧烈地颠簸,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
   过了一阵,船身似乎调转了方向,颠簸的情况渐渐缓和下来。我长舒了一口气,向驾驶员问道:“船长,今天的风浪是几级啊?”
   船长转过头,看了看我,说道:“今天的风不算大,才三级,不过现在正值涨潮的时候,海浪比较大,大概有7-8级,一般来说,九级以上的风浪我们就要停航了!”
   听了船长的话,我心里着实一惊,不禁在心里嘀咕:“为什么不等到浪小一点的时候再去呢,7-8级已经接近危险界限了,这样会不会不安全啊?”
   犹豫了一会儿,生性胆小的我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担忧,红着脸追问起自己心中的顾虑。只见船长神情镇定地解释道:“因为我们要去的目的地长腰山是一座无人居住的岛屿,周围暗礁很多,没有安全的停泊处,所以我们才选择在潮涨的时候过来。你们放心,我们有着丰富的航海经验,而且我们还准备了一艘小快艇送你们上岸。”
   船长的安慰让我心里的担忧消散了不少。船又颠簸了一阵后,前方隐隐约约出现了两座小岛的身影。同行的缪胡子大哥指着前方对我说:“快到啦,前面那两座就是长腰山和冬瓜山。”
   当距离岸边还有500米的时候,大船停下了航行的脚步,后面的小快艇迅速驶了过来,稳稳地傍靠在大船的右侧。船员熟练地系好缆绳,打开船舱,在他们的协助下,我们依次从大船转移到了小艇上。
   小艇朝着前方岛屿的方向驶去,海浪不断拍打着艇沿,溅起的几滴浪花在海风的吹拂下,落在了外套上,就好像海水在衣服上绘出了一幅画。小艇渐渐靠近了小岛,前方似乎有一个简易的停靠点。当距离不到十米时,小艇却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它竟然掉头向外驶去。接着,小艇在外面绕了一小圈后,再次掉头朝着简易停靠点靠近。或许是受风向和海浪的影响,这次小艇很快就靠了岸。在船员的帮助下,大家安全地登上了长腰山屿。
   上岸之后,我们沿着坑洼不平的路向上攀登,大约走了十余米,便看到一块正面刻有“长腰山屿”的石碑,落款是浙江省人民政府,时间为2015年4月,石碑背面则是长腰山屿的简介。
   石碑上方有三间破败不堪的房子,屋内堆满了生活垃圾,看样子已经很久没有人居住过了。绕到屋后,我们突然看到几只小羊在地上悠闲地吃草,看到我们这群不速之客走来,它们一下子窜向不远处的树林里。而树林中的小鸟似乎被小羊急促的脚步声惊吓到了,纷纷从树林中飞出,“扑扑扑”向远处飞去。
   绕到屋后东边往下看,看见一处坍塌了很长时间的房子遗址,形状为正方形。老墙基露出地面大概30厘米,是用海边那些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垒起来的。绕过墙基来到房子正门,能看到正门下方有一块门槛石,它的颜色比墙石鲜艳不少,这表明房子曾经被修整过。迈过正门往里面走,发现房子正后方靠墙的地方有一座类似亭子的建筑,亭子边长一米上下,高度约一米,顶部已经塌了,上面覆盖着木板和雨棚布。把木板和雨棚布拿开后,亭子底部露出一块陷在泥土里的石头,石头露出地面十几厘米,长约40厘米,宽约15厘米,正面刻着几个模糊的文字,依稀看见“乾隆乙”几个字。于是,我们几个文史爱好者都开始猜想。这可能是一块乾隆年间的石香炉,距今差不多200来年。既然里面有香炉,那么外面这个边长一米左右的应该就是香炉亭,按照这个思路推断,这座古老的房子应该是庙宇。
   既然有香炉,就说明肯定有人来此烧香祈愿。首先,我们来猜测一下他们拜的是哪位佛菩萨,我想无非就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海上守护神妈祖娘娘,还有鲸头的杨府爷以及舥艚本地的林泗爷。
   那到底谁会来到这座荒岛上烧香祈愿呢?大陆上的乡民乘风破浪、一路颠簸,坐着船来到这座无人居住的孤岛烧香,这显然不太可能。唯一有可能的,是那些出海捕鱼或者捕捞结束回来的渔民,当他们在海上航行遇到大风大浪等恶劣天气时,会来到这座庙宇里暂时躲风避雨、稍作休息。因为岛上没有淡水和居民,他们只能在这庙宇中短暂休整,等候天气好转再重新出发,所以烧香祈愿就成了他们精神上唯一的支撑……
   看完老屋,我们沿着东西方向将长腰山游览了一番。一路上,我们边走边交谈,从小在海边长大的缪大哥给我详细讲述了长腰山的诸多情况。长腰山虽名为山,实则是一座岛,它还是周边几个岛礁的总称。主岛海拔20.5米,长约400米,宽约50米,形状宛如古代美女的腰部,纤细修长,因此被俗称为“长腰”。它的对面是冬瓜山,海拔32.3米,长约500米,因其形状酷似冬瓜而得名,山上草木明显比长腰山更为繁茂,我猜想可能是冬瓜山上没有放羊的缘故。此外,在冬瓜山南侧还有一个名为圆山仔的岛礁,周围布满了乱石。
   站在西边的山坡上,缪大哥指着远方灰色雾霾中若隐若现的小黑点,告诉我那些分别是百亩礁、草鞋礁、鸟礁。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百亩礁的故事。记得小时候,每次快要下暴雨的时候,常常能看到几十里外的舥艚炎亭方向出现电闪雷鸣,大人们总会扯开嗓子,大声呼喊:“百亩礁的月令闪起来啦,赶紧收稻谷,收衣服!”而在田地里劳作的大人们也会匆匆忙忙地往家赶。于是,百亩礁方向的闪电便成了江南垟地区预测雷暴雨的重要且精准的“风向标”。
   听完缪大哥的介绍,我也想起了民国《平阳县志》的记载:“距头屿西南四里有奇为长腰山,一名长屿山。又二里为小屿山。山西一里有半为琵琶山,于诸山为广,横径赢三里。西南逾海角斜迤二十三里为草鞋礁,又西南六里许为鸟礁。礁东少北十二里有半为百亩礁,广百亩,潮落始见,与鸟礁并称险恶,航海者引以为戒。”
   最为有趣的便是舥艚当地流传的一个传说。
   相传古时候,舥艚的东魁河,河面极为宽阔,宛如江流一般,也称魁江,人们也习惯上称它为舥艚港。端午前后,江南垟各地都有划龙船的习俗,规模最大的斗龙船活动就在江南最长的东魁河举行,现场红男绿女云集,锣鼓声震天响,热闹得不得了。
   有一年龙船竞渡时,一对雌雄龙船展开比赛,双方竞争异常激烈,胜负难分。这时,有个女人,因为丈夫入夏以来一直忙着练习划龙船,把家事和农务都抛在了脑后,她早就气得不行。趁着这个机会,她下定决心上了长桥,把一条刚洗过的襕裙摊开,晾在了长桥的石栏上。
   按照旧时的风俗,襕裙被视为不洁之物,可能两条龙船都经受不住这样的“考验”,连击鼓的人都昏了头,结果两条龙船都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和节奏,驶过了陡门,进入了大海。一到东海,两条龙船就都僵住了,变成了化石。一只成了长腰山,另一只成了冬瓜山。前者在北,后者在南,雌雄也分不清了,只是长度差不多。更有趣的是,它们周围的岛礁圆山仔,此时仿佛派上了用场,像是一个劝架的和事佬。
   再说周围的礁群。眼见龙船出海,天外飓风迅猛旋转,场面慌乱。于是船内器具四处飞散,原本在船头为香炉遮风挡雨的大凉伞,居然被吹到了冬瓜山的东侧,变成了凉伞礁;而在龙船上大放异彩的大锣,则成了长暖山北侧的锣礁;还有那在西北角又细又长的浆礁,正是当时发挥过大作用的一支船桨,它与长腰山相距200米。
   这山,这岛,还有这迷人的传说,对我这位从未踏足过无人海岛人而言,无疑是一次充满好奇的出海之旅。它也让我知道了山海之中有多少奇怪的石头和岛屿,人世间就伴随着多少离奇的故事。大自然是那么让人喜爱又让人畏惧,但它最值得人们去敬仰和尊崇。
   我们重新登船,即将告别这个神秘的无人岛。站在船头,依然可以看见乱石中温顺的小羊,依稀可以听见树上的悦耳鸟鸣,还有我心中绵绵不绝的遐想……
   冬至登长腰山屿
   万顷烟波一叶舟,细雨敲窗乍起愁。
   潮拍水石礁隙处,远望长腰近尽头。
   天聚云阴朝如暮,微凉风色冬似秋。
   惊涛骇浪寻常事,谁肯宿屿狎海鸥?
  

共 40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生动的叙述,厚重的内柔,叙述长腰山屿之行,描述立冬清晨的山林景象,抒发自己登山赏景的真情实感。文中开篇感受到作者对这次长腰山屿之行的期待与好奇,长腰山是一座无人居住的岛屿,位于龙港市舥艚港外海,这里有许多奇异的岛屿和礁石,还伴随着人世间离奇的故事。大自然是那么让人喜爱又让人畏惧,但它最值得人们去敬仰和尊崇。立冬时节的山林总带着独特的诗意,立冬清晨的山林常呈现灰蒙蒙的天色,偶有细雨飘落,此时山间植被多已褪去秋色,银杏等落叶乔木枝桠光秃,松杉等针叶树则可能因霜冻形成雾凇现象,枝叶上结满白色冰晶,反射出刺眼的光芒。‌这山,这岛,还有这迷人的传说,对我这位从未踏足过无人海岛人而言,无疑是一次充满好奇的出海之旅。文末作者赋诗冬至登长腰山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112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5-11-12 10:03:01
  这篇散文,生动的叙述,厚重的内柔,叙述长腰山屿之行,描述立冬清晨的山林景象,抒发自己登山赏景的真情实感。
秋觅
2 楼        文友:秋觅        2025-11-13 07:44:43
  祝贺精品,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