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家园】三境一生:羊城与珈妘的烟火情长(小说)

编辑推荐 【家园】三境一生:羊城与珈妘的烟火情长(小说)


作者:燕双鹰 布衣,414.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9发表时间:2025-11-12 17:15:59
摘要:原创首发

三境一生:羊城与珈妘的烟火情长(小说)
  
   春日的赣南小镇,柳絮飞得没骨头,黏在眉梢鼻尖,软乎乎的,像刚从绣架上坠下来的蚕丝线,带着点绣布的温软。羊城背着那个磨得发亮的帆布工具箱,踩在青石板路上——石板被常年的雨水浸得发暗,踩上去脚心发潮,“咯吱”声混着木匠刨花的樟木香,裹着湿润的泥土气,在巷子里绕来绕去。他是镇上出了名的实诚木匠,刨子推得平,凿子打得直,谁家娶媳妇打嫁妆、修老宅补窗棂,都乐意找他,说他干活不偷工,连边角料都给收拾得干干净净。这天羊城是去镇东头的“绣春坊”,老板娘是珈妘的姑母,前几日托人捎话,说西窗的合页松了,夜里漏风,吹得姑母老寒腿直打颤。
   绣春坊里静得能听见丝线滑过绸缎的轻响,“沙沙”的,像春蚕啃着嫩桑叶,软得挠人心尖。羊城推开那扇雕花木门时,门轴“吱呀”一声脆响,他立马顿住脚,连呼吸都放轻了。珈妘正低头穿针,素色杭绸上,一朵玉兰花苞刚绣出半圈轮廓,针脚密得看不见绸底,她抿着嘴角,睫毛垂下来,遮住了大半眉眼。阳光透过窗棂的雕花,落在她发簪上,泛着一层柔柔和和的光,连发丝上沾着的细小绒絮,都像镀了层金粉似的。羊城捏着工具箱的手紧了紧,声音放得比柳絮还轻:“姑娘,我是来修窗的。”
   珈妘抬头时,眸子里盛着窗外的绿,清亮得像山涧刚淌下来的泉水,连水底的鹅卵石都能照见。“师傅请进呀,”她起身时带起一阵风,淡淡的皂角香混着绣线的蚕丝味,飘进羊城鼻子里,“就是窗台边那扇,合页松了有些日子,夜里总关不严,风一吹就吱呀吱呀的响。”
   修窗的时辰里,两人偶尔搭几句话,都轻悄悄的,怕扰了绣坊的静。羊城蹲在窗台下,手指摩挲着松脱的合页,老樟木的木料被潮气浸得发朽,木刨子轻轻一刮,卷起来的刨花带着清苦的木香,落在青砖地上。“这老樟木可惜了,潮气得磨掉一层朽的,合页才能钉牢。”他说着,指尖沾了点木屑,往裤子上蹭了蹭。珈妘坐在一旁的绣架前,手里的活没停,丝线在指尖翻来翻去,红的绿的缠在指腹:“这窗棂是姑母嫁过来时的陪嫁,快二十年了,跟着姑母熬过洪水,躲过日寇,结实着呢。”他就聊走南闯北时见的新鲜事,说邻镇祠堂的雀替刻着“龙凤呈祥”,龙鳞一片一片透着劲,是老木匠耗了三个月才刻成的;她说守着绣架的心思,讲苏绣的“劈线”技法,一根丝线劈成八缕,绣出来的花瓣才显层次,哪种丝线下水不褪色,哪种花型衬新媳妇的嫁衣。没有半句打探家境、追问年岁的闲话,就凭着这份莫名的投契,日头不知不觉就往西斜了,阳光在地上的影子,从长变短,又从短变长。
   临走时,珈妘从绣筐里翻出一方月白色的绣帕,递过来时指尖微微发烫:“师傅干活出汗多,这个你拿着擦汗,帕子不值钱,是我闲时绣的,针脚粗,你别嫌弃。”帕角绣着半朵玉兰,针脚带着点新手的生涩,却透着一股子认真,还沾着淡淡的皂角香。羊城接过来,帕子软得像云朵,他赶紧揣在怀里,贴着心口,暖烘烘的,连带着手里沉甸甸的工具箱,都觉得轻了不少,走路的脚步都轻快了些。
   那方绣帕,就成了羊城与珈妘两人的定情信物。往后的日子,羊城总借着送修活的由头往绣坊跑,有时带一串刚从后山摘的覆盆子,红得透亮,沾着山涧的凉,递到珈妘手里时,还带着叶子上的露珠;有时捎一块打磨光滑的小木牌,上面刻着半朵和她绣帕上呼应的玉兰,说是给她压绣线用,省得丝线乱跑,其实那木牌边缘,是他夜里就着油灯磨了又磨,指腹都磨出了薄茧。珈妘也不闲着,提前泡好金银花凉茶,用粗瓷碗盛着,晾到不烫嘴,等他干活歇下来,顺手递过去,碗沿还带着她指尖的温度。傍晚没事,两人就绕着镇边的小河散步,走了一圈又一圈,说的都是些不着边际的闲话:聊星星怎么总在西边落,是不是跟着河水往东边流;聊桃花谢了怎么就结出毛桃子,毛茸茸的像小娃娃的脸;聊往后想在院子里种棵玉兰树,夏天能遮凉,开花时香气能飘到巷口正对的窗户。走着走着,他的手就悄悄碰到了她的手,她没躲,就那么任由他牵着,手心冒汗,指缝里都沾着对方的温度。这爱情,就是这样纯粹,不用想太多,只要看着对方,心里就亮堂得像挂了盏灯。
   一年后,在亲友的见证下,羊城和珈妘成了亲。婚房是羊城亲手收拾的,窗棂雕花比绣坊的更细,是他照着妘儿绣的玉兰花刻的;木床的纹路摸起来温润,是他用了三个月的好木料,一点一点刨出来的;衣柜门上刻着一对依偎的鸳鸯,是他琢磨了半个月才刻成的,夜里挑着灯打磨,手指都磨出了茧,其中一只鸳鸯的眼睛刻浅了,他又用细凿子一点点修,直到满意为止。新婚之夜,红烛摇曳,映得满屋暖融融的。羊城握着珈妘的手,她的指尖因常年绣花带着薄茧,却软乎乎的,让人心里踏实。褪去衣衫的瞬间,两人都有点局促,他的脸涨得通红,喉结滚了又滚,说不出话;她把头埋在他怀里,鼻尖蹭着他胸口的布料,闻着他身上的樟木香。他的手掌带着刨木的薄茧,蹭过她脊背时,有点糙,却暖烘烘的,跟冬天凑在炭火边似的。肌肤贴在一起的那一刻,所有的思念、爱慕,都化作了实打实的夫妻温度,没有刻意的试探,只有满心的欢喜和依赖。这份肉体的契合,就像夏夜里的一阵凉风,来得真真切切又自自然然,让人打心底里舒坦。
   可婚姻这东西,终究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磋磨。婚后第三年,赣南遇上连日的阴雨,羊城木匠铺里的木料全受潮发了霉,绿的黑的霉斑爬满木头条,好几笔订单都毁了,不仅没赚到钱,还得赔给客户违约金。家里的生计一下子就紧了,米缸见了底,油壶也空了大半,珈妘去杂货铺买盐,都得跟老板说“先赊着,等羊城结了工钱就还。”她的绣活也不顺利,城里开始流行机绣,花样多还便宜,没人愿意花大价钱买手绣了,她守着老手艺,有时半个月都接不到一单活,绣筐里堆了好些没卖出去的帕子、荷包,绣线都落了灰。
   压力像块湿木头,压在两人心上,沉得喘不过气。曾经月下散步的浪漫,渐渐被盘算家用的琐碎磨没了。那天晚上,羊城拖着一身雨水和木屑回家,裤脚沾满泥点,头发上还滴着水。看到桌上温着的两碗稀粥和一碟咸菜,心里的火气莫名就上来了,没什么胃口。“今天又没接到活?”珈妘轻声问,手里还缝着孩子的小衣裳,针脚都有些乱了,线头露在外面。“嗯,张老板那批嫁妆柜,木料全坏了,赔了不少钱。”羊城往板凳上一坐,把湿透的布鞋踢到一边,声音透着沮丧,还有点不耐烦。“那我们往后怎么办?”珈妘的声音带着哭腔,忍不住抱怨起来,“孩子的学堂催了三次学费,我总说再等等,可等得下去吗?当初我娘就劝,找个家底厚实点的,不用这么抠着过日子,我偏信你手艺好,总说日子能熬出头,可你看现在......”
   这话像一根刺,扎得羊城心里生疼。“我也想让你们过上好日子!”他的火气一下子就爆了,声音提高了几分,“我每天天不亮就去铺子里,天黑了才回来,磨破了多少双鞋,刨坏了多少块木料,你看不见吗?我蹲在雨里给木料盖油布,浑身淋得像落汤鸡,不就是想保住那些活计吗?”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从生计吵到彼此的不是,最后都没了声音。珈妘抹着眼泪走进里屋,“砰”地关上了门;羊城坐在桌前,看着满桌的稀粥渐渐冷却,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妻子不是嫌弃他,只是日子过得太苦了;而妘儿也明白,丈夫已经拼尽了全力,只是命运不遂人愿。
   这样的争吵,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并不少见。有时是因为一笔迟迟未结的工钱,有时是因为孩子生病要花钱,有时甚至只是因为买贵了两文钱的菜。婚姻就是这样,不像爱情那样能只谈理想,也不像肉体的契合那样能只图快乐,它得面对实实在在的难处,得两个人一起扛,那些琐碎的、难堪的、让人喘不过气的时刻,都是婚姻该有的样子。
   但争吵过后,总有一方先软下来。羊城会默默起身,去修珈妘绣坏的绷子,把松动的木框钉牢固,还会顺手把绣筐里乱掉的丝线理整齐,按颜色分好;珈妘则会重新热好饭菜,端到他面前,递上一双干净的筷子,轻声说:“吃吧,凉了对胃不好,刚才是我说话急了。”有一次,羊城在做工时不小心被刨子伤了手,鲜血顺着指缝往下淌,缝了五针,没法干活。珈妘一边心疼地给他换药,一边絮絮叨叨地抱怨:“叫你慢些慢些,偏不听,这下好了,活计停了,人也遭罪,你说你逞什么能?”她的手指轻轻捏着他的伤口,动作轻得像绣花,眼里却含着泪。夜里,她从箱子底翻出一个蓝布包,层层叠叠打开,里面是她平时绣手帕、绣荷包攒下的私房钱,还有几枚银角子,是她出嫁时娘给的压箱钱:“这钱你拿着,先给孩子交学费,铺子的事别急,我们慢慢想办法,总会好起来的。”
   羊城看着妻子红肿的眼睛,心里一阵酸楚。他握住她的手,那双手因为常年绣花、操持家务,已经不如初见时细腻,指腹上有绣针磨出的硬茧,掌心沾着洗不掉的皂角味,却依旧暖烘烘的:“妘儿,委屈你了。” “不委屈,”珈妘摇摇头,泪水落在他的手背上,凉丝丝的,“只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慢慢熬,总能熬过去的。” 那天晚上,两人激情地依偎在床头,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紧紧挨着,能感受到彼此的体温和心跳。肉体的亲密或许少了热恋时的热烈,却多了一份相濡以沫的温情;心里的牵挂,也不再是月下的空谈,而是"我懂你的难,你知我的苦"的默契。
   为了撑起这个家,羊城开始琢磨新花样,把老木匠的雕花手艺跟城里时兴的样式结合起来——梳妆台的抽屉里嵌上绒布衬里,放首饰不刮花;衣柜门上留出让人放绣品的小格子,珈妘的绣活能摆得整整齐齐;连孩子的小木床,都刻上了卡通小松鼠,逗得孩子直笑。珈妘也不守旧,在绣品里加了些新鲜纹样,帕子上绣胖嘟嘟的囡囡,屏风上绣城里见的电车、洋房,没想到倒受欢迎起来,城里的小姐太太都爱要她的手绣,说比机绣有灵气。慢慢的,羊城的木匠铺有了新客源,妘儿的绣活也订单不断,日子渐渐有了起色,米缸满了,油壶也添了新油,三个孩子也顺利考上了大学,去了外省城市里读书。
   岁月不饶人,羊城的眼角爬满了皱纹,笑起来像木头上自然形成的纹路,深一道浅一道,藏着一辈子的风霜;珈妘的头发也添了不少银丝,梳在脑后用一根木簪固定,那木簪还是羊城早年给她做的,磨得发亮,上面的玉兰花纹都快磨平了,却依旧是她最宝贝的东西。但他们牵手的姿势,依旧像年轻时那样自然,走在青石板路上,羊城会下意识地往妘儿这边靠,替她挡开迎面而来的自行车、挑着担子的小贩,嘴里还念叨:“慢点走,看着路,别摔着。”
   闲暇时,两人还会像新婚时那样,绕着镇边的小河散步。只是不再聊那些遥远的闲话,说的都是些家长里短:“今天菜市场的青菜挺嫩,晚上给你做清炒青菜,少放些盐,你血压高。”“孩子刚才打电话来,说城里降温了,让我们多穿件衣裳,别冻着。”“铺子里的徒弟手艺越来越好了,往后就能放心交给他了,我们也能歇歇,好好看看这玉兰树。” 走着走着,遇到熟人打招呼,就停下来聊两句,问对方家里的近况,说些街坊邻里的趣事。累了,就坐在河边的石凳上,他靠着她的肩,她倚着他的背,不说话也不觉得尴尬。风一吹,河面上泛起涟漪,像他们走过的那些日子,有起有伏,却始终往前淌,从未停下。
   有一次,孩子放假回家,还带了对象回来,饭桌上笑着问:“爹娘,你们这辈子,吵过闹过穷过,有没有后悔过跟对方过日子?”羊城看了看身边的妘儿,笑得眼角的皱纹都挤到了一起,拿起筷子给她夹了一筷子青菜:“后悔啥?这辈子能娶到你娘,是我最大的福气。当年要不是修那扇破窗,我还遇不上这么好的媳妇呢。”珈妘也跟着点头,伸手拂了拂他肩上的灰尘,动作自然又熟稔,指尖划过他肩头的老茧:“跟你爹过了一辈子,挺好的,没什么可后悔的。吵过闹过,也穷过苦过,但日子总归是越过越好了,身边有他,心里就踏实。”
   夜深人静时,两人躺在床上,羊城会轻轻抚摸妘儿的头发,就像年轻时那样。虽然她的头发不再乌黑,夹杂着银丝,肌肤也不如当年紧致,那份快乐也不再是年轻时的炽热,却多了一份深入骨髓的依赖。他知道,她的腰不好,不能久坐,看电视时得垫个棉垫;她知道,他的胃寒,不能吃生冷,夏天也得喝温水。他们的情分,早已从最初的心动,沉淀为融入骨血的亲情;他们的婚姻,在经历了现实的打磨后,变得愈发坚韧,像羊城亲手打造的木家具,越用越温润,越经越耐用,带着岁月的温度。
   羊城常常想起初见时的那个春日,妘儿低头绣花的模样,阳光落在她发簪上,连睫毛都透着光;想起新婚之夜的红烛,她坐在床沿,脸颊红得像熟透的桃子;想起那些艰难的日子,她红着眼睛给她换药,却把私房钱悄悄塞到他手里;想起日子好转后,她坐在绣架前,绣出的花纹里都带着笑意。他心里渐渐明白,那些肉体的欢愉、最初的爱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婚姻,从来都不是分开的三样东西。肉体的暖,让心里的爱有了着落;心里的爱,让琐碎的日子有了滋味;而婚姻这容器,把这些都装了起来,在岁月里熬出了最真的情分,像老樟木的香气,越陈越浓。
   如今,羊城的木匠铺已经交给了徒弟打理,珈妘也不再接太多绣活,两人守着不大的院子,种些花草,做点家常菜。院子里的那棵玉兰树,是他们结婚时亲手栽下的,当年差点被涝雨淹死,羊城抱着树坑排水,妘儿蹲在旁边递瓢,一身泥一身水,却硬是把树救活了。现在倒长得枝繁叶茂,每年春天都会开满洁白的花朵,香气漫满整个院子,飘到巷口,路过的人都要停下脚步,赞一声“这花香得真地道”。风吹过,花瓣飘落,像极了初见时的那场柳絮,软乎乎的,落在他们的肩头、发梢。
   羊城坐在树下的竹椅上,看着妘儿在一旁修剪花枝,阳光洒在她身上,依旧是当年那般温柔。他起身走过去,接过她手中的剪刀:“我来吧,你眼神不好,别剪到手指。”珈妘笑着点头,靠在他身边,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花瓣,指尖轻轻摩挲着花瓣的纹路,轻声说:“羊城,你看这花,开得多好。” “是啊,”羊城看着她的眼睛,里面依旧映着他的身影,亮得能照见人,像山涧的泉水,清亮了一辈子,“人跟树一样,熬过去就好了,我们这辈子,也挺好的。”
   窗外的玉兰花开得正盛,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这一辈子,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只有柴米油盐的烟火,吵过闹过,穷过苦过,却把肉体的欢愉、爱情的心动、婚姻的坚守,活成了最踏实的幸福。这大概就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不刻意,不造作,在三餐四季的流转中,在一针一线、一刨一凿的坚守里,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了彼此最珍贵的约定,一辈子,不相负。
  
   二0二五年十一月十二日星期三

共 571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生动的叙述,感人的故事,羊城与珈妘的从偶然相识,开始了感人的情感故事,确实如题所示:羊城与珈妘的烟火情长。珈妘在姑母开店绣春坊学习刺绣,羊城是镇上出了名的实诚木匠,那次羊城到绣春坊修理窗户,两人初次相见,珈妘欣赏羊城的木匠手艺和帅气,羊城欣赏珈妘的刺绣和漂亮,两个青年男女互生情愫,临走时珈妘从绣筐里翻出一方月白色的绣帕送给羊城,那方绣帕就成了羊城与珈妘两人的定情信物。年后,在亲友的见证下羊城和珈妘成了亲。可婚姻这东西,终究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磋磨,婚后第三年就开始有了矛盾和争吵,但都是家庭琐事。为了撑起这个家,两人都不断努力,羊城的木匠铺有了新客源,妘儿的绣活也订单不断,日子渐渐有了起色,三个孩子也顺利考上了大学。这两人一辈子,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只有柴米油盐的烟火,吵过闹过,穷过苦过,却把肉体的欢愉、爱情的心动、婚姻的坚守,活成了最踏实的幸福。精彩感人的小说,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5-11-12 17:17:07
  精彩感人的小说,羊城与珈妘的从偶然相识,开始了感人的情感故事,确实如题所示:羊城与珈妘的烟火情长。
秋觅
回复1 楼        文友:燕双鹰        2025-11-13 00:22:38
  感谢秋觅老师的辛苦点评,致敬老师,祝冬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