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遇】韩城印象(散文)

编辑推荐 【宁静·遇】韩城印象(散文)


作者:秦安 秀才,1045.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8发表时间:2025-11-14 10:05:23

2007年,我从呼和浩特调到韩城,自此开始了在韩城的六年岁月。韩城是陕西省内唯一的计划单列试点市,级别是副厅级,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称。
   从呼和浩特坐火车到西安之后,向人打听去韩城的路。西安到韩城有三个小时车程,需要在西安的城东客运站坐大巴。大巴经西禹高速到达韩城之后,空气中氤氲着灰蒙蒙的烟尘气,和山西大同的煤炭开采后的扬尘污染类似,韩城空气也被重工业发展排放的粉尘所污染。初到韩城,没有见到山清水秀,而是被这种粉尘污染影响了心情。不过对韩城深入了解之后这种心情就改变了,韩城自有它的独特之处。
   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现有一处司马迁祠景区。我曾于一个阳光晴好的上午去游览过景区,先是到一个广场,矗立着一尊司马迁青铜像。青铜像高十二米,意喻着《史记》本纪有十二篇,重二十六顿,合五十二万两,意喻《史记》全书共五十二万字。进入景区,树立着牌坊上书“文史圣域”,过芝秀桥,前面是汉太史司马祠牌坊。司马迁祠自晋永嘉四年汉阳太守殷济创建而来,祠院由祠门、献殿、寝殿和道房组成。再往里走,看见启功先生题的“汉太史司马迁祠墓”匾额。司马迁祠墓建在半山腰,进门之后就是一路往上。拾阶而上,往西是史记纪念馆,往东是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馆。
   《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之首,地位重要,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录着中华民族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约三千余年的历史,记载人物多达四千人,囊括了不同生活经历、文化修养、社会制度的英雄人物一百三十九人,构成了巨幅栩栩如生的历史长卷。史记纪念馆就是把史记里面的章节、故事以图文的形式展览出来,看着一幅幅展览,犹如在观看《史记》这部巨著,内心回溯了三千年的历史,不禁为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深感自豪。
   出史记纪念馆,到达“高山仰止”牌坊,体现着后来者对司马迁这位太史公的敬仰之情。再往上,就是司马迁祠墓,经过一个门楼,右边联是圣人光道统,左边联是汉史竟经文,中间是河山之阳,这是对司马迁很高的一个评价。接着到了景区最高处太史祠,这里常年香火旺盛,两边有很多的石碑,匾额是“文史祖宗”“史圣千礼”,这里游人如织,今人来到此处游览不免产生顶礼膜拜的心理,对司马迁来说应该是莫大的安慰了。
   到了太史祠后面就是司马迁墓。墓的形状像是一个蒙古包,据说是元朝忽必烈为司马迁所修,所以按照蒙古的习惯,把它修成一个蒙古包的形状。环绕这个墓的墓壁的周围有八卦的形状,还有各种的花卉。墓顶有一古柏,枝分为五,人称“五子登科柏”,也是司马迁墓的一大奇观。
   司马迁祠墓千百年来静静矗立在韩城深处,也使韩城这个城市成为陕西最特殊的市。韩城是全国花椒之都,年产花椒超三千万公斤,最有名的是“韩城大红袍花椒”。得知我在韩城,许多亲友托我给他们寄“大红袍花椒”。在韩城的六年间,我到过很多花椒店,也在很多火锅店里品尝到花椒的味道,从小不曾吃过花椒的我竟渐渐迷恋起它的麻香气息了。
   全国吃火锅的人众多,但有很多人不知道他们吃的花椒是来自韩城,这座城市低调奢华,从不大张旗鼓地宣扬,可是却默默地为全国食客贡献它的特产,满足人们的口舌之欲。陕西韩城和四川汉源、甘肃武都、重庆江津等地成为花椒源头产地,共同谱写中国火锅文化的辉煌篇章。
   韩城老城位于陕西韩城金城街道办事处,始建于隋唐时期,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之一。老城于金大定四年筑土城墙,明崇祯十三年改建砖城墙,四门题额“东带黄河”“梁奕西襟”“溥彼韩城”“龙门胜地”。老城南北延伸千米,东西宽八百余米,主街呈龙形贯穿南北,保留明清店铺及四合院民居五千二百多栋,体现“深宅、窄院、封闭”的关中风格。为了保护老城,政府在老城外另建新城,今天的新城居民占大多数,他们有幸走进历史的角落,去观赏过去的民居,仿佛穿越到古代,在一砖一瓦、飞檐翘角之间感受古代人的生活。这是韩城人的幸运,其他地方历史的痕迹早已磨灭殆尽,现代和过去如同划了一条分割线一样泾渭分明,互不搭理,韩城人却从老城的脉络里看到老祖宗留下的时代印记。记住传承弘扬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符号之一,忘记历史等同于背叛,没事的时候去老城走走,成为新城居民的消遣之一,或许这种消遣将世世代代刻进韩城人的基因,成为韩城人的特有习俗。
   韩城境内还有党家村,现存明清四合院一百二十三座,祠堂十一座,哨楼二十五个,文星阁及泌阳堡等古建筑,形成村寨相联的防御性聚落格局,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和“世界民居之瑰宝”。党家村也成为韩城的名片之一,来了韩城都会去参观游览,政府顺势发展旅游业,既增加了居民收入也让党家村声名远扬。
   2007年播出的电视剧《墓道》就是在韩城取景,其中有老城、新城、党家村等地,讲述的是盗墓集团头目以文化局公务员的身份伪装多年,最后被警察抓获的故事。当年在看这部剧的时候隐约觉得场景熟悉,后来一查原来就在身边取景,原因是韩城的历史背景和独特地理风貌契合盗墓题材的悬疑氛围。
   在韩城的六年贯穿了我的青葱岁月,虽然平时工作在一处军营,出去的机会不多,但几年的时间对韩城这座城市还是产生了感情。羊肉胡卜、羊肉泡馍、羊肉饸络是普通韩城人的美食,也是我对这座城市的舌尖记忆。将来有机会我还要到韩城走走,重温一遍它的独特风情。

共 21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通过对韩城六年生活的回忆,展现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既表达了对司马迁及其《史记》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的崇敬与自豪,也体现了对韩城深厚历史底蕴、传统建筑风貌及地方特色的喜爱与认同。开篇从初到韩城时对粉尘污染的失望切入,转而通过游览司马迁祠、探访老城与党家村、体验地方文化,逐步展现韩城的历史价值与独特风情,形成情感上的转变与深化。虚实结合,史今交融,将司马迁祠、《史记》等历史文化元素(虚)与青铜像、牌坊、墓冢等实物景观(实)相结合,使历史厚重感与当代生活气息相互映衬。布局合理,描写细腻,情景交融,叙事与抒情自然结合,增强感染力。佳作欣赏,推荐阅读。【编辑:浩渺若尘】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5-11-14 10:06:50
  叙议结合,情景交融,在客观叙述游览经历的同时,融入主观感受,多维度展现城市风貌,体现“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
浩渺若尘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