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敏思家园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敏思》激情灵动,文思泉涌

编辑推荐 《敏思》激情灵动,文思泉涌 ——有感武秀华阅文即赋藏头叠韵诗一首(点评)


作者:朱炳初 白丁,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发表时间:2025-11-16 07:56:42
摘要:文友武秀华女士今早在微信里看到我的一篇文稿,阅后随即赋诗一首反馈与我,诗写得十分贴切,而且速度之快,出人意料,也难以想象。究其原因是由于她一方面富有激情,另一面更重要的是学习刻苦,练出了一番文思泉涌的功夫。这让我感动,所以特撰文一起引起文友们的注意,向武秀华学习,多读书,读好书,多练笔,写美文,在文学的道路上施展风采,奉献社会!

激情灵动 文思泉涌
   ——有感武秀华阅文即赋藏头叠韵诗一首(点评)
   朱炳初
   今早,我转发一篇拙作《好奇溯源增添智慧——遇见新乡“三怪”偶感》,只过仅仅20来分钟就看到了文友武秀华女士从辽宁新宾县发给我的读后感慨藏头叠韵诗一首。我细细地品味了几遍,琢磨着她是怎么迸发出的灵感,如此妙笔生花,不仅藏头诗句流畅,还叠韵荡漾:步步、款款、岁岁、时时、处处、灼灼、朗朗,读起来顺畅上口,韵律铿锵。当然,为添圆满,我推敲了一下,将第三句的“散尘愁”改为“环环扣”,是否更恰当些?实际上,文中溯流追本时是一环扣一环的,把事物之本的缘由挖掘出来加以分析,释疑解惑,从而启迪心智,可从中获益。我著文力避只是自然反映其貌,而是更关注于思想蕴意,使人看了有一种触及心灵的感觉。
   武秀华老师阅我文稿、文集多次予以评说,都能评到位,说得透。确实难得,这是一种功夫与才气。用杨俊亮老战友的话说:武秀华乃才女也,才气横溢来自于刻苦努力,多读书、善思考、勤写作。所言极是,她原本干财政工作,与文学并不搭界,但因爱读书学习,笔耕不辍,故而提升了文学素养。据说她读过很多中外名著,通读“毛选”四卷及鲁迅全集。这就应了古人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就此掂量和估摸了一下,谁能在我6点52分发稿,于7点16分就能回应一首以藏头叠韵的形式,精准诉述感怀的七言八句诗篇呢?惟武秀华呀!令人激动感慨万端!
   读书,乃是取得多方面知识的最重要的手段。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贵在于用。因此,一要精读,二要博学,三要深思,四要实践。阅读使人完美,会谈使人敏捷,思考使人深邃,写作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多读书,多学习,多求经验,就是成才前途的保障。我认为,武秀华老师的好学博学多读多写,就是才气之源的证明与依据,值得借鉴。
   当今电器化时代,看手机视频成了日常习惯,少有也难得有读纸质书,尤其“知源”极其丰富的大部头书的风气。尽管党和政府一再强调读书的重要,并采取了措施,推进阅读活动、学习强国,但收效并不理想。对此,组织上提倡督促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在于人们的认识程度。要知道,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治愚。病经书卷作良医,良才多有书中来。如果每天花一小时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可读十一万页书。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书籍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是力量的源泉。凡成就大事业者或在某一方面取得突出成绩者,无不与书籍结下难解之缘。当然,在读时也要去写。光读不写,眼高手拙;光写不读,难得脱俗;读写结合,才能飞跃。
   我之所以在感慨武秀华以诗表达赏析我文的同时,还要拓展一下读书与写作之意?是想在感动我的同时,亦启发一下同道们,向博学多思的武秀华老师学习,学她强烈的求知欲望,关注文学的求索心愿,以便共勉奋进,展翅在文学的天空中,漫步在广交博览的大道上,激情灵动,文思泉涌,豪情满腔,美文连篇!
   附:武秀华:读朱炳初《好奇溯源增添智慧——遇见新乡“三怪”偶感》(藏头叠韵诗)
   好古寻根步步浏,
   奇风蕴趣款款眸。
   溯流追本散尘愁,
   源承牧野岁岁遒。
   增知启慧时时优,
   添赏新乡处处柔。
   智光灼灼开迷雾,
   慧心朗朗照芳洲。
  
   作者简介:武秀华,女,微信昵称:闲云溪月。1955年12月出生,197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退休前在辽宁省新宾县财政局工作。爱读书学习,笔耕不辍,创作诗歌300首,美篇600多篇,“我的苟且生活”100多篇,彩视150多篇,点击量超200万人(近两年前的记载)。
   (2025年11月13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9岁休干)

共 15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作者以真挚笔触,记录下与文友武秀华之间一场跨越山河的诗文唱和。武秀华女士在短短二十分钟内,以一首精巧的“藏头叠韵诗”回应作者文章,其才思之敏捷、用韵之精妙,令人惊叹。作者不仅细致品评诗中“步步、款款、岁岁”等叠韵字的韵律之美,更通过“散尘愁”至“环环扣”的推敲修改,展现文学创作的严谨态度。 文章由个案延伸至对读书与写作关系的深层思考,强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永恒真谛。在短视频盛行的当下,作者呼吁重拾纸质阅读传统,提出“精读、博学、深思、实践”的读书方法论,并以武秀华通读中外名著、毛选四卷的实践为例,印证持续阅读对文学素养的根本性滋养。 这篇充满激情的文字,既是两位爱书人的精神对话,更是一封致所有文学同道的倡议书——愿我们都能在书香墨韵中激活文思,于笔耕不辍间抵达更辽阔的精神世界。 好文,推荐共享!《敏思编辑:邓和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